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最近几年,国际上发生了一系列重大油污事故,特别是1989年3月24日在阿拉斯加发生的“瓦尔迪斯”号油轮重大油污事故,首先在美国引起了强烈反应,进而在国际海事组织成员国中也普遍意识到抗御重大油污事故的防备、反应和相互合作与援助的重要性。 国际海事组织于1990年11月19日至30日在其伦敦总部召开了“国际油污防备和反应国际合作会议”,有93个国家和17个国际组织派代表或观察员出席。经过激烈争论和反复协商,会议最后达成一致,通过了《1990年国际油污防备、反应和合作公约》。该公约生效的条件是15个国家加入(没有船舶总吨位条件)。11月30日,包括中国在内的81个国家签署了公约的最后文件;受本国政府授权签署公约的有15个国家(有的“有待批准”)。据有关人士估计。该公约二、三年内可以生效。  相似文献   

2.
国际海事组织海上环境保护委员会第29届会议于1990年3月12日至16日在其伦敦总部举行,有54个国家、联系会员香港和21个国际组织派代表或观察员出席了会议,会议议程共22项。我国代表团参加了全部议程的讨论,并派员参加了“防止机舱油污染”和“国际油污防备和反应合作会议”两个工作组会议,现将会议情况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3.
新<海洋环境保护法>与有关国际公约的实施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概述了新《海洋环境保护法》与《73/ 78防污公约》、《1990年国际油污防备、反应和合作公约》、《1992年国际油污损害民事责任公约》等有关国际防污公约相关条款的相互关系及其实施  相似文献   

4.
国际油污赔偿基金(IOPC FUND)第九届大会于1986年10月22日至24日在其伦敦总部召开。出席本届大会的1971年基金公约缔约国计有23个,另外还有11个非缔约国(包括我国)和9个国际组织派观察员与会。在为期三天的会议中,各国代表对各项议题进行了认真的审议,并对一些重要问题作出了决定。 一、油污基金向油污受害人提供补充赔偿的速度之快是世所周知的,但也存在一些因油污受害人未能及时将受害情况通知油污基金而  相似文献   

5.
劳辉 《交通环保》1999,20(4):40-44
DraftTextoftheProtocolonPreparedness,ResponseandCooperationtoPollutionIncidentsbyHazardousandNoxiousSubstances,2000  本议定书缔约国,缔约国于1990年11月30日在伦敦通过了《1990年国际油污防备、反应和合作公约》考虑到采纳《1990年油污防备、反应国际合作会议》第10号决议,将《1990年国际油污防备、反应和合作公约》适用范围扩大到包括有害和有毒物质。进一步认识到依照《19…  相似文献   

6.
国际油污防备、反应和合作公约示范教材将在世界海事大学试教为配合1995年5月13日生效的“国际油污防备、反应和合作公约”的实施,国际海”事组织正在编制一套为世界各国通用的培训教材。国际油污防备、反应和合作公约要求各国政府的油污应急组织建立油污应急反应...  相似文献   

7.
一、关于《国际油污防备公 约》情况 (一)制订《国际油污防备公约》的背景 近30年来,曾有过三次世界性的油污事故高峰,在每次高峰期,都召开重要的国际会议,制订相应的国际防污公约或议定书,目的是促使各国采取措施抑制油污事故继续上升,保护海洋环境。油污事故高峰表现为:  相似文献   

8.
1989年3月24日,美国EXXON石油公司所属“瓦尔迪兹”(VALDZ)号油轮在阿拉斯加海域搁浅,大量原油外溢海中,酿成特大油污事故。这一事故在国际社会中引起了强烈反响,更使国际海事组织成员国充分认识到抗御重大油污事故的防备、反应和相互合作与援助的重要性。于是,IMO于1990年11月召开了“国际油污防备、反应和国际合作会议”,通过了《1990年国际油污防备、反应和  相似文献   

9.
刘昭青 《交通环保》2000,21(2):42-42
国际有害和有毒物质事故防备、反应和合作会议将于 2 0 0 0年 3月 9— 15日在IMO伦敦总部召开 ,此间海上环境保护委员会 (MEPC)第 4 4届会议同时举行。IMO将通过《2 0 0 0年有害和有毒物质事故防备、反应和合作议定书》(HNSProtocol)。HNSProtocol的制定思路遵循《1990年国际油污防备、反应和合作公约》(OPRC)的框架原则。该HNSProtocol的草案已为 1998年 11月MEPC第 4 2届会议原则批准 ,并计划获得OPRC成员国的正式通过。如同OPRC公约一样 ,HNSProtocol旨在为抗御…  相似文献   

10.
IMO资料     
IMO资料国际油污防备、反应和合作公约将于明年5月生效由国际海事组织发起并于1990年11月通过的“国际油污防备、反应和合作公约(o-PRC)”将于明年5月13日生效。届时将由国际海事组织秘书长在墨西哥主持条约文本的签字仪式,共有15个国家参加该公约...  相似文献   

11.
刘昭青 《交通环保》2001,22(3):46-47
20 0 1年 3月 19 2 3日在IMO总部伦敦举行了一次外交大会 ,就燃料油污染损害民事责任公约的细节达成了协议 ,对船舶泄油受害者进行赔偿的国际法规的最后重要空白点已由IMO通过新国际船用燃料油污染损害民事责任公约而得以填补。该公约将在其第 14条载明的标准满足一年后生效。IMO成员国及一个协会国 (中国香港 )的 70个代表团参加了大会 ,贝宁代表作为观察员到会 ,来自非政府组织和政府间组织的观察员们也出席了会议。2 0 0 1年国际船用燃料油污染损害民事责任公约将对船上燃油舱的燃油泄漏事故确立责任和赔偿规定。目前国际上涵盖…  相似文献   

12.
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于今年6月3日至14日在巴西里约热内卢举行,183个国家派代表团出席了会议,102位国家元首或政府首脑亲自与会并讲话.参加会议的还有联合国及其下属机构等70个国际组织的代表.会议通过了《里约环境与发展宣言》、《21世纪议程》两个纲领性文件和《关于森林问题的原则声明》,154个国家分别签署了《气候变化框架公约》和《生物多样性公约》.我国总理李鹏在首脑会议上发表了讲话,并签署了两公约,同时还与25个国家的领导人进行了会见、会谈.这次会议是1972年联合国人类环境大会之后举行的讨论世界环境与发展问题的筹备时间最长、规模最大、与会级别最高、影响深远的一次盛  相似文献   

13.
国际船舶压载水及其沉积物控制和管理公约概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昭青 《交通环保》2004,25(2):49-50
国际船舶压载水管理大会于2004年2月9-13日在IMO伦敦总部召开,来自74个成员国和1个准会员国、2个政府间组织和18个非政府间组织观察员的代表参加了此次大会。大会通过了《国际船舶压载水及其沉积物控制和管理公约》,其将在获得代表全球商船吨位35%的30个国家批准的12个月之后生效。该压载水公约分为规则条款和附录两个部分,现对其有关要点加以概述。  相似文献   

14.
一、序言 关于船舶油污损害的赔偿问题,国际上有两个现行的公约:一个是《1969年国际油污损害民事责任公约》,简称《1969年责任公约》;另一个是《1971年设立国际油污损害赔偿基金公约》,简称《1971年基金公约》.《1969年责任公约》规定船东在其责任限制范围内对其船舶造成的油污损害进行  相似文献   

15.
1976年11月17日至19日,国际海事组织(当时称政府间海事协商组织)在伦敦召开修正1969年国际油污损害民事责任公约的外交大会。会议的主要目的是将上述公约中的计算单位“法郎”改成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所规定的“特别提款权”,并对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成员国和非成员国按“特别提款权”进行计算或折算的原则和办法作出了规定。会议产生了1969年国际油污损害民事责任的议定书。现把该议定书翻译如下,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国际油污染防备和反应大会将于今年11月份在海事组织总部召开。会议的目的是通过一个为防止重大油污染事故进行国际合作提供基础机构的公约。 1989年10月召开的国际海事组织第16届大会通过的第A·674(16)号决议作出了这  相似文献   

17.
国际油污赔偿基金现行的赔偿制度是《1969年国际油污损害民事责任公约》(简称《1969年责任公约》)和《1971年设立国际油污损害赔偿基金公约》(简称《1971年基金公约》)建立的。《1969年责任公约》规定了船东在其油船造成油污损害后的民事责任,并明确了其责任限制:其对任一事件的赔偿责任限于每吨(对肇事船舶的吨位而言)133个特别提款权,或将其赔偿总额限于1400万个特别提款权。《1971年基金公约》则规定了货主  相似文献   

18.
《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治海岸工程建设项目污染损害海洋环境管理条例》颁布实施以来,对海洋环境评审的工作起到了指导性作用。根据我国履行《90年国际油污防备、反应和合作公约》(OPRC公约)的要求,对船舶拆解过程中可能造成海洋环境的污染进行分析,并提出风险防范措施。  相似文献   

19.
1985年9月23日至27日在伦敦国际海事组织总部召开了第9届倾废会议。 到开会日为止,已有60个国家参加了伦敦倾废公约。有41个国家的代表,7个国家(包括我国在内)的观察员,15个政府间机构和国际组织的代表参加了这次会议。在会议开始时,我国观察员发言,表示即将参加本公约。 从1984年2月下旬召开了第8届倾废会议以来,在1984年7月中旬,由专家小组审议了公约附则Ⅰ和Ⅱ中污染海洋的物质的分类准  相似文献   

20.
徐翠明 《交通环保》2000,21(6):44-45
国际海事组织于 2 0 0 0年 9月 2 5日至 2 7日在其总部召开了修改《关于 1971年设立国际油污损害赔偿基金公约》(以下简称《1971年基金公约》)外交大会 ,现将会议的有关情况简要介绍如下 :1 修改的原因及其目的修改《1971年基金公约》的主要原因 ,是由于大部分主要摊款人已退出《1971年基金公约》 ,而加入《1992年基金公约》 ,1971年基金机制在经济上失去其生存性。造成剩余的《1971年基金公约》缔约国摊款人的摊款数额大幅度增加。如果将来发生的溢油事故涉及 1971年基金机制 ,该基金将难以给予受害方足够的赔偿。大会认识到 1971年基金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