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电渗析技术作为一种新兴的膜分离技术,因高效率低能耗、对预处理要求低、对分离组分选择性高、原水回收率高、环境友好等优点,在国内外各行业获得广泛应用.江苏华晖环保科技有限公司改进了电渗析工艺参数,并在贵州开磷(集团)有限责任公司进行了推广应用,大大降低了出水中Cl-和Ca2+浓度,电导率由数千us/cm降到200 us/cm以下.电渗析技术可节约水资源,社会、环境、经济效益显著,对企业实现真正的“零排放”具有巨大的推动力.  相似文献   

2.
X78 20(刃01742化学加工工业中用于污染防治的电渗析应用二Elee加dialysis ap户eations for Pollution prevention inthe chemie己poeessing industly[刊,英]/James w.Blackbum// J .Air Waste Manag .Assoe.一1999,49(8)一934一942环图6155 回顾了用于污染防治防治方面的化学回收、再利用、化学分离及反应的电渗析的应用(ED)近年来的发展状况。从电渗析发展初期以来,便开始了一系列无污染技术的研究。当时的应用主要是为“从海水中产盐、手提式产水”而服务的。而新利用则又有了许多新的功能:无机酸、碱和盐的生产、回收和提纯,有机酸…  相似文献   

3.
基于文献计量学方法对SCIE数据库中1988—2017年收录的以"电渗析"为主题的4 115篇文献进行了检索与计量分析,研究了文献的成长趋势、学科及期刊分布、主要研究机构、地域分布及国际合作和关键词。结果表明:近三十年来,电渗析技术研究取得了巨大的发展,年发表文献量由1988年的36篇增至401篇;研究文献共涉及170个学科领域,主要发表在以《脱盐》、《膜科学杂志》为代表的4种核心区期刊;文献的研究机构主要为学术院校和科研机构;发表电渗析技术研究文献的国家/地区由1988年的10个增至2017年的56个,国际间合作日益密切;通过关键词分析,电渗析技术主要研究方向为离子交换膜、电渗析过程、工艺创新和技术应用等,"离子交换膜"、"脱盐"等一直是近三十年来电渗析技术研究的重点,"反向电渗析技术"在2007年之后逐渐发展成为该领域新的研究热点。电渗析技术研究现状的明确,可为其今后的研究和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电渗析是一种水处理的新技术。电渗析就是以电为能源,使水中的杂质(电解质)渗析出来的意思。电渗析器通上直流电以后,可以把水中的咸味和苦涩味去掉,制成能喝的淡水或是供工业用的纯水。国产电渗析器的外形见图1。  相似文献   

5.
电渗析是一种成熟的水脱盐技术,已经较多地用于海水淡化、重金属回收和硫酸盐回收等较多领域,运行成本较RO膜(反渗透膜)有一定的优势,特别是国产的合金膜技术有较大进步后,运行和维护成本更具有优势。造纸行业末端水回用已成为未来发展的趋势。本文研究了合金膜电渗析技术的造纸废水回用效果、膜污染情况及化学清洗方法,同时对合金膜电渗析工艺流程以及操作参数进行优化,摸索出一条最为高效且经济的技术路线,可以为工业设计提供运行参数,并为经济核算提供参考数据。研究表明,电渗析技术基本满足造纸行业废水脱盐的要求。  相似文献   

6.
文章对近年来国内外饮用水除盐技术的主要研究成果和进展状况进行了论述,特别是比较成熟而且应用较广的一些技术,如离子交换法、电渗析、反渗透和电吸附水处理技术.  相似文献   

7.
苦咸水作为农村饮用水已严重危害着人们的身体健康,为此在综述电渗析和反渗透两种处理农村苦咸水方法优缺点的基础上,提出了利用简单、高效的反渗透技术淡化农村苦咸水的处理工艺,以解决农村饮水安全问题.  相似文献   

8.
邵刚 《环境工程》1994,12(2):49-54
本文简要介绍了国内外频繁倒极电渗析的发展概况,EDR与普通电渗析的差异,EDR系统特点及除垢机理,并对EDR与反渗透的特性作了对比,最后列举了EDR在水的除盐,纯水制备及废水回收利用等方面的应用。  相似文献   

9.
朱慎林 《环境保护》1994,(12):35-36
糠醛废水中的醋酸浓度很低,为1%~2%(重量),并含有少量有机杂质,处理起来有一定难度,国外早在80年代初曾进行过这方面的研究.但至今未见工业化报导.国内也做过这方面的工作,并提出了电渗析—萃取—精馏工艺.当采用电渗析浓缩醋酸时,需要对废水进行预处理,增加了工艺流程的复杂性,且电耗大、投资费用高.同时用乙酸乙酯为萃取剂,由于是物理萃取,效率低、水溶性大、溶剂损失大.因此,这一工艺在推广应用时难度较大.针对以上问题,通过系统的实验研究,我们提出用三元混合溶剂为萃取剂,脉冲筛板塔为萃取塔的萃取—精馏新工艺来回收糠醛废水中的稀醋酸.  相似文献   

10.
从理论方面介绍了双极膜的特性-主要是水解离电渗析的特性;另外还通过实例介绍了双极膜在清洁生产、食品和医药工业、海水脱硬和制碱以及双极膜蓄电池的广泛应用,最后对其研究发展做了展望.  相似文献   

11.
去除矿井水中乳化油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针对大同矿务局矿井水含乳化油影响电渗析正常使用问题,在实验室与现场采用七种单项技术,四种组合工艺反复试验,取得了大量有效数据,经分析研究提出了去除乳化油的最佳工艺。该技术可对含乳化油矿井水处理起到一定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2.
在国家污废水资源化战略政策驱动下,工业废水零排放已成为必然趋势。作为重工业的水泥厂主要产生的循环冷却排污废水具有含盐量高、浓缩倍率大、Ca2+、Mg2+浓度高等特点,排放和回用前须进行科学有效的脱盐处理,以减少环境污染及负担。传统处理工艺存在加药量大、运行不稳定、易造成二次污染的剩余化学污泥量大等诸多的问题。采用混凝沉淀+反渗透+电渗析工艺深度处理水泥厂排污水的技术思路,探讨了电渗析单元在高盐废水处理中极致浓缩作用及特点并考察了其长期运行效果。在陕西省某水泥厂2个月以上的运行结果表明,电渗析系统脱盐率为24.7%,浓缩倍率为14.6倍,浓缩液平均电导率和产水量分别为147.7 mS/cm和0.07 m3/h。  相似文献   

13.
中和-络合萃取-双极膜电渗析处理金刚烷胺制药废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中和沉淀-络合萃取-双极膜电渗析组合工艺协同处理金刚烷胺制药胺化废水与溴化废水.结果表明,通过胺化废水与溴化废水的中和反应,可以大幅消减废水中溶解性固体和有机污染物,避免后续萃取过程中的乳化现象.在pH值为8.0、油/水相比为1∶1的条件下,P204∶正辛醇=3∶2的复配萃取剂对废水中TOC和TN的萃取效率分别为56.9%和20.6%,金刚烷胺及其衍生物几乎被完全萃取.以2.0 mol·L-1的HCl溶液为反萃取剂,可以将47.5%的金刚烷胺从负载有机相中反萃分离,再生后的萃取剂可以多次重复使用.对萃余液采用双极膜电渗析进行处理,可以去除64.2%的无机盐和部分有机物,同时还能回收到较高浓度的酸,但由于氢离子的渗漏难以回收高浓度的碱.  相似文献   

14.
膜法水处理技术的研究与应用现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介绍了膜法水处理技术的发展历程,其应用和研究现状,对超滤、微滤、纳滤、反渗透、电渗析、渗透蒸发、液膜技术等在给水处理,废水处理方面的应用作了较全面的介绍。  相似文献   

15.
以Na2CO3和NaHCO3的混合液作为用碱液吸收CO2气体的模拟液,用两室单阴膜电渗析装置对其在小于5V的低电压下进行脱碳处理,并且得出电渗析的方法可以增加回收液中Na2CO3和NaHCO3的浓度比,减少碳的总浓度,起到了对CO2的碱吸收液再生利用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我国西部水资源供需关系地区性差异变化研究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利用地理信息系统技术,对我国西部12个省(市、区)按流域进行了划分,结合1980年和1990年水文资料,比较了我国西部各流域两个时段可供水量、需水量、缺水量和缺水率变化,系统分析了西部水资源供需关系变化的地区性差异及其原因,并预测了未来我国西部缺水情况,这些研究为我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提供了基础性依据。  相似文献   

17.
介绍了阴离子膜电解技术对烟气脱硫吸收液进行再生的机理。应用二室阴离子膜电解装置研究了电流密度、吸收富液的组成对脱硫吸收液再生的影响规律。实验结果表明,随着电流密度的增大,再生液的硫迁移比、硫酸浓缩倍率增大,电流效率降低。膜电解法可以有效地再生钠碱法脱除低浓度SO2燃煤烟气的含硫富液。  相似文献   

18.
The conventional tannery effluents treatment is not established in order to obtain water in such a quality, that it could be reused in the same process. This study was carried out in order to evaluate the electrochemical treatment of tannery effluents. The photoelectrochemical oxidation and the electrodialysis were applied in these effluents. The obtained results indicated a remarkable removal efficiency of more than 98.5% for all ion species present in effluents. It is noticeable that the effluent treated with combined PEO–ED techniques presents very similar values for the same parameter as the ones presented by normal feed water.  相似文献   

19.
探索了电渗析法再生CO2电还原电解液的可行性。以HCOOK溶液作为CO2电还原反应后的模拟液,采用单室电渗析装置对其进行再生,考察了电流、时间、温度等操作条件对电流效率和再生率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在常温条件下,操作电流低于极限电流时,采用电渗析法再生CO2电还原电解液具有高的电流效率和再生率。  相似文献   

20.
The chemistry and flow of water in the abandoned Tomitaka mine of Miyazaki, western Japan were investigated. This mine is located in a non-ferrous metal deposit and acid mine drainage issues from it. The study was undertaken to estimate the quantities of mine drainage that needs to be treated in order to avoid acidification of local rivers, taking into account seasonal variations in rainfall. Numerical models aimed to reproduce observed water levels and fluxes and chemical variations of groundwater and mine drainage. Rock–water interactions that may explain the observed variations in water chemistry are proposed. The results show that: (1) rain water infiltrates into the deeper bedrock through a highly permeable zone formed largely by stopes that are partially filled with spoil from excavations (ore minerals and host rocks); (2) the water becomes acidic (pH from 3 to 4) as dissolved oxygen oxidizes pyrite; (3) along the flow path through the rocks, the redox potential of the water becomes reducing, such that pyrite becomes stable and pH of the mine drainage becomes neutral; and (4) upon leaving the mine, the drainage becomes acidic again due to oxidation of pyrite in the rocks. The present numerical model with considering of the geochemical characteristics can simulate the main variations in groundwater flow and water levels in and around the Tomitaka mine, and apply to the future treatment of the mine drainage.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