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工业生态学及其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出现至今仅十年的工业生态学,已进入到快速发展的时期,工业生态学以新的眼光来看待经济的发展,它把整个工业系统作为生态系统中的一个特殊形式来看待,本文从工业生态学的基本概念出发,分析了其基本原理,最后以“卡伦堡共生体系”为例,介绍了工业生态学在实际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2.
应用工业生态学解决污染与发展问题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面对日益尖锐的污染与发展之间的矛盾,在清洁生产基础上兴起的工业生态学是一门新的边缘学科,其概念和原理来源于生物生态学。讲述了工业生态学的概念、核心要旨和研究方法。对其在工业体系中的应用进行了初步的探讨,并提出了一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3.
面对资源的有限性和生态恢复的长久性,传统工业的可持续发展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工业生态学的产生与发展成为必然,而生态工业园是工业生态学的重要研究内容。阐述了工业生态学的概念、发展、研究对象.研究内容。论述了生态工业园及国外生态工业园的建设与发展过程。并以“卡伦堡共生体”为例进行了案例分析。提出了国外生态工业园研究与实践中潜在的问题及对我国工业园发展与管理的启示。  相似文献   

4.
环境生态学在乡镇企业发展和小城镇建设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环境生态学在乡镇企业发展和小城镇建设中的应用窦晓蕴一、环境生态学环境生态学是近十几年来逐步发展起来的一门边缘性交叉科学,主要研究以人为中心的生物系统和环境系统互相作用的规律及其机理,是一门有强大生命力和现实意义的新兴学科。环境生态学运用于企业发展中时...  相似文献   

5.
工业生态学的演化与原理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总结当前工业生态学(IE)主要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分析了IE的演化进程,阐述了IE的原理,并展望了研究方向。指出:IE是一门以提高工业过程中原料使用效率、降低废物排放弃为目的,研究工业系统及其与环境之间相互关系的应用生态学;其化过程经历了孕育、萌芽的提出第三个阶段;其主要研究对象是工业生态系统,而工业生态系统的主体是工业生产部门;工业生态系统的功能主要表现在工业生产过程中的物流、能流和信息流三个方面。  相似文献   

6.
刘燕 《环境科学与管理》2006,31(5):16-18,26
哈尔滨市是国家“一五”时期重点布局建设的老工业基地城市之一,长期以来受“先发展,后治理”现念的影响。在工业发展、城市建设中留下许多遗憾和欠账。随着“工业强市”战略的提出,哈尔滨市迎来了二次工业化浪潮,也迎来了发展生态工业的最佳时期。因此。适时导入循环经济和工业生态学理念,以利民经济技术开发区为生态工业建设示范因区,是探索哈尔滨市经济因区生态工业建设的有益尝试。  相似文献   

7.
从工业生态学角度研究矿区工业生态系统的工业代谢和工业生态链,建立矿区物质循环与能量流动[火用]分析和[火用]效率模型。根据生态效率的理念,矿区发展需要五项关键支撑技术,为合理选择煤炭的产业链延伸途径打下理论基础,促进矿区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8.
工业生态学及其兴起 工业生态学基本概念 工业生态学是一门为可持续发展服务的学科,是一门研究工业或产业系统和自然生态系统之间的相互作用、相互关系的学科。  相似文献   

9.
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工业生产与环境污染之间的问题日益突出,工业生态学将工业社会视为一个生态系统,成为人类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本文研究了环境信息披露的有关内容,提出了工业生态学指导下的环境信息披露涵义,重点要披露生态系统下企业间合作的环境信息,同时就如何加强我国环境信息披露提出了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0.
<正>工业生态学是一门新兴的、为实现可持续发展服务的学科。其基本学术思想是:社会经济系统不是独立存在的,而是自然生态系统中的一个子系统。这样的学术思想是新颖的,非常值得称道。由于工业生态学学科还处  相似文献   

11.
水资源开发利用与区域经济协调管理的一种交互式模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据大系统多级递阶优化控制理论,将水资源系统分解成地面水资源系统与地下水资源系统。在地面水系统中,给出了多目标开发利用管理模型;在地下水系统中,提出了地下水资源开发利用经济管理模型。区域经济涉及区域内的各种工农业和城镇生活用水部门──用水系统。对该用水系统提出了分解──协调优化管理模型。据水资源开发利用和用水系统的特点,在最高级设置总协调器来协调水资源开发利用系统与用水系统,进而提出了水资源开发利用与区域经济协调管理的一种交互式模式。  相似文献   

12.
基于信息熵的乡村生产空间系统演化及其可持续发展能力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乡村生产空间系统演化是乡村生产空间系统内部及其与外部系统间进行物质、能量和信息交换的表征或结果,这一结果的优劣是实现系统可持续发展的内生物质基础与保障。以重庆市为研究区,以2001-2015年为研究时段,基于信息熵,从支持型输入熵、压力型输出熵、氧化型代谢熵、还原型代谢熵四个方面构建乡村生产空间系统演化指标体系,揭示乡村生产空间系统的演变规律和可持续发展能力,探析乡村生产空间系统熵变与可持续发展能力之间协同演化过程中的相关关系,设计乡村生产空间系统优化路径。结果表明:(1)2001-2015年重庆市乡村生产空间系统熵流为0.017~-0.049,熵产生为0.204~0.059,均呈下降趋势,乡村生产空间系统的协调性和活力得以增强;总熵变为0.221~0.010,呈相同趋势,乡村生产空间系统有序度不断提高,总体上向健康水平发展。(2)2001-2015年重庆市乡村生产空间系统可持续发展能力得分为1.285~2.803,呈上升趋势,系统可持续发展态势良好,并不断向可持续方向演进。(3)可持续发展能力得分与支持型输入熵、还原型代谢熵正相关,与压力型输出熵、氧化型代谢熵负相关,与熵流、熵产生和总熵变负相关。  相似文献   

13.
高炉炉体密闭循环系统软化水水处理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介绍了高炉炉体循环冷却系统改造后,为防止软化水水质失去稳定,进而对循环系统、设备造成腐蚀,故采用向循环冷却系统中投加水稳药剂的处理技术。通过实验室试验和实际生产调试,软化水系统运行良好。这是从源头解决了高炉循环冷却的水质稳定问题,实现了密闭冷却循环,并取得了经验。  相似文献   

14.
上海市全面实行排污许可证交易的可行性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排污许可证交易系统应建立在一个完善和有效的排污许可证管理体制基础上。文章认为上海市现有排污许可证体制的经济内涵、产权、初始分配方式、基价体系等方面必须进行改革和完善。与发达国家实行的排污许可证体制相比,上海市实行的排污许可证体制缺乏相应的经济内涵,只是排污许可“执照”体制,上海市的排污许可证交易实际上是排污许可“执照”交易。根据上海市现行排污许可证体制的经济内涵及实施现状来看,近期内全面推行真正意义上的排污许可证交易所必需的条件还未成熟。目前应当继续在黄浦江上游地区进行排污许可证交易,并在各方面进行探索,进一步积累经验。  相似文献   

15.
基于多因子指数集成的流域面源污染风险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刘建昌  严岩  刘峰  丁丁  赵鸣 《环境科学》2008,29(3):599-606
为掌握流域面源污染风险的整体趋势,基于风险评价时,单个因子对系统某种风险的贡献率可能大于1且因子对系统风险贡献呈一定结构性的问题,定义了风险标准值的概念和算法,建立了系统风险多因子集成评价方法,并在地理信息系统支持下对泸沽湖流域进行了案例研究.结果表明,泸沽湖流域面源污染流失风险处于较高的水平;系统风险多因子集成评价法在对多个同类系统间进行比较时,具有较大的优势;该方法可以与其他多种方法相结合对系统属性进行全面综合评价.  相似文献   

16.
为探明“城市化如何驱动食物系统变化”以及“食物系统变化蕴含何种人地耦合关系”的问题,本文以北京食物系统为例,研究了该食物系统自1978年以来的演变过程,揭示食物系统演变蕴含的人地耦合关系;并建立食物系统变化指标体系和城市化驱动力指标体系,运用驱动力评价、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回归分析与网络分析相结合的方法研究北京食物系统演变的驱动力及作用机制。结果发现:近40多年来北京食物系统总体经历了本地农业生产不断弱化、食物消费需求持续增长、食物流通里程不断增加的演变过程。这种变化从地理学视角来看本质上是城市食物消费蕴含的人地耦合关系从邻近扩展到更远距离的过程——即食物系统近远程耦合的演化过程。在驱动该过程的影响因素中,居民收入增长是主要的初始驱动力,要素非农化是主要中间环节,人口集聚则具有最广泛的影响,最终导致外埠供应比例不断上升,食物里程持续增长。研究表明:蕴含在食物系统中的人地关系不只局限于特定的地点、特定的区域,而是以“流空间”与地点空间相互连接、相互渗透的形式呈现出来。因此,需要采取一种整合“流空间”与地点空间的理论视角及研究方法来认知此类开放系统中的人地耦合关系。  相似文献   

17.
Dynamic analysis and assessment for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The assessment of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is crucial for constituting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strategies.Assessment methods that exist so far usually only use an indicator system for making sustainable judgement.These indicators rarely reflect dynamic characteristics.However,sustainable development is influenced by changes in the social-economic system and in the eco-environmental system at different times.Besides the spatial character,sustainable development has a temporal character that can not be neglected;therefore the research system should also be dynamic.This paper focuses on this dynamic trait,so that the assessment results obtained provide more information for judgements in decision-making processes.Firstly the dynamic characteristics of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are analyzed,which point to a track of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that is an upward undulating curve.According to the dynamic character and the development rules of a social,economic and ecological system,a flexible assessment approach that is based on tendency analysis,restrictive conditions and a feedback system is then proposed for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相似文献   

18.
汤兵勇 《环境科学》1993,14(3):17-21
运用系统模型的辨识方法,讨论了环境-经济系统双向控制模型的辨识问题,重点探讨了这类模型体系中的最优控制模型,其途径是采用大系统建模思想.即在对大系统结构分析基础上,通过分解把整体建模转化为易于处理的子系统建模,再通过建立关联模型,得到整体模型,并进一步简化和进行参数辨识.  相似文献   

19.
环境专家系统进展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白乃彬 《环境科学》1993,14(1):49-53
本文对国内外环境专家系统的进展及其特点进行了综述。认为:环境专家系统可以应用于环境科学的各个领域,成为解决环境问题的有用工具。目前,基于事实的推理型专家系统是环境专家系统的主流,环境专家系统又是环境数据库、环境信息系统的进一步补充与完善。文中最后例举了如何将环境模式计算和环境专家系统结合起来解决区域大气质量评价的实际问题。  相似文献   

20.
潘鹏  诸云强  赵晓宏  张彪  丁峰  杨艳刚 《环境工程》2012,(3):105-108,101
为解决城市轨道交通项目环评缺乏完整的评价指标体系及评估结果不够可靠、环评报告资料难以管理和利用等问题,参考DPSIR模型提出了包括3个层次的指标体系,并设计了其管理与决策支持系统,对其总体框架、功能体系、实现和部署进行了深入讨论。通过案例分析,提出的指标体系和系统具有较强的实用性,对指导环评工作具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