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土壤环境质量评价标准研究及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随着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的不断深入,尤其是在生态型开发建设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工作中,土壤环境质量评价显得更为重要,但由于缺乏评价标准,给工作带来困难。该文采用《福建省土壤环境背景值研究》课题的有关资料,探讨了福建省土壤中主要元素的环境质量评价标准及其使用原则,并进而提出了土壤环境质量评价的方法和模式。  相似文献   

2.
环境影响评价数据可为我国土壤环境管理提供大量基础信息,本文通过提取环境保护部审查的近5000个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文件中的土壤环境基础数据,分析了镉、铅、铬、汞、砷等重金属在全国的超标特征,探讨了我国土壤环境质量统计工作中可能存在的问题,并结合数据调查过程中发现的土壤环评体系建设不足、环评数据管理欠规范、土壤环境质量评价标准适用性差以及土壤环境基础数据共享不畅等方面的问题,分别提出了针对性的建议。  相似文献   

3.
福建省海岸带土壤环境背景值研究及其应用   总被引:16,自引:1,他引:16  
本文采用《福建省土壤环境背景值研究》课题的有关资料,研究福建省海岸带土壤主要元素背景值,讨论其主要影响因素,并应用来对福建省海岸带陆地土壤质量进行评价。  相似文献   

4.
再生铅冶炼对土壤环境影响及其评价和环境管理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再生铅冶炼是对废弃物的循环利用,防治铅污染的重要手段,但冶炼中处置不当,会引起土壤污染,再生铅冶炼对土壤环境的影响,首先进行环境影响识别,并根据冶炼中铅的排放强度和铅的生物地球化学循环规律来阐明其排放特点和进入土壤的途径,通过再生铅冶炼项目环境影响评价的实例,探讨了土壤环境质量的现状分析、评价和预测等研究方法,并提出严格执行环境影响评价制度和“三同时”制度,强化建设项目本身的环境管理和完善土壤环境质量标准等土壤环境管理措施。  相似文献   

5.
通过对义马矿区成土过程相同的义马,陕渑煤田近400km^2面积土壤中As,Cr,Hg,Pb,Cd和F六种元素含量分析,采用数理统计的方法进行数据处理,科学地表达出土壤中这些元素的自然背景值,并对矿区土壤背景与其它区进行了比较,本文还利用土壤背景值对土壤环境质量评价方法进行探讨,提出新的分级标准,并对矿区土壤环境质量进行了评价。  相似文献   

6.
土壤环境质量生物评价方法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土壤动物是一类终生或经常生物于土壤中的动物,与土壤关系密切,对土壤环境的变化非常敏感,利用其进行土壤环境质量评价具有一定优越性。探讨了利用土壤动物进行土壤环境质量评价的可行性及方法,并对前景进行展望。  相似文献   

7.
本文对《绿色食品产地土壤环境质量评价标准》中关于污染元素指标仅仅考虑不同土类背景值差异的不全面不合理,对666,DDT土壤标准及相应作物限值的不匹配,提出修改,通过资料对比和实测评价分析,以数学模式及本地区污染元素土壤背景值为依据,提出适合本地区土壤特点的湖北省绿色食品土壤环境质量标准建议值,并以西湖为实例,评价结果更合理,更科学,较客观地反映土壤生态环境质量现状。  相似文献   

8.
土壤环境质量评价是开发、利用和保护名优特农产品产地的关键和基础。铜陵是丹皮产区,依据土壤环境质量评价标准,综合考虑影响土壤环境质量的因素,结合评价区土壤环境质量的现状,对丹皮产地土壤环境质量进行综合分区。将种植区划分为优质、优良、良好、一般4个等级。从而为铜陵丹皮的生产和管理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9.
某油田采油区土壤污染及土壤环境质量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小二 《环境工程》2015,33(2):126-129,139
目前,尚未发现完全适合采油区土壤污染评价的相关标准。基于此确定了土壤各因子的评价标准,并制定了土壤污染程度分级标准,开展了土壤石油污染、重金属污染、盐化污染等多种污染的联合调查评价,克服了以往对土壤石油污染进行单一调查评价的不足,并进行了土壤环境质量评价。土壤污染评价结果显示:该采油区土壤污染现状为重污染级,石油类是土壤污染的主要因子,其他因子为警戒级或清洁级,但Cd、全盐量、p H值已接近污染起始值。土壤环境质量评价结果显示:各因子均符合国家土壤环境质量二级标准,但重金属Cd的平均含量已达到了二级标准的界限值。  相似文献   

10.
我国土壤环境保护标准体系优化研究与建议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我国现行土壤环境保护标准体系是在以GB 15618—1995《土壤环境质量标准》为核心标准的基础上逐步形成的,是根据当时我国土壤环境研究水平并结合土壤环境管理要求而制定,在一定历史时期对我国土壤污染防治和环境管理具有重要作用.但是,随着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和土壤环境问题日益复杂化,该标准逐渐暴露出土壤类型和污染物控制项目覆盖面不全,与其他相关标准有部分重复、衔接性差,以及在实际工作中适用性差等问题.因而,以该标准为核心的整个土壤环境保护标准体系在完整性、系统性、协调性和适用性等方面存在不足.在系统梳理我国现行土壤环境保护标准体系构成及存在问题,分析其他国家和地方土壤环境管理制度、制订方法和相关标准的基础上,结合我国土壤环境特点和土壤环境管理需求,提出进一步完善我国土壤环境保护标准体系的框架结构优化方案,主要由土壤环境质量标准体系(土壤环境背景值、土壤污染风险筛选值、土壤修复目标值和耕地质量等级划分)、土壤环境污染防控标准体系、土壤相关配套标准体系和土壤环境基础标准体系四大类标准体系组成.此外,基于人体健康和生态安全的污染物土壤环境基准是土壤环境风险评价系列标准制订的基础.作为环境管理的基础手段,优化的土壤环境保护标准体系可为《土壤污染防治行动计划》的实施和《土壤环境保护法》的制订提供有力的技术支持.根据土壤环境具有地域性强、差异性大的特点,建议尽快出台《土壤环境保护法》,明确国家标准与地方标准各自的定位与关联,推动制订地方土壤环境保护标准,国家则应集中开展土壤环境基准、标准制订技术规范等相关研究,为土壤环境保护标准体系的完善提供基础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11.
本文以固阳县某一铁矿采选项目为例,以工程区域为单元,对其采场、选厂和尾矿库周边的土壤环境质量进行调查.对土壤的养分和污染因子进行评价。对于土壤养分,采用全国第二次土壤普查土壤养分分级标准进行评价。对于重金属各项污染因子。参照土壤环境质量标准(GB15618—1995),采用内梅罗污染指数法,对铁矿周边的土壤环境质量进行评价。划定污染等级。  相似文献   

12.
土壤具有社会、生态、经济、文化和精神层面的价值,由于土壤本身的多重功能,土壤环境质量问题也开始引起社会各界的注意,国内外在土壤环境领域做了很多研究,目前探讨的问题主要集中在土壤环境质量标准、土壤污染与防治、土壤环境质量评价以及土壤环境质量监测上,本文主要对上述问题进行了简单的介绍,同时结合现在科技发展的最新趋势,对土壤环境质量研究的未来趋势做了一些展望。  相似文献   

13.
黄超 《环境科技》2007,20(A01):56-58
通过再生铅项目的建设对土壤环境的影响评价,评述建设项目所在区域的土壤环境质量分级标准及评价区域环境土壤现状:从正常工况和非正常工况2方面预测污染物铅排放对土壤环境的潜在污染,并定量分析其危害程度:指出铅排放对人体健康及植被、农作物的危害,提出污染防治措施和监测方案。  相似文献   

14.
污染损失率法在土壤环境质量评价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污染损失模型的理论思想和实践应用,结合土壤环境污染的特征,尝试将污染损失率法应用于福州市郊菜区土壤环境质量评价中,并同时计算评价样本的密切值,发现污染损失率法与密切值法的评价结果基本一致,前者表现出对样本中超标较严重的污染因子有更强的分辨率。理论分析和实践应用证明,污染损失率法应用于土壤环境质量评价,物理意义明确,计算过程简便,评价结果合理精确。本研究拓展了污染损失率法的应用领域,也为土壤环境质量评价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  相似文献   

15.
城郊土壤—蔬菜系统污染评价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高小杰 《环境科技》1997,10(2):16-20
用不同的标准评价南京郊区供试菜园土样的污染物含量,结果表明:用区域土壤环境背景值评价,供试菜园土全部达轻度污染;以“我国土壤环境四级分级管理体系”评价,供试菜园土至少有44%不再适宜种植蔬菜作物;以“土壤环境质量标准(GB15618-1995)”评价,供试菜园土只有Cd超标,超标样品比例67%;以我国“食品卫生标准”评价,三种蔬菜植物体内的污染物含量仅菠菜的Zn含量有超标,样品超标率33%。这说明土壤的元素富集状况决定于采用的评价标准,并且与蔬菜植物的生物效应不尽一致。  相似文献   

16.
风险评价在新建项目环境质量影响评价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使环境影响评价工作更加完善,我国响应联合国环境规划署介导的“阿佩尔”计划,开展了风险评价工作。本文探讨了风险评价的概念,风险评价的模式,包括单项污染物及多项污染物潜在风险指数及风险评级标准,并进一步阐明了风险评价在环境影响评价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7.
福建省土壤环境背景值研究   总被引:47,自引:9,他引:38  
本研究采用网格和系统分层法,在全省范围内布没123个典型剖面,获得福建省61种元素土壤环境背景值。结果发现,福建省15种稀土元素土壤背景值高于全国土壤背景值。与全国若干元素土壤背景值比较,福建省亲硫元素、亲铁元素背景值较高。福建省土壤中硒、钼元素背景值分别为0.55、5.14mg/kg,相当于全国水平的2.5倍和4.3倍。文中还探讨了影响福建省土壤环境背景值的主要因素,提出福建省土壤资源合理开发利用建议。  相似文献   

18.
土壤中阳离子交换量测定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永忠  王颖 《福建环境》1997,14(6):29-31
在开展土壤中阳离子交换量项目拓宽监测实验中,通过相关条件实验和质控实验,摸索出最佳监测技术状态和分析质量保证的措施,能为土壤环境质量评价提供准确,可靠的监测数据。  相似文献   

19.
我国土壤环境质量监测网络建设的重大战略任务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夏晖 《环境保护》2016,(20):20-24
土壤环境监测网络能有效推进土壤污染预防和风险管控,及时准确反映土壤环境变化趋势,是"土十条"的重要任务。随着我国监测方法的逐步完善和监测网络的有序推进,已经具备了较好的土壤环境质量监测网络建设基础,但是仍面临立法工作滞后、综合监测能力不足等问题,需重点推进土壤环境监测基础能力建设、明确开展重点行业区域监测、夯实技术支撑、加强质量综合评价、提升信息化管理水平并完善制度创新,全面推进我国土壤环境监测网络建设。  相似文献   

20.
熵权物元分析模型在土壤环境质量评价中的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根据熵权法确定评价指标权重,利用物元分析方法对福州市郊菜区土壤环境质量进行综合评价,评价结果与密切值法、污染损失率法进行对比.结果表明,利用熵权物元分析模型进行土壤环境质量评价是合理可行的,且评价结果具有更高的分辨率.同时本研究为土壤环境质量评价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