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为推动落实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提出的“加快补齐医疗废物、危险废物收集处理设施方面短板”有关指示精神,推进危险废物环境管理领域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结合全国医疗废物、危险废物环境管理情况以及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防控期间医疗废物应急处置情况,通过数据分析和政策文件系统梳理,识别出医疗废物、危险废物收集处置短板,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结果表明,目前仍存在医疗废物收集处置和管理有待加强、医疗废物应急处置能力薄弱、危险废物利用处置能力不匹配不均衡、集中处置区域合作和跨省(区、市)协同有待探索、处置产业有待升级发展等问题.建议编制实施全国医疗废物和危险废物收集处理设施建设规划,提升医疗废物环境管理和应急响应能力,提升医疗废物、危险废物调查评估和监管信息化能力,统筹建立健全多层次的危险废物处置设施体系,推动利用处置技术优化升级,通过加强顶层设计,聚焦重点领域,推进医疗废物危险废物补短板工作.   相似文献   

2.
孙宁  吴舜泽  林军 《环境保护》2006,(24):58-64
1 全国设施普查方法 国家环境保护总局在2005年危险废物环境管理项目中组织开展了全国危险废物和医疗废物处置设施普查工作(以下简称"设施普查"),目的是摸清现有设施底数,全面掌握现有、在建危险废物和医疗废物集中处置设施的布局、建设规模、技术路线、技术水平、投资水平、主体设施设备的运行情况,掌握环保措施和达标排放情况,掌握以危险废物经营许可证发放和管理为主要手段的监督管理情况,从而为全面加强危险废物全过程监管、顺利推进<全国危险废物和医疗废物处置设施建设规划>(以下简称<规划>)实施提供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3.
中国危险废物集中处置设施建设现状、问题和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综合性危险废物集中处置设施的建设是实现危险废物安全处置和环境安全目标最根本的保障。本文对《全国危险废物和医疗废物处置设施建设规划》确定的建设项目目前的建设进展进行了全面分析,指出项目建设和运营中存在着布局、工艺技术、废物收集难、运营企业自身能力有待提高以及研发和产业化支撑能力差等五个方面的问题,反思中国过去五年时间里在危险废物和医疗废物处置和管理上取得的经验和教训,提出进一步推进项目建设和“十二五”期间加强危险废物和医疗废物管理的若干建议。  相似文献   

4.
对建立医疗废物应急处置管理体系的思考和建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5.12"汶川特大地震发生后,大量医疗废物短时间产生,地震灾区主要依靠简易焚烧设施进行应急 处理,安全处置难以有效保障,暴露出我国在医疗废物应急处置管理和处置技术上存在的突出问题.产生这些问题的原因:主要包括应急管理尚未引起地方和有关部门的高度重视,常态下的处理能力尚未建立起来,缺乏应急处置技术方案的全面研究,缺乏灵活有效的移动式医疗废物集成处理设施,缺乏跨区域、跨设施的协同处置机制.本文提出在应急处理要与安全处置并重以及与<规划>实施相结合的指导思想下,以移动式集成处理设施为重点,提出"三个建设"的重点任务,包括大力加快<规划>医疗废物项目以及全国和各省危险废物应急网络建设,开展全国医疗废物应急处理系统建设,启动全国和大区医疗废物应急处理调控和贮 备能力建设,以尽快完善和提升我国医疗废物应急处置水平.  相似文献   

5.
2003年年底,国务院批准实施《全国危险废物和医疗废物处置设施建设规划》(以下简称《规划》),确定全国范围内以省为单位新建31座省级危险废物处置中心和25座区域性危险废物处置场.  相似文献   

6.
《环境保护》2004,(2):60-60
国务院日前批复的《全国危险废物和医疗废物处置设施建设规划》提出,为控制危险废物、医疗废物和放射性废物环境污染,保障人体健康,各级政府将加大投资力度,吸引社会投资,3年投资149.2亿人民币,基本实现危险废物、医疗废物和放射性废物安全贮存和处置。按照“规划”,全国应规划建设功能齐全的综合性危险废物处置  相似文献   

7.
甘肃省医疗废物处置管理现状与对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兴林  张喆 《环境保护》2016,(13):74-75
正甘肃省辖1 4个市州,8 6个县(市、区),国土面积45.4万平方公里,居全国第七位。现有医疗卫生机构26762个,经估算每年约产生医疗废物2万吨。全省14个市州医疗废物处置中心项目均纳入《全国危险废物和医疗废物处置设施建设规划》,均已建成并投入运行,处理能力已达到53吨/日。其中甘肃省危险废物处置中心医疗废物处置采用焚烧处置工艺,日处理能力15吨;平凉市医疗废物处置项目采用微波+高温蒸  相似文献   

8.
自2003年的“非典”疫情以来,我国医疗废物处置从单一简易焚烧转变为多种形式的统筹应用,医疗废物应急处置在管理和技术方面均取得了显著进展.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简称“新冠肺炎”)疫情期间,尽管面临更为复杂的医疗废物风险防控形势,但在医疗废物集中处置设施、危险废物焚烧设施、生活垃圾焚烧设施、水泥窑设施、移动式医疗废物处置设施、医疗机构自备处置设施等不同类型处置设施的共同作用下,我国仍然实现了全部医疗废物的安全处置.然而,新冠肺炎疫情暴发初期较为被动的医疗废物应急处置响应方式暴露出我国医疗废物应急处置能力较为薄弱的现状,存在顶层设计缺乏、应急储备不足、技术支撑欠缺等突出问题.借鉴国内外相关经验,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建立医疗废物应急处置体系的建议:①充分衔接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管理体系,开展医疗废物应急处置制度设计;②科学制定并实施医疗废物处置设施建设规划,统筹考虑应急处置能力配置;③评估新冠肺炎疫情期间医疗废物应急处置形式,总结合理技术路线;④推进应急物资储备、处置队伍和专家队伍建设等能力建设,提升应急响应速度.   相似文献   

9.
通过调研全国危险废物和医疗废物焚烧处置设施,对包含二噁英排放水平的设施按处置对象、炉型和处理量分类,并作系统分析和研究.结果表明现有危险废物焚烧设施烟气中二噁英的浓度比医疗废物低,达标率为74.19%;危险废物选用回转窑处置效果较好,达标率为66.67%;而医疗废物选用回转窑或热解炉,要综合考虑处置规模、生产成本和二英排放总量等因素;危险废物介于10~30 t·d-1和医疗废物介于10~20 t·d-1的处置设施要尤其注意二噁英的排放问题;医疗废物焚烧飞灰中二噁英的均值浓度为危险废物6倍以上,仅有16.67%满足填埋要求.二者烟气中二英的浓度分布以1,2,3,4,6,7,8-HpCDF、2,3,7,8-TCDF和OCDD为主.  相似文献   

10.
医疗废物非焚烧处理技术应用及发展趋势探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陈扬  王开宇  刘富强 《环境保护》2005,(7):57-58,63
本文结合美国、欧洲等发达国家和地区在医疗废物非焚烧处置技术方面的具体做法,在对国内外主要的医疗废物非焚烧处理技术进行介绍和分析的基础上,结合国外非焚烧处理技术的应用背景及中国实施危险废物和医疗废物处置设施建设规划,对非焚烧处理技术在中国的应用从技术及管理角度提出了相应的建议。  相似文献   

11.
医疗废物焚烧最佳可行技术的国际对比与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焚烧技术是医疗废物处理的主要技术之一。根据国际履约要求和国内医疗废物设施建设规划实施的要求,开展医疗废物焚烧最佳可行技术的研究和推广十分重要和迫切。本文在分析斯德哥尔摩公约秘书处编制的最佳可行技术导则中关于医疗废物焚烧最佳可行技术的基础上,结合我国国情,提出适合我国国情要求的最佳可行工艺和技术,提出包括工艺设备、关键材质选择、关键运行参数、关键操作要求等在内的最佳可行技术要求。  相似文献   

12.
对全国抗击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疫情期间的医疗废物收集与管理现状进行分析,总结其存在的问题主要包括收集设施缺乏环境生物安全控制标准、基层人员对医疗废物管理不规范、医疗废物应急管理体系不完善等问题.为补齐防范重大公共事件中环境生物风险控制的短板,在现有收集技术、管理趋势的基础上进行分析,提出以下建议:①鼓励研究多种可广泛应用于一般生活垃圾、一般医疗垃圾以及高传染医疗废物,并对人类和生态环境无害的分类收集设施,可将生物安全控制技术融合至废物分类设施.②医疗废物合理规范管理是城市、乡村环境管理中的重点,但对于民用防疫废物的收集和处置方面仍有漏洞,应尽快制订新型冠状病毒类传染病重大公共事件的民用医疗废物管理应急标准.③为了对医废管理流程进行实时监管,可参考“工业互联网”“智慧环保”和“互联网+”,与“5G”技术结合构建“数据闭环-及时监管”数据库来提升收集与管理效率.   相似文献   

13.
规划传导是保障国土空间规划实施的关键环节,从理念层面的治理转型、规则层面的事权匹配、空间层面的要素管理入手,对市级规划传导的技术思路与方法途径进行了研究。研究表明:空间规划具有的基础性、有限性和动态性等特征是规划传导的基础出发点,应建立起涵盖理念宽度、事权力度和要素精度的规划传导框架。在此基础上提出双向反馈、权责清单、刚弹结合、尺度容差、动态平衡等技术思路来分步推进规划传导,并以广州为例提出了规划传导实施层面的方法途径,为建立能用、管用、好用的规划传导政策规则和体制机制,为完善国土空间规划体系和推动规划有效实施提供研究支撑。  相似文献   

14.
我国华南地区废塑料循环利用技术种类众多,尚未形成多元循环技术综合绩效对比分析的方法体系.以华南地区废聚丙烯(PP)为例,构建了废PP循环技术的环境-经济综合绩效评价计算方法.综合绩效结果表明,改性再生技术具有最高的综合绩效.华南地区各循环技术的综合绩效对比结果表明,应对降级利用技术进行升级,减少化学裂解与焚烧发电技术的...  相似文献   

15.
持续推进有机固废资源化安全处置是国家环境管理的重要任务,也是落实"无废城市"发展路线的重要一环.堆肥是通过生物转化实现有机固废资源化利用的重要技术手段.然而,堆肥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组分复杂的恶臭气体,已成为适应国家发展需求的资源化技术瓶颈.对有机固废堆肥恶臭气体的主要组成、生成转化的途径及核心微生物、生物除臭技术进行综述,结果表明:①堆肥中以NH3、H2S等含氮、硫类化合物为主要恶臭物质.②氨化细菌、硝化细菌、反硝化细菌及硫酸盐还原菌在恶臭气体生成转化途径中发挥主导作用,由ureC、amoA、napA、nosZ及dsrA等多个功能基因驱动完成;pH、温度等环境条件会影响微生物的活性,并作用于物质转化过程,最终影响到恶臭气体的产生.③原位添加微生物菌剂和异位生物反应器处理中的微生物将恶臭物质作为营养组分进行吸收降解,是绿色减排的重要技术.   相似文献   

16.
通过对重庆市2010年-2014年连续5年医疗卫生机构数量、医疗废物产生和处置现状进行统计分析,指出了重庆市医疗废物环境管理和无害化处置中存在的问题.并进一步针对重庆市环境保护要求和医疗废物环境管理需求,从规范分类收集和处置行为、开展分散收集和贮存试点、统筹规划处置设施和技术、完善处置收费制度等方面,提出了医疗废物集中处置对策和建议,为重庆市以及其它地区医疗废物全过程环境管理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7.
医疗废物是引起疾病传播或相关公共卫生问题的重要危险性因素,在没有爆发大型公共卫生安全事件时,医疗废物处置行业存在的问题未得到应有重视。针对本次新冠肺炎引发的医疗废物无害化处理、抵御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的能力等一系列关注点,以武汉市医疗废物处置现状为例,分析了医疗废物的分类以及适用性对策,结合新冠肺炎疫情评估了武汉市后备医疗废物处置能力,梳理了武汉市医疗废物在管理、处置、转运方面的问题,并建议武汉市医废管理应加强管理体系建设、规划引导以及实施监管。  相似文献   

18.
我国固废填埋场数量多、运行水平低、设施老化快、预期寿命偏短且寿命到期后老化严重.与此相对,固废填埋场寿命相关研究却存在关注度较少、研究方向不明确、研究内容不系统等问题.本文综述了通用工程领域寿命预测的基本概念及其发展历程,分门别类地梳理工程寿命预测的主要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在此基础上,结合固体废物填埋工程和实际特征,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