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土壤铅污染是目前较为突出的环境问题,而且国内近几年有加重的趋势.为此,国内外对土壤铅污染的修复技术进行了大量的研究.本文从物理化学修复、生物修复、农艺修复等方面分别阐述了土壤铅污染的修复技术及研究进展,并对铅污染修复的发展方向进行了展望,为土壤铅污染的修复技术研究提供了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2.
文中首先阐述了重金属污染土壤的途径与特点。介绍了当前几类主要的重金属污染土壤修复方法:物理化学方法、植物修复法、微生物修复法、动物修复法等的技术要点,详述了各自的技术特点及机理,并对它们的修复效能、环境友好性等进行了比较。从土壤的特性出发,区分出了3种典型的遭受重金属污染的土壤:农业土壤、城市土壤、矿区土壤,并从国内外最新的重金属污染修复实践中选取了适合各自土壤类型的修复方法进行了重金属污染土壤的治理探讨。最后,对土壤重金属污染修复技术的发展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3.
污染土壤淋洗修复技术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何岱  周婷  袁世斌  李娜  董微 《四川环境》2010,29(5):103-108,113
本文介绍了淋洗修复技术和淋洗装置在污染土壤修复技术中的应用,对有机物、重金属及放射性核素污染土壤淋洗修复技术的应用现状进行了总结和评价,还探讨了淋洗修复技术的发展方向及其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4.
金艳  徐晔  王娟  陈军 《四川环境》2014,(3):162-166
土壤砷污染修复是世界性的难题,日益受到人们的密切关注。本文阐述了土壤砷污染的现状、危害及其来源,探讨土壤砷污染的传统物理化学和生物修复技术的研究现状及特点的同时,重点阐述了纳米材料修复技术,尤其是纳米铁技术,并对土壤砷污染修复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5.
概述了目前国内外石油污染土壤常用的修复技术及其研究进展,综述了物理修复、化学修复,特别是生物修复技术的优越性,并针对国内外石油污染土壤修复技术研发和实际应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加强研发污染土壤综合修复技术、完善修复工程设计、加大新型功能材料的开发和应用力度、加强分子生态学技术在污染土壤修复中的应用4项建议。  相似文献   

6.
"土壤修复"产业,我国目前处于起步阶段,其工作过程和技术路线是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本文在调研市场需求的基础上,探讨了土壤修复的工作流程、工作内容和修复技术。土壤修复的前期工作是场地土壤环境调查评估,首先从场地土壤环境质量(污染)调查开始,通过土壤样品采集、分析测试、结果分析和环境现状评价,进行场地土壤污染风险识别,包括污染因子、污染程度、修复因子的识别;通过污染风险评价,确定修复目标值、场地修复范围和修复量;通过试验筛选修复技术和修复工艺,确定修复方案和修复工程设计;对修复工程设计进行环境影响评价和环保行政审查;环保审查通过,实施修复工程。样品采集和分析测试、结果分析和评价、修复技术和修复工程成为"土壤修复"产业的工作核心。市场上应用的修复技术路线主要是隔离/封闭技术、稳定/固化技术、淋洗技术。  相似文献   

7.
采用土壤修复剂治理含油污泥探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新疆油田公司某作业区废液蒸发池内含油污泥处理的难题,采用土壤修复剂对含油污泥污染场地进行修复、治理。介绍了含油污泥处理环保技术关键点,分析了土壤修复剂技术原理,实验室土壤修复实验测定了含油率、含水率,并进行了现场实施,对修复后土壤检测结果表明:土壤中石油类浓度为1.58‰,达到HJ 607—2011《废矿物油回收利用污染控制技术规范》含油率小于2%的要求。  相似文献   

8.
污染场地修复技术效能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日益严重的环境污染,造成大片污染场地亟待进行修复。通过分析污染场地的主要污染物及来源,综述了应用于污染场地土壤修复的主要技术及优缺点;通过对国内外主要污染场地土壤修复技术特点及其效能的比较,探讨了我国污染场地修复技术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9.
重金属污染土壤修复技术综述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张海燕  刘阳  李娟  卢海威 《四川环境》2010,29(6):138-141
土壤重金属污染是当前重要的世界性环境问题之一。随着重金属污染土壤场地日渐增多,如何安全有效地修复并利用这些受污染的土壤已成为我国急需解决的环境和社会问题。本文介绍了重金属污染土壤常用修复技术的原理、优缺点,并重点介绍了土壤淋洗修复技术,对目前淋洗剂的应用情况、作用机制进行了评价。  相似文献   

10.
本试验自制重金属污染土作为研究样本,试验采用室内盆栽试验,试验设置6个不同处理:未添加化学修复剂(CK)、2%骨炭(A)、2%活性炭(B)、2%磷矿粉(C)、2%土壤修复剂Ⅰ(D)和2%土壤修复剂Ⅱ(E),与已筛选出的富集乡土植物油菜、马铃薯、狼尾草、小麦、刺儿菜、巴天酸模相配合,对重金属污染土壤进行修复,测定土壤中重金属含量。结果表明"2%土壤修复剂Ⅱ(E)"修复效果最佳,尤其是与巴天酸模、刺儿菜植物搭配为最佳。因此对重金属污染土壤可采用植物和化学修复相结合的修复方法,修复效果明显。提出了生物修复和化学修复技术结合的污染土壤的修复技术措施,旨在为推动本省污染土壤的修复储备技术和积累经验,为有效合理利用土地环境资源,保持土地资源利用可持续性和延长土地资源使用周期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1.
我国土壤污染现状严重,土壤修复市场潜力巨大。采用热解吸方法处理土壤中的挥发性和半挥发性有机污染物是重要的土壤修复技术,该方法通常采用工业化成熟的回转窑作为处理设备。论述了回转窑技术在土壤修复领域的应用,对回转窑的结构与形式、土壤参数、处理温度、停留时间、尾气净化等工艺设计进行了研究探讨。  相似文献   

12.
土壤污染的生物修复技术及其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土壤污染呈现加重的趋势,有关污染土壤的修复研究正日益受到重视.生物修复技术是一项用于污染土壤治理的新技术.介绍了污染土壤生物修复技术,综述了近年来国内外土壤生物修复技术的研究和应用现状,并评述了土壤生物修复技术存在的问题以及污染土壤生物修复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3.
土壤重金属污染来源广泛、危害严重、治理困难,已经成为环境污染中的难点、热点问题。重金属污染土壤的螯合诱导植物修复技术有着绿色环保、经济高效等优点,在污染土壤修复领域具有很大的发展空间。本文综述了螯合诱导修复技术的原理,从螯合剂的选用、超富集植物的筛选、土壤pH值的调节以及田间措施的实施4个方面介绍了螯合诱导修复技术的限制因素,最后对存在问题进行了探讨,并以螯合诱导修复技术理论研究和实践应用2个方面为着力点,详细叙述了此项技术的发展方向和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4.
土壤修复现已逐渐成为环保领域新的热点。石油类污染物在土壤中迁移转化,使土壤的pH、有机质、含水率、生物群落结构等发生了改变。研究土壤理化性质、非生物因子和生物因子的动态关系是选择最佳修复技术的依据。介绍了目前主要的石油污染土壤修复技术及其优缺点和适用范围,提出理化一生物联用的原位修复技术是未来发展方向;石油污染物复杂多样,可通过构建复合高效菌群提高其生物修复效率。  相似文献   

15.
土壤重金属污染及其修复技术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土壤重金属污染物有汞、镉、铅、锌等,主要来源于交通运输、工业污染和农业污染。土壤重金属污染会导致农作物减产甚至死亡,对人体健康也会产生极大危害。目前土壤重金属污染修复的技术主要包括工程修复法、物理化学修复法、化学修复法和生物修复法。植物修复技术作为一种新兴的绿色、生态、高效的修复技术具有良好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16.
目前国内农田土壤污染日益严重,对污染农田土壤修复产业的发展提出了迫切需求。目前我国污染农田土壤修复产业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包括:土壤修复技术及相关研究不成熟、土壤污染治理资金保障制度不健全、市场环境混乱无序及土壤修复基准不明晰等。建议应建立完善的责任认定制度,建立、健全生态补偿机制,加快制定我国污染土壤修复基准。  相似文献   

17.
文章通过对某铬盐厂铬污染土壤进行原位修复技术试验研究,根据地块的客观情况选用水平井原位联合修复技术,即原位淋洗技术和原位化学还原技术在地块进行中试试验研究。试验结果表明:采用水平井原位联合修复技术修复后土壤总铬含量低于11 250mg/kg,达到修复目标。  相似文献   

18.
钝化剂对土壤重金属污染修复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总结了常见的钝化剂包括石灰性物质、炭材料、粘土矿物、含磷材料、有机肥和农业废弃物等对土壤重金属污染修复的原理、技术和方法。介绍了钝化剂对土壤重金属修复的效果和注意事项,并对钝化剂进行土壤重金属污染修复的前景和目前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9.
土壤污染的健康危害与修复技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土壤污染是当今社会面临的重要环境问题之一,已经对人体健康构成了严重威胁。本文将土壤污染物分为有机污染物、无机污染物、生物污染物和放射性污染物,并阐述了各类污染物对人体健康的危害,介绍了具有广阔应用前景的污染土壤修复技术,即植物修复技术和微生物修复技术。最后,本文还对解决土壤污染问题提出了具体的建议。  相似文献   

20.
综述了物理、化学、生物修复技术及优选技术进行狄氏剂污染土壤修复的特点;其中物理、化学修复技术具有修复周期短、范围广,但易产生二次污染及成本高等特点;生物修复技术具有修复成本低、环境效益好,但修复周期长等特点;优选技术通过联合多种修复技术,其修复效果显著,但应用范围有限。结合各种修复技术的原理、优缺点及应用范围,微生物修复技术及各修复技术的联用是今后狄氏剂污染土壤修复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