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大坝抗震安全已成为公共安全的重大问题,普遍受到世界各国的关注。美国、欧盟、加拿大、日本等国近期都进行了或正在进行大坝抗震设计和安全评价准则的更新。  相似文献   

2.
孙明  王绍玉 《灾害学》2015,(2):124-127
基于鱼骨图法,引入环境承载力指标构建小城镇公共安全评价体系。采用主成分法(PCA),结合统计软件SPSS对宾县17个乡镇的公共安全环境承载能力进行评价,找出影响公共安全环境承载能力的重要因子,计算出各乡镇公共安全承载能力的综合评价值,得到不同乡镇的公共安全承载能力排序。结果表明:各乡镇公共安全承载能力差异较大,且基础设施承载因子和土地承载因子是影响乡镇公共安全承载能力最重要的因子,加大公共安全和生态基础设施的投入、有效利用闲置土地,可以较好地提高城镇公共安全承载能力。  相似文献   

3.
孙明  王绍玉  闫建新 《灾害学》2015,(1):115-119
将环境承载力评价理论引入到农村公共安全研究中,根据农村公共安全环境承载力指标体系的构建原则,选取一级指标5个,二级指标10个,基于鱼骨图分析法建立村镇公共安全体系。结合统计软件SPSS,采用主成分分析法(PCA),对村镇公共安全体系进行排序,找出影响村镇公共安全水平的重要因子,为改善村庄公共安全风险提供了重要参考价值。结果表明:一分区各村公共安全承载能力差异较大,且基础设施承载因子和土地承载因子是影响村庄公共安全承载能力最重要因子,加大公共安全基础设施的投入、有效利用闲置土地,可以较好地提高村镇公共安全承载能力。  相似文献   

4.
朱天宇  孙明 《灾害学》2015,(2):215-219
近年来,对"居民满意度"的评价研究愈发重视,社区作为居民日常生活的必需场所,关于社区公共安全评价也尤为重要。建立定量化城市社区公共安全规划体系是促进社区公共安全发展的重要有效措施之一。根据社区公共安全承载力评价体系的构建原则,选取6个一级指标,14个二级指标,运用鱼骨图分析法建立社区公共安全体系。在全国范围内选取的14个社区和《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上下限值,结合统计软件SPSS,采用主成份分析法(PCA),找出影响社区公共安全规划的主要影响因子。同时对选取的社区进行公共安全承载力排序,通过定量化分析提出公共安全规划与管理对策,为提高社区公共安全承载力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5.
城市公共安全管理是城市管理与安全管理的综合,是一个复杂的系统问题。寻求科学、合理、高效的创新型城市公共安全管理模式,已经成为世界各国政府提高城市管理水平,应对突发公共安全事件的重要课题,是城市可持续发展能力建设的重要环节。在分析影响城市公共安全因素及灾害形成过程的基础上,简要阐述了公共安全管理理论及结构,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构建城市公共安全综合管理体系,并从网络化层面、管理层面、技术层面、文化层面及法制层面等多个层面具体阐述了构建城市公共安全体系的建议与对策,以期因地制宜地构建适合我国国情的城市公共安全管理机制。  相似文献   

6.
区域综合公共安全管理模式及中国综合公共安全管理对策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中国政府将公共安全事件分为4大类,即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众卫生和社会安全。中国的公共安全管理体制包括在中央一级成立国务院应急管理办公室,以及针对上述4类公共安全问题相应组建的以管理自然灾害为主的国家减灾委员会;以管理事故灾难为主的国家安全生产委员会;以管理公共卫生为主的中国爱卫会和以管理社会治安为主的中央综合治理委员会。在地方政府一级,一般与中央有关公共安全管理体制的机构相对应,也相应组建了地方政府的应急管理办公室和上述4类的公共安全管理的委员会。此外,国家出台了各类公共安全管理的应急预案,并针对一些主要的公共安全因素,相继制定了一系列法律、规定和决定。由此可以认为,中国公共安全的管理体制是“以中央为主,中央与地方政府相互配合”。中国公共安全管理机制是中央与地方政府的相关部门,在灾前、灾中与灾后分别承担相应的责任,至今还没有一个政府部门就某一种公共安全因素承担全部的备灾、应急与恢复和重建任务。国家的公共安全管理战略一直是以“预防为主,防抗救相结合”,2003年SARS事件后,各级政府重视公共安全管理工作中应急管理体系的建设。文章提出了区域综合公共安全管理模式,即灾区政府、企业、社区在灾前备灾、灾中应急、灾后恢复与重建的减灾全过程中,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在此模式的指导下,针对中国公共安全管理体制与机制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进一步改进中国各级政府综合公共安全管理的对策:一是加大公共安全信息的及时公开力度,建立国家和地方公共安全信息共享体系;二是建立公共安全管理的纵向、横向与综合协调机制,全面提高各级政府的综合公共安全管理能力;三是从源头上降低公共安全事件的发生频率,建立发展规划的“风险”评价制度;四是鼓励非政府组织在综合公共安全管理中发挥作用,建立社区综合公共安全管理体系;五是大力提高减灾资源的利用效率与效益,建设区域综合风险防范关键技术示范基地。  相似文献   

7.
《民防苑》2011,(3)
上海作为一个拥有2300多万常住人口的特大型城市,在快速发展的同时,遇到了诸多严峻的城市公共安全挑战。一旦城市安全出了问题,城市发展也就失去了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将面临严重威胁。为保持城市良好的发展势头,努力维护人民生命财产安全。  相似文献   

8.
应用可拓学构建城市公共安全体系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李淑清  董华  张吉光 《灾害学》2006,21(3):64-68
可拓学研究可提供解决矛盾问题的规律与方法。城市公共安全体系建设的目的是要解决灾害和事故的不可避免性与使灾害和事故损失最小化之间的矛盾。运用物元理论对城市公共安全事件的特点进行形式化表述,分析其发散性、可扩性、相关性和共轭性等,有利于寻找城市公共安全的基本矛盾,为城市公共安全体系的建设提供依据。在城市公共安全体系构建研究中引入可拓理论,有利于规划组建完善的城市公共安全体系。  相似文献   

9.
随着城市建设步伐的加快和城市人口的急剧膨胀,各种灾害事故发生的频度和程度迅速增加,使得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受到严重威胁,城市公共安全面临空前的挑战,建立城市公共安全规划信息系统势在必行。介绍了以地理信息系统为开发平台,实现安全规划对象海量数据的可视化、规范化、条理化及可编辑化,并根据城市各类防救灾设施的规划标准与建构模式,建立城市救灾单元区域和危险源区域,得出救灾单位的有效服务范围和危险源的风险范围,利用G IS的分析统计功能,快速统计出区域内人口及资源,依此计算救灾单位应具备的资源量,并合理组织危险源区域内人口的转移搬迁工作。  相似文献   

10.
随着大学城建设的蓬勃开展,大学城公共安全已成为一项关乎国计民生又亟待深入研究的重要课题。阐述了公共安全评价的研究现状,同时,参照当前国际上成熟的公共安全评价框架,基于脆弱性(风险)与(减灾)能力两个维度,初步建立了大学城公共安全评价指标的内容体系。并以广州大学城为例,对公共安全评价流程和结果进行了初步的分析论证。结合具体的评价结果,针对大学城脆弱性风险防范和减灾能力建设提出了一些有效的建议,以供大学城公共安全规划建设和发展决策参考。  相似文献   

11.
核电安全     
<正>2010年6月16日国家核安全局有关负责人向媒体通报,大亚湾核电站二号机组反应堆中的一根燃料棒包壳出现微小裂纹,其影响仅限于封闭的核反应堆一回路系统中,放射性物质未进入环境,未对环境造成影响和损害。该负责人指出,大亚湾核电站二号机组核反应堆一回路冷却  相似文献   

12.
遭遇过地震和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后,人们更加关注自身的生存安全和生存环境,安全城市的概念逐步得到了强化。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以人力本的执政理念逐渐深入人心的过程中,构筑安全城市,努力营造安全人居环境成为人们理智的选择和目标。有效抵御地震的袭击,缔造地震安全城市也是其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13.
由于在长公路隧道中行驶时车道相对封闭、光线时强时弱、行车自由度偏小、空气不易流通等,在隧道内易发生交通事故,而且交通事故发生后易引起火灾,产生的浓烟较难疏散,事故后果及事故救援方法都与其他的交通事故不同。随着隧道交通事故数量不断增加,隧道已经成为交通事故的主要空间分布点和事故黑点。采用事故致因理论,详细分析了造成交通事故的各种原因,找出了引发事故的根源,然后提出了一系列隧道交通安全措施。最后构建了公路隧道交通事故应急系统,可最大程度减少交通事故损失。  相似文献   

14.
为了解决高校建筑群防雷系统保护性比较脆弱的问题,采用主成分分析法对避雷系统进行了安全评价。以某高校为例,将校区分为教学区、宿舍区、办公区及实验楼4个子系统,从避雷系统的单项构件和环境因素方面共16个因素进行了分析,并采用SPSS统计软件进行了计算。分析结果显示,教学区的得分最高,即避雷系统的保护作用最差;防雷电感应方面的措施有待改进;环境因素在避雷系统中有很大影响。  相似文献   

15.
自中华人民共和国《防震减灾法》颁布后,“建设工程地震安全性评价”工作做为防震减灾工作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已越来越显示它的重要性和必要性。2005 年,江苏省如东县地震局始终把全县重要建设工程安全性评价工作视为全年的重要工作抓紧抓实,全年共完成“安评”6项目,其中包含国家级“ING液化天然气接收站”项目1个、省级燃气发电项目1 个,县级重大工程项目4个;完成一般性建设工程抗震设防审批达16项。在“安评”工作中我们有以下几点体会。  相似文献   

16.
郝革宗 《灾害学》2001,16(1):50-54
1999年10月3日贵州省马岭河风景区发生了一起灾害性旅游安全事故。本文介绍了这次事故发生概况,并从缆车设计与施工存在重大隐患;马岭河风景区管理十分混乱;游客精神文明不足,自我保护意识不够;旅游保险是旅游工作重要一环等方面对“10  相似文献   

17.
结合山西天桥水电站除险加固工程中的土石围堰的边坡,提出了采用安全系数和失效概率来综合评价其安全性。采用工程上常用的瑞典条分法建立极限状态方程,考虑土体内摩擦角、粘聚力为随机变量,利用蒙特卡罗法求解边坡的可靠度指标,并对边坡稳定性分析中最重要的评价指标安全系数与可靠指标的关系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采用安全系数和可靠概率综合评价土石围堰边坡的稳定性能更好地了解工程的实际安全状况。该方法为土石围堰边坡的安全性评价提供了一种参考。  相似文献   

18.
.....口..农村震害,建造街房,农民盖房,建址不当,建筑材料,物筑堵体,农居工租,场址选择,地羞安全,用料保质,堵体构架,结构科学,房塌最‘漆,大计育年,常按习惯,河启暗边,旧瓦碎砖,结构松傲,地震安全,德定地段,沟柑要宽,更乃关健,紧密相联,层层梁圈,人财  相似文献   

19.
2007年3月,八位科学家联名撰文,中国正处于社会经济高速发展时期,不仅面临一系列重大的水资源短缺问题,而且面临严重的水环境污染,特别是城乡饮水安全面临严重威胁。各地饮水安全的严峻形势饮水安全指的是既要有水喝,又要喝得安全卫生。它受制于水资源量和质  相似文献   

20.
<正>雷电是发生于雷暴云(积雨云)云内,云与地、云与空气之间的击穿放电现象,常伴有强烈的闪光和隆隆的雷声。雷电因其强大的电流、炽热的高温、猛烈的冲击波、剧变的电磁场以及强烈的电磁辐射等物理效应使其在瞬时产生巨大的破坏作用。目前人类还无法控制和阻止雷电的产生。雷电会导致人员伤亡、中断供配电系统、通信设备和计算机信息系统,引起森林火灾,击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