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5 毫秒
1.
《环境》2000,(12):8-9
《北京青年报》记者楚贵峰最近采访了南水北调工程的建议者之一、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陈传友研究员,撰写了“先中线、后东线,加强西线前期研究——南水北调分步实施”一文,报道一项壮丽的跨世纪的“民心工程”。南水北调,从50年代至今梦寐以求,指望他日成功,将彻底解决华北地区的水资源危机。据了解,到2010车,北京人很可能在家门口就可以喝到长江水了。这样的大喜事,怎能不告诉南方人?!  相似文献   

2.
孙钰  聂春雷 《环境保护》2006,(10):39-40
编者按:造成今春北京空气质量状况不佳的原因可能有多种,如外地沙尘、本地扬尘、汽车尾气等,究竟哪种因素在其中起了主导作用呢?带着这个问题,本刊记者采访了国家气象中心主任矫梅燕.  相似文献   

3.
那年她即将大学毕业,读的是大众传播学专业,学校要求毕业生在临毕业时交一份自己独立完成的采访任务,而且采访的对象一定要是当地有名望的人,只有这样才能检验出学生是否达到了毕业水平。  相似文献   

4.
孙钰  聂春雷 《环境保护》2006,(5B):39-40
造成今春北京空气质量状况不佳的原因可能有多种。如外地沙尘、本地扬尘、汽车尾气等。究竟哪种因素在其中起了主导作用呢?带着这个问题。本刊记者采访了国家气象中心主任矫梅燕。[编者按]  相似文献   

5.
安全工作重在防患于未然,做到“见危于未萌,避危于无形”。就是说要能够及时发现问题出现的预兆,对各类事故要在苗头初萌之时就能够察觉,并在尚未成型时提前采取应对措施加以解决,从而避免事态的扩大。  相似文献   

6.
2000年 3月 28、29日,上午 11 时至下午3日左右,只见广西南宁市市区弥漫着微蓝色烟雾,街上的人们感到眼睛刺痛、喉咙发痒、气味难闻 有市民来电问“是不是光化学烟雾?” 当地一些媒体报道:南宁市出现“光化学烟雾”!一时,南宁市出现“光化学烟雾”就这样纷纷地传开了。 这一“蓝烟”到底是“光化学烟雾”,还是什么现象?记者经过多方采访,即采访了国家、自治区和南宁市的环保专家、气象技术人员以及医院的医务工作者,他们都认为不是光化学烟雾。南宁市环境监测部门技术人员根据监测得污染物指数和气象部门当时获得的…  相似文献   

7.
平视的状态     
从事广播电视工作的人有这样的体会:如果主持人缺乏对采访对象的尊重,以一种居高临下的俯视角度问话交流.就会使采访对象产生一种压抑感,造成交流上的心理障碍。采访领导干部、企业老板、明星大腕时,如果格外地以仰视的角度与他们对话.并不见得有好的效果;不卑不亢,则能得到更好的配合。  相似文献   

8.
4月12日,中国工程院副院长、国家信息化专家委员会副主任邬贺铨接受记者采访时。这样解读物联网。  相似文献   

9.
隐性采访是指记者为完成某一特定的采访任务而把自己的身份和意图隐藏起来的一种采访方式。这种采访方式并不是一种新事物,中外新闻史上不乏著名的实例。在当代社会中,已被新闻界看作是记者深入采访的一种重要形式。近年来,随着环境保护事业的发展和人民群众对环境问题的关注,隐性采访的魅力和作用在环保宣传中得到进一步发挥,诸如,中华环保世纪行、齐鲁环保世纪行、淮河零点行动、一控双达标等舆论宣传中,许多新闻工作者都采取了这种形式。但隐性采访在受到记者“赏识”、受众“青睐”的同时,由于某些负面效应,也引发了诸多争议,尤其是触动了某些法律和道德问题,成为社会争议的一个焦点。近年新闻界关于隐性采访的讨论很多,如果分析一下已经发表的文章内容,就会发现:从事新闻采访、编辑工作岗位的同志,对于隐性采访多予以充分肯定,特别在谈到舆论监督时,它被视为一件能够痛快地解决问题的“秘密武器”;而从事新闻学研究的同志,则较为谨慎,更多地谈到法律约束问题。这是由于所处地位和知识结构的差异造成的。从事实际工作的同志在涉及舆论监督的采访中遇到许多阻碍、刁难甚至恐吓,一旦通过某次隐性采访获得成功,自然就会对这种采访方式情有独钟,并且对这种采访方式给予肯定;而学...  相似文献   

10.
时下,人们习惯将环境违法举报电话12369称为“环保110”,这样比不外乎是想告诉人们,12369是和110具有相同牲质的环保投诉电话。然而这样比是不是也暴露出了12369不如110那样为群众广泛熟悉和使用。造成这种现状的原因,我想除12369电话开通较晚这一客观原因外,环境污染不如突发事件威胁人们的安全那么直接也是重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1.
张晓芒 《环境》2023,(2):72-73
<正>初春时节的一个下午,笔者来到广东省生态环境厅办公室采访由广东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广东省政务服务数据管理局近日联合命名表彰的广东省“最美政务人”王一欢。一进办公室,就看到王一欢在接电话,他示意我稍等,谁知刚放下电话,一串铃声再度响起,他不好意思地冲我笑了笑,示意我再稍候片刻……我们的采访,就这样在见缝插针中进行着。随着交谈的深入,一个严谨细致、踏实负责的“最美政务人”的形象在我眼前逐渐清晰了起来。  相似文献   

12.
<正>当科学家在系外行星上寻找生命时,他们通常最关注的是那些和地球差不多大小的星球。但是这些所谓的"超级地球"中,大多数所环绕的并不是像太阳这样的黄矮星,而是一些红矮星,大小不到太阳的60%。如今,天文学家报告说,这样的系外行星可能并  相似文献   

13.
10月13日,中国科技部部长万钢在英国伦敦参加第三届“碳封存领导人论坛”部长级会议期间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现在广受关注的主要温室气体——二氧化碳可以被当做资源进行利用,这样既应对了气候变化,又开发了新的市场,有利于相关技术的商业化发展。  相似文献   

14.
一飞 《环境导报》2002,(12):37-37
时下,人们习惯将环境违法举报电话12369称为“环保110”,这样比不外平是想告诉人们,12369是和110具有相同性质的环保投诉电话。然而这样比是不是也暴露出了12369不如110那样为群众广泛熟悉和使用。造成这种现状的原因,我想除12369电话开通较晚这一客观原因外,环境污染不如突发事件威胁人们的安全那么直接也是重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5.
"海采"式报道把镜头对准百姓,把屏幕空间让给百姓。节目保留了大量采访过程,增加了真实感。采用全现场海采形态,这样的形式在电视新闻节目中,在假日报道、主题宣传中都是开创性的。  相似文献   

16.
王皮皮 《环境》2004,(4):50-51
我很想加入一个集体中去工作。我走进一座大厦,找到负责人。他看了看我,说:“你的脸长得不合适。我们这里的人都长着一样的脸。”说着他翻开档案,指给我看。果然,一模一样的五官!  相似文献   

17.
黄韬 《环境》2009,(4):17-18
可能很多人都有过这样的经历:正在自己房间里安静地看书或睡午觉,突然外面院子里汽车防盗警报声大作,并且持续相当长时间,直吵得你无法定神,而原因可能只是经过车旁的行人脚步声重了一点。有新闻报道称,某地居民小区内一汽车的防盗警报失灵,响个不停,致使居民怒而砸车。  相似文献   

18.
有人说,如今绿色理论的民间倡导者和实施者,大都是城市里那些衣食无愁文化层次较高有闲暇时间的人。 而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午间半小时》节目女记者汪永晨却说:“不全是这样,我采访的大余小学就是个例外。”“孩子们把饺子省下来喂小鸟吃” 两年前,汪永晨到江苏省睢宁县大余小学采访,在那里,她首先听到几个故事。 有个村民在桥头捡到一只濒死的天鹅,带到大余小学想换50元钱。当时月薪只有100多元的校长二话没说,回家背上一口袋粮食到街上卖了,把钱交到这个村民手里。 以后的十几天,校长和他的学生精心待弄这只天鹅,他们一次次放…  相似文献   

19.
晓照  张敬 《环境导报》2003,(20):38-39
2002年底,南京市秦淮区环保局提出“环保执法人性化”的口号。警方在抓捕嫌疑犯时都讲“人性化”,尽量不引起众人围观,并尽量减少对亲属的刺激。环保执法如何“人性化”?对此,我们采访了陈立祥局长。他认为,“人性化”体现了一种人文关怀,符合“执政为民”的宗旨。现在,很多群众认为执法部门就是执“罚”部门,作为环保部门,究竟是执法为先,还是服务为先?陈立祥常常这样对工作人员说:罚,不是目的;主动提供服务,超前服务,最终无人可罚,才是人性化执法的真谛所在。有一民营货架制造企业,因为酸洗除锈水超标排放,被环保检测发现后非常紧张,担心…  相似文献   

20.
《环境》2009,(8):102-102
※本刊将在2009年“6·5”世界环境日当期及第12期,增设神秘大奖,凡填写“读者调查问卷”的读者,即成为读者俱乐都会员,参与本次活动。 ※本刊现推出“采访线索有奖征集”活动,欢迎提供采访线索,本刊每季度将从提供采访线索的人中抽出10名幸运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