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健康和生活习惯关系密切,世界卫生组织官员预测到2015年,发达国家和发展国家人的死亡原因大体相同,即均为不良的生活习惯引起的疾病.不良的生活方式将成为人们健康的“头号杀手”.  相似文献   

2.
探讨健康干预在改善人群不良生活方式、降低疾病发病率、提高人群生活质量中的作用。对463名第三类人员进行持续5年健康干预,通过对比分析该类人员在健康干预前后的指标变化,对健康干预效果进行评估。结果表明,健康干预后卫生防病相关知识知晓率、主要行为危险因素控制率均较干预前明显提高(P<0.001);主要疾病患病率明显降低(P<0.05),说明以健康体检为基础对该类人员开展个性化健康干预是改变不良生活方式、防治慢性病的重要措施。进而从健康宣传、健康生活方式、健康风险评估及预警机制、专业队伍建设等方面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3.
英国牛津大学皇家肿瘤基金会肿瘤研究所、世界卫生组织、美国肿留学会的一项研究发现,发达国家每年有200万人死于与吸烟有关的疾病,在九十年代共有2100万人死亡。不幸的是,这个数字还处于上升状态。 发达国家妇女吸烟有关疾病的死亡率正在迅速上升。目前每年死于吸烟有关疾病的妇女有50万人。但吸烟妇女中青年人占很大比例。这些青年人步入中年后,每年死于吸烟有关疾病的将达到100万人。在每年死于吸烟有关疾病的50万妇女中,美国占一半。  相似文献   

4.
肖艳 《劳动保护》2008,(2):118-119
据调查,有80%以上的汽车驾驶员的健康状况令人担忧,都不同程度地患有颈椎病、肩周炎、骨质增生、坐骨神经痛等多种疾病。这些疾病与他们的特殊工作性质和不良生活方式有关,如久坐、紧张、疲劳、睡眠不足、饮食无规律等职业因素。  相似文献   

5.
《安全与健康》2007,(11):48
有车生活正逐渐成为我们生活方式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人们充分享受着驾车带来的种种乐趣和便捷。殊不知,不正确的驾车姿势和驾车习惯已经成了伤害车主身体健康的隐形杀手,各类由驾车引起的疾病正悄然形成。在驾车过程中引起重视、学会预防这些疾病成为每一位车主的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6.
为全面掌握我国交通运输安全生产整体现状,促进我国综合运输体系安全协调发展,分析我国铁路、道路、水路和航空等4种运输方式的安全生产水平。采用比较研究法,从事故总量、事故率、重特大及较大事故情况以及国际比较等4个维度,对我国4种运输方式的安全生产水平进行全方位比较。结果表明:4种运输方式安全生产水平存在较为明显的差异性。从事故总量和事故率指标来看,从高到低依次是道路运输、铁路运输、水路运输和航空运输;从重特大及较大事故情况来看,从高到低依次是道路运输、水路运输、铁路运输和航空运输;从国际来看,我国铁路运输安全状况与发达国家基本在同一水平,道路运输安全状况与发达国家相比有较大差距,水路运输安全状况与发达国家相比有一定差距,航空运输安全状况明显优于世界平均水平,也优于发达国家水平。  相似文献   

7.
“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健康之道亦然。3分钟,仅一瞬间,很不起眼。以下12个“3分钟”就能成就健康的生活方式,让您远离亚健康和疾病。  相似文献   

8.
正据调查,有80%以上的汽车驾驶员的健康状况令人担忧,都不同程度地患有颈椎病、肩周炎、骨质增生、坐骨神经痛等多种疾病。这些疾病与他们的特殊工作性质和不良生活方式有关,如久坐、紧张、疲劳、睡眠不足、饮食无规律等职业因素。1.胃病汽车驾驶员的饮食很不规律,经常凑合一顿甚至不吃饭。长期不合理、不规律的饮食习惯,带来的后果就是易患消化系统疾病,常见为消化不良、胃部疼痛,严重者会引起胃肠大出血。  相似文献   

9.
<正>前言随着我国社会经济发展,以心脑血管疾病、恶性肿瘤、糖尿病等为主的慢性非传染性疾病(以下简称NCD)已成为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NCD造成的死亡已占我国城镇居民总死亡的79%。研究证实,NCD的发生与不良行为和生活方式密切相关。调查的设计和实施背景依据2004年的统计数据,平鲁区辖2镇11乡、286个行政村,  相似文献   

10.
电的应用是相当广泛的,不论是工业、农业、国防,现代各行各业生产和我们的生活中没有电是不可想象的,建国以来,我国在电力方面取得了巨大的发展,但与发达国家相比还有很大的差距,我国人均用电量仅为美国的1/25,可是我国的用电死亡率却是发达国家的将近20倍,国外资料统计,触电死  相似文献   

11.
“健康是人生最大的财富。”随着这一生活理念的深入人心 ,许多国家流行起形形色色的健康生活方式 ,概括起来主要有如下10种“健康流行风”。少食肉俄罗斯眼下流行素食风。他们认为大量食用各类肉及其制品 ,会加重某些疾病或诱发某些疾病 ,因此不食肉或少食肉以保持健康成为越来越多的人的进食原则。晒太阳美国纽约州的居民推崇有空即晒太阳的生活方式 ,他们认为经常接受阳光的适当照射 ,有助身体贮存大量的维生素D ,有益牙齿与骨骼的健康。雨中行冒着霏霏细雨逛街或散步、是现代欧美人的一种时髦。他们认为 ,绵绵细雨可洗涤尘埃 ,净化空…  相似文献   

12.
芬兰健康管理模式的启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由于人口老龄化、不健康的生活方式等因素的影响,慢性病的增加正成为一种全球趋势。目前,慢性病占全球疾病负担的60%,到2020年发展中国家80%的疾病负担将来自慢性病问题。然而,在全世界,目前的卫生服务体系是一种急性保健模式,这样的服务模式不仅会导致卫生费用的不断增加,而且人群的健康状况也不一定得到改善。  相似文献   

13.
澳大利亚是地处南半球的市场经济发达国家,同时也是经济合作及发展组织成员国和英联邦成员国,其经济结构和产业结构以矿业、农业、畜牧业和旅游业为主,电信、生物、制药等现代高新技术产业在国民经济中也占有重要地位。因此,澳大利亚就业结构和方式以及其劳动关系调整与劳动争议处理的机制和方式,同其他发达国家相比,既有共同之处,也有许多不同特点,其中有些做法和经验很值得我们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14.
近半个世纪以来,高血压、冠心病及肿瘤等已成为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疾病.这些疾病的病因、病理较为复杂,但一般与精神心理、社会环境及生活方式等因素有密切关系.不久前,世界卫生组织在一份报告中称:"工作紧张是威胁许多在职人员健康的因素".这一结论明确指出了过度劳累对人体的危害.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生活节奏的不断加快,太累、太疲劳已是人们日常生活中的"流行词"了.心理疲劳正在成为现代社会、现代人的"隐形杀手".  相似文献   

15.
世界卫生组织原总干事Nakajima在1991年6月世界卫生刊物中强调:“健康行为始于出生之时。未来的医学属于预防医学,正如谚语所说“一口两”预防胜于一吨治疗”。不良的生活方式会对健康有影响,引起人们患慢性的非传染性疾病。现将不良的生活方式诸如不合理膳食,过度饮酒,吸烟,缺乏锻炼,紧张,空气污染对健康的影响简述于下。  相似文献   

16.
生活中常常可以发现这样一种现象:一个人如果发生某些事件--不完全是不幸的事件,就会干扰他的"生物钟"节律和正常的生活规律,或者造成他的思想负担,从而降低对疾病的免疫能力或引起情绪波动,那么这个人就有可能在不久的将来导致疾病或者工伤事故的发生.国外安全工程研究人员很早以前就注意到生活变化与疾病或事故之间存在着很密切的关系,并对此关系进行了深入的研究.他们的研究证明,可以依据一个人近期所发生的某些事件即生活变化,判断他是否可能发生疾病或者工伤事故,而且生活事件对人发生疾病或事故所造成的负面作用的程度,可以用一种称为生活变化分值(Life ChangeUnit)的数据来定量地确定.  相似文献   

17.
王玲  陈中 《安全》2007,28(6):45-48
公共卫生问题一直是一项重大的社会问题,关系着人类整体健康水平和生活质量,但是,近年来不断发生各种类型大小不同的公共卫生事件,使人类的生活和生存受到威胁.本文从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表现、定义、特点出发,分析了公共卫生事件产生的机理,介绍了世界发达国家的先进经验,并对构建一个完整的公共卫生保障体系提出了见解.  相似文献   

18.
报警服务业是安全防范技术系统普及应用到一定程度的产物,它是以报警技术服务为手段,以公共安全和人身财产安全为服务目标的特殊行业,其特点是以人力资源服务为主,迅速及时地为付费客户提供人力安全防范,将技防、人防和保险理赔紧密结合在一起。报警服务业于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开始兴起,目前已成为美国、英国、日本等发达国家较为普及的安全服务行业。这一服务业的发展与国家的相关立法息息相关,不同的立法将形成不同的报警服务模式,在接警和出警方式、收费方式以及责任落实等方面都会有差异。以下我们来了解一下美国、英国、日本等发达国家报警运营服务业的发展情况。  相似文献   

19.
流行病学致因模型1949年葛登(Kden)论说了疾病与事故间的相似性,认为工伤事故的发生和易感性可以与结核病、小儿麻痹症等的发生和感染一样,用同样的方式去理解。这种流行病学方法考虑当事人(事故受害者)的年龄、性别、生理、心理状况以及环境的特性,例如工作和生活区域、社会状况、季节等,还有媒介的特性,就如流行病学中  相似文献   

20.
一、人口暴增与人体健康恶化。1987年世界人口突破50亿大关,到2100年将翻一番。在发达国家,由于饮食、吸烟等因素,循环系统疾病占死亡人数的1/4,其中癌症占1/5。在发展中国家,多数疾病与饮用水不洁和卫生条件差有关,主要患传染病和营养不良。 二、人类居住条件差。1800年,全世界只有5000万人(占总人口5%)住在城市;到1985年,竟达20亿(占总人口42%);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