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长期以来,国内外评价水中有机污染程度多采用化学需氧量(COD)和生化需氧量(BOD)两项指标。其测定方法繁琐冗长,试剂用量大,而且氧化率低。近年来,国外发展用总有机碳(TOC)和总耗氧量(TOD)取代COD、BOD。TOC和TOD可自动连续测定,操作简便,效率高,能及时反映水体有机污染的情况。本文就日本Taray公司的WQA—800系列的TOC、TOD自动测定仪  相似文献   

2.
根据有机物与氧反应的化学平衡,建立了计算不同类型有机物理论化学耗氧量的通用数学模型,计有三种表式:有机物摩尔理论COD;单位质量有机物理论COD;体积为V升、理论COD浓度为Cmg/L的有机化合物溶液所含该有机化合物的量(x,g)。对大多数模型进行了实验验证,模型计算值与实测值间的最大相对误差在4%左右,说明这些模型推导合理。  相似文献   

3.
TOD的应用     
TOD 是总需氧量的简称.TOD(Total oxygcn demaad)是表示水体中碳(C)、氢(H)、氮(N)、硫(S)、磷(P)、金属(M)等元素的化合物在高温燃烧氧化分解时所需要的氧的数量.在某一个样品中TOD 总数成分的测定,对于保持水的洁净和控制水污染,提供重要的信息.  相似文献   

4.
X52 9803236水环境中有机化合物污染及其防治对策/邓英春(安徽省水文局)//水资源保护/水利部水政水资源司一1998,(l)一13~16环信X一121 环境污染物中的有毒有机化合物大多难于降解,在环境中有一定残留水平,对人体健康和生态环境构成了潜在威胁。综述了中国和安徽省水环境中有机化合物污染lb]题,及常规综合指标五日生化需氧量(BOD:)、化学需氧量(COD)和总有机碳(T(兀)不能全面反映环境中有机污染情况,指出控制有机化合物污染的重要性,提出了有机化合物污染的防治对策。表2X52 9803234丁基锡化合物在水体悬浮颗粒物上的吸附行为研究/黄国…  相似文献   

5.
化学耗氧量(COD)和生化需氧量(BOD)都是表示水中有机污染物含量多少的重要指标。目前测定COD一般采用重铬酸钾迴流法。此法虽然可靠,但存在操作烦琐、药品浪费、占用空间大等缺点,不适于大批样品的测定,近年来不少人对此法进行了改进。  相似文献   

6.
前言化学耗氧量是水质评价的重要指标之一。它与生化需氧量BOD_5、总有机碳TOC、总需氧量TOD以及紫外有机污染吸光度等,都是水中有机污染物质相对含量的综合指标。化学耗氧量的测定,作为标准法推荐的有COD_(Mn)和COD_(cr)法。由于环境保护工作日益增长的需要,对COD_(Mn)和COD_(cr)的测定研究,均有较多的报导。标准COD_(cr)法,水样消化时间需二小时,这是主要的缺点。很多工作者的研究,都着重在  相似文献   

7.
化学耗氧量(COD)是工业废水和天然水体的有机污染参数之一。因为有机物质中的碳和氢能被化学试剂氧化,耗氧量有时可作为含碳有机物存在量的指示。在COD测定中,最广泛采用的化学氧化体系是H_2SO_4介质中的K_2Cr_2O_7。该法由于操作简单,氧化有效,再现性好和适用范围广,因此得到了广泛  相似文献   

8.
化学耗氧量(COD)是广泛被用来评价工业废水污染程度和生化处理效果观察的参数之一。由于K_2Cr_2O_7的氧化势能较大(比KMnO_4耗氧),能将大部分有机物质氧化,适合于污水和工业废水分析。特别是在加入硫酸银和硫酸汞作催化剂时,直链化合物可被氧化,对芳香烃、环烃等,它们的支链可  相似文献   

9.
将几种数学方程式(子模式)用一个综合模式来表示,以便由反应时间、原始有机碳(TOC)、Cl_2/TOC比值、反应温度和反应pH来预测氯仿。  相似文献   

10.
水体被污染是极其复杂的,对其组成很难分别测定出各种成分的定量数据。一般是利用水体中有机物量相当的耗氧量和有机物成分之一的碳的数量,来表示有机污染物的数量作为评价水体污染程度的基本数据。因此BOD_5、COD的数值被认为是传统的评价指标;近几年TOC、TOD继而出现,作为评价水体污染程度的新指标,兼用以间接监测BOD_5、COD的水质指标,引起了人们的重视。尤其TOC测定更为广泛应用有了较大的发展。  相似文献   

11.
为了解大兴安岭4种乔木燃烧碳排放特性,为林火碳排放的估算和区域碳平衡研究提供数据支持,文章运用室内燃烧模拟装置对落叶松、樟子松、白桦、蒙古栎的枝、叶进行不同燃烧状态下的点烧试验,并用烟气分析仪、颗粒物分析仪和元素分析仪对燃烧释放含碳气体及颗粒物中元素碳(EC)、有机碳(OC)的排放特性进行深入分析。结果表明,阴燃状态下各树种燃烧释放污染物的平均排放因子均大于明燃,而明燃状态下各树种枝的污染物排放因子均大于叶;樟子松枝、叶燃烧时PM2.5平均排放因子显著大于其他3个树种。元素碳与PM2.5排放因子的比值(EFEC/EFPM2.5)表现为明燃大于阴燃,且相同燃烧状态下枝大于叶。阴燃能促进CO、CxHy等不完全燃烧产物的排放;枝燃烧产生的EC在颗粒物中的比重普遍高于叶,而OC含量则与之相反;相同燃烧状态下叶的EFOC/EFEC值大于枝,在不同燃烧状态下EFEC与EFPM2.5呈现出显著相关性。  相似文献   

12.
本文通过对环境监测水质实验室化学耗氧量废液(简称COD废液)处理的研究,找到一种既能处理COD废液、又能回收废液中金属银的简便方法,为环境监测实验室处理和回收利用COD废液,提供了一种快捷方法,对环境监测站具有一定的实践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3.
陆杏英 《环境科技》1989,2(3):20-22
化学耗氧量(COD)是表示水体污染程度的综合性指标之一,是环境保护以及水质控制等有关工作中需要经常和大量测定的项目。测定COD,目前国内通常采用的是重铬酸钾法(简称标准法)。此法可靠性高,重现性好,但是标准法需将样品加热回流两小时,消化二小时,作为常规分析,显得时间过长,批量测定有困难。  相似文献   

14.
探讨了铁碳微电解(ICME)技术对煤制气废水(CGW)中酚类污染物的去除效果,以及对废水可生化性能的改善效果。结果表明:与单一活性炭和单质铁相比,铁碳复合(Fe/C)填料具有较高的铁碳比、更丰富的孔隙结构以及更高的微电解反应活性。单因素分析表明,在煤制气废水处理中,低溶解氧(DO)和酸性条件更有利于微电解的作用过程,而Fe/C填料投加量过高或过低均不利于微电解反应。由响应曲面分析获得ICME处理煤制气废水酚类物质的最佳反应条件为:pH为6.50,Fe/C填料投加量为62.22 g/L,ρ(DO)为0.47 mg/L。在此最佳条件下,COD和总酚去除率分别达到80.98%和75.03%,BOD5/COD值由0.21提高到0.36。结果表明,ICME在强化煤制气废水酚类污染物去除方面发挥重要作用,可为后续生化处理工艺提供良好的水质条件。  相似文献   

15.
长江口水体中氮、磷含量及其化学耗氧量的分析   总被引:24,自引:6,他引:18  
以2003年11月份对长江口水体中氮、磷营养盐与化学耗氧量(COD)的调查为依据,研究了长江口水域氮、磷营养盐的形态组成以及垂直、水平分布的特点.长江口水域3种溶解态无机氮中以NO3--N为主,平均占到总溶解态氮(DIN)的90%以上.长江口海域中氮营养盐含量处于高水平,67%的站位达到或超过国家海水水质4类标准;长江口海域中的磷以溶解态(TDP)为主,TDP又以溶解态有机磷(DOP)为主.同时由于河口地区盐度的显著变化导致了不同形态氮、磷营养盐的分布格局.NO3--N受陆源排放的影响形成了口内高,外围低的格局,而NH4+-N以及不同形态的磷酸盐均受到河口悬浮颗粒物浓度和盐度变化的影响,而出现口内低、外围高的格局.此外,长江口水体中COD含量严重超标,空间分布特点是口内高,外围低.  相似文献   

16.
化学耗氧量(COD)是工业污水和天然水有机物污染的重要参数之一。也是鱼塘水质的重要评价指标之一。目前各检测部门和工厂均采用重铬酸钾经典法测定COD。该方法相对准确度、精密度均较高。但此法不足之处是:首先消化(消解)时间长(2小时);其次,试剂消耗量很大,尤其是催化剂硫酸银(Ag_2SO_4)是贵  相似文献   

17.
单体同位素判识地下水MTBE衰减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有机单体同位素分析(CSIA)技术能够测定有机化合物单体中特定元素的稳定同位素比值,是一种发展中的新的技术方法。依靠CSIA提供的数据可以确定污染物MTBE来源,判识生物降解的途径,量化降解的程度。更重要的是,通过同位素动力学分馏模型的建立,CSIA技术可以作为评价和预测污染物衰减的程度和衰减时间的强有力工具。文章主要综述了应用CSIA技术解析污染物MTBE衰减过程的应用进展。  相似文献   

18.
《环境科学与技术》2021,44(4):165-170
针对城市污水处理厂二级出水低碳氮比的水质特点,该文通过腐朽木的释碳静态实验和反硝化滤池动态实验,研究了腐朽木的碳源释放规律,对腐朽木释碳组份进行了GC/MS分析,同时以人工模拟配制低碳氮比废水作为反硝化滤池实验的进水,从TN、NO_3~--N的去除效果和COD、NO_2~--N、NH_3-N的变化规律,分析和研究腐朽木作为填料在不同水力停留时间(HRT)下反硝化滤池的脱氮性能和运行效果。结果表明,腐朽木可有效地释放碳源物质,腐朽木释碳组份主要为(Z)-9-Octadecenamide,其分子式为C18H35NO;反硝化滤池在初始阶段HRT为12 h时,脱氮效果最佳,TN、NO3--N去除率最高分别可达到94.41%、97.13%,此时腐朽木作为外加缓释碳源填料显著提高了滤池脱氮效果。  相似文献   

19.
黎小梅 《环境》2005,(Z1):187
化学耗氧量(COD)是指在一定条件下,用强氧化剂处理水样时所消耗氧化剂的量.化学耗氧量反映了水体中受还原性物质的污染程度,是评价水体受有机污染程度的重要终合性指标,也是对地表水、污水治理后水质质量的一项重要测定参数.本人应用HH型化学耗氧量测定仪测定水体的COD多年,实际使用说明,该仪器具有操作简便,检测速度快,试剂用量少等特点,适合工业废水中环境监测的水质分析,可在环境监测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0.
多段进水A/O生物膜工艺运行性能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提高多段进水A/O生物膜工艺的脱氮效率,按照进入各缺氧池的COD量与硝态氮量的比值相同,且等于一最优比值的原则进行流量分配,按照容积负荷相等的原则设计各反应单元,对多段进水A/O生物膜工艺的流量分配和反应单元容积分配同时进行优化,并采用三段进水A/O生物膜反应器试验了等流量分配模式下运行和优化模式下运行的出水水质的差异.试验结果表明,当多段进水A/O生物膜工艺在两种模式下采用相同参数运行时,优化模式下总氮(TN)去除率明显高于等流量模式,其分别为88.8%和80.3%.优化模式与等流量分配模式对COD和总凯氏氮的去除率差别不大(均可达到97%和98%以上).采用该优化设计方法可以显著提高该工艺的TN去除效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