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本文基于溧阳震中区精密磁测和a径迹测量结果,探测出茅山东侧断陷盆地内发育北北东向上沛—上姚和北北西向上沛—平桥两组断裂.结合区内地震地质资料综合分析认为:两组断裂可能为茅东断裂带的分支断裂,两次地震余震三度空间分布表明茅东断裂带及其茅东断陷盆地构成溧阳两次地震的孕震构造,而两组断裂交汇破裂与茅东断裂带主破裂在深处的沟通是溧阳地震发生的直接原因.  相似文献   

2.
笔者对茅东断裂带构造岩和断层泥进行了显微构造、力学实验研究和差热分析.由显微变形、构造岩类型及方解石脉穿插、位移等微观现象显示茅东断裂带具有多期的挤压剪切运动方式,其中"切砾"现象、石英塑性变形等反映茅东断裂具有快速粘滑兼有旋转的滑动方式,它与溧阳地震的成因机制是统一的.  相似文献   

3.
笔者根据野外考察和测龄数据等发现,茅山及其邻区玄武岩有两次喷发旋回,形成早第三纪玄武岩和晚第三纪玄武岩.前者分布在茅东断裂带及其以东地区;后者分布在南京—溧阳断裂带上.两带交汇于竹箦王市和上沛老虎山,这两点恰好位于含幔源(橄榄岩)包体的橄榄玄武岩的所在地.它的存在不仅受特殊深部构造条件控制,而且后期构造变形明显.表明茅东断裂带与南京—溧阳断裂带已垂直延伸到上地幔,并且新三纪以后仍有活动.最后笔者从溧阳两次地震机制节面要素,震源体和余震分布与玄武岩分布图象关系等,推测含幔源橄榄岩包体的玄武岩可能是溧阳地震孕育和发生不可忽视的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4.
本文基于对茅东断裂带陶家洼—什箦段的断裂面现场显观构造形迹(包括擦动线理构造、磨砾岩和断面上的张裂隙)调查、分类和统计,用以反演不同地质历史时期的断裂运动学特征.其结论认为:茅东断裂在晚更新世以来具有以左旋走滑为主的运动学特征,这与宏观地质现象是吻合的.笔者在文中还就显观构造形迹所反映的地质历史时期地震信息进行粗略的定量讨论,认为茅山东侧断裂地质历史时期的地震活动水平为5—6级,最大不超过7级,这与现今地震活动水平是统一的.  相似文献   

5.
茅山断裂带南段近几年地震活动水平较高,对其地震复发周期的研究日益引起包括工程地震界在内的有关方面的重视。本文采用莫尔纳(P.Molnor)和华莱士(R.E.Wallace)给出的计算地震平均重复周期的方法,在研究该断裂带南段平均滑动速率的基础上,分别计算茅山地震带南段(以下简称“南段”)地震平均复发时间。为评估“南段”的中长趋势地震危险性及区域地震地质背景研究提供一点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6.
笔者根据茅东断裂带陶家洼方山和竹箦煤矿两段断面上采集的4期35条刻蚀擦沟数据,采用Etchecopar电算程序进行应力张量反演,得到二期应力场.第一期应力场方向为北西一南东,第二期为北东一南西.据该区域应力场演化史分析,第一期为印支一燕山期以来主导应力场,而第二期可能是进入新生代以来,特别是14±0.9万年以来的应力场,它与该区近期地裂缝和地震裂缝方向及溧阳两次地震震源机制主压应力方向一致.  相似文献   

7.
本文通过茅东断裂带构造岩定向标本的组构研究,探讨断裂带的动力学特征,其结果表明:该断裂帝具有多期活动特点;以走滑为主兼有逆冲和旋转运动学性质;晚更新世以来,经历了SE30°和NE80°先后二次不同方向主压应力作用:早期差异应力为1000—1300巴,晚期约250—450巴.  相似文献   

8.
通过对 1 970年以来 ,江苏南黄海地区的 9次ML>5 4中强地震发生前的中小震活动分析 ,发现该地区ML>5 4中强地震 (本文称为主震 )发生前 2~ 3年内均有一系列ML3 0左右中小地震发生 ,而且这些中小地震的空间分布与主震在同一断裂带上。根据断裂带上的中小震活动情况 ,运用地震活动性的有关分析方法 ,对未来地震进行外推 ,并进行检验。得出 ,可以将断裂带附近发生的一些ML3 0左右的小震 ,视为该断裂带上将要发生的主震  相似文献   

9.
山东及其近海小震群活动特征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对山东及其近海30多年来发生的39次小震群资料进行了系统的整理、分析。结果表明:这39次小震群大多分布在断裂带上,发生在2条(或2条以上)断裂交汇部位的占67%,这些容易发生小震群的断层大多为走滑性质的活动断裂,占到86.5%;其中主余型的占57%,双震型的占32%,多震型的占11%,该区震群活动与外围的中、强地震对应率为56%,其中的较显著小震群与外围的中、强地震对应率为71%。对震群与中强地震的间隔时间和间隔距离,以及与区域地震构造的关系进行了初步分析。  相似文献   

10.
发展中的山东省防震减灾事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晁洪太 《防灾博览》2009,(3):94-102
山东省地处环太平洋地震带西侧,中部有郯庐断裂带,西部有聊考断裂带.北部有渤海-威海断裂带。东部是南黄海地震区,存在着发生中强以上地震的地质构造背景.境内曾发生有史以来中国大陆东部最大的地震——1668年郯城8.5级地震。山东省有61个县(市、区)处于国家级地震重点监视防御区,29个县(市、区)处于省级地震重点监视防御区.  相似文献   

11.
利用跨断层水准测量资料,结合长水准测量成果,重点分析了沂沭断裂带及其附近地区垂直形变特征及本区中强地震前异常形态。结果表明:沂沭带附近的地壳形变明显受新构造活动的控制,断层的最大垂直运动速率为050mm/a,沂沭带断层垂直运动平均速率合成值约为034mm/a,现今总体活动水平较低;沂沭带北段及北西向断裂近期呈反向运动,南段呈继承性构造运动,部分测点在本区中等及中强地震前异常较典型,主要异常形态为“U”或“N”型。  相似文献   

12.
通过系统的有限应变测量与差异应力估算,探讨了恭城—栗木断裂带的应变特征与变形环境,以其推动该断裂带的研究向更深层次发展。结果表明:①付林指数K的变化范围为0.32~1.67;应变主轴平均方位为276°∠21°,与断裂带的整体逆冲方向基本一致;断裂带的平均应变程度为2.26~3.00,属中等应变程度;断裂带的应变类型属压扁型应变与单剪型平面应变的一种复合叠加类型。②断裂带的差异应力值为40~80 MPa,变形深度小于10 km,属半脆性—半韧性的变形域。③断裂带的应变特征与变形环境及宏观构造样式基本吻合。  相似文献   

13.
用地球化学方法对郯庐断裂带江苏段隐伏断裂的测量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郯庐断裂带在江苏境内,大部分为松散层所覆盖。作者采用氡气、α径迹、汞、~(210)钋等四种方法对其进行测量,以确定其位置及产状,其结果与钻孔资料、人工地震和精密磁测成果一致。通过综合分析,认为郯庐带江苏段是一条活动性断裂,但断层气测量结果表明,其新活动水平不高。  相似文献   

14.
深圳市罗湖断裂带活动性及建筑物安全监测系统设计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介绍了在深圳市复杂的城市环境里进行断裂活动及建筑物安全监测的思路和方法,以及监测技术系统的构成与布置,以北东向的罗湖断裂带和北西向断裂切割的典型地块及坐落在这些地块上的高层建筑物为重点监测目标,选择一些高层建筑物及水库大坝建立变形监测系统;沿断裂带展布方向布设一定密度的水准环线构成地面垂直变形监测网;布设GPS参考网和相对网,构成地面水平位移监测网。  相似文献   

15.
<正> 一、课题确定与实施地处长江金三角腹地的茅山地区,分别于1974和1979年发生了5.5和6.0级地震,这种五年内原地重复发生中强地震的例子在中国东部是绝无仅有的.它所造成的损失又远比边远地区同级地震、甚至强震还要大,仅据6.0级地震震害调查,房屋倒塌六万多间,死伤二千多人,其直接经济损失达二亿多元.溧阳地震发生在这一特定的地理环境中,并造成如此严重  相似文献   

16.
在分析了地震地质、物探、卫片等新的资料的基础上,认为在菏泽地震区地下隐伏着一条北东向深大断裂带。地震区内的解元集—小留集断裂与北面向的成武—定陶断裂构成共轭破裂导致菏泽5.9级地震发生,北东向断裂是其主要的发震构造。由菏泽5.9级地震前沿发震断层的ML≥3.0级地震震中迁移、震源深度的变化及跨断层形变测量资料表明,发震断层在区域构造应力场的作用下逐步克服障碍,使断层贯通,与此同时在发震构造断层面上,断层上盘向上逆冲,使应力最后集中在两条断层的交汇部位致5.9级地震发生。  相似文献   

17.
笔者在地质调查和前人研究资料基础上,将茅山断裂带内部结构划分为北东向的多字型构造、北北东向推覆构造和北北东向压扭断裂构造.并对与推覆构造相伴生的构造混杂岩和北北东向压扭断裂构造的构造岩分带现象进行具体划分和研究.笔者根据上述研究结果,认为茅山断裂带的最新活动以左旋压扭为主,并兼有快速剪切运动特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