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剩余污泥处理新工艺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研究了剩余有机污泥处理新工艺,将剩作污泥进行酸化水解后回到废水处理系统一起代谢,基本达到无污泥排放。该工艺适合于染整废水、乳品厂废水处理站等有机污泥处置,特别适用于泥难以脱水的如锦纶厂废水处理站的剩余污泥处理。  相似文献   

2.
阮志华 《环境工程》2005,23(2):83-84
采用活性污泥法处理有机废水产生的剩余污泥 ,一般较难处置 ,缺少有效的处理方法。通过实验室试验成功的基础 ,经过为期 1a的现场运行考核 ,采用常温兼氧酸化水解—生物反应的新工艺 ,解决了有机废水处理过程中产生的剩余污泥 ,实现了污泥“零排放”。将污泥处理与废水生物处理组合在同一系统 ,不仅操作管理方便 ,而且可提高原处理系统的CODCr达标率约 5%~ 1 5%。该工艺特别适用于含氮有机废水处理系统 ,可使NH_3 -N进一步脱氮去除。  相似文献   

3.
废水处理系统往往产生大量污泥,而活性污泥系统产生的剩余污泥则富有有机质。厌氧消化是这种污泥的一种有效处理方法,它不仅能减少产生的污泥量,而且能得到可作为能源的甲烷气。但在消化过程之前,往往采用絮凝剂促进污泥浓缩,以提高处理效率。日本东京工业大学工学部海野肇教授等人研究了高效合成高分子絮凝剂对剩余污泥直接厌氧消化的影响。他们发现,用合成高分子絮凝剂之一的聚亚乙基亚胺处理以构成剩余污泥的好氧微生物为中心的固体有机质,其浓缩污泥的厌氧消化处理,在絮凝效果最佳范围内限制絮凝剂用量,几乎不  相似文献   

4.
一、前言 E·Andern及W·T·Lockett于1913年开发的活性污泥水处理系统,推进了污水处理技术的进步。到目前,全世界下水、工业废水、生活污水等废水处理量的80%以上都是采用此法或其改良方法进行处理。尽管方式各种各样,且有部分改良方法有很大进步,但其根本原理没有变化,仍是: 有机污染物质(生化氧化)/(C+O_2)×CO_2↑+yH_2O+剩余污泥在处理过程中,废水中的有机污染物质(可溶性的或胶状物质)经生物氧化就会产生剩余污泥,其生成率视处理情况,废水水质等不同而不同,低者为BOD量的30%,高者达60%以上。对于剩余污泥的处理将是一个棘手的问题它需要消耗大量的费用和能量。现在,大城市污水处理的剩余污泥大多采用脱水焚烧。但供给普通焚烧炉的剩余污泥的含水量,最大限度也应在80%左右,大于80%者必须预先进行脱水就是焚烧含水  相似文献   

5.
PW—W膜分离式活性污泥法处理中小规模高浓度有机废水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阐述PW-W膜分离式活性污泥法处理高浓度有机废水的原理、工艺流程及特点。处理系统集生化处理功能和固液分离于一体,对高浓度有机废水的处理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且剩余污泥量少,处理水质稳定,维护管理方便,运行费用低。  相似文献   

6.
无剩余污泥A/O生物接触氧化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A/O系统在70年代开发以来,广泛应用于城市污水处理,它具有同时去除废水中碳、氨、磷的特点。1985年上海石化.总厂涤纶厂首先将A/O法用于石化行业废水处理中,并经过实践总结出一套完整的无剩余污泥A/O生物接触氧化法处理流程。本流程操作管理方便,耐冲击,氮、磷、COD的去除率高、能耗低,并达到了无剩余污泥。  相似文献   

7.
氧化沟技术在制革废水处理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介绍了氧化沟处理技术在制革废水处理工程中的应用,提出了氧化沟设计的有关参数。经调试运行结果表明,制革废水采用氧化沟处理技术,只要操作管理得当,不会产生污泥膨胀和解体现象,CODcr,BOD5和NH3-N的去除率可分别达到80%,85%,75%以上,出水水质稳定。  相似文献   

8.
环保市场     
SEJ国一体化有机废水净化器 SEJ型有机废水净化器是以生物接触氧化法为主体,配以清污池、沉淀池、污泥浓缩和耗氧消化池、鼓风机组成的一体化废水处理装置。 该装置采用接触氧化工艺,配以性能优良的填料,因而改进了常规的排泥、沉淀方法,无需污泥回流,处理系统几乎无污泥产生,避免了二次污染。  相似文献   

9.
针对处置剩余污泥增加废水处理费用,产生各种环境问题的实际情况,提出了加大延时曝气池的曝气量,减少剩余污泥排放的方法,并结合工程实例阐述了该方法的可行性和可靠性。  相似文献   

10.
一概况生物处理,无论活性污泥或生物膜法。在正常运行中,随着废水中有机物被微生物群体分解,一部分有机物合成为新的活性污泥,这样就使污水处理系统产生大量的剩余污泥,其量约为废水处理量的1~2%,且含水率相当高。对于这些污泥如不妥善处理将会造成二次污染。污泥处理的工艺,无论  相似文献   

11.
1.绪言在用活性污泥法处理有机废水时,产生大量的剩余污泥,这些剩余污泥的处理无疑会产生许多问题,目前主要处理方法有:脱水掩埋;灼烧掩埋;土壤还原等。其中土壤还原法是比较理想的,对来源于动植物的废水进行生物处理所产生的剩余污泥,从其意义上也可以认为是土壤还原法(即归还农田的方法)。让剩余污泥进行土壤还原时,通常是把剩余污泥作为肥料或者为土壤还原剂施向土壤,在这种场合中最成问题的一点,是在剩余污泥中含有一定数量的有害重金属。  相似文献   

12.
研究了铁屑在UASB处理含硫高浓度有机废水中的作用,以生活污水处理厂剩余污泥为种泥,适量加入铁屑和活性炭颗粒,实现了UASB的快速启动,并在较短的时间内(21d左右)培养出了厌氧颗粒污泥,颗粒污泥增殖速率为0.0686d-1,为不加铁屑的3.48倍,大幅度提高了污泥活性。同时成功的消除了SO42-对生物处理系统的影响,COD的去除率保持在95%以上,比对照试验结果高出65%,同时出水消除了恶臭。试验方法和结果可为类似酸性高浓度有机废水处理和工艺调试的快速启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PAC-SBR法处理高浓度有机废水针对高浓度有机废水无稀释好氧处理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PAC-SBR生化法。试验表明,采用**IS*R法处理高浓度废水比S*R法有优越性。其*OD。*OD的去除率分别高达85.9%、97.3%、污泥负荷及容积负荷均高于...  相似文献   

14.
通过土豆食品加工废水处理的工程实例 ,指出在处理易生物降解和溶解性有机废水的SBR系统中 ,采用较高负荷运行会发生溶解氧偏低而造成的污泥膨胀。探讨了污泥膨胀的原因 ,并详细介绍了控制膨胀的措施  相似文献   

15.
一般活性污泥法均需要较大的曝气槽,而且每隔一定时期就需排除剩余污泥,所以废水处理的运转费中还要加上处理剩余污泥的费用。最近,日本坦克诺公司已实际应用一种完全不排出剩余污泥的“完全氧化系统”的活性污泥法。它的原理是,该氧化系统在分解废水中的有机物到相当程度以后,曝气槽内的微生物开始自己消化,结果  相似文献   

16.
随着中国污水处理行业的高速发展,城市污水处理量显著提高,污水处理的二次产物污泥的产量亦随之剧增.市政污泥是市政废水处理的剩余固态物质,性质复杂,处理难度较大,是当今需要解决的重要问题之一.文章围绕当前主流的市政污泥的产生工艺、末端处置技术加以探讨,介绍了活性污泥法的产生和发展、剩余污泥的危害和主要的末端处置技术,分析了市政污泥处置领域中研究和应用的关键问题,对进一步了解中国当前市政污泥处置领域的发展具有一定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7.
前言有机工业废水处理方法是利用微生物进行好氧处理和厌氧处理。厌氧处理与好氧处理相比,优点是:不需要曝气,剩余污泥量少,还可把有机物转化成甲烷气后加以回收利用。这样,就大大降低了废水处理成本。过去,厌氧处理主要用于含高浓度有机物废水的食品工业。近年来,随着技术的发展,其应用范围正逐步扩展到其它行业的低浓度有机废水。日本神钢公司生产的固定床厌氧处理系统(PANBIC),已在实践中获得成功。目  相似文献   

18.
A/BAC—SRB工艺对有机磷农药生产废水处理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A/BAC-SRB工艺对有机磷农药生产废水的处理进行了研究。按正交试验优选的工艺参数操作,当进水化学需氧量(CODcr)为2012mg/L,生化需氧量(BOD5)为344mg/L,总磷(T-P)为250mg/L,有机磷(O-P)为132mg/L时,其总去除率分别为95%,80%,70%和55%。该工艺最大的优点是耐毒能力强,剩余污泥少,处理效率高。  相似文献   

19.
由于矿区生活污水中有机污染物浓度较低,采用活性污泥法处理工艺,有机污染物在生物氧化池内得到较彻底地降解,剩余污泥量少,每千吨生活污水产生剩余污泥量为2~3t。  相似文献   

20.
采用水热法处理含有机质较高的食品加工废水处理厂剩余污泥,以期实现污泥减量并改善污泥脱水性能。研究结果表明,水热反应温度和反应时间对污泥减量影响较大,污泥初始含水率对污泥减量影响较小。污泥减量的最佳反应条件为:反应温度为220℃,反应时间为3 h,污泥初始含水率为84%;在此条件下,通过物料衡算分析可知,污泥湿重减量达到72.9%,污泥干重减量达到31.2%,污泥VSS降解率达到35.5%,水热反应结束并抽滤脱水后污泥含水率降至59.4%,所得脱水滤液ρ(COD)可达38.2 g/L且含有一定氮磷浓度,经测算该脱水滤液回流到废水处理系统时对废水处理负荷无明显影响。水热处理对食品加工废水厂剩余污泥具有显著的减量及改善脱水性能的效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