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1966年3月8日河北邢台隆尧县发生6.8级地震,随后在不到一个月的时间内,在6.8级地震北部又连续发生了4次6级以上强烈地震.最大的地震震级达到7.2级,其能量相当于4个6.8级地震.邢台地震序列中5级以上破坏性地震高达34次.5级以上破坏性强余震区分布范围约2000多平方公里,涉及6个县40个乡镇.其中3月8日的隆...  相似文献   

2.
基于AHP和GIS的山区小流域山洪灾害风险区划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广泛收集资料的基础上,对山区小流域山洪灾害风险区划技术进行了研究。以降雨、地形地貌、河流分布等因素提取了危险性因子,以人口、GDP分布和土地利用类型等因素提取了易损性因子,作为山洪灾害风险区划指标,通过层次分析法(AHP)赋予权重,利用加权综合的Arcgis空间叠加方法获得了山区小流域山洪灾害风险区划图。通过实例分析,研究区山洪灾害高风险区主要分布在马贵镇,并且集中在河流两岸。通过与历史山洪灾害点进行验证,风险区划结果精度较高,可为研究区山洪灾害防治和风险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3.
日本地处亚洲大陆东部、太平洋西侧,南北方向狭长,纵贯3000公里,是一个由北海道、本州、四国、九州四个大岛和数千个小岛组成的弧状岛国,国土面积37.78万平方公里,人口达1.2亿多。由于日本地处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全国分布着大小火山200多座,地震十分频繁,其年平均地震发生率在1500次以上,有地震国之称。  相似文献   

4.
泥石流分布密度是区域泥石流危险度评价的主要指标。泥石流分布密度分为点密度和面密度,前者是指每103km内泥石流沟的数量;后者是指每103km内泥石流沟的流域面积。以川西山区60个县市区为研究样本,分别以泥石流点密度和面密度作为区域泥石流危险度的主要评价指标,结合7个相同的区域泥石流危险度的次要评价指标,对研究区以县市区为基本单元的区域泥石流危险度进行了定量评价。结果表明,各县市区面积加权平均后的泥石流危险度分别为0.51(面密度)和0.52(点密度),差别甚微,整体上均属于泥石流中度危险区。两者的平均绝对差值0.04,远小于0.2这一危险度等级差值,平均相对差值为6.49%,小于10%这一允许的均方差范围。由此可知,用泥石流面密度来评价区域泥石流危险度,并非优于点密度;相反地,由于泥石流点密度具有获取资料相对容易、计算比较简便、工作量较小等优点,因而具有更为便利的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5.
2011年3月10日12时58分12秒,云南省德宏州盈江县城西北2公里处(北纬97°55′,东经24°55′)发生了5.8级地震,震源深度10公里。本次地震灾区主要涉及德宏州盈江县、陇川县及梁河县3个县的21个乡镇(农场)、119个行政村(居委会),地震造成25人死亡,314人受伤,房屋倒塌损坏50178间。  相似文献   

6.
岩溶山区公路的工程地质条件极为脆弱,容易造成沿线边坡整体或局部滑坡,为保障岩溶山区公路的运营安全,对公路沿线易滑边坡进行定位监测分析是十分有必要的。选取云南九乡典型岩溶山区公路的一个易滑边坡作为实验监测对象,针对传统"点"式监测方法存在的不足,采用地面三维激光扫描(Terrestrial Laser Scanning,TLS)技术对该边坡实施了野外现场扫描并获得该易滑边坡现状的3D点云数据;基于I-Site Studio三维点云数据处理平台,开展了对该公路易滑边坡扫描获得的3D点云数据进行了配准、滤波去噪和空洞修复等预处理,以及精细化建模和三维场景构建等试验研究。整理得出了利用地面TLS技术进行岩溶山区公路易滑边坡3D点云数据采集、预处理和3D场景模拟分析等完整技术应用过程,并对TLS技术用于该实验区边坡监测的测量精度进行了评价。研究结果表明,相对于传统"点"式监测方法,地面TLS技术在岩溶山区公路沿线易滑边坡监测中能够获取更加丰富的空间三维数据,并构建出精细化的三维场景模型。  相似文献   

7.
正列支敦士登是欧洲少数几个袖珍小国之一,是排列世界第六小的国家,面积仅160平方公里。人口只有3万多人,其中外国人就有1万多人,约占33.5%。首都瓦杜兹是全国政治、经济和文化的中心,也是全国最大的城市和旅游中心。列支敦士登被夹在瑞士与奥地利两国之间。这个迄今仍维持君主立宪制的山区小国虽然土地狭小兼人口稀少,但却拥有异常高的国民所得水平,其人均国内生产总值高达5万美元以上,她是个以阿尔卑斯山美丽风光、避税天堂与高生活水平而著称  相似文献   

8.
河南省冬小麦晚霜冻害风险区划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基于河南省冬小麦遥感种植面积数据、DEM数据和111个气象站1971-2010年逐日最低气温资料,采用基于GIS的逐日最低气温空间插值技术,根据冬小麦晚霜冻灾度指标及其等级划分标准,计算各空间单元轻霜冻、中霜冻和重霜冻日数,综合考虑霜冻害日数和冬小麦实际种植面积比例因素,构建冬小麦晚霜冻害风险评价指数,分析河南省冬小麦不同等级晚霜冻害日数及其风险的区域特征.结果表明:河南省冬小麦轻霜冻日数高值区主要分布在河南省北部、东部和西部丘陵山区,中霜冻和重霜冻高值区以分布在西部丘陵山区为主,霜冻日数最大值分别为67 d、48 d和120 d;轻霜冻风险较高的区域主要分布在河南省除郑州地区以外的驻马店和南阳盆地以北地区,中霜冻主要分布在东部和西部丘陵山区,重霜冻主要分布在河南省西部丘陵地区,风险指数最大值分别为28%、18%和17%.总体上看,河南省冬小麦晚霜冻害日数和风险空间分布特征明显;轻霜冻日数及其风险的覆盖面积最大,其次为中霜冻,重霜冻最小;河南省的东部、北部和西部丘陵山区为晚霜冻害的主要防御区域,各级霜冻之间以防御轻霜冻为主.  相似文献   

9.
宜兴地处江苏省南端,沪、宁、杭三角中心,南峙天目山余脉,东濒浩瀚太湖,地势南高北低,南部为喀斯特地貌的丘陵山区,西部为低洼圩区。市域面积2038平方公里,人口105.85万人。宜兴自然条件优越,山水脉源贯通,历史文化悠久,物产资源丰富,素以“陶的古都、洞的世界、竹的海洋、茶的绿洲”之美誉而闻名海内外。宜兴市委、市政府根据“经济建设和减灾一起抓”的指导思想,大力发展  相似文献   

10.
河滩地是西部山区的重要土地资源,绝大部分山区河滩地因泥石流而生,又因泥石流的后期作用而可能消亡.以云南省小江为例,指出泥石流对西部山区河滩地形成的正面效应,同时也分析了泥石流对河滩地的淤埋、淹没和冲毁等负面作用,为西部山区河滩地的开发利用和保护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