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城市再生水景观回用的主要问题是水体富营养化导致水华的暴发。为了抑制藻类的大规模生长,需要提前采取预防措施,以便将有可能爆发水华的藻类及时杀死或除去。目前,人们已经对景观水体中常见藻类的生长规律做了深入的研究,发现水体中藻数量(藻密度)的多少与水体的pH值和DO值的变化有密切而相对稳定的关系。通过在线实时监控pH值和DO值,找到△pH、△DO与藻类生长之间的关系,并结合pH、DO、温度、正磷酸盐和总氮等指标,实现实时识别和预测水华爆发的目的。  相似文献   

2.
海州湾多纹膝沟藻赤潮的动态相关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2004年海州湾发生的一次多纹膝沟藻赤潮为研究对象.通过主成分分析对赤潮发生期间的环境因子和赤潮发展关系进行动态分析,同时通过相关分析探讨环境因子和赤潮藻类浓度的关系.结果表明:影响赤潮的主导因子为COD、叶绿素、PO3-4-P和pH值.相关分析表明在建立藻类浓度反演模型时需考虑藻类浓度与PH值间线性关系,藻类浓度与DO、叶绿素、COD、PO3-4-P间非线性关系,可以将水温、气压、盐度等作为独立因子考虑.  相似文献   

3.
采用哈希多参数水质监测仪DS5X选取大宁河白水河段进行垂直水柱藻类密度、水温、pH值、叶绿素a进行监测,发现藻类在水中随水深呈垂直分布且有减弱趋势,结果表明:水下5.0m以上藻类密度基本能反应水体中藻类的生长情况,藻类在水体中沉降,附着于底泥进入休眠、复苏阶段;蓝绿藻与水温、pH值、叶绿素a呈显著正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4.
酸化水体中的藻类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研究酸沉降对水生生态系统的影响,1991年至1992年间,对地处我国重酸雨区域的重庆市郊6个水体中的藻类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绿藻门的种类最多,占种类总数的50%以上,其次是蓝藻或硅藻。藻类的细胞密度、生物量和叶绿素a,在酸化水体中(pH值<5.0)分别为23.3~49.9万个/L,0.59~1.05mg/L和0.65~3.01mg/m3;在轻度酸化水体(6.0>pH值>5.0)分别为433.9~680.0万个/L,6.6~21.75mg/L和14.66~25.19mg/m3。三项指标均随水体酸度的增加而减少。酸化水体中的藻类生长潜力(AGP)很弱,低pH值和可给态磷的不足是造成AGP低的主要限制因素。  相似文献   

5.
引滦河道中水质偏碱的起因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过分析揭示引滦河道pH值偏高的主要区域在于桥水库内,并分别从引滦河道流域内的岩石、土壤对地面水中溶质的影响、地下水运移及地面水中浮游植物的光合作用对水体pH值的影响等几方面寻找原因。经研究确定水体中藻类的光合作用是pH升高的主要原因。水中较高的氮、磷使藻类大量繁殖,而藻类在光合作用过程中,吸收二氧化碳,放出氧气,从而影响水中HCO-3,CO2和OH-的平衡,进而导致水体中pH升高。   相似文献   

6.
于2008年9~11月,对贵州红枫湖进行了每周一次采样监测,选取浮游植物及总磷、总氮、氨氮、pH值、水温、溶解氧、化学耗氧量、透明度等环境因子进行同步调查和研究,利用多样性指数法分析了浮游植物的多样性,采用多元线性回归和典范对应分析(CCA)方法对浮游植物和环境因子之间的关系进行探讨;运用绿藻指数和藻类综合指数水库的富营养化现状进行评价。结果显示:研究期内共鉴定出浮游植物82种,隶属于5门23科40属,浮游植物丰度在3.828×106~210.2375×106cell/L之间,生物量在1.310~26.965mg/L之间,其中蓝藻占总浮游植物丰度的95%,占总生物量的56.7%,以微囊藻属(Microcystis Kutz)为绝对优势属。Ⅰ~Ⅲ库区藻类Marglef多样性指数分别为4.459、3.681和3.954,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藻类种类数、细胞密度对数与水体pH之间呈显著的负相关关系;多样性指数d与pH值、水温、溶解氧、透明度呈显著的正或负相关关系;浮游植物种类与环境因子相关系数在轴1上达到0.967,隐藻主要受水温、总磷的影响;硅藻对环境具有较强的适应性,能适应较高的pH值和较低的水温;蓝藻、绿藻与氮磷营养盐、pH值表现出明显正负相关性。绿藻指数和藻类综合指数评价水体为富富营养至重富营养型。  相似文献   

7.
基于逐步聚类分析的水库浮游藻类生长预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常淳  冯平  孙冬梅  张凯 《中国环境科学》2015,35(9):2805-2812
采用逐步聚类分析方法预测水库浮游藻类的生长情况,以于桥水库为例,选取了1999~2006年7个水质和气象因子的56组数据建立逐步聚类分析模型,其结果用于预测2007~2010年的叶绿素a含量.结果表明,实测值与预测值的变化趋势基本一致,相关系数R达到0.94,线性相关性较好.预测值的平均绝对误差为-0.0007,平均相对误差为21.66%.逐步聚类分析法可以快速准确的对水库的叶绿素a含量进行有效预测.对逐步聚类分析模型的敏感度分析表明,影响于桥水库藻类生长的主要因素是水体的pH值、溶解氧以及总磷,因此控制这3个因素是预防藻类爆发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8.
以唐山市水源水和终端水为实验材料,对淡水藻类的分离纯化方法进行了探索,大致分为以下九种:培养基筛选法、稀释分离法、平板划线分离法、离心分离法、毛细管分离法、小滴分离法、pH值分离法、温度分离法、抑制剂分离法。同时探索淡水藻类保藏方法。  相似文献   

9.
不同混凝剂对流溪河水源水中藻类去除的对比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对夏秋季节广州流溪河下游含藻水源水进行了混凝沉淀试验处理,研究了硫酸铝、聚合氯化铝、聚合氯化铝铁、聚合硫酸铁等不同混凝剂及其投加量对藻类和浊度的去除效果,考察了pH值、温度对不同混凝剂去浊率和除藻率的影响,并用zeta电位及显微拍照分析方法,分别对混凝剂的静电中和能力与絮凝体的形态结构进行了初步的研究表征.结果表明,对于pH值为6~8、水温315℃、藻类和浊度分别为 1.14×107~4.10×107个/L和27~38NTU的水源水,硫酸铝的混凝效果最好,当其投加量为3.0mg/L时,其除藻率和去浊率可分别达到80%和89%,其他混凝剂混凝效果的优劣顺序依次为:聚合氯化铝铁、聚合硫酸铝、聚合硫酸铁;而对冬季的低温水源水,采用聚合硫酸铝或聚合氯化铝铁时,除藻和去浊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0.
分析了渔洞水库水体pH值变化成因,藻类的生长与pH之间的关系,认为水体pH值变化与水库中营养盐存在密切关系。针对渔洞水库治理的实际,提出治理措施及管理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