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用氯消毒剂处理过的饮用水中产生的三卤甲烷被试验证明其有毒性和致癌性.作为对人体健康有危害的物质,在生活给水的水质处理上,采取措施,正确把握它在水中含量的高低与原水中总有机碳,腐植酸和富里酸含量,温度,PH值,加氯量和接触时间,才可有效地去除饮用水中的三卤甲烷.对于确保供水水质,保障人民健康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水中天然有机物的臭氧化处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李冬梅  冀武 《陕西环境》2002,9(1):27-29
综述了臭氧化处理用于去除水中天然有机物(Natural Organic Matter即NOM)、降低三卤甲烷(TriHalideMethane即THM)生成能方面的国内外研究进展和工程实践情况。指出了臭氧化的功效主要在于(1)直接去除总有机碳(Total Organic Carbon即TOC)或降低三卤甲烷生成能(TriHalideMethane Formation Potential即THMFP);(2)改变有机物分子大小或结构;(3)提高有机物的生化降解性能。  相似文献   

3.
赵庆良  薛爽  王丽娜 《环境科学》2007,28(8):1726-1731
在实验室通过模拟土壤柱研究了人工地下水回灌过程中溶解性有机物的去除及其三卤甲烷生成势和三卤甲烷生成活性的变化.利用XAD树脂将回灌水中的溶解性有机物分为3个部分:疏水性有机酸、过渡亲水性有机酸和亲水性有机物.疏水性有机酸的三卤甲烷生成活性高于过渡亲水性有机酸和亲水性有机物.土壤含水层处理(SAT)对亲水性有机物的去除率为68.51%,对疏水性有机酸和过渡亲水性有机酸的去除率分别为58.64%和41.86%.经SAT系统处理后,溶解性有机物及各有机组分的三卤甲烷生成势减少,而三卤甲烷生成活性升高.疏水性有机酸是生成三卤甲烷的主要有机组分.亲水性有机物在SAT系统进水中的三卤甲烷生成活性较低,但由于含量高,三卤甲烷生成势也较大.而过渡亲水性有机酸由于含量和三卤甲烷生成活性较低,三卤甲烷生成势也较低.  相似文献   

4.
通过对某市饮用水源中不同点位的三卤甲烷浓度测试,同时采用SOS/ Umu 试验对水体进行生物遗传毒性分析,结果表明:采用液氯消毒工艺的地表水厂在消毒后水样和用户端水样中检出的三卤甲烷含量较高,而采用二氧化氯消毒的地下水厂的出水中挥发性有机物仅略有上升;进行三卤甲烷浓度和生物遗传毒性之间的相关性分析得知,三卤甲烷和间接遗传毒性的相关性较好.  相似文献   

5.
膜与活性炭组合工艺处理天然水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活性炭吸附作为膜分离技术处理天然水的预处理,可以有效去除水中膜本身难以去除的低分子溶解性有机物,减少三卤甲烷等物的生成,同时减轻膜的污染。阐述了活性炭和膜技术组合工艺处理天然水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6.
饮用水卤代消毒副产物的去除途径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论述了饮用水中卤代消毒副产物(三卤甲烷和卤代乙酸)对人体健康的危害,提出了将其去除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7.
活性炭对水中有机物去除的研究   总被引:23,自引:0,他引:23  
活性炭吸附是受污染水源水深度处理的有效手段,本文较系统地研究和阐述了颗粒活性炭对水中有机物吸附的选择性。活性炭可有效降低水的致突变活性,有时能使Ames试验的阳性水转化为阴性水;活性炭对分子量小于3000,尤其是分子量500 ̄1000的有机物能较好的去除;活性炭对消毒副产物卤乙酸(HAAs)的控制周期较三卤甲烷(THMs)更长。  相似文献   

8.
高藻期控制消毒副产物及其前体物的优化工艺组合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陈超  张晓健  朱玲侠  何文杰  韩宏大 《环境科学》2007,28(12):2722-2726
为实现在控制藻类的同时减少副产物生成量,比较了预氧化+常规工艺、预氧化+常规+深度处理2类共7种组合工艺对消毒副产物及其前体物的去除特性.试验结果表明,藻类是重要的前体物,在本试验原水中,藻类贡献了20%左右的卤乙酸和三卤甲烷前体物.气浮工艺是高藻期除藻的核心工艺,同时也可以去除一部分消毒副产物前体物.臭氧、高锰酸钾也有很好的杀藻效果和前体物去除效果.采用臭氧或高锰酸钾预氧化+常规+臭氧-活性炭工艺的组合对消毒副产物及其前体物的去除效果最佳.顺序氯化工艺比游离氯消毒减少卤乙酸生成量42.0%~45.9%,减少三卤甲烷生成量22.5%~71.4%.  相似文献   

9.
三卤甲烷在饮用水中生成的原因与治理技术的初探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一概述 1974年Rock的报告中指出莱茵河的下游水中有机氯化物的浓度极高。这些水中的有机氯化物主要是以氯仿为主的三卤甲烷(THM)从而引起了人们的重视。其后,流行病学调查结果也指出密西西比河下游地区为消毒目的,发现原水中注加氯后,由于氯与原水中的有机物反应生成三卤甲烷进入自来水,人们饮用后有可能诱发癌变这种严重影响引起不安。因此美国环保局(EPA)对全国进行了水中三卤甲烷的调查与控制,并于1979年11月暂定第1种饮用水控制标准规定自来水中总的三卤甲烷(TIHM)最大允许浓度为0.1mg/l。嗣后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世界  相似文献   

10.
氯化对二级处理出水中溶解性有机物结构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薛爽  赵庆良  魏亮亮 《环境科学》2008,29(4):925-930
以哈尔滨市W污水处理厂污水为研究对象,利用XAD树脂对二级处理出水中的溶解性有机物(DOM)进行分级分离.按照DOM在不同树脂上的吸附特性将其分为5个部分:疏水性有机酸(HPO-A)、疏水性中性有机物(HPO-N)、过渡亲水性有机酸(TPI-A)、过渡亲水性中性有机物(TPI-N)和亲水性有机物(HPI).考察了二级处理出水中有机组分的组成分布、三卤甲烷生成势、紫外光谱和红外光谱.结果表明,二级处理出水中的主要成分是HPO-A和HPI,两者含量之和达70.8%.HPO-A是加氯消毒时产生三卤甲烷的主要有机组分,其三卤甲烷生成活性(STHMFP)为232.9μg/mg.而HPO-N、TPI-A、TPI-N和HPI的STHMFP介于100~125μg/mg之间.氯化反应后,HPO-A、HPO-N、TPI-A和HPI的紫外-可见吸光度均降低,而TPI-N则相反.并且HPO-A、HPO-N、TPI-A和TPI-N中的O-H、C=C和苯环的含量降低,而C-O的含量升高,还生成了C=O和C-Cl.  相似文献   

11.
再生水紫外线-氯联合消毒工艺特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二级出水作为消毒对象,比较了紫外线-氯联合消毒与单一紫外线消毒对水中肠道指示菌的灭活效果,考察了联合消毒工艺副产物(三卤甲烷)生成情况.结果表明,单一紫外线消毒对肠道指示菌的灭活曲线在剂量大于10mJ/cm2时存在拖尾现象,剂量为80mJ/cm2时对总大肠菌群最高对数灭活率约为2.5;而在紫外线剂量20mJ/cm2、氯投加量8mg/L(接触时间30min)条件下,紫外线-氯联合消毒对总大肠菌群的对数灭活率达到7.0.20mJ/cm2紫外线与8mg/L氯消毒组合及80mJ/cm2紫外线与3mg/L氯消毒组合均可有效灭活总大肠菌群浓度至3CFU/L以下.经紫外线照射后再氯消毒,二级出水中三卤甲烷生成量仅为10~55mg/L.80mJ/cm2紫外线照射再氯消毒后三卤甲烷生成量略高于20mJ/cm2紫外线照射再氯消毒的情形.紫外线消毒后投加氯消毒,可有效提高再生水消毒效果,控制消毒副产物生成量.  相似文献   

12.
<正> 目前,对饮用水中出现三卤甲烷(THM)类化合物的问题研究颇多。一致认为,饮用水中出现与致突变或致癌变性有关的三卤甲烷的类物质是在水处理过程中广泛使用氯而直接引起的。当源水污染较为严重时,出水中这些物质的浓度很高。70年代初荷兰和美国的水处理研究者发现了这一问题。近年来,许多研究者对饮用水中三卤甲烷类化合物的含量与肿瘤的流行之间的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发现它们之间的确存在一定的关系。鉴于上述情况,人们开展了代用技术的研究工作,其中对除氯之处的消毒剂(臭  相似文献   

13.
水中溴离子对氯化消毒副产物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根据我国某城市饮用水中三卤甲烷类物质的现状,对水中Br^-的存在,Br^-对THMs,卤代乙酸类物质形成的影响以及THMs,HAAs形成的机理等进行综述,且提出了控制饮用水氯化消毒副产物的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14.
一、问题的产生曾报导莱茵河下游水中有有机氯化合物,其浓度相当可观,以三氯甲烷为主要成份的三卤甲烷占大部分,其后报导在密西西比河下游的新奥尔良地区,用于消毒的氯与原水中的有机物起反应形成三卤甲烷,饮用此水的人们的癌发病率与不饮此  相似文献   

15.
目前,作为大阪市上水水源的琵琶湖,发生了霉味和三卤代甲烷增加等问题,且日趋严重。为了改善上水水质,最近,该市水道局决定把柴岛、庭窪、丰野三个净水厂的设施全部改造成用臭氧、颗粒活性炭处理的高级净水处理设施。计划修建的设施包括中臭氧接触池、后臭氧接触池、臭氧发生机、颗粒活性炭吸附池、氯接触池、抽水泵等,建成后,可除去100%的霉味,降低1/3的卤代甲烷。计划今年开始设计,1993  相似文献   

16.
水中天然有机物的分类特性及其卤代活性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10  
利用XAD树脂对原水中的天然有机物进行富集分类 ,将其分为腐植酸、富里酸、亲水酸和其它亲水物质等 4种有机组分 .考察了原水中各有机组分的分布及其在加氯消毒过程中的三卤甲烷生成量、生成速度及耗氯量情况 .研究结果表明 ,原水中的主要成分是富里酸 ,占有机物总量的50.7% ,其它3种成分所占比例相对较小 ;原水具有较高的三卤甲烷生成能力 ,富里酸是生成三卤甲烷的主要有机组分 ;对各有机组分卤代活性的研究表明 ,腐植酸、富里酸和亲水酸具有较高的卤代活性 ,其它亲水物质的卤代活性较低 ;从各有机组分的三卤甲烷生成速度及与氯反应速度来看 ,腐植酸、富里酸及亲水酸具有较快的三卤甲烷生成速度 ,与氯的反应速度也较快 ,而其它亲水物质的三卤甲烷生成速度及与氯的反应速度均较低 .  相似文献   

17.
梅红  丁国际  黄鑫  高乃云  卢宁 《环境科学学报》2011,31(10):2162-2168
通过水厂出水DBPs调查和氯化培养实验探讨了黄浦江水中溴离子(Br-)在消毒过程中的迁移及对含溴副产物(溴代三卤甲烷和卤乙酸)生成的影响.结果表明,采用氯胺消毒的水厂出水中约10%的Br-迁移至Br-THMs和Br-HAAs.氯化培养时,在余氯充足的前提下增加Br-浓度,总有机溴(TOBr)和含溴副产物均增加.延长氯化...  相似文献   

18.
饮水中三卤甲烷形成机理与处理技术现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综述了水中腐酸氯化产物及其形成三卤甲烷的反应历程及各种环境条件如pH值,光照及自由基对THMs形成的影响,并提出控制和去除饮水THMs的方法。  相似文献   

19.
传统给水处理厂氯消毒模型的开发与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以建立给水处理过程的风险分析方法为目标,提出了适用于传统给水处理工艺的氯消毒概率机理模型.模型既考虑氯消毒过程中有机物、余氯、氨氮、溴离子之间化学反应,又考虑水厂混凝、沉淀和过滤工艺过程中的物理和生物作用.典型水厂的现场监测数据表明,该模型能够较好地模拟水厂中高锰酸盐指数、氨氮以及4种三卤甲烷的浓度概率分布.Monte Carlo模拟的结果表明,与我国城市供水水质标准相比,该水厂高锰酸盐指数和单种三卤甲烷的超标概率极低,但总三卤甲烷的超标概率略高,约为2.3%.  相似文献   

20.
组合氯化消毒工艺的卤代消毒副产物生成特性   总被引:5,自引:4,他引:1  
刘静  陈超  张晓健 《环境科学》2009,30(9):2538-2543
比较4种单独使用氯或组合氯化消毒工艺在较长管网停留时的卤代消毒副产物生成情况.4种工艺为单独游离氯消毒、氯胺消毒、清水池游离氯消毒后转氯胺的先氯后氨消毒、短时游离氯后转氯胺的顺序氯化消毒工艺.结果表明,游离氯消毒工艺在管网停留时间长时,卤代消毒副产物会持续大量的生成,而一氯胺消毒工艺生成的卤代消毒副产物量很低.目前使用较为普遍的先氯后氨消毒工艺与游离氯消毒相比,可以降低卤代消毒副产物的生成量,管网停留24 h时,三卤甲烷的生成量降低了9.6%,卤乙酸的生成量减低了42%.但是先氯后氨消毒工艺由于游离氯接触时间约为2 h,卤代消毒副产物已经大量生成.短时游离氯后转氯胺的顺序氯化消毒工艺,由于控制了游离氯的接触时间,可以在保障消毒工艺灭活微生物效果的同时更为有效地控制卤代消毒副产物,管网停留24 h时,三卤甲烷的生成量与单独游离氯消毒工艺相比降低了48%,卤乙酸的生成量减低了72%.因此,顺序氯化消毒工艺可以更好地控制卤代消毒副产物的生成,提高水质安全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