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用二相UASB反应器处理碱法草浆黑液,酸化相为8.87L的普通升流式反应器,甲烷相为28.75L的UASB反应器,系统温度35±1℃。结果表明:当酸化相进水COD5513 ̄955mg/L,SO4^2-8370 ̄1041mg/L,pH值为5.5时,二相系统COD去除率为76.18%。  相似文献   

2.
利用Cu2+与水中的S2-形成难溶的CUS,剩余Cu2+的含量用T(4-MOP)PS4光度法测定,间接求得S2-的含量.研究了沉淀和显色的最佳条件.在PH8.5左右,形成难溶的CuS,过量的铜在pH4.0用T(4-MOP)PS4显色,然后用稀HCl酸化至PH2.3左右测定,以提高方法的选择性,并探讨了共存离子的干扰情况.S2-的含量在0-0.20μg/ml范围内符合比尔定律,相关系数r=0.9995,回收率为94.02%-100.8%.建立的方法用于废水中可溶性硫化物的测定,结果与标准方法一致.  相似文献   

3.
活性炭纤维电极法处理草浆造纸黑液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25,自引:1,他引:25  
用活性炭纤维(ACF)电极法和酸析、凝聚处理加电极组合方法,对造纸黑液进行处理。结果表明,电极法处理黑液,CODcr、色度去除率分别达64.25%和94%;“酸化+电解(45min)+Fenton试剂”的综合治理方法效果较好,CODcr、色度去除率分别达94.2%和99.6%,出水近乎清澈透明。  相似文献   

4.
旋流板塔在碱性黑液烟气脱硫中的应用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本文研究了用模拟燃煤烟气处理造纸黑液的工艺,着重设计并改进了旋流板塔作为酸析吸收塔,确定了其最佳工作条件。结果表明,常温常压下,四级吸收采用液气比L=3.0-3.0L/m^3时,黑液COD去除率可达60.0%,SO2去除率在88.0%-99.9%。  相似文献   

5.
海水烟气脱硫技术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采用海水对电厂烟气进行脱硫试验,试验结果表明,在进气SO2浓度为3429~5714mg/m^3,在装有一块塔板的筛板塔中,液气比为25L/m^3时,脱硫率可达80%以上,吸收SO2后的吸收液经30min的空气曝气,SO^2-3转化为SO^2-4的氧化率可达到100%,经氧化后的中吸收液用未吸收的SO2的海水以1:1中和后,PH值可达到7左右,仍可排放海中。  相似文献   

6.
地下水中硒存在形态的分析方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采用含高浓度Mg^2+和SO4^2-的三种地下水样,在PH〈5条件下,地下水样中的SeO3^2-和SeO4^2-选择性地吸附于CuO颗粒物上,然后在PH=12.5时解吸。接着用HGAAS和IC法分别测出SeO3^2-,SeO4^2-浓度。并对二阶阳离子影响水中SeO4^2-的测定作了估算。  相似文献   

7.
酸解一氧化絮凝法处理二基二硫合成废水这一新工艺,能够脱除不可生化有机废水中高浓度的COD和S^-2。本工艺较佳运行条件是:酸解一级处理,PH值1.5以下,反应时间为1.0-2.0h;反应温度100-120℃,二级氧化絮凝处理;PH值在10-12之间;反应时间2.0-3.0h,在此条件下,当进水COD浓度为11000mg/L和S^+240000mg/L以下时,出水完全可以达到国家规定的排放标准。CO  相似文献   

8.
采用液膜法对造纸黑液的处理工艺进行了研究,对于分离时间、乳水比、油内比、废水PH值、搅拌速率等因素与COD去除率的关系作了探讨,结果表明,在适宜的工艺条件和LMA-1-TOA-煤油-H2SO组成的膜体系中,COD去除率可达98%左右,出水PH近中性。  相似文献   

9.
以高浓度电泳漆废水用酸性凝聚和碱性凝聚进行处理研究,应用结果表明,在控制PH=2.5~3条件下进行酸性凝聚,COD去除率可达91%~93%酸性凝聚后出水,与低浓度废水混合,再用PFS为凝聚剂,控制PH=7~9,进行凝聚气浮处理,可使排放水质中COD,PH,SS和色度稳定达标。  相似文献   

10.
半胱氨酸合铁(Ⅱ)溶液同时脱除烟中SO2和NOx的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研究用半胱氨酸合铁溶液同时脱除烟气中SO2和NOx,研究了「SO^2-3」对NOx脱除率的影响,半胱氨酸的再生。实验表明,烟气中SO2可以全部脱除;随「SO^2-3」的增加能增大半胱氨酸合铁(Ⅱ)溶液对NO的吸收。  相似文献   

11.
利用Cu^2+与水中的S^2-形成难溶的CuS,剩余Cu^2+的含量用T(4-MOP)PS4光度法测定,间接求得S^2-的含量。研究了沉淀和显色的最佳条件。在pH8.5左右,形成难溶的CuS,过量的铜在pH4.0用(T(4-MOP)PS4显色,然后用稀HCl酸化至pH2.3左右测定,以提高方法的选择性,并探讨了共存离子的干扰情况。  相似文献   

12.
研究用半胱氨酸合铁(Ⅱ)溶液同时脱除烟气中SO_2和NO_x,研究了[SO_3 ̄(2-)〕对NO_x脱除率的影响、半胱氨酸的再生。实验表明:烟气中SO_2可以全部脱除;随[SO_3 ̄(2-_)]的增加能增大半胱氨酸合铁(Ⅱ)溶液对NO的吸收,但有一定限度;氧化产物胱氨酸可用H_2S/SO_2/OH-(Na_2S/Na_2SO_3)体系还原为半阶氨酸。使此过程循环,无二次污染。  相似文献   

13.
含锰废渣吸收低浓度SO2生产MnSO4·H2O研究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1  
在实验室中进行了含锰废渣吸收低浓度SO2废气生产MnSO2·H2O的研究,用MnSO4·H2O生产过程中废弃的含锰废渣在玻砂气体吸收器中吸收废气中SO2,对SO22为0.01m^3/m^3的废气,在固液比r=1:5,pH1.8-2.2,SO2吸收效率η≥90%的条件下一步生成纯度较高的MnSO4母液,经简单的除杂,过滤,浓缩,结晶、干燥得到MnSO4·H2O含量达到94%的产品。  相似文献   

14.
由于作用机理和反应过程不同,选用四种中和NaOH、Na2Co3、Ca(OH)2和NH3.H2O中和不同性质的酸性矿井水,使其PH值分别达到7.5、6.5、5.5、4.5,以产生不同量的絮凝体,其絮凝体中Ca^2+和SO4^2-的含量亦不同。当PH值达到7.5时,Na2Co3的用量最大,同时Ca^2+含量亦最高,当原水中的Al^3+含量相对较高时,随PH值的升高絮凝体的量是先升后降的趋势,因此选择中  相似文献   

15.
高含硫味精废水处理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采用吹脱-混凝-厌氧消化-两段SBR-絮凝沉淀工艺处理味精废水,试验结果表明,当进水COD为22351mg/L,SO^2-4510000mg/L,NH3-N7571mg/L、色度(倍)3906和PH1.3时,出水COD99mg/L、SO^2-495mg/L、NH3-Nlmg/L色度16和PH6.5,其水质均达到GB8978-1996规定的一级排放标准。  相似文献   

16.
FeSO4水溶液吸收脱硫及其影响因素的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介绍一种以FeSO4.7H2O作吸收剂,烟气中SO2为原料合成污水处理药剂-聚俣硫酸铁的新脱硫工艺,克服石灰法脱硫效率低,副产品无市场等缺点,研究了温度,吸收液的回流比,Fe离子浓度,PH对脱硫效率影响。实验表明,较高的温度和较高的pH值有利于提高脱硫效率,铁离子对SO2有催化作用,回流比应控制在适当的范围之内。  相似文献   

17.
混凝法处理肉联厂废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聚合氯化硫酸铝铁和聚合氯化硫酸铝混凝剂处理COD为1500-2000mg/L肉联厂废水的最佳工艺条件:PH范围为6.2-8.5搅拌速度为160转/分;搅拌时间15min,一次处理混凝剂投加量为200mg/L,沉降时间300min,COD去除率在90%以上,达到国家二级排放标准。若分二次混凝处理效果更佳,一次混凝处理后,经无烟煤-石英砂滤柱过滤,出水的PH、SS、COD均达到国家一级排放标准。  相似文献   

18.
室内观叶植物与室内空气质量关系的研究与探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通过研究小棕榈吸收Pb,鸭跖草吸收SO2、鸭跖草及常春藤吸收CO的现象,说明室内阴生植物可净化室内空气;用室内阴生植物生长状况指标作星座图,可描述室内空气质量,提示用室内植物监测室内空气质量是有前景的。  相似文献   

19.
用厌氧折流板反应器处理碱法草浆黑液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在不添加氮、磷营养盐和不调节进水PH值条件下,用厌氧折流板反应器(ABR)处理碱法草浆黑液。结果表明,在HRT=10.6d、Nv=5.3kgCODcr/m^3.d、PH=13.6和COD.r=56100mg/L时,COD.r去除率为42%,达到厌氧处理法的最大去除率的84%。  相似文献   

20.
H2O2—Fe^2+/TiO2—H2SO4体系处理废有机溶剂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研究了废有机溶剂TBP/OK在H2O2-Fe^2+/TiO2-H2OS4体系中的氧化分解行为,分析H2O2用量、催化剂、温度、PH 控因素对反应进程及结果的影响。在此基础上进行的“热”实验表明,废有机溶剂氧化分解后所含放射性核素主要富集在以应残液中,基本没有二次转移或扩散。对TB.OKH2O2经氧化机理及Fe^2+/TiO2的协同催化机理进行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