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浅埋暗挖法已渐成为中国城市地铁隧道修建的主要方法 ,但若应用不当 ,可能导致地层失稳或过量变形等工程病害问题 ,危及地面以及周围建筑物、管线等城市生命线安全。笔者在总结浅埋暗挖法修建城市地铁隧道安全性问题基础上 ,分析了危害安全性的病害原因 ,提出了安全性评估指标 ;同时 ,从设计、施工、监测等各方面提出了防治地铁隧道工程病害的措施  相似文献   

2.
随着城市经济和建设的发展,大量隧道和地铁开始修建,浅埋暗挖已经成为主要施工方法,但在施工过程中必然会引起地面周围建筑物的变形,因此如何保护沿线建筑物的安全已经成为城市隧道工程中亟待解决的问题.基于胶州湾湾口海底隧道接线端工程在施工中下穿多栋高层建筑的实际问题,分析了隧道施工对建筑物的影响机理及隧道开挖引起建筑物的变形特征,采用有限元法进行动态施工模拟,同时加强现场监控量测,做到信息反馈指导施工.研究表明,在复杂岩石地基开洞工程中,科学合理地分析临近建筑物与隧道的相互影响,采取的施工方法及加固措施合适,则隧道开挖对临近建筑物沉降与倾斜变形均可以满足现行控制标准,可为依托工程的顺利实施提供重要指导及可靠保证.研究结果可估算实际工程中的隧道开挖对周围建筑造成的不均匀沉降量及倾斜,对以后类似工程有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3.
浅埋暗挖施工广泛用于城市地铁、市政工程、城市热力与电力隧道、城市地下过街道、地下停车场、水利工程等工程项目中。浅埋暗挖技术是以加固和处理软弱地层为前提,采用足够刚性的复合式衬砌结构,选用合理的开挖方式,应用信息化量测反馈设计和施工,以保证施工安全,控制地面沉降。  相似文献   

4.
为了更好地掌握超浅隧道爆破振动规律,以青岛地铁太延区间超浅埋隧道爆破振动为例进行了研究。在地表7层建筑物各层相同位置布置测振仪对爆破振速进行实时全面监测,通过对掏槽眼、辅助眼、周边眼爆破时单段最大起爆药量与实测振速关系的回归拟合,发现此隧道的爆破振动规律并不符合一般埋深隧道适用的萨道夫斯基公式,据此提出了临空自由面影响系数,得到了萨道夫斯基计算公式的修正拟合系数。修正后的萨道夫斯基公式可更好地反映3类炮眼爆破的实际振速衰减规律,该规律可为城市地铁类似隧道的爆破施工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5.
以北京地铁4号线白石桥至学院南路区间渡线隧道作为工程背景,阐述在复杂环境下浅埋大跨隧道施工的地层沉降控制方法。该隧道具有"隧道跨度大(最大跨度22.1 m),埋深浅,断面类型多、结构复杂"等特点,隧道上方有雨水管等市政管线,地层沉降控制难度极大。首先介绍了渡线隧道总体施工顺序安排、超前加固方案和各断面施工方法,并利用FLAC3D三维数值模拟程序,对最大断面开挖支护过程进行了模拟计算,研究了地表沉降规律和塑性区分布情况,用于指导施工。在施工期间对地表沉降进行监测,其结果表明:渡线隧道施工方法是合理的,地表沉降在控制范围内,确保了隧道周边环境的安全。  相似文献   

6.
为研究减震层厚度对减震效果的影响,以某城市浅埋双连拱矩形隧道工程为例,利用数值模拟软件ABAQUS对比分析50,100,150 mm 3种厚度减震层的减震效果。结果表明:施设50 mm厚减震层时,边墙收敛减小14.90%,最大、最小主应力最大值分别减小13.96%和9.59%,最大剪应力减小3.22%,最小安全系数最小提高23.13%;施设100 mm厚减震层时,边墙收敛减小6.63%,最大、最小主应力分别减小14.70%和11.90%,最大剪应力减小4.56%,最小安全系数最小提高41.39%;施设150 mm厚减震层时,边墙收敛减小4.65%,最大、最小主应力最大值减小幅度较大,其中最小主应力最大值减小了14.03%,最大剪应力减小6.17%,最小安全系数最小提高42.72%;施设100 mm厚减震层优于50 mm和150 mm厚减震层。研究成果可为城市浅埋双连拱矩形隧道的减震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为分析浅埋隧道下穿密集管线施工地层与管线群变形时空特性,基于南昌地铁三号线邓埠站1号出入口暗挖隧道工程,利用理论分析、数值分析结合现场监测的方法进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隧道上方密集管线中位于前方的管线先承担开挖释放的部分土体应力,使其后方管线的变形大幅减小,平均减幅达23%;地层变形始终朝向掌子面,在掌子面到达时水平位移最大;因管线-土体共同作用,土体释放部分应力转移到地下管线,使地层沉降减小24%~38%,沉降槽宽度扩大40%;施工期间建议对污水管变形重点监测,在管线平均变形速率急速增大时,需提高监测频率。研究结果可为该地区相似工程施工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浅埋公路隧道施工塌方事故的预防与整治技术研究   总被引:10,自引:5,他引:10  
塌方事故经常发生在浅埋隧道施工过程中,这就成为造成工期延误和生命财产损失的一个重要安全隐患。随着我国公路工程建设的的迅速发展,公路隧道的建设规模越来越大,隧道施工过程中围岩稳定性问题也更加突出。笔者根据深圳盐田到坝岗高速公路段大梅沙隧道开挖的工程实例,对隧道塌方的原因进行了深入研究,结合实际与理论分析,取得了一些成果:得出隧道仰拱封闭距离的合理范围;将塌方类型分为未塌穿型和塌穿型两类,分别探讨了它们的治理与防治技术措施,并提出可行的处理比选方案;研究了管棚支护在防治塌方中的重要作用,就其力学效应分为梁拱效应、环槽效应、强化岩体效应3个方面加以阐释;最后提出了综合超前处置的重要思路和途径。  相似文献   

9.
软流塑地层条件下采用浅埋暗挖法施工技术难度较大,而对下穿既有结构所采取的工程措施难度则更大,本文以工程实例为依托,详细阐述了在软流塑地层条件下浅埋暗挖法区间隧道施工中通过既有过街通道时所采用的施工技术及措施,所得出的结论对类似工程施工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0.
为研究各影响因素对隧道围岩稳定性的影响,结合地铁浅埋隧道施工特点,从人为(主观)和环境(客观)两个角度分别进行分析,建立了由环境地质情况、隧道尺寸、施工管理等9个指标组成的多因素模型。利用灰色关联度分析方法,运用MATLAB软件对影响隧道围岩稳定性的因素进行灰色关联排序,从而确定主要相关因素,以便进行针对性控制。结果表明,影响隧道围岩稳定性的主要因素为围岩级别、循环进尺、含水量和开挖断面宽度,其中主控因素为循环进尺和开挖面宽度;应用灰色关联度原理评价分析隧道围岩稳定性的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