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通过分析某常压塔塔壁腐蚀穿孔的现象和腐蚀机理,认为露点盐酸腐蚀及NH_4Cl盐垢下腐蚀是主要原因。由于在常减压装置扩能改造中将闪蒸塔改造为初馏塔,常压塔顶部气相负荷大幅度降低,水露点、NH_4Cl结晶温度升高,提高了腐蚀风险;原油中氯(尤其是有机氯)含量增加,增加了NH_4Cl结晶及垢下腐蚀风险;常压塔顶循回流不畅被迫启用部分冷回流,造成冲击冷凝,增加了露点腐蚀风险。采取常压塔外壁补焊钢板、常压塔上部材质升级、原油注碱、常压塔IOW操作指导、停止冷回流等应对措施,有效控制了常压塔腐蚀。  相似文献   

2.
某石化公司1 000×10~4t/a常减压装置在加工伊朗重原油过程中,频频出现常压塔塔顶切水氯含量升高、腐蚀速率增加的情况。对原油从进厂到电脱盐再到常压蒸馏等过程进行分析论证,得出伊重原油中有机氯含量高是引发装置腐蚀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3.
常减压装置的腐蚀与应对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惠州炼油项目常减压装置腐蚀机理的分析,提出了应对腐蚀的对策,对惠炼常减压装置的长周期运行起到了有效的保障作用.  相似文献   

4.
在原油蒸馏过程中,减压塔顶放空的尾气,主要为可燃石油气,具有窒息性恶臭。放空尾气,造成装置损坏并严重污染空气。在学习无产阶级专政理论中,常减压车间的工人和干部,决心化害为利,变废为宝。在车间党支部的领导下,组织了“三结合”攻关小组,发动群众,积极投入消灭减压塔顶气放空的战斗。于今年(1976)二月实现了原油蒸馏塔顶气用作燃料的技术革新措施。近半年的实践证明:减压塔顶气作为加热炉燃料是完全可行的,既消除了污染,  相似文献   

5.
针对塔顶回流管线腐蚀泄漏导致的严重着火爆炸事故,对装置塔顶回流管线腐蚀情况进行排查及管控工作,及时获得易腐蚀部位的运行情况。通过排查典型炼油装置塔顶回流系统运行情况,采用涡流扫查、超声定点测厚、电磁超声等在线监测技术对各装置塔顶回流系统腐蚀减薄情况进行检测,建立炼化装置塔顶回流系统腐蚀控制系列措施和管理系统,提前发现、预防、处置因腐蚀而导致塔顶回流管线泄漏等问题,管理前移,达到预防塔顶回流系统腐蚀效果。  相似文献   

6.
1.一套常减压常顶回流罐冷凝水回注一套常减压空冷前改注氨以后,为保证汽油质量需同时注新鲜水,四此造成空冷器结垢。今年6月份将常压塔顶回流罐分离出的水代替新鲜水注入空冷器,不仅达到了防止结垢的目的,而且节约了新鲜水6~8吨/小时,每天144~192吨,合人民币28·8~38·4  相似文献   

7.
介绍了常减压装置的设备腐蚀主要存在于低温轻油和高温重油部位,对其腐蚀机理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腐蚀防护措施。  相似文献   

8.
阐述了加工高酸值原油对常减压装置的腐蚀机理与影响,并提出了相应的防腐蚀措施。  相似文献   

9.
安庆炼油厂污水汽提装置是采用单塔抽侧线工艺。该装置是以常减压、催化裂化、加氢精制。焦化的含硫含氨氮污水为原料,单塔汽提侧线抽出操作,塔顶的尾气含硫化氢85%左右送去硫磺回收装置制硫,侧线分  相似文献   

10.
介绍了催化柴油加氢精制装置汽提塔顶冷却系统设备腐蚀的原因,并结合装置的实际情况提出了防腐措施。  相似文献   

11.
通过对原油储罐腐蚀因素的分析,探讨了孤东一号联原油储罐的腐蚀机理.分析结果表明,介质因素腐蚀、焊缝腐蚀、冲刷磨损、自然外腐蚀是造成孤东一号联原油储罐腐蚀严重的主要原因,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对策.  相似文献   

12.
对加氢裂化装置加工高硫原油后的腐蚀情况进行了分析,重点分析了装置加工高合硫原料油后出现的分馏塔顶系统的设备、管线H2S腐蚀问题.进行了205B-1型缓蚀剂的应用试验,取得了良好的缓蚀效果.  相似文献   

13.
中石油东部炼油企业设备腐蚀与控制现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针对原油炼化过程中对设备与管道造成的腐蚀破坏作用,分析了主要腐蚀性介质单质硫、硫化氢、环烷酸及HCl+H_2S+H_2O体系的来源、形成机制、腐蚀机理,介绍了中石油东部七个石化企业所加工原油的含硫、含盐和含酸情况,依据炼油流程分别对比阐述了这些企业的原油脱盐脱水、常减压蒸馏、催化裂化、加氢裂化、延迟焦化和其他流程中主要设备和管道的腐蚀与控制现状,并提出了中石油炼化企业和相关的研究机构今后在这方面的研究与应用方向。  相似文献   

14.
介绍了在加工高硫高酸原油条件下,中国石化齐鲁分公司胜利炼油厂80×10^4t/a延迟焦化装置出现的加热炉辐射炉管弯头、分馏塔塔盘及浮阀、焦化塔至分馏塔挥发线弯头、焦化蜡油换热器出口短管、柴油回流空冷器管束部位腐蚀加速等问题,分析了以上部位腐蚀原因,提出了相应的应急对策。  相似文献   

15.
一株假单胞菌对高粘原油的乳化降解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油田原油污染土壤中筛选出一株以原油为最佳碳源产表面活性剂的假单包菌SY-3。该菌在以原油烃为唯一碳源的无机盐培养基中,除降粘外还能产生甲酸和乙酸。通过单因素试验,确定了降低原油粘度最适条件:初始原油浓度12g/L,氮源为4g/L的混合氮源[硝酸钠和硝酸铵(1:1)],培养温度37℃,接种量5%,初始pH值7.0,培养时间5d。GC谱图分析经SY-3菌降解前后原油组分的变化,可知原油的重质组分含量明显降低,轻质组分含量明显增加,降粘率达56%。表明该菌株对原油有良好的乳化降解能力。  相似文献   

16.
海洋微生物降解石油的研究   总被引:47,自引:2,他引:47  
从青岛近岩海水中分离、筛选到73株细菌和10株真菌,并对其降解石油的能力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多数菌具有明显的降解石油的能力,部分菌株对短链烷烃正已烷和芳香烃萘具有不同程度的降解能力,其中,有3个菌株对石油的生物降解率分别高达58.35%、62.75%、71.06%。  相似文献   

17.
一株耐盐原油降解菌的分离鉴定及其降解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一株新分离到的耐盐原油降解菌进行形态学观察和生理生化鉴定,确定该菌株为假单胞菌(Pseudomonas sp).并对其生长特性和降解特性做了初步研究,确定了该菌株降解原油的最适条件为:原油的质量浓度为0.5 g/L、NaCl的质量浓度为30 g/L、pH值为8、温度30℃、摇床转速140 r/min、接种量为3%.在最适条件下,经过5 d的培养,原油的降解率为68%.实验结果表明该菌株治理海洋石油污染的应用前景较大.  相似文献   

18.
针对含硫含酸原油加工中形成的含油污水,应用红外及核磁共振对含油污水萃取物进行了表征,表明含油污水中含有石油酸类、酚类、硫化物等。乳化实验结果表明:对含油污水的乳化程度为:十二酸钠邻甲酚钠噻吩,石油酸类的乳化能力明显高于酚类和硫化物;脂肪酸的乳化能力高于环烷酸,随着碳链的增长脂肪酸的乳化能力增强。在缓蚀剂存在的条件下破乳剂没有降低对含油污水的破乳作用。破乳剂中Y系列破乳剂效果较好,其中YZM与XYY复配的破乳效果显著,在加剂量为10mg/L、温度为40℃、沉降时间为20min、初始油含量为10050mg/L时,破乳后水中油含量降至285.2mg/L,脱油率为97.2%;初始油含量为2100mg/L,破乳后水中油含量降至97.23mg/L,脱油率为95.4%。  相似文献   

19.
介绍了一起在美国南卡罗来纳州发生的原油管道泄漏事故,分析了事故的主要原因,并对我国原油管道的维护管理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20.
一株丝状蓝藻的分离鉴定及其对原油耐受性能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石油污染的港口水域分离筛选到一株丝状蓝藻GH1,通过形态学和分子生物学分析鉴定为颤藻.从生长情况和抗氧化酶活性方面研究了这株颤藻对原油的耐受性.在0~20d培养过程中,原油培养条件下GH1的叶绿素增长更快,第7天即达到生长稳定期;可溶性蛋白含量随时间的变化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原油样品的可溶性蛋白含量始终要显著高于空白样.在0~1%体积浓度范围内,第7天测定原油样品中颤藻叶绿素和可溶性蛋白含量均明显高于空白样.对抗氧化酶系统而言,在原油培养条件下,培养初期超氧化物歧化酶SOD(Superoxide Dismutase)和过氧化氢酶CAT(Catalase)活性显著高于空白样,随着培养时间增加,SOD和CAT活性呈下降趋势,而过氧化物酶POD(Peroxidase)活性一直呈上升趋势.低浓度原油能刺激3种抗氧化酶活性都升高,高浓度原油对SOD和CAT活性有抑制作用,但POD活性仍能随原油浓度增加而升高.在原油中毒性物质的胁迫下,POD与SOD、CAT的响应表现为互补的变化趋势,3种酶共同防御作用是颤藻GH1耐受原油胁迫的主要机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