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7 毫秒
1.
洞庭湖湿地稻区化肥环境影响评估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研究采用时间序列分析法,预测洞庭湖区2010年2、020年人口将分别达到1 396.38×104人、1 492.31×104人,稻谷总需求量分别为5 002.17×103t,5 284.79×103t,化肥投入实物量将分别为1 466.91×103t,1 549.79×103t。在总结国内外化肥投入影响环境研究基础上建立了化肥环境影响评估模型,预计2010,2020年洞庭湖区区水稻生产因化肥带来环境成本将分别达到2.2×108元、2.32×108元,占稻谷销售效益的3.4%和3.13%,稻田生态系统和社会将难以承受,建议政府在化肥过量施用的地区征收化肥环境税。  相似文献   

2.
针对农户有机肥施用的高意愿低行为现象,利用湖北省宜昌市秭归县、当阳市的372个果菜茶种植户样本,基于技术环境视角,运用系数集束化方法探讨农户有机肥替代化肥技术采纳行为表达的障碍因子。结果表明:(1)农户有机肥施用意愿与行为产生偏离,仍有31.45%的样本农户在具有意愿的前提下并没有真实的有机肥施用行为;(2)技术环境对农户有机肥替代化肥施用行为的影响极显著,其中地块要素和原料获取是阻碍有机肥施用行为表达的两大主要因素;(3)农户的有机肥替代化肥技术采纳行为主要受农业劳动力数量、地块土壤肥力、农产品销售难易度、有机肥获取成本、地块平均坡度、农产品价值认可度、政府宣传力度、是否养殖畜禽和有机肥补贴政策的影响。因此,要重点发展种养协调与土壤修复区域的有机肥技术推广,关注农户利益,营造良好的政策与市场环境,加强有机肥技术的创新和研发,提高技术环境与技术属性的匹配度,促进有机肥技术的推广和使用。  相似文献   

3.
洞庭湖演变对农业生态环境垢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从洞庭湖演变历史的回顾入手,讨论了洞庭湖演变对湖区农业生态环境的影响,认为湖体演变带来了诸如湖泊温暖效应降低、洪涝灾害频繁、土壤潜有化严重、血吸虫病流行以及水产资源破坏等一系列生态环境问题,并提出了保护和改善湖区农业生态环境的对策与措施。  相似文献   

4.
洞庭湖区农业环境与湖垸农业可持续发展模式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围湖垦殖形成了洞庭湖区湖垸农业形式,湖垸农业的形成加速了湖区人口的增长,人口的压力也促进了围垦。不断的围湖垦殖使耕地面积迅速增加。由于湖泊面积减少,湖垸农业处于外洪内涝的环境中。归纳了洞庭湖区的农业环境问题:洪涝灾害发生频率加大;水面减少,生物多样性降低;环境污染严重,湿地生态功能衰退;土壤退化和潜育化严重;血吸虫病死灰复燃等。结合已有经验,提出了湖垸农业可持续发展模式:认真实施生态保护工程,减少泥沙淤积;调整湖垸农业结构,建立可持续发展生态农业模式:避灾、减灾模式、水生经济植物模式、工业原料作物模式、林农复合经营模式、湖洲草地草食畜禽模式、麻基(油菜)渔塘农业模式等。  相似文献   

5.
环境规制是实现农业面源污染减排的重要手段,而科学合理地划分环境管理权力是夯实环境规制减排绩效的制度基础。厘清环境分权、环境规制与农业面源污染三者之间的关系对优化环境管理体制和促进农业绿色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与现实意义。鉴于此,文章将环境规制、环境分权和农业面源污染纳入同一分析框架,基于2005—2017年省际面板数据,构建动态面板模型和面板门槛模型,实证考察了环境分权、环境规制与农业面源污染的内在联系。研究结果显示:①环境规制是抑制农业面源污染的重要手段;环境分权、环境监察分权和环境监测分权对农业面源污染具有显著的正向作用,环境行政分权对农业面源污染则表现为负向作用。②环境事务管理权力的下放将恶化环境规制的农业面源污染减排效应,引发“绿色悖论”效应,其中环境监察分权和环境监测分权的影响尤为突出。③从区域层面来看,中西部地区环境事务管理权力下放引发的“绿色悖论”效应显著,而东部地区则不显著。④环境规制对农业面源污染的影响随环境分权程度的变化呈现出门槛特征。伴随环境分权程度的提高,环境规制对农业面源污染的影响由“援助之手”转为“攫取之手”。因此,为解决日益严重的农业面源污染,应制定差异化的环境分权策略。一方面,环境行政权力应适当下放,而环境监察和环境监测权力要逐步上移;另一方面,进一步压缩中西部地区环境政策自由裁量空间,加大农业环境考核与监督力度。同时,建立长期动态农业面源污染监测体系,形成联防联控治理格局。  相似文献   

6.
本文运用时间系列的省级数据,采用数理统计法和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评估法分析了土地要素在农业与非农部门之间流动对我国环境可持续性的影响.分析表明:近几十年来土地要索在农业与非农部门之间的流动可从三个方面影响农业环境:首先,在粮食自给率不变的条件下,耕地数量的减少使得农地利用强度加大,而过离的农业外部投入成为一大污染源;其次,非农地向农地的转化降低耕地的总体质量,并使生态系统服务功能整体下降;再次,土地在农业与非农业部门之间的这种双向流动,即农转非和非转农促使我国粮食生产重心转向生态脆弱地区,可能导致环境隐患.据此,文章认为:单纯平衡耕地数量的政策将会给环境可持续性带来不确定性.未来的土地利用和政策必须考虑环境因素,土地要素在农业与非农业部门之间流动时的价格要能够反映农业的多功能性和正外部性.  相似文献   

7.
我国农业历史悠久,农业人口众多,人类活动尤其是农业发展对地理环境的影响极大。我国地理环境在时间与空间上都有很大差异。我国的环境变迁是自然条件与人类活动相互作用的结果。有些环境变化是“积极的”,如土地开发与绿洲建设、水利与灌溉、作物与家畜驯化、平原森林的营造等等,但更多环境变化是“消极的”,如旱灾、洪涝灾害、流沙、盐渍化、森林破坏、动物灭绝、土壤侵蚀、山地灾害等等。当地理环境利用得当时,积极的环境变化将占主导;但若利用不当或利用过度,消极的环境变化将最终占优势。  相似文献   

8.
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 ,由于长期的农业生产中忽视了对农业生态环境的保护 ,近年来 ,农业环境和农产品污染问题日趋严重 ,耕地环境质量不断下降 ,土地沙化形势十分严峻。农产品有毒有害物质残留问题突出 ,已成为制约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针对农业生态环境污染日益加剧的严峻形势 ,必须加大农业生态环境建设和保护力度 ,采取合理措施 ,在农业生产过程中降低化肥和农药的使用和环境造成的污染 ,推广清洁生产应当成为推动新世纪农业进步的发展新模式。与世界其它国家一样 ,合理利用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是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必须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 ,大力推广生态农业和生态农村建设 ,调整优化农业生产结构 ,从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 ,以确保 2 1世纪我国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9.
从上海都市型农业发展目标出发,分析了当前农业发展过程中出现的环境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上海可持续农业发展道路的战略选择和有关对策  相似文献   

10.
我国粮食安全保障中改善农业环境的途径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分析了我国粮食安全及粮食持续生产所依托的农业环境状况。从我国粮食生产状况与经济发展水平看,全国粮食生产处于结构性过剩与低水平安全中,区域性粮食安全与不安全并存;耕地资源、水资源以及农民的经济收入状况等均不容乐观,加之自然灾害加重,粮食生产的环境成本将随之增加,这将影响我国未来粮食安全。为此,本文提出了走农业集约化道路是解决我国粮食安全与改善环境的基本途径。  相似文献   

11.
河西地区的生态建设与可持续农业发展战略及对策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本文分析了河西地区主要生态环境问题的现状和成因,认为人类不合理的经济活动和人口压力破坏了干旱区复合生态系统的良性循环维持机理,导致区域的水、土、生态环境之间的平衡被打破,使区域生态环境劣变。对此,文章提出了河西地区生态建设与可持续农业发展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2.
稻谷替代玉米饲喂肉鸭对资源和环境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选用 3 60只番鸭 ,随机分成 4组 ,分别饲喂玉米、稻谷替代玉米和添加二种不同预混料的日粮 ,四个试验组( 1、2、3和 4组 )的饲料组成分别是 :基础日粮 + 65 %玉米 +预混料Ⅰ ;基础日粮 + 2 6%玉米 + 3 9%稻谷 +预混料Ⅰ ;基础日粮 + 2 6%玉米 + 3 9%稻谷 +预混料Ⅱ与基础日粮 + 65 %稻谷 +预混料Ⅱ。研究饲料的各种营养成分对番鸭生长性能、消化代谢的影响及其排泄物对环境的影响。结果表明 :稻谷部分或全部替代玉米 ,同时添加自配预混料(Ⅱ ) ,对肉鸭生长速度、饲料报酬没有明显 (P >0 .0 5 )的影响 ;但能显著提高营养物质的消化率 ,可提高蛋白质的吸收率 13 .0 9%和 17.14 % ,必需氨基酸的消化率提高 3 .82 % ( 3组与 2组比 ) ;磷的存留率分别提高 15 80 .4 7%(P <0 .0 1)与 3 647.4 6% (P <0 .0 1) ;分别提高钙存留 3 2 8.81% (P <0 .0 1)与 5 0 7.61% (P <0 .0 1) ;减少粪便排泄物量 2 .2 6%与 7.69% ;显著降低有害物对环境的影响 ,使空气中的有害气体硫化氢与氨气分别降低 16.81%与 4 3 .4 9%( 3组与 2组比 )。有利于当地饲料资源的利用及对生态环境的保护。在完全用稻谷代替玉米的情况下肉鸭仍可获得良好的生长效果  相似文献   

13.
连云港市农业非点源污染对水环境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2002年对连云港市农药化肥使用量以及水体中N、P等污染研究的结果显示:化肥的使用强度在381kg/hm^2,农药使用强度在8.12kg/hm^2;市区河流水体中N、P的含量严重超标,郊县河流的污染主要是N;水库污染相对较轻,近海海域的污染较为严重,地下水中,亚硝酸酸盐的含量超标较为严重。  相似文献   

14.
昆山市农业生态环境质量评价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农业生态环境是保证农业生产的基本条件,本文在昆山市农业态环境评价时选取了农业生产自然环境,农业生产投入,环境响应三个一级指标以及气候,降水等共16个二级指标,对1983年和2002年的农业生态环境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昆山市的农业生态环境总体上处于良性状态,基本符合当地农业生产的实际情况,2002年的农业生态环境较之1983年有了一定程度的改善,主要是在农业生产投稿方面更加的科学合理,生态系统的呐应状况一般,土壤的重金属污染已尼开始显化。  相似文献   

15.
西藏是世界上一个十分独特的区域;西藏高原农业可持续发展在世界农业可持续发展中具有重要科学意义。为此,本文分析了西藏农业生产条件和历史现状,对不同农业生产类型进行了概括和总结。  相似文献   

16.
有机农业:可持续农业发展的典范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1  
本文扼要介绍了中国有机农业的发展历程 ,在对传统农业、生态农业与有机农业系统分析比较的基础上 ,得出有机农业是我国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典范和主要发展方向 ;通过详尽剖析我国现阶段发展有机农业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针对性地提出了若干对策建议 ,旨在为推进我国农业现代化进程 ,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提供依据与借鉴。  相似文献   

17.
江汉平原涝渍地域农业生态环境特征与评价指标体系   总被引:7,自引:2,他引:7  
江汉平原涝渍地域由于所处的特殊地理集团、地形条件和不当人为干预等原因,洪、涝、渍灾害频繁发生,农业生态环境受损严重。主要表现为气候资源丰富,但变率较大,分布不均;水资源相对充足,但涝渍相随,旱涝并存,且旱涝灾害有加重的趋势,农业用水的水质劣化趋势加剧;涝渍地的生物资源比较丰富,但生产力低下;涝渍地域相对贫困人口增加,血吸虫疫区不断扩展,在简要描述江汉平原涝渍地域农业生态环境主要特征的基础上,给出了涝渍地农业生态环境评价的主要指标体系,根据这一评价指标体系,可以将用于种植业的涝渍地分为基本适宜、比较适宜和不太适宜三种类型,为涝渍地的综合治理及合理利用与保护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8.
江苏省环境系统特点及环境污染状况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江苏省自然特点为单一而脆弱,表面为平原为主,水域面积较大,山地少,森林覆盖率低,生物种类少,江苏省社会环境特点为人均资源少,经济基础好,交通发达,城市密集和人才优势明显;江苏省的废气,废水,固体,噪声污染日益严重。由于上述特点和原因,江苏省农业机械化,现代化程度较高,水产养殖业发达,但应进一步提高农业集约化程度和大力推广生态农业整治环境污染,利用天在河道进一步发展养殖业;江苏省工业轻,重并举以轻为  相似文献   

19.
经济与环境协调研究综述   总被引:17,自引:1,他引:17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 ,人类对自然界的索取和干预超出了生态环境所允许的范围 ,产生了一系列生态环境问题 ,威胁着人类的生存与发展。为了解决这些问题 ,经济与环境的协调发展便成为学者们研究的重要问题之一。经济与环境的辩证关系主要是二者的“U”字形关系 ,经济与环境关系问题的研究领域涉及地理学、经济学、生态学等学科 ,影响经济与环境协调的因素包括市场与政策、技术与经济结构等。在对经济与环境协调研究的过程中建立指标体系 ,以承载力为标准 ,对区域经济与环境协调状况进行定量评价。  相似文献   

20.
南京某地农业土壤中有机污染分布状况研究   总被引:31,自引:0,他引:31  
对某大型矿业企业周边农业土壤中两类POPs物质——15种多环芳烃和有机氯农药(DDTs和HCHs)的残留量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PAHs检出率为100%,总残留量范围为312.2~27 580.9 μg·kg-1,且以四环以上多环芳烃组分为主。不同样区土壤PAHs残留量受常年风向影响明显。农业土壤中有机氯农药六六六和滴滴涕均有检出,但残留水平不高,分别为3.60 μg·kg-1(0.81~9.43 μg·kg-1)和11.13 μg·kg-1(3.31~43.81 μg·kg-1)。土壤有机氯农药的残留以p,p′ DDE和p,p′ DDT为主。土壤中HCHs的各异构体组分含量特征为α>β>γ>δ。部分采样点土壤仍可能有新的有机氯污染物来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