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徐州城市表层土壤中重金属的富积、分布特征与环境风险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研究了徐州城市表层土壤的21个样品中30种元素的富集与分布特征。结果表明,与我国土壤元素的背景值(算术平均值)相比,表层土壤中Zn、Cd、As、Hg、Sb、Sn、Ag等元素富集大;Fe、Se、Sc、Ba、Bi、Pb、Cu、Ni、Cr、Mn、Mo、Be、Ti、Al、Ga、Li、Co等元素的富集较小。污染元素的空间分布特征显示了Zn、Cu、Pb、Cd等元素主要与交通运输等扩散污染源相关,而元素As、Sb的空间分布主要与工业污染源(点源)有关。环境风险指数的计算结果表明,表层土壤中重金属污染具有较大的环境风险,其中属于中等环境风险级别以上的样品占近40%,而且高风险区域主要集中在钢铁厂和化机厂等工业区范围内。  相似文献   

2.
福建省土壤元素背景值及其特征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一、福建省土壤元素背景值的表征 比较福建省各采样点土壤的表土层、心土层和底土层元素含量分布时发现,大多数元素(除Se、Hg、Cd外)表土层元素含量均低于心土层和底土层。为了便于与国内外其它地区比较,我们采用表土层(一般0~20cm)元素含量作为统计土壤元素背景值的基础数据。又因各土类各元素含量频数分布类型不尽相同,所以分别选用算术平均值、几何平均值和中位值表示其背景值(表1)  相似文献   

3.
云南土壤锰元素背景值及其特征初探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云南省土壤锰元素含量呈对数正态分布,背景值低于全国和重庆地区,接近我国南方部分土壤锰元素背景值。比较高的是石灰土、棕壤;比较低的是黄棕壤、砖红壤。云南土壤的水平地带和垂直地带锰元素背景值分布有着明显的变化规律,土壤中锰的总含量受成土母质母岩的影响尤为明显;由于成土母质母岩中含锰量不等,各成土母质母岩发育的土壤锰元素背景值也有较大差异;不同土类的锰元素背景值在同种母质母岩中也不相同;土壤锰元素背景值在滇西和滇西北地区较高,其余地区的土壤锰元素背景值呈无规律性的镶嵌分布。  相似文献   

4.
本文就陕西省两次土壤背景值中五种土类的八种元素(Cu、Pb、Zn、Cd、Ni、Cr、Hg、As)的数据进行了显著性检验。其方法如下: (1)平均值的比较——采用成组比较法:总体分布类型为正态或对数正态分布的,经F检验后,再分别进行t检验(σ~=σ~2,n<30)或u检验(σ~2≠σ~2,n>30)。检验结果表明:几种土类中多数元素其平均值无差异或显著差异,三种土类中Pb、Hg两元素的平均值有差异或显著差异。 (2)原始数据的比较——采用异常值剔除法  相似文献   

5.
一、稀土元素的含量和分布 四川省土壤中稀上元素总量变化范围在85~261mg/kg,其含量分布具有集中性、对称性和均匀变动性的特征(图1),为标准的正态分布。全省土壤稀土总量平均值为157mg/kg,中位值为154mg/kg,与全国土壤、世界土壤中位值及地壳平均丰度相比,大体一致。  相似文献   

6.
以沧州地区的地下水、土壤和小麦中的氟元素为研究对象,探讨氟元素在地下水、土壤和小麦等不同介质中的含量、空间分布与来源成因。通过绘制各介质中氟元素分布图,获得氟元素在各介质中不同深度的含量及水平空间上的分布特征。结果显示,当地深层地下水氟含量平均为2.25 mg/L,高于浅层地下水的平均值0.80 mg/L;深层和浅层土壤氟含量接近,平均值分别为557.18、569.20 mg/kg;小麦中的氟含量最高值为0.96 mg/kg,当地小麦氟含量均低于国家标准限值(1.0 mg/kg)。根据氟元素的分布特点分析,当地深层地下水与土壤的氟元素来源一致,而不同于浅层地下水中的氟;小麦的氟元素分布受浅层土壤氟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7.
一、制图单元的划分 对三十四个统计单元土壤中各元素含量的分布特征,含量水平进行了研究。在获得各统计单元土壤中各元素的背景值后,着重讨论了土壤背景值含量与土壤成土母质、土壤类型、地貌等自然环境因素之间的关系。然后确定其制图单元。 (一)对石灰岩、第四系、页岩、砂岩、砂页岩、冲击母质发育的土壤中元素含量水平与成土母质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差异显著性检验,结果表明:这六种成土母质发育的土壤中元素背景值含量有显著性差异。其中砂岩发育的土壤中元素Mn、V、Cr、Co、Ni、Cu、Zn、F、Cd的背景值含量均低于其它成土母质发育的土壤。石灰岩母质发育的土壤中Mn、Ni、Zn、  相似文献   

8.
一、研究方法与步骤 为了使土壤环境背景值能正确地反映五台山土壤中化学元素之天然含量,我们根据五台山土壤垂直分布的特点,在不同海拔、阴、阳坡地选择不同土类的代表剖面,进行取样。共采土壤剖面39个,土样132个,包括该山地所有的土类。 对Zn、Cu、Ni(用等离子发射光谱法),Pb、Cd、Cr(用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As(用分光光度法)、Hg(用冷原子吸收法),八个元素进行分析,获得数据1056个。  相似文献   

9.
鞍山市大气尘和金属元素沉降通量及污染特征   总被引:5,自引:3,他引:2  
通过采集鞍山市11个点位的降尘样品以及土壤样品,用ICP-MS分析了Cu、Mn、Zn、Pb等元素含量,并计算其沉降通量。结果表明,鞍山地区大气降尘的沉降通量为2.92~59.8g/(m2.month),其中鞍钢厂区沉降通量均值为31.6g/(m2.month),分别是周边地区和对照地区的4.72倍和10.5倍。重金属As、Cr、Pb和Cd的沉降通量分别为3.78、45.5、42.8、0.457g/(hm2.month)。降尘中各元素的富集系数为0.29~190,其中Cu、Fe、Zn、Mo、Cd、Pb和Se的富集系数大于10,说明这些元素主要来自于人为源。鞍钢厂区土壤中Cu、Pb、Mn、Zn、Mo、Cd、Ca、Fe和Se的含量较辽宁省土壤背景值高,说明其土壤环境已经受到了人类活动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用金属涂层石墨管原子吸收法直接测定天然水中痕量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在研究金属Ta、W、V、Mo、La涂层石墨管对Sn测定灵敏度影响的基础上,选择能提高灵敏度一个数量级的涂La石墨管、在天然水中加入抗坏血酸和(NH_4)_2HPO_4消除共存元素的干扰,直接测定了ppb级含量的Sn。  相似文献   

11.
从新疆某地典型城-郊-乡梯度带采集了77个表层(0~20 cm)土壤样品,基于GIS技术与多元统计分析方法,研究各梯度带表层土壤中Hg、As、V、Co、Ni、Cu、Zn、Cd、Pb和Sb等10种微量元素的空间分布特征与主要来源。结果表明:Hg元素在城区、郊区和乡村表层土壤中的平均含量均超出研究区土壤背景值,As元素在城区和郊区表层土壤中的平均含量超出背景值,Zn和Pb元素在城区表层土壤中的平均含量超出背景值,其余元素在3个梯度带表层土壤中的平均含量均低于相应的背景值。研究区表层土壤中,V、Co、Ni、Zn、Cd、Pb和Sb等7种元素的空间分布格局基本相似,均呈现沿城市化梯度带分布的地带性格局;As、Cu和Hg等3种元素的空间分布呈现岛状格局。来源分析结果表明,各梯度带表层土壤中的微量元素的来源各不相同。  相似文献   

12.
在全国土壤元素背景值研究中,所有土壤样品均按A、B、C三个发生层次采样,这对于全国背景值的统计运算及统计单元间的比较,无可置疑,是正确的。但若深入研究区域性土壤元素背景值的形式、分异及其影响因素,实事证明按照土壤剖面的发生学特征,更详细地划分发生层次,逐层采样,不但更有利于准确划分A、B层的界限,而且对于揭示背景值分异的实质——在土壤发生过程中元素的表生地球化学行为的差异,也是完全必要的。本文以黄土高原五个主要土类(含亚类)为例,按照土壤发生层次,讨论土壤元素在剖面上的分布特征,探讨土壤元素背景值垂直分异与土壤剖面发生学特征的内在联系。  相似文献   

13.
广西土壤中硒的分布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广西土壤的理化性状 广西偏碱的土类有潮土、沼泽土和石灰土:偏酸(pH<5.0)的土壤有红壤、赤红壤、黄壤、砖红壤、黄棕壤和草甸土。有机质以黄棕壤最高,潮土最低,两者差约10倍。粉粒以潮土最高,草甸土最低;而粘粒却以红色石灰土最高,黄棕壤最低。  相似文献   

14.
通过在富蕴县建立测土配方施肥示范点,开展了耕地土壤环境质量的调查,结果表明:在富蕴县不同地貌部位0 cm~20 cm耕层土壤中,土壤常量元素的分布与微量元素相比差异较大;在山区土壤中,常量元素与微量元素的含量较高,而在戈壁沙漠地带,土壤中常、微量元素的含量均表现为最低水平;土壤pH值为7.5~8.5,适合作物生长;土壤耕层盐分含量相对较低,仅表现为轻盐化土壤类型,占总耕地面积的12.52%。  相似文献   

15.
北京灰霾天气PM10中微量元素的分布特征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采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ICP-MS)对北京市2008年4月和5月不同采样点采集的灰霾天PM10样品中的15种微量元素进行了分析,得出了Ti、Fe、Zn、Sn、Pb为全样样品中相对含量较高元素;Ti、Mn、Ni、Cu、Zn、Pb是水溶样样品中相对含量较高元素。与晴天相比,灰霾天样品中微量元素可溶性增强,对人体危害更严重。与2002年分析数据进行对比,因2002年缺少Cr、Cd元素的测试值,全样样品中除了Co、Ni、Cu、Mo元素外,其余测试元素的浓度均有不同程度的升高,Fe和Sn元素的增幅最大。水溶样品中,参与对比元素的含量均下降。文中对含量相对较高的Cr、Mn、Fe、Cu、Zn、Cd、Sn和Pb元素进行了源解析,分析得出采样点附近的交通源及地面扬尘是这些元素的主要来源。  相似文献   

16.
贵州黄壤是贵州高原的地带性土壤,也是贵州面积最大的一个土类,占全省总土地画积38.7%,广布于黔中和黔北;黔东南、黔东北、黔西北、黔南和黔西南等地区也行分布。 在贵州主要土类环境背景值研究基础上,选择了发育第四系、页岩、砂页岩及砂岩母质上的黄壤111个剖面(其中第四系42个、砂页岩24个、页岩21个、砂岩24个)测定了Cu、Pb、Cd、Zn、Cr、Hg、As、Ni、F等九种元素含量,在研究中,剖面层次经显著性检验,大多数元素含量在层次间无显著差异,采用表土含量计算背景值。  相似文献   

17.
以辽宁棕壤等10种土壤为样品,探讨了水和pH值=9.00~14.00的氢氧化钠(NaOH)作为提取液对草甘膦分析的影响.结果表明,以水为提取液,仅石灰性紫色土和灰钙土能获得较高的回收率,其他所测土壤尤其是pH值<8.00的土壤其回收率较低,提取效果受土壤理化性质影响明显.以pH值=9.00~14.00的NaOH为提取液...  相似文献   

18.
土样的采集以表层土壤为主,主要集中在两种土壤母质:黄土及其沉积物、花岗岩母质,共二十一个土类,360个样品,4100多个数据.有效态元素含量的分析,中性及碱性土采  相似文献   

19.
建立了基于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ICP-MS)在线检测地表水中19种元素(Be、B、Ti、V、Cr、Mn、Co、Ni、Cu、Zn、As、Se、Mo、Ag、Cd、Sb、Ba、Tl和Pb)的分析方法,并对吴江某河流水中这些元素的含量进行实时在线检测。结果表明,19种元素检出限为0.001~0.410μg/L,加标回收率为92.0%~106%,精密度为1.0%~4.70%;该法与实验室检测结果的相对偏差为1.2%~5.6%,检测结果一致性良好;连续20 d在线检测水中Sb含量与实验室检测结果和浓度变化趋势基本一致。该方法可用于地表水中19种元素含量的实时、快速、连续监测。  相似文献   

20.
近20年国内外对土壤环境背景值进行了广泛的研究,涉及元素少则几个(如日本研究8个元素),多则(如美国)达46个元素。它们采用的分析方法比较单一,而且多是由1—2个实验室测定的,其质量保证与质量控制较容易,系统偏差较易克服。我国“六五”期间在湘江谷地和松辽平原开展了土壤背景值研究,必测元素8个,选测元素28个,按照统一方法由各实验室承担样品测试。要获室间准确可比的数据是一大难题,该项研究采取了一系列质控措施,保证了课题质量。“七五”期间土壤环境背景值研究涉及全国30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台湾省未包括在内)和5个开放城市,共41个土类一万多件样本,参加测试的实验室近60个,测试人员500多,其范围之宽,测试项目之多,质量控制难度之大是显而易见的。在过去工作的基础上,经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