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6 毫秒
1.
工业固体废物产生量预测是废物资源优化管理与合理配置的重要前提。为有效预测城市工业固体废物的产生量,客观反映其变化趋势,选择GM(1,1)预测方法建立工业固体废物产生量预测模型。文章以某市2006-2009年的工业固体废物产生量为基础,通过实例对模型精度进行分析比较。研究结果表明:对基本符合线性关系的数据而言,预测值与实际结果具有良好的一致性,模拟精度等级为"好"。在此基础上对该市未来近几年的工业固体废物产生量进行预测研究,发现该市工业固体废物产生量增长速度过快,到2016年全市工业固体废物年产量将高达2 408.25万t,是2006年的5.3倍。研究证明灰色GM(1,1)模型是一个预测工业固体废物产生量的较好工具,其预测结果可为政府部门和环境管理者提供决策参考。  相似文献   

2.
香港城市固体废物系统管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以大量翔实的数据介绍了香港对城市固体废物的系统管理,即分类,收集,监测分析,处理和预测评价,香港环境署自80年代开始对城市固体废物进行监测并系统管理,在全港设置了3个大型策略性填埋场,5个垃圾转运站,1个垃圾焚烧厂(1997年5月关闭1个化学废物处理中心,目前,香港政府正筹建一个新的,技术先进的焚烧厂,从1986~1997年,这些废物处理设施处理全港废物量为8960~24300t/d,其中城市  相似文献   

3.
城市固体废物规划方法研究述评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根据大量相关文献,本文从固废产生量预测、固废处置设施选址和固废收集系统的最优化方法三个方面对当前国内外城市固体废物规划的主要研究思路、方法、典型模型及其应用情况进行了综合介绍与简要比较。同时指出了目前我国在固废规划研究领域与国外相比较的不足之处,并在此基础之上预测了今后城市固体废物规划方法研究的发展趋势,试图为我国的城市固体废物管理规划的优化问题研究的进一步深入开展提供有益的参考。  相似文献   

4.
城市工业固体废物的产生及排放,给城市带来了严重的污染,在研究城市工业固体废物状况时,必须考虑到处置的方法及综合利用的途径。本文以城市工业固体废物为研究对象,模拟酸雨对工业固体废物成份的浸提分析,同时采取野外作业和室内试验相结合的方法,测定了徐州市区工业固体废物的有害成份,并对市区工业固体废物现状进行分析,提出了处置方案。  相似文献   

5.
沈阳市工业固废现状及“十二五”防治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沈阳市工业固体废物的现状调研和分析,确定沈阳市典型工业固体废物,并根据对近几年沈阳市工业生产总值与工业固体废物产生量的数据相关性分析,科学预测未来工业固体废物对环境的压力,提出"十二五"期间工业固体废物管理的控制目标和污染防治对策。  相似文献   

6.
中国工业固体废物产生量预测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采用时间序列分析法对中国固体废物产生量进行预测,结果表明2015年中国县及县以上企业固体废物产生量将达到93267万t,危险废物将达到1399万t。中国主要工业行业固体废物产生量预测表明,采掘业,电力,煤气水的生产供应业,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工业,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工业,食品,烟草及饮料制造业,非金属矿物制造业,机械,电气,电子设备制造业等8个行业将继续占固体废物产生总量的  相似文献   

7.
文章以天津市近几年的工业固体废物产生量数据为基础,运用灰色模型理论,建立天津市工业固体废物产生量的GM(1,1)预测模型,预测到2015年工业固体废物产生量将达到2100.46万吨,提出工业固体废物污染防治对策。  相似文献   

8.
吴碧兰 《福建环境》1995,12(4):9-11,34
分析了福州市城市固体废物对环境的影响及污染发展趋势,探讨福州市主要工业固体废物,化工废渣,冶炼废渣及城市生活垃圾的治理途径。  相似文献   

9.
城市空气污染数据具有统计特性,根据统计结果可以实现对空气污染数据的有效预测,提出一种基于支持向量机学习的城市空气污染数据预测方法。采用多维传感器进行城市空气污染数据采集,采用决策数据高维映射重构模型对多传感器采样的城市空气污染数据先验特征进行信息重排,采用闭频繁项集挖掘方法提取城市空气污染数据的统计特征量,采用量化回归分析方法进行大数据的主特征分析,将量化回归分析结果输入到支持向量机预测器中,结合灰度学习进行污染数据的有效预测和加权控制,提高数据预测的自适应性,实现城市空气污染数据优化预测。  相似文献   

10.
在对浦东新区工业、生活、建筑、畜禽和医疗等污染源的固体废物现状进行调查基础上,对2000年和2010年固体废物产生量进行了预测,并提出了相应的固体废物综合防治对策。  相似文献   

11.
为了预测并控制未来几年城市垃圾产量,以我国城市为例,利用K-近邻互信息的多变量特征从18个拟影响因素中确定了8个影响垃圾排放量因子,分别为常住人口、地区生产总值、社会消费品零售值、金融业增加值、工业增加值、批发和零售业增加值、住宿和餐饮业增加值和第三产业增加值.以2006~2013年数据为训练样本,2014~2015年数据为检验样本,根据影响因素建立径向基函数(RBF)神经网络预测模型,并基于平均相对误差对模型反向修正.然后结合两段式径向基预测模型,对全国各省市2017~2018年的垃圾总产量预测并可视化.结果表明,本文建立的两段式径向基预测模型平均相对误差是6.43%,预测精度为93.57%.可见,该模型的预测精度较高,能较好的在现实生活中对城市垃圾的产生量进行预测.  相似文献   

12.
随着垃圾分类的快速推广,厨余垃圾单独处理将会影响城市垃圾的能源回收效率,因此应考虑城市固有处理设施规模合理规划。通过实地调研和文献研究,测定了张家港市20个居民小区生活垃圾的含水率及热值,并预测了该市其他垃圾含水率及热值随着厨余垃圾分离效率的变化。研究发现,根据张家港市现有的生活垃圾处理设施情况,能源回收效率随着厨余垃圾分出率的提高先增加后降低。在最优分出率(70.8%)条件下,全市生活垃圾的管理可实现原生垃圾零填埋,且可实现能源最大化利用。对于垃圾分类新形势下城市管理部门设计垃圾分类投放、收集和处理方案具有一定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3.
为了给城市环境规划提供理论依据,需要对城市生活垃圾产量进行预测,以期揭示其变化规律和发展趋势,提出了预测模型,并进行分析研究。模型充分考虑了影响垃圾产量的多种因素,并通过灰色关联度分析,选取与垃圾产量最为相关的5个因素,建立了包括多个因素指标的GM(1,1)预测模型。该模型考虑了城市生活垃圾产量的主要影响因素,得到的拟合数据比较理想,预测模型和结果也更为合理可信。  相似文献   

14.
文章以厦门岛为例,采用多元回归模拟和空间分析技术相结合的方法,选取了与厦门岛城市餐厨垃圾产量相关的土地利用、GDP、人口等相关社会经济地理因子进行空间化模拟研究。结果表明:(1)所选地理因子均对餐厨垃圾密度空间分布有一定影响,其中商住混合用地、商业服务用地、城镇住宅用地和城中村用地等土地利用类型的面积比例是主要的影响因子。(2)受多种因素共同影响,筼筜湖周边及厦门岛西南等商业繁华的区域餐厨垃圾密度较高,呈现空间集聚效应。(3)模型验证结果较为理想,各街道内餐厨垃圾总量模拟值与统计值比较符合,实现了厦门岛餐厨垃圾总量的降尺度模拟,是研究城市餐厨垃圾分布规律和实现餐厨垃圾产量空间化的一种尝试,以便为城市餐厨垃圾科学管理和决策提供参考,为餐厨垃圾资源化回收利用提供基础空间数据。  相似文献   

15.
城市生活垃圾是指在城市日常生活中或者为城市日常生活提供服务的活动中产生的固体废物以及法律、行政规定视为城市生活垃圾的固体废物,它和废气、废水一样,都是人类生产和生活的代谢产物.随着社会和经济的高速发展,生活垃圾已经成为了一个普遍的环境问题.在对城市生活垃圾的处理过程中,依据循环经济理论,并引入城市生活垃圾的生命周期评价,对城市生活垃圾进行综合处理,以达到垃圾处理的减量化、无害化和资源化,实现城市人与社会、环境的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16.
垃圾填埋场产气速率模型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结合前人的工作,分段建立了产气速率模型。自配垃圾试样进行有机物降解实验,根据试样降解的化学反应方程式及实验期间试样的质量变化,得到试样的产气量,由此计算试样的产气速率,确定了模型参数。实验结果表明:试样在实验初期产气速率增加较快,达到产气高峰后逐渐降低。用建立的模型进行产气速率计算,计算结果与实测数据比较接近,说明本文建立的模型是可靠的。  相似文献   

17.
中国于2018年提出“无废城市”建设试点工作方案。通过对某试点研究区域调研发现,近年来当地生活垃圾产量呈现高出城市人口发展速度,且呈非线性快速增长趋势。传统的预测手段已经无法满足当地垃圾产量的精细化管理需求,难以将当地垃圾处理能力的发展与产量增加的趋势相协调。因此,基于社会多元数据,构建对研究区域整体垃圾总产量预测的模型研究方案。通过将灰色关联分析算法与LightGBM机器学习算法结合,获得了多元社会数据中与研究区域垃圾产生增长关联最为密切的几类特征数据,以进行机器学习模型构建与交叉验证调优,获得了MAE为1.48,MAPE为15.42%的生活垃圾产量精准预测模型。最终利用该模型预测,2025年该地的生活垃圾产量将达到17.23万t/a。  相似文献   

18.
运用生命周期评价(LCA)方法,对以电石渣等工业固废为全部原料的水泥制造工艺产生的环境影响进行评价.通过对生产工艺进行分解及建模,基于实际数据建立生命周期清单,利用ReCiPe2016方法,在全球变暖、化石资源消耗、土地占用等17个小类及人体健康影响、生态系统影响及资源消耗3个大类中对工艺产生的环境影响进行评价.评价过程包括特征化、标准化和敏感性分析.结果表明,在以1 t成品水泥为功能单位的生产过程中,造成的环境影响总值为-0.0045 pt,其中,在人体健康影响和生态系统影响分类下最为显著,分别为-0.0027 pt和-0.0020 pt.与传统水泥生产相比,本工艺具有更低的资源能源消耗与碳排放量.固废作为原料来源带来的正面环境效益最为显著,而熟料煅烧与水泥粉磨则显示出最大的环境损害,也说明由于消纳了大量工业固废,本工艺对环境总体上是有益的.  相似文献   

19.
以上海某综合垃圾填埋场作为研究对象,钻取不同龄期的生活垃圾测试固液气生化降解指标,并对全场的渗滤液产量以及填埋气产量进行评估.经过测试和计算,该处区域已开始稳定产甲烷,进入慢速降解阶段.其中,固相垃圾样的C/L(纤维素与木质素的比值)大部分集中在0.72~1.53之间;渗滤液pH值介于7.91~8.92,BOD介于1050~5780mg/L,COD介于2640~15200mg/L,NH3-N介于2110~4360mg/L.引入固相、液相以及气相归一化指标β1β2β3,用于评估填埋场降解阶段.其中,β1介于0.56~0.83,β2介于0.65~0.76,β3介于0.97~1.02.β1β2能够作为判定垃圾场降解阶段的指标,但β3只能作为判定垃圾场是否处于稳定产甲烷阶段的指标.另外,建立考虑垃圾压缩-渗流耦合作用的渗滤液产量计算方法,垃圾自身渗滤液产率在70%~80%左右;采用垃圾两阶段降解模型计算填埋气产量,随着垃圾停止入场填埋,填埋气可收集量快速降低,至2025a降至峰值的3.88%,至2040a降至峰值的0.08%.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