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山西省煤炭开采环境损失的经济核算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以环境经济学的经济外部性理论为依据,识别采煤过程中生态环境的外部不经济因素,应用环境价值评价法,对这些不经济因素进行量化和货币化,初步建立了省域煤炭开采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经济损失核算体系.以2003年为基准年,核算了山西省煤炭开采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的经济损失量.结果表明:2003年山西省煤炭开采环境污染与生态破坏造成的损失约为286.746 8×108元,折合每t煤损失63.79元.其中环境污染年损失61.979 4×108元,折合每t煤损失13.78元;生态破坏损失224.767 4×108元,折合每t煤损失50.00元.依据该核算结果,1978─2003年山西省累计采煤约65×108 t,所造成的环境损失约为4 100×108元.   相似文献   

2.
糯扎渡水电站环境资源价值核算及对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水电开发对生态环境的影响,识别和筛选出13项影响因子,按照生态环境影响程度,运用市场价值法、生产力损失法、影子价格法等方法核算了澜沧江糯扎渡水电站各项生态环境影响因子的价值损失,并对核算结果进行了修正.结果表明,糯扎渡环境资源损失为18.84×108元/a,以2001年为基准,价值损失现值为175.89×108元.在此基础上,探讨了水电站建设的可行性及生态环境资源补偿措施,指出了水电开发过程中应将生态环境资源纳入电价成本及额度,并实行耕地补偿方式.   相似文献   

3.
国家环保总局近日公布的调查表明 ,目前西部每年因生态环境破坏所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达1 5 0 0亿元 ,占到当地同期国内生产总值的 1 3 %。据统计 ,目前西部的水土流失面积已占全国水土流失面积的 6 2 .5 % ;西部地区沙化面积超过1 6 0 0 0万公顷 ,占全国沙化面积的 90 % ;新增耕地90 %以上来自对林地和草地的破坏 ;草地面积持续减少 ,鼠害严重。环保总局有关人士建议西部地区应从根本上解决粗放型经济发展和掠夺式资源开发引起的生态破坏 ;主要调整人的经济行为 ,辅以生态工程措施 ,重点解决人为生态破坏问题生态破坏使西部年损失千亿元@余…  相似文献   

4.
本文以黔中水利枢纽一期工程为例,进行水利建设项目生态环境影响经济损益分析,选择了减缓洪灾损失、增加灌溉面积、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和减少二氧化硫排放作为环境效益评价因子;选择了淹没土地资源、破坏陆生生态、破坏水生生态和环境保护费用作为环境损失评价因子。结果表明上述四种效益评价因子产生的经济效益为2.91×108元/a;四种损失评价因子产生的经济损失为0.727×108元/a。因此黔中水利枢纽一期工程具有较好的生态环境影响。  相似文献   

5.
湖北省农地资源价值研究   总被引:22,自引:0,他引:22  
农地价值包括农地提供粮食、纤维等农副产品可计量的市场价值和提供开敞空间、维护生物多样性、保育环境、文化教育等公共物品所具有的非市场价值。科学、合理地评估农地价值,形成完整的资源成本核算体系,可缓解我国农地流失形势,为制定和实施农地生态管护政策等提供理论与实践依据。文章运用收益还原法及条件价值评估法对湖北省不同类型农地的市场价值和非市场价值进行评估,较为科学地评估出农地的整体价值,摸清农地资源的价值构成。研究表明,湖北省包括耕地、园地、林地及水域用地在内的农地资源的非市场价值现值达2514.88×108元,相当于全省2004年生产总值的39.86%,是农地价值构成中无法忽略的重要部分。全省现有耕地资源总价值达11398.77×108元,目前无法进入交易市场或有效地通过交易机制实现的非市场价值有942.63×108元,占耕地总价值的8.27%;园地及水域用地的总价值分别为3715.27×108元和10192.81×108元,非市场价值的比例份额分别达13.64%和5.48%;现有林地资源的非市场价值达506.35×108元,折合林地非市场价值约6407元/hm2。  相似文献   

6.
在系统分析海洋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及价值评估研究进展基础上,针对南黄海辐射沙脊群海域生态系统特征,采用市场价值法、替代成本法、影子价值法、成果参照法、估算模型等方法对生态系统的渔业生产、气体与气候调节、污染物处理、初级生产力、生物多样性维持及科研教育等服务功能的价值进行定量评价。结果表明:2010年南黄海辐射沙脊群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为244.76×108元,相当沿岸区县GDP的10.24%;各类服务功能大小依次为渔业生产22.95×108元/a、氧气供给20.36×108元/a、气候调节37.87×108元/a、污染物处理99.45×108元/a、初级生产力48.09×108元/a、物种多样性15.03×108元/a、科研教育1.01×108元/a;污染物处理服务功能突出,占总价值的40.63%,渔业生产服务具有一定优势,占总价值的9.38%。研究结果可为区域空间开发和生态补偿提供依据。由于自然生态系统的复杂性和不确定性,所得值是一个偏低的保守值,有待今后进一步改进和完善。  相似文献   

7.
基于1953~2007年间的统计数据,根据消耗能值相等的原则,计算了中国化石能源能值消耗量及农作物残余物可替代能值量.结果表明,建国初期,化石能源资产消耗的能值量基本可以用农作物残余物来替代;随着化石能源消耗量的与日俱增,化石能源能值消耗与农作物残余物可补偿能值之间的差距越来越大,2007年,我国农作物残余物可替代能值量仅为化石能源能值消耗量的10.35%.对生物质能替代可减少的环境价值损失估算可知:1990~2007年,由于生物质能替代可以减少因煤炭开采造成的环境治理费用773.91亿元;减少因能源消费而造成的环境污染价值损失11311.76亿元,其中由于减少SO2排放而减少的环境经济损失量占环境污染经济损失量的56.93%,减少NOx和灰分排放分别占环境污染经济损失量的33.13%和9.94%.  相似文献   

8.
太湖流域圩区陆地生态服务价值评估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通过构建生态服务价值评价体系,对太湖流域圩区陆地生态服务价值进行估算,并分析其空间差异性. 结果表明:①圩区陆地生态系统面积为9 196.7 km2,其中农田、居民点与工矿用地、交通用地、林地等4个生态子系统面积所占比例分别为59.1%、34.5%、3.8%、2.5%. ②圩区陆地生态服务价值总量为219.374×108元/a,以间接生态价值(生态调节、生态维持价值)为主,占总量的61.6%. 其中生态服务价值最高的是下游杭嘉湖区(83.007×108元/a),其次为上游浙西区(39.104×108元/a)和湖西区(32.790×108元/a),三者占总量的70.6%;而下游浦西区、浦东区与上游的太湖区生态服务价值相对较低,仅占总量的9.1%. ③圩区单位面积陆地生态系统平均服务价值为2.385元/(m2·a),整体呈西高东低、南高北低的空间格局. ④因生态系统结构和生态效用机制的不同,林地单位面积各项生态服务均明显优于农田. ⑤流域景观综合指数在0.879~1.124之间,呈西高东低的空间分布特点.   相似文献   

9.
吉林省辽河流域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对LUCC的响应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汤洁  黄璐思  王博 《环境科学学报》2015,35(8):2633-2640
基于1989年和2012年Landsat TM/ETM遥感影像解译数据研究了吉林省辽河流域土地利用变化特征,应用Constanza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计算方法,估算了23a间研究区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分析土地利用变化对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1989—2012年辽河流域土地利用/植被覆盖发生了大幅变化,耕地、居民用地分别增加20.28%和7.09%,其增加值主要来自林地、草地、水域和湿地;生态系统服务价值整体呈下降的趋势,由125.30亿元降至114.41亿元,损失10.89亿元,动态度为-0.38%;其中双辽市损失最为严重,损失率达21.41%;耕地的开发导致湿地和水域退化,是生态系统服务价值下降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0.
运用3S技术,分析和探讨了豫北平原的内黄县1979—2003年的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变化. 土地利用变化直接影响生态服务价值,该区25年间的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变化显著,呈增长趋势.耕地和林地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约占总服务价值的80%~90%. 结果表明:25年来内黄县研究区域的生态环境质量呈不断上升的态势,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增加逾2.6×108元. 研究区内的林地、园地面积不断增加,增加的面积部分主要源自未利用地,而另一部分则是由耕地转变而来. 这一方面反映了人口增长和经济建设需求对生态环境变化的积极影响,另一方面也反映了研究区人民和相关部门重视生态环境,环保意识增强.   相似文献   

11.
构建了包括4个大类、13个亚类的湛江湾生态系统服务类型体系,采用市场价格法、替代成本法、成果参考法等生态经济评估方法,对湛江湾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进行了初步定量估算。结果表明,2009年湛江湾生态系统服务总价值约为12.62×108元,平均单位海域生态系统服务价值为467.49×104元/km2,是湛江近海单位海域面积海洋经济总产值的1.31倍。湛江湾生态系统服务的供给服务价值最大,占80.11%;其次为文化服务价值,占15.67%;调节服务价值最小,仅占4.22%。食品供给服务是当前湛江湾生态系统最突出功能,比重占总价值的79.23%,凸显其作为湛江重要水产养殖基地作用。与福建罗源湾和山东桑沟湾相比,湛江湾水产养殖污染对海湾生态系统健康的威胁更大。评估结果同时揭示出湛江湾污染物处理功能价值非常有限,减少陆源污染物的入湾排放是湛江生态海湾型城市建设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12.
环渤海海洋产业绿色GDP核算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绿色GDP核算是反映经济-环境系统交互作用,继而进行综合计量的重要工具.以可持续发展为主题,借鉴联合国环境经济核算方法,以环渤海地区为研究区,选取数据可得性最好的2013年为核算期开展GGOP(海洋产业绿色GDP)核算研究,并以辽宁、河北、天津和山东4个省级行政区为研究单元进行拆分.结果表明:2013年环渤海地区GOP(海洋产业生产总值)约为1.97×1012元,GGOP约为1.84×1012元,占GOP的93.44%,资源耗减、生态系统破坏、环境损失和环境活动分别扣减了GOP的2.54%、0.16%、1.70%和2.15%.环渤海地区2013年的渔业没有造成资源耗减,而对海洋油气资源的开采造成的资源耗减损失约为5.02×1010元.通过围填海造成的生态系统破坏损失约为3.11×109元.环渤海地区海洋产业污染物产生的虚拟成本约为3.36×1010元.国家和省级海洋部门对渤海的环境管理活动支出约为4.42×109元;环渤海地区海洋环境和资源利用投入研究经费约3.81×1010元.环渤海各省市中,辽宁省扣减比例为5.30%,其中环境损失占扣减总值的44.77%;河北省与辽宁省相近,扣减比例为5.04%;天津市扣减比例最大,为13.09%,其中资源耗减占扣减总值的69.74%;山东省扣减比例为4.34%,其中环境管理活动支出占扣减总值的50.82%.研究结果扩展了绿色GDP核算方法的适用范围,探索了绿色核算在海洋经济中的核算方法和核算技术,有助于环渤海各省市海洋经济发展调控政策的制订.   相似文献   

13.
基于"两型社会"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两条主线,对大气污染的经济损失估算方法和模式进行了研究。在对"长株潭城市群"地区大气污染资料调查和统计的基础上,结合该地区的实际情况,应用环境经济学的原理与方法(修正人力资本法、市场价值法、机会成本法、资产价值法等),从多个方面综合考虑并建立模型,估算了长株潭地区大气污染造成的对经济损失,并对大气污染造成的生态损失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2007年长株潭地区由大气污染造成的最低经济损失保守估算为35.66亿元,占当年GDP的1.03%,而2007年用于治理大气污染的投资只占该地区GDP的0.2%,投资力度明显不足,两型社会的建设仍有很多工作亟待进行。  相似文献   

14.
耕地资源价值重建及其货币化评价——以青岛市为例   总被引:19,自引:1,他引:18  
耕地价值具有多元性,其生态价值和社会价值等非市场价值往往在决策中被忽视,从而导致大量耕地资源被过度地开发及低效利用。科学系统地评价耕地价值是促进耕地资源持续利用的关键。论文以青岛市为例,借鉴资源经济学的市场价值法、替代市场法及成果参照法等研究方法,重建了耕地资源价值体系,并对耕地各项服务功能价值逐一进行了货币化评价。研究结果表明:①青岛市耕地每年提供的服务功能价值高达2.544 1×1010元,相当于青岛当年地区生产总值的16.76%,是显化的耕地经济价值的4.3倍,若将耕地每年提供的服务功能价值纳入耕地资源利用决策体系,必将有效地抑制过度占用耕地的投资冲动;②青岛市的耕地价值以社会价值为主,占其总价值的50.59%,而经济价值和生态价值分别占其总价值的23.38%和26.03%,其中,耕地的社会价值主要体现在维护社会稳定功能上,占其社会价值的82%;③青岛市的耕地征用补偿标准明显偏低,作为耕地保护主体的农民获得的补偿尚不到工业用地出让价格的10%;④应重新审视“耕地占补平衡”政策的生态环境效应,青岛市为实现区域内耕地总量动态平衡至少付出了3.46×109元(还原利率5%计)的生态代价。  相似文献   

15.
环境污染经济损失估算模型的构建及其应用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基于污染物的环境污染损失机理性模型,Logistic方程及环境价值的相关理论,建立了环境污染经济损失估算模型.该模型不仅能反映出污染物浓度、污染物排放量、环境资源价值与经济价值损失间的关系,而且利用该模型可以定量地反映环境污染对环境资源价值造成的损害.将该模型用于估算福州市工业水污染造成的经济损失,其估算量与利用经济计量法计算出的结果进行比较发现:二者评价结果较为一致,但前者略大.   相似文献   

16.
采用修正人力资本法及疾病成本法估算了能源改造前后(分别以2003和2008年为基准年)空气污染造成的人体健康经济损失。能源改造前兰州市空气污染对人体健康造成的经济损失为85961万元,占当年GDP的2.0%;能源改造后的经济损失为134613万元,占当年GDP的1.6%。兰州市实施清洁能源改造后空气污染造成的人体健康经济损失占GDP比例有所减少,可为兰州市大气污染防治及疾病预防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7.
在京津冀地区可持续发展评估研究中,对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进行动态估算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京津冀地区为研究区,基于谷歌地球引擎(GEE)云平台采用分类决策树(CART)分类算法对研究区内1998、2003、2008、2013及2018年的Landsat TM/OLI影像进行监督分类得到5个时期土地利用数据并定量分析1998~2018年京津冀地区土地利用动态变化规律,再利用生态服务价值(ESV)当量估算方法定量估算京津冀地区的ESV并结合15 km×15 km尺度格网探明其时空动态变化.结果表明:①1998~2018年间,京津冀地区6种土地利用类型中建设用地(增加16. 67%)及草地(减少13. 73%)面积占比变化幅度最大,水体(减少0. 2%)面积占比变化幅度最小.②京津冀地区ESV总价值在1998~2003年间出现短暂增长(增加91. 97亿元),2003~2018年间持续降低(减少239. 07亿元),主要与建设用地面积在除1998~2003年的其余3个时间段扩张较快有关,6种土地利用类型中林地提供的ESV最高,建设用地及未利用土地提供的ESV最低.③基于15 km×15 km尺度格网的ESV时空分析表明,1998~2018年间京津冀地区ESV中等区逐渐较少,ESV较低区及较高区逐渐增加,且ESV较低区增速高于较高区.④1998~2018年间,京津冀地区6种土地利用类型对价值系数的敏感性系数(SI)范围为0~0. 40,且均低于1,表明本文ESV对修订后的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系数缺乏弹性,证明本文定量估算ESV的结果是可靠的.在未来经济发展中,京津冀地区应合理优化土地利用格局,加强对林地、草地、水体及耕地的保护.研究可为制定可持续发展战略,建设生态友好型社会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城市声环境舒适性服务功能价值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与传统的正向思维方式相反,根据声环境系统"无形"的特点,提出基于污染损失率模型的声环境舒适性服务功能价值研究方法,并以大连市1996年声环境系统的服务功能价值计算为例进行说明.案例分析的结果表明,大连市1996年声环境舒适性服务功能价值为1.88×108元,相当于大连市当年GDP的0.25%,其中28.37%的服务功能价值因污染受到损失.  相似文献   

19.
黄河三角洲自然保护区湿地生态服务功能价值评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黄河三角洲自然保护区是世界上暖温带保存最完整、最年轻的湿地生态系统之一,具有多种重要的生态服务功能。通过山东省第二次湿地资源调查(2011-2013年)及其它统计数据,结合保护区湿地生态系统的特征、结构及过程,构建了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评估体系,应用生态经济学的理论和研究方法,对保护区湿地生态系统的供给、调节、支持和文化四大类功能进行了全面评估。结果表明:保护区湿地生态系统提供的生态系统服务总价值为123.113×108元,单位面积服务价值为5.93万元/hm2,其中调节服务功能价值最大,为85.773×108元,占总价值的69.78%;其次供给服务功能价值为19.018×108元,占15.45%;文化服务功能和支持服务功能价值分别为11.992×108元和6.330×108元,占9.74%和5.14%。具体提供的15项服务功能价值大小依次为消浪护岸>调蓄洪水>食物>科教>固碳>生物多样性维持>气候调节>供水>保持土壤>大气组分调节>水质净化>原材料>旅游>航运>促淤造陆。货币价值的直观性突显了保护区湿地对当地经济及生态环境的重要性,可提高人们对保护区湿地生态系统的正确认识,为湿地生态系统的保护和管理提供科学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0.
辽宁省1980-2003年氮氧化物排放清单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根据能源消费历史状况和氮氧化物(NOx)排放因子,分别对辽宁省20多年(1980-2003年)来的NOx排放总量以及不同燃料类型和行业的NOx排放量进行了估算.结果表明:尽管个别年份存在一些波动,但NOx排放总量总体上仍呈增长的趋势,年均增长率为4.30%.2003年辽宁省NOx排放总量达108×104 t.NOx排放总量增长趋势与能源消费总量的增长趋势基本吻合,煤炭消耗是大气中NOx排放的主要来源,占总量的65%以上,最大排放量为2003年的10.17×104 t.绝大部分NOx排放来自能源加工转换、工业和交通运输业,三者约占总量的90%,其中电力行业占28.10%~40.85%,预计在未来一段时间内电力行业仍将是辽宁省NOx排放的主要来源;交通运输部门NOx排放所占比例逐年上升,尤其在2000年后的增长趋势更为明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