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截止到2009年底,我国共建立大熊猫自然保护区62处,总面积近320万公顷,使70%的野生大熊猫个体得到有效保护,野生大熊猫种群数量发展到近1600只,野生大熊猫濒危状况得到有效缓解。而白鳍豚同样作为我国的独有物种,1980年代初有400多头,1990年调查时有200来头,至1995年不足100头,进入2000年的时候,据估计白鳍豚大概仅剩二三十头,被列为世界级的濒危动物,而目前的濒危等级为功能性灭绝。  相似文献   

2.
陈爱和 《环境》2004,(11):45
数亿吨沿岸泥沙被水冲走,古森林急剧减少;长江里的白鳍豚、中华鲟、刀鱼等可能灭绝;长江生命力在消失……专家们呐喊:如果再不及时保护长江,十年内长江就可能变成黄河。  相似文献   

3.
《世界环境》2004,(6):54-54
10月15日出版的美国《科学》杂志刊登一项调查,全球两栖动物的种类和数量正在急剧下降。尤其是自1980年以来,已有122种两栖动物灭绝,更有近三分之一的两栖动物物种面临灭绝危险。  相似文献   

4.
环球扫描     
正《经济学人》2021年6月15日生物多样性的丧失对人类的威胁不亚于气候变化IPBES(政府间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系统服务科学政策平台)发布的2019年全球生物多样性状况评估指出,大约有100万种动植物物种面临灭绝的危险。截至2016年,人类食用或用来生产食物的6200种驯养哺乳动物中至少有9%已经灭绝,  相似文献   

5.
5月28日国家环境保护局举行世界环境日新闻发布会.曲格平局长在会上介绍了联合国将在巴西召开的"环境与发展"大会的情况,出席大会的有103位国家元首或政府首脑,180多个国家的代表,称为"20世纪地球盛会",会议分两阶段进行:3日至11日举行部长级会议;12日至14日举行首脑会议.本次大会讨论和签署4个重要文件:《地球宪章》(规定国际环境行动准则);《21世纪行动议程》(确定21世纪39项战略计划);《气候变化框架公约》(防止地球变暖);《保护生物多样化公约》(制止动植物濒危和灭绝).中国政府非常重视环境与发展问题,积极参与了本次大会的筹备工作.去年6月在北京召开的发展中国家环境与发  相似文献   

6.
<正>白鳍豚是世界上最濒危的鲸类物种,属国家一级保护动物,被称为"长江女神"。1996年12月,中国第一个以水生动物为保护对象的基金会——武汉白鳍豚保护基金会正式成立。基金会的使命动员社会力量,提高公众的环保意识,以多种形式从社会上募集资金,支持长江豚类的研究和保护工作,促进我国生物多样性保护及环境保护事业的发展。发展历程1996年初,当时的国家科委副主任徐冠华同志在视察武汉白鳍豚馆时提议,为  相似文献   

7.
《沿海环境》2002,(6):43-43
武汉东湖畔,在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的研究所 里,中国唯一的一只人工饲养的白鳍豚——淇淇寂寥地过着它的暮年生活。从14年前它的小伙伴珍珍死于肺炎时起,淇淇已经习惯了形影相吊的生活——孤单地在水里游来游去,只是偶尔发出特有的声纳信号,像是在呼唤远方的同伴。 白鳍豚是中国特有的珍稀水生哺乳动物,仅分布在中国长江中下游,是世界上五种淡水豚类中最濒危的一种。早在2000多年前,《尔雅》中就曾有过对白鳍豚的记述,20世纪到80年代初,中国长江中可以观察到的白鳍豚的最大群体为16头,但现在三头一群的群体都已经很难…  相似文献   

8.
国际在线6月21日专稿:据澳大利亚《先驱太阳报》和《澳大利亚人》综合报道,澳大利亚国立大学微生物学著名教授弗兰克·芬纳(Frank Fenner)称:“听起来可能有点不可思议.但人类可能在100年内灭绝,不仅我们的子孙,包括其他动物也会灭绝。”他补充道,这是一个不可逆转的情况,这是人口大爆炸、无节制的浪费和全球变暖惹的祸。  相似文献   

9.
继国家环境保护局开展长江全流域水质同步监测活动后,1997年11月4~10日,农业部渔业局组织长江中下游6省市几百名渔政骨干和科技人员。对上起宜昌下抵入海口近2000公里长的长江江段和有关支流及湖泊的白鳍豚、江豚进行了为期7天的同步观测。期间,受监流域共发现ZI头白鳍闽,白鳍豚活动最频繁地区仅发现5头。观测结果表明白鳝豚种群锐减趋势严重_一个物种存活数少于10o便已濒临灭绝,据推测下世纪初的ZO年内白鳍豚将全部消亡。作为国家一级保护动物的白鳍豚,是目前世界上仅存的4种淡水豚类中种群数量最少的。白鳍畅种群数量1986年为30…  相似文献   

10.
白鳍豚是现今仅分布在我国长江中下游干流中的珍稀哺乳动物,是世界现存5种淡水豚中数量最少的一种。据专家考证,两千万年前的中新世时代,它的近亲——原白鳍豚就在江河中生存、繁殖;与现代大熊猫相近的化石种生存年代(距今约一百万至三百万年)相比,白鳍豚远比大熊猫古老得多,是真正的“活化石”。由于种种原因,白鳍豚数量急剧下降,正濒临灭绝。这已引起了国内外的普遍关注,该物种已经被国务院野生动物行政主管部门定为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并且被世界自然保护联盟物种生存委员会列为全世界最濒危的12种动物物种之一。 白鳍豚这一水兽家族由盛转衰,除了千万年来进化缓慢、生理结构变化不大等自身原因外,现代人类对长江的开发利用是其种群补充能力和再生产能力遭到空前破坏的主要原因。 缺乏充足的食物来源 围湖造田破坏了鱼类的产卵场和育肥场、江河闸坝阻隔了回游鱼类的通道、渔业过度捕捞等诸多因素,使长江鱼类资源趋于衰竭,白鳍豚的摄食机会减少。 非法渔具对白鳍豚伤害增多 随着长江渔业捕捞强度的加大,越来越多严禁使用的渔具被运用,其中滚钩和簖箔对白鳍豚的危害最大。据统计,非正常死亡的白鳍豚中一半死于这两种渔具。  相似文献   

11.
正《美国国家地理》2016年5月12日气候变化致使迁徙的红腹滨鹬变小,因为这使它们更难找到最好的食物。红腹滨鹬是一个坚韧的长途飞行员,每年从北极到南半球往返迁移。几十年来,鸟儿因为它的食物来源(如蟹蛋等)已经面临风险,数量已经有所下降。一个国际科学家小组发现气候变化的影响可能加速其灭绝。"比我们想象的还  相似文献   

12.
《环境保护》2012,(13):4
物种的灭绝是一个自然过程,然而目前,人为活动大大加速了物种灭绝的速度。生物多样性的消失不仅会造成生态环境的破坏,同时也将威胁到人类自身的生存。1992年,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通过了《生物多样性公约》,旨在保护濒临灭绝的植物和动物,最大限度地保护地球上多种多样的生物资源,以造福于当代和子孙后代,保障人类的可持续发展。作为《生物多样性公约》的缔约国,我国肩负着保护生物多样性的神圣职责。20年来,我国各级政府戮力同心,生物多  相似文献   

13.
我国特有一类保护动物——白鳍豚,由于多种原因濒临灭绝,引起科研人员和有关方面的担忧。为抢救与保护尊为“国宝”的白鳍豚,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的科学家,勇敢地提出活捕白鳍豚,与“淇淇”成亲,进行人工繁殖的试验。活捕白鳍豚在我国未开先  相似文献   

14.
几十年来,全球生态系统每况愈下,许多物种不断灭绝,令生态学家们十分担心。从蕾切尔·卡逊《寂静的春天》到1972年出版的《生存的蓝图》;从斯德哥尔摩的环境会议到1980年制定的世界自然保护策略;从布伦特兰可持续发展委员会1987年报告——《我们共同的未来》到1991年约翰内斯堡的联合国环境高峰会议;从1991年的《京都议定书》到2005年的千年环境评估与斯特恩报告等重要文件,都充分表明了生态学家的忧虑。  相似文献   

15.
我想有个家     
白鳍豚是我国特有的野生动物,只生活在长江的中下游。由于白鳍豚近年来数量锐减,现已被世界上列为最濒危的野生动物之一,是中国的一级保护动物。文章描绘了目前世界上唯一的一头人工饲养的白鳍豚“淇淇”的生活情况。  相似文献   

16.
2012年12月8日,《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以下简称"《公约》")多哈会议通过了对《京都议定书》(以下简称"《议定书》")的修正等一揽子决定,结束了长达7年的《议定书》第二承诺期的谈判。清洁发展机制(CleanDevelopment Mechanism,简称CDM)  相似文献   

17.
<正>近日,国家发改委发布《关于2017年全国节能宣传周和全国低碳日活动的通知》,目的是贯彻和落实《"十三五"节能减排综合工作方案》《"十三五"全民节能行动计划》等相关要求,以下为2017年全国节能宣传周和全国低碳日宣传重点内容:一、今年全国节能宣传周活动主题是"节能有我,绿色共享"。全国低碳日活动主题是"工业低碳发展"。  相似文献   

18.
<正>《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以下简称《公约》)于1992年5月9日在纽约通过,同年6月在里约环发大会开放签字,并于1994年3月21日生效。这是1992年联合国环发大会《21世纪议程》框架下的三个称为"里约公约"的重要多边环境协议之一,现有195个缔约方。此后,各缔约方开始谈判一个具有操作性的议定书。经过艰苦的谈判,1997年12月11日通过了《京都议定书》(Kyoto Protocol)。《京都议定书》于2005年2  相似文献   

19.
雷晓琪 《环境》2013,(7):76-78
现在,科技已能将灭绝的物种重新复活,那么,我们是否能像电影一样,让曾经的地球霸主——恐龙重现人世?复活灭绝动物,又将为生物链带来什么样的影响?1993年经典科幻电影《侏罗纪公园》描述这样一个故事:科学家们利用凝结在琥珀中的史前蚊子体内的恐龙血液提取出恐龙的遗传基因,加以修补和培育繁殖,将已经绝迹6500万年的史前庞然大物复活,使整个努布拉岛成为了恐龙的乐园。  相似文献   

20.
本文主要报道中科院武汉水生所在保护我国古老、特有、珍稀、濒危的白鳍豚的研究成果,其中包括白鳍豚的种群数量、分布生态环境、生活习性和活动规律,以及一整套保护措施和增殖方法,取得了从自然生态到人工饲养方面举世瞩目的成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