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三亚电厂码头航道泥沙回淤预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从波浪掀沙和潮流瀚沙问题入手,对三亚电厂码头二种拟建方案的航道泥沙洄淤进行了预测。预测结果表明:航道的淤积强度呈自北向南递增的趋势,航道的南段淤积最重。在航道的北段,长山村方案淤积较重;在航道的南段,梅村方案的淤积较重。总体上看,二种方案均不属严重泥淤。如果根据两种方案的洄淤分布特征对航道走向做适当调整,可望进一步改善航道的防淤效果。  相似文献   

2.
鄱阳湖泥沙淤积特征及发展趋势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在两年来的野外实地调查及大量前人资料系统综合研究的基础上。简要的介绍了鄱阳湖的地形地貌,重点对鄱阳湖的泥沙淤积特点分五河尾闾地区(赣江,抚河,信江,饶河及修水)及鄱阳湖淤积区(鄱阳湖入江水道口淤积区Ⅱ1,赣江三角洲淤积区Ⅱ2,青岚湖淤积区Ⅱ3,抚河入湖口淤积区Ⅱ4,修水入湖口淤积区Ⅱ5,信江入湖口淤积区Ⅱ6,饶河入湖口淤积区Ⅱ7,鄱阳湖中心湖盆淤积区Ⅱ8,东北湖湾淤积区Ⅱ9,环鄱阳湖周边淤积区Ⅱ10)分别进行详细的描述。对鄱阳湖湖泥沙的来源进行了分析。在此基础上对鄱阳湖未来泥沙淤积的发展趋势按不同的淤积区分别进行了详细预测,提出了从被动防洪转变为积极防洪,从“抵抗”洪水转变为顺应洪水的自然规律,从以防为主转变为以疏导为主的鄱阳湖区水患灾害防治的基本思路。  相似文献   

3.
本文概述了滇池三角洲的地理环境和泥沙冲淤趋势。在众多的三角洲中,以北部和南部泥沙淤积较为严重,对滇池的淤浅老化影响深远。据12个 ̄(14)C样品测试资料表明,在15.9-75.6cm/1000a之间,北部的沉积速率明显地大于南部的沉积速率。从滇池地域地壳的垂向变动幅度分析,整个滇池至今仍处于沉积速率(1.34mm/a)大于沉降速率(0-1mm/a)的状态之下,其泥沙淤积问题不容忽视。  相似文献   

4.
本文介绍的CW数值模拟系统,包括二维、三维潮流、风浪及潮流波浪共同作用下的悬沙、浮泥运动,并预报出海底地形变化等。利用该系统对天津港外航道的疏浚弃土做了全过程的模拟,研究了弃土形成的悬沙和浮泥对天津港淤积及环境的影响。 本系统可为港口疏浚选择合理的抛泥地提供可靠的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5.
对湛江港湾的水质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P等10种污染物在岸边排污口、潮间带的浓度较高,而在潮间带滩地边缘、主航道间则较低。结果还表明,湛江港湾的表层水己受到较重的有机物污染。此外,利用二维水质模型对某企业的排污对海洋环境的影响进行了水质预测。  相似文献   

6.
以厦门海岸带湿地为研究目标,收集调查从20世纪50年代至今与厦门海岸带湿地相关的资料和数据,从浅海海域面积的减少,近岸泥沙淤积,底部沉积物改变,红树林的面积减少4个方面,分析厦门海岸带湿地长期变化的状况和原因,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从厦门海域水质变化、近海底栖生物类型变化、航道淤积、水产养殖问题和珍稀海洋动物生存状况5个方面分析由于海岸带湿地变化对厦门海湾生态环境产生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一、前言上海市区污水治理战略方案研究中选定污水的最终出路长江口排放。污水量为每天300万吨。污水的最终排放口的研究,涉及的因素很多,除了研究长江口水流条件,可能稀释容纳的能力而外,还有航道的许可,河床的稳定,排放设施的安全,如潮浪的冲击,流砂的淤埋等等。本文仅从污水的稀释扩散来论证长江口排放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8.
在污水深排工程长期运行过程中,扩散管内经常会出现淤积现象。本文对扩散管的型式及清淤方法进行了归纳分析,指出清淤方案的选择与扩散管的型式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9.
海洋牧场和海上风电产业融合发展已经成为现代化海洋产业发展的重点方向,现有研究鲜有在海洋牧场与海上风电融合发展模式下针对海洋环境影响评价的实践案例和相关分析。文章通过实例,采用数值模拟、数据对比和定性描述相结合方式,从水文动力、地形地貌和冲淤及悬浮泥沙3方面详细分析和探讨该类项目建设对海洋环境可能产生的影响及影响程度。结果表明,工程建设对周边海域流速和流向影响较小,在大潮期间流速变化的幅度最大变化在1 cm/s,流向最大为2°,对平均流速的影响在工程区附近局部范围内,其他水域流速基本不会受到工程的影响。工程区域历年等深线整体呈离岸移动的趋势,周边海床处于淤积状态,工程周边海域整体冲淤趋势与工程建设前变化不大。电缆敷设将对工程周边海域水质产生一定影响,考虑到电缆施工完毕后所在海域很快会恢复到背景环境,悬沙实际影响范围远小于预测范围,对水质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10.
针对上海市吴闵污水外排工程中越黄浦江倒虹管运行现状进行了泥沙淤、冲模拟试验 ,结果显示管内小流量情况下会存在严重淤积 ,必须调整运行安排。由此 ,笔者结合泵站实际运行能力提出了几点建议和措施 ,对吴闵污水外排工程管理部门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1.
黄河清水沟改道以来河口新生湿地动态监测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利用1976-12-2003-01共22个时相的卫星遥感数据,以及GIS空间分析手段,对黄河清水沟改道以来河口新生湿地的时空动态进行了系统研究。通过对不同时相遥感影像的目视解译获得水陆界限,在GIS支持下对研究区内的水陆边界进行比较,确定侵蚀区和淤积区,并计算其面积。结果表明,在黄河泥沙沉积和海洋侵蚀的双重作用下,河口新生湿地的增加和减少交替进行,且近年来净增加面积呈现减少趋势。27年余净增加河口新生湿地17154.41hm2,1993年以前为净增加,此后则逐步减少。1993年之前的增加部位为新河口区和东南沿海区,减少部位在老河口区,之后则老河口区增加,新河口区和东南沿海区减少。  相似文献   

12.
上海市沿海滩涂土地资源圈围与潮滩发育演变分析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上海市62%的土地是近2 000 年来长江来沙堆积而成, 尤其近50 余年来, 采用围垦-促 淤-围垦等有效的拦沙造地方式, 圈围滩涂1.01×105hm2, 为缓解上海城市发展所需的土地资源紧 缺、促进工农业发展和城市基本建设发挥了巨大的作用。论文将GIS 平台获取大量滩涂变化的基本 数据和长期现场观测资料相结合, 总结并提出: 充分利用长江来沙资源, 采用中高潮滩种青和工程 促淤拦沙圈围方法, 可加速潮滩淤涨发育和滩涂土地资源增长, 而低滩工程促淤虽然不利于潮滩地 形快速恢复, 但可快速获得大片土地资源。因而, 保证了50 余年来上海市在圈围土地与基本保持沿 海潮滩湿地面积总量变幅较少方面取得双赢效果。  相似文献   

13.
通过对海南琼海市博鳌镇珊瑚岛岸线侵蚀淤积野外调查、岸滩剖面监测、岸线遥感解译监测、定点海流观测等,本文分析了1985年以来珊瑚岛附近海岸侵蚀淤积演变,初步探讨了珊瑚岛岸线的形成机理。珊瑚岛岸段总体呈现水道淤积、水道南北两侧侵蚀的现象,自2011年珊瑚岛修建后,侵蚀淤积现象显著加剧,最大年平均侵蚀和淤积距离分别约55.6 m/a和10.2 m/a,较修建前分别增长了约22倍和5倍。2020年岸滩剖面监测数据表明:珊瑚岛季节性常规天气和台风天气均出现侵蚀淤积现象,台风过境后,南北岸段侵蚀淤积变化量分别增大2倍和6倍。珊瑚岛围填改变了区域水动力,与台风等极端天气影响叠加,波浪冲刷南北岸段松散岸滩,加剧侵蚀,增加沿岸悬沙浓度,并在珊瑚岛西侧水动力较弱的波影区,堆积形成中间淤积漫滩。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满足船闸船舶在线跟踪要求,改善由于复杂背景、遮挡等因素导致轨迹不连续和身份变更的问题,提出一种增强上下文联系和上下文注意力的多目标跟踪方法。方法 基于设计的在线系统,采集连续帧图像,改进FairMOT多目标跟踪模型。首先,通过在骨干网络设计基于Bottleneck和Contextual Transformer的上下文建模模块,以加强上下文联系,增强场景理解的能力。其次,在迭代聚合后的特征图上应用全局上下文注意力,提高定位船舶目标的能力。结果 相对于原生的Fair MOT方法,设计上下文建模模块后,多目标跟踪准确度指标MOTA提高2.1%,继续添加全局上下文注意力MOTA,共计提高3.5%,同时在多项指标中取得了最佳表现。结论 改进的Fair MOT方法不仅拥有更强的轨迹保持能力,而且在身份维持方面更胜一筹。  相似文献   

15.
嵊泗上川山海洋倾倒区于2010年11月正式获批,至今已使用10年,共接纳疏浚物4108.4万m3,为洋山深水港区的建设提供了有力保障。本文对2015-2017年的水深地形跟踪监测数据进行冲淤变化分析,分析了倾倒区及周边海域海底地形的变化特征,研究了疏浚物倾倒对海底地形的影响程度,探讨了影响倾倒区海底地形变化的因素。研究表明,短期内倾倒活动对倾倒区及周边海域的海底地形淤高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但该海域水动力条件较好,长期来看,海底地形的变化趋近于自然状态下的演变。  相似文献   

16.
冯琳  唐亮 《重庆环境科学》2001,23(6):13-15,27
在“控制导流,清污两制”的战略指导下,借助淮河入海水道的水工设施,利用南泓作为三淮一洪地区城市污水的调度通道和生态处理场所,尾水最终入海。研究表明,南泓生态工程净化能力显著,基本不会对沿线环境卫生、地下水、下游地面水及海口生态构成影响,是淮阴市三淮一洪以至下游滨海、阜宁地区未来污水安全可靠的出路。  相似文献   

17.
《Journal of Cleaner Production》2007,15(13-14):1205-1216
With respect to the philosophy of the preventive approach, the bottom line has often been illustrated with the saying: ‘…a gram of prevention is better than a kilogram of cure…’ But you cannot manage a problem that you do not know. In case of cleaner production, the approach is not to solve the problem but to prevent it. This is a deduction in two ways. Firstly, a new problem has to be present in order to be recognised, also for prevention. Secondly, the problem that has to be prevented is connected to the life-cycle of the capital and technology investments in production processes, products and services. A dilemma for new concepts in general is that pilot studies never meet the full conditions that are needed. When the obstacles of routines are overcome, often the momentum for fully conditioned approaches is passed and watered-down definitions and applications are introduced.  相似文献   

18.
Land degradation is a consequence stemming from both natural processes and social economic activities. On the bases of analyzing general situation of agricultural land degradation in China, the monetary estimating methods such as market value method and shadow engineering method were used to quantitatively assess the economic loss resulting from land deterioration.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economic loss in 1999 was 326.8l billion RMB Yuan, which accounted for 4.1% of GDP in the same year of China. If taking five items namely farmland conversion, soil erosion, salinization, decline in reservoir functions, and siltation in waterways and, comparing with that in 1992, the percentage of economic loss to GDP has increased by 1.5 in the only 7 years.  相似文献   

19.
IntroductionUnderanintegratedactionofhumaneconomicactivitiesandsomeadversenaturalfactors,farmlanddegradationisadynamicprocessthatcanleadtoanunbalancingofecologicalsystems,worseningofsoilquality ,adeclineinsoilrenewablecapacity ,andaweakeningofsoilcarryingcapacity.Usually ,thedegradationofagriculturallandincludesadiminishingofvegetation ,soildeterioration ,andnaturaleco environmentaldegradation .Farmlanddeteriora tionhasatwofoldmeaning :qualityandquantity .Allofthephenomenaandprocessesbroughtab…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