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针对泉州地区地下水的超采状况及海水入侵的程度,以泉州地区良好的气候条件和地理位置为依据,提出了该地区海水入侵灾害的防治措施,即将含水层存储与恢复技术(ASR)与地表蓄水体相结合。分析得出,采用该措施可以将泉州地区丰水期降水及其它可用水源通过人工补给存储在含水层中,并在枯水季节抽取使用。这样,既能减缓枯水季节的供水压力,又可以提高地下水水位,防止地下漏斗面积的不断扩大,从而达到防治海水入侵的效果。所提供措施可为该地区防治海水入侵灾害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自然灾害综合风险评估是当前灾害研究领域的主要难点之一。以经济发达、灾害频繁的长三角地区为研究区,选取县级行政区域为基本分析单元,以人类生命体作为受灾对象,尝试进行了区域多灾种综合风险度分析。致灾因子方面选取地震、台风、洪水;选择性别比例、年龄结构、交通状况、通信设施和医疗状况等构建脆弱性评价指标,以人口密度作为承灾体暴露性指标。以历史上各致灾因子造成的年均死亡人数为权重依据,将各致灾因子进行加和得到多致灾因子的危险度指数;使用熵值法对脆弱性的各相关指标进行分析计算,得出脆弱性指数。将得到的多致灾因子危险度指数、承灾体脆弱性指数和暴露性指数合并,得出各县的人类生命多灾种综合风险度指数。结果表明:高风险度地区主要分布在上海市中心区域、台州市的南部。所得风险度指数反映了长三角区域内各县区人口受到多灾种综合影响的相对强度。  相似文献   

3.
太湖流域主要城市洪涝灾害生态风险评价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1  
李辉霞  蔡永立 《灾害学》2002,17(3):91-96
太湖流域有上海,苏州,无锡,常州,镇江,杭州,嘉兴,湖州八个大中城市,是我国产业最集中,工农业最发达的地区之一,但该地区洪涝灾害频繁,这不仅制约了流域中各城市经济的发展,还严重威胁到该地区城市的生存平衡,本文根据生存风险评价原理,结合太湖流域的自然特点,提出成因分析法的指标模型。并通过分析太湖流域八个大中城市的汛期降雨量和地形地貌因子对洪涝灾害生态风险的影响度,得出各个城市洪涝灾害的生态风险度,最后还根据各城市风险度的大小及其主导因素的不同,提出了如何管理洪涝灾害生态风险的建议。  相似文献   

4.
基于突变理论的地下水环境风险评价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针对地下水环境质量评价涉及范围广、影响因子多的特点,建立了基于突变理论的地下水环境风险评价模型,并将其运用于海河流域的天津、沧州、衡水、石家庄和唐山等5个典型区域的地下水环境风险评价中。另外,还针对该方法评价结果得分值偏高的缺陷,提出了得分变换的方法来解决这一问题。实际应用结果表明:该方法的评价结果与应用较成熟的模糊综合评价结果基本一致,并与相关资料显示的各区域地下水系统实际环境情况基本吻合。从而验证了突变理论方法用于地下水环境风险评价的合理性,为区域地下水环境质量综合评价提供了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5.
城市地下水流场人工调控与减灾方案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以郑州市为例,针对城市区域长期过量开采地下水导致的一系列严重的环境地质灾害,诸如地下水水位持续下降形成区域地下水降落漏斗并不断扩张、含水层疏干、供水井吊泵、泉水断流、地下建筑工程浸没、地面沉降和塌陷等,探讨了城市地下水流场人工调控的减灾方案。建立了地下水系统的准三维动态数值仿真模型,以非均质各向同性渗流模型仿真地下水流,用不规则三角网格有限差分法求解了三维数值仿真模型。先解逆问题反求参数,再解正问题计算地下水各项资源量,数值仿真预报地下水渗流场至1998年。在此基础上,通过地下水渗流场的宏观调控与优化管理,使研究区内不合理开采地下水资源所引发的环境灾害减小到最低程度,为郑州市的环境减灾工作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6.
西气东输工程陕西段是全线滑塌灾害最为严重的地区,滑塌灾害严重威胁着该段工程管道的安全运行。针对滑塌灾害的发生和分布特点,选取了坡度、降水、土壤及河网4个影响因子,应用层次分析法,分别确定了各因子的影响权重,并根据各因子内不同级别的赋值,在ARCINFO支持下通过其空间运算功能生成了各因子影响图,通过叠加分类生成了该工程陕西段滑塌危险性分区图,并对结果进行了评价。滑塌危险性分为五级,四级危险性区主要集中在子长县和延川县,五级危险性区则主要分布在靖边县和子长县间的地区。将评价图与DEM图相结合,通过GIS的三维显示,可以为西气东输工程的后期管理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灾害学》2016,(2)
在既有的泥石流危险度模糊综合评价模型中加入易损度因子,首次建立了泥石流风险度模糊综合评价模型,使用该模型对神农架林区内的5条泥石流沟进行风险评价,得出了"模糊综合评价模型可用于泥石流风险评价"的结论。针对"模糊综合评价模型的计算结果能反映风险大小,不能表现风险特点"的问题,将模糊综合评价法与平面坐标相结合,提出一种新的泥石流风险评价法:模糊坐标法。该方法对泥石流的危险度及易损度分别进行模糊综合评价,用评价结果组成坐标点,并定义坐标点到原点的距离为风险度,利用平面坐标的二维属性使得评价结果既能表现危险度又能表现易损度,泥石流风险的具体特点也得以表达。将两种方法的计算结果进行比较分析,得出"模糊坐标法的评价结果更符合实际,模糊综合评价法的计算结果偏安全"的结论。  相似文献   

8.
多因素机制作用下在役钢筋混凝土结构构件的可靠度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钢筋混凝土结构在实际环境中会同时受到多因素机制的作用,由此而导致的钢筋混凝土结构的老化及其修复加固一直是研究人员关注的热点问题。由于影响因素的复杂性,这些问题至今没有得到很好的解决。为此分析了最常见的几种因素作用的机制。考虑了各因素机制作用之间的相关性对结构构件可靠度的影响,用系统可靠度方法分析了多因素机制作用下钢筋混凝土结构构件的可靠度并给出了算例。该分析方法计算简便,为在役钢筋混凝土结构的安全评估和修复加固提供了一种计算可靠度的参考方法。  相似文献   

9.
在对多态系统可靠性研究的基础上,将基于矩阵分析的多态系统可靠性分析方法用于区域地质灾害的危险性评价研究,结果表明该方法能较好地定量评价区域地质灾害的危险程度.利用多态系统的可靠性分析方法进行地质灾害危险性区划,不仅可以得出各子区域所处的主要危险区和次主要危险区,而且还可以得出各子区域处于不同地质灾害危险区的可靠度(即可能性大小).该方法基本克服了目前危险性评价方法中评价指标分级和量化以及危险性程度分级的人为性和随意性,具有分级标准统一、评价因素和评价方法相对简单、不受区域条件限制、适用性强等特点.  相似文献   

10.
区域泥石流风险评价研究   总被引:46,自引:5,他引:41  
风险评价是对潜灾害进行预评估的重要手段。风险评价不仅涉及到致灾体的自然属性,而且 与承文体的社会经济属性密切相关,是一个重要而复杂的科学问题。本文提出了“风险度一危险度 X易损度”的评价模式,并对区域泥石流危险度评价方法作了改进,使区域泥石流危险度具有横向 可比性。最后,将风险度分为5级,并以四川凉山州为例,对该地区泥石流风险度进行了评价。  相似文献   

11.
扬州市城区第四纪地层覆盖差异很大,明显分成两个不同的区域:扬州城区西南部仅为全新统和上更新统沉积,厚度较薄;而扬州城区东北部,第四纪地层发育较全,厚度较大。地层上的差异使得扬州市城区地下水的开采也呈现出差异性:城区地下水主采层第Ⅱ、第Ⅲ承压含水层主要在城区东北部,西部、南部缺失。由于主要开采层集中在东北部,加之较长期的地下水过量开采,使得本区地下水水位降落漏斗主要分布在城区北部。通过对20年前测量过的一些水准点和监测井的水准复测,证实扬州市城区确实有地面沉降的发生。但扬州城区的地面沉降量并不是很大。结合地质水文条件的分析,文章提出地下水位控制在一定范围之上(-30m)对地面沉降的影响较小的观点,认为应合理控制开发地下水。针对扬州市城区的地面沉降现状,提出在现有地面沉降监测设施的基础上,再补建一些地面沉降监测GPS标石点,对一些重点区应加密布设。同时,密切关注地下水位的变化,预防严重地面沉降灾害的发生。  相似文献   

12.
包头西6.4级地震震害及经济损失评估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介绍了1996年包头西6.4级地震震害并对地震经济损失作出了评估;根据包头市的震害评估经验,提出了大工业城市震害评估和工业设备、仪器仪表地震经济损失评定的基本原则和方法;此外,对大工业城市震害评估中有待解决的问题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3.
旱情评定与灾情指标之探讨   总被引:21,自引:0,他引:21  
旱灾统计的标准不一致,以及灾情数据中存在人的主观意识,降低了灾情数据的可信度。为了能够较科学地评估和检验农业干旱,本文提出了水平衡干旱模拟模型。该方法指标评定旱级时综合考虑气候-土壤-植物体系和各时段旱象对整个作物旱情的影响程度。通过实际应用其计算结果符合各地情况。  相似文献   

14.
水库区公路岸坡属大型线性工程,其灾害评价主要涉及沿线两侧一定宽度范围,总体呈线状或条带状;库水升降及降雨作用,可引起岸坡地下水位的波动,从而导致岸坡稳定性的变化,这一过程是一个动态变化过程;基于以上认识,以三峡库区渝巴公路马道子滑坡段为例,根据线性工程风险评价的特点,采用地下水浸润线简化求解公式,并按照滑坡动态稳定性的理念,对该公路岸坡段的动态风险进行了初步评价,并对治理必要性进行了分析,结果与实际相符。  相似文献   

15.
针对目前我国河道管理的现状,在原有防洪影响评价的基础上,综合运用广义结构可靠性原理及多种相关学科理论,提出了跨河道桥工程防洪风险的评价理念,建立了跨河道桥工程防洪风险的评价指标体系和管理体系,并结合工程实例验证了方法体系的适用性与可靠性。  相似文献   

16.
本文综述了地震地下水潮汐研究的最新成果和井水位的固体潮效应、气压效应、地表水体潮汐效应和水井含水层的潮汐响应函数.介绍了地下水潮汐响应的实验室和现场试验结果以及地下水潮汐研究在地震预报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7.
基于GIS的长江中下游地区洪灾风险分区及评价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国内外近几年的发展表明,在所有可能避免和减轻自然灾害的措施中,最简单有效的方法就是通过在科学研究基础上进行风险区划,将自然灾害管理提高到风险管理的水平.在长江流域数字化地图的基础上,选取不同重复期(20,50,100年),及包括1870年历史洪水和1931,1935,1954,1991,1995,1996,1998,1999和2002年共10次洪水,借助Arcview地理信息系统的空间分析和叠加功能,对长江中下游地区的洪水灾害危险性进行了初步评价.首先参考洪水灾害淹没图和相关历史文献记录资料,构建10次洪水受灾县(市)分布图;其次对这10次洪水受灾县(市)分布图进行叠加,得到长江中下游地区洪涝灾害风险性评价图.分析表明:长江中下游地区洪水风险的分布是有规律的,而且具有明显的地理意义.有4个明显的高危风险区,分别是洞庭湖、鄱阳湖两湖平原的湖滨地区和公安以下的长江中游河段的沿江一带,尤其是荆江河段以及两江相夹地势低洼的江汉平原;沿高危风险区外侧为高风险地区,重点在汉江下游、资、沅、澧水、清江流域、皖沿江地区以及太湖流域的部分地区;沿长江于高危风险和高风险地区两侧分别为风险较小地区;其他地区对于洪水灾害而言则为安全地区.评价结果与长江中下游的实际情况基本吻合.  相似文献   

18.
一种简易的城市地震小区划方法—场地指数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提出了以模糊推论的综合评判方法导出的场地指数作为地震小区划的尺度进行地震小区划的方法。文中介绍了场地指数的定义和计算方法;场地指数与震害和地震动参数的关系。最后以唐山地震时该地区实际震害的分布与小区划结果的对比,验证了场地指数小区划方法的可靠性。  相似文献   

19.
致灾因子是灾害风险分析理论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干旱致灾因子危险性指数由干旱强度和发生概率共同决定。基于致灾因子危险性指数计算模式,对比分析了宁夏中南部山区降水距平百分率和标准化降水指数两种常用干旱指标在致灾因子危险性中的应用。分析结果表明,基于两种干旱指标的宁夏中南部山区干旱致灾因子危险性分布趋势一致,且均与实际相符,考虑到计算的简单易行,可以选择降水距平百分率作为宁夏干旱致灾因子危险性指数分析的依据。从全区干旱灾害风险区划的分析表明,宁夏干旱致灾因子危险性大致呈由南到北逐步增加的趋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