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53 毫秒
1.
针对规划环评的特点,通过秦皇岛经济技术开发区规划环评案例分析,就如何保证规划环境影响评价中公众参与有效性进行了探讨,提出了只有做到广泛的公众代表性、有效的公众参与形式、科学的问卷设计、合理的反馈意见处理,才能发挥公众参与在规划环境影响评价工作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我国农业规划环评工作现处于起步阶段,可借鉴的案例和经验比较少。由于农业规划涉及的地域广、影响面宽,对生态、环境、资源、社会稳定性及经济结构变化的影响具有累积性和潜在性,使得农业规划的环境影响评价具有复杂性。本文根据我国农业规划的实际情况并结合其他领域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的实践经验,对农业规划环评的定位、评价指标体系的特殊性、公众参与的特点、评价的有效性等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3.
讨论了环评法涉及的环评主管部门、规划建设单位和环评机构三个主要对象之间的关系,规划环评、跟踪评价、后评价、公众参与,以及环境评价与环境工程等内容。  相似文献   

4.
前沿观点     
《绿叶》2005,(9)
地方政府对规划环评的主导作用柳宝全(河北省副省长)推进规划环评,地方政府要着力抓好四个关键环节。第一,必须强化各级政府及有关部门的法制意识、责任意识。规划环评的主体是各级政府及相关部门,评价对象主要是政府职能部门制定的各种规划方案。因此,要切实提高各级政府及有关部门对规划环评重要性和依法行政、依法决策的认识,使其自觉地严格依法编制规划,依法进行规划环评。第二,必须强化公众参与。规划环评是一个科学决策、民主决策的过程,在规划环评的过程中应积极创造条件,鼓励有关单位、专家和公众以适当方式参与环境影响评价工作,使…  相似文献   

5.
环评有效性问题的制度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我国环评的现状出发,探讨了我国环评在环评启动时间、建设项目分类环境管理、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分级审批、环评报告内容和结论、公众参与等方面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明确环评启动时间、环评报告审批与稽查分离、环评机构和环评工程师市场化、提高公众参与的专业化程度的制度性建议。  相似文献   

6.
正中国环境保护产业协会环境影响评价行业分会(以下简称中环评分会)2014年会员代表大会日前在西安隆重召开。环境保护部环评司、中国环境保护产业协会、中环评分会、陕西省环保厅相关负责人以及环评分会会员单位的代表出席了会议。大会以环评公众参与为主题,对美国、日韩、中国以及中国台湾地区、香港地区环评公众参与及信息公开制度情况及案例进行了研讨交流,通过案例交流我国环评公众参与实践经验,分析目前存在的问题和挑战,比  相似文献   

7.
化学工业园区规划环评指标体系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以某化工园区规划环评为例,根据化工区的行业特点,在总结国内外相关研究的基础上,探讨了化工园区规划环评指标体系设置原则和基本程序。在充分考虑了发展循环经济和生态工业、实现区域可持续发展、持续推进清洁生产等方面的基础上,通过基础指标初步筛选、多角度指标分析和专家咨询、公众参与等三个步骤的筛选,最终形成了一套适合于该化工园区规划环评指标体系。  相似文献   

8.
马玉林 《青海环境》2008,18(3):101-103
公众参与可以反映广大公众的意愿,帮助决策者科学决策,是环境保护领域的一项基本原则。而规划环评实现“从微观到宏观、从尾部到源头、从枝节到主干、从操作到决策”的飞跃,是环境影响制度的一项摄本性改革。艾章主要从公众参与的形式、参与主体、意见反馈等方面对规划环境影响评价中公众参与方法进行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9.
海洋油气开发工程环评中公众参与探讨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根据我国环境影响评价公众参与现状和海洋油气开发工程公众参与实践,对海洋油气开发工程环评中公众参与进行初步探讨。目前海洋油气开发工程公众参与存在的问题主要有:相关公众界定较难、公众主要是在环评机构主导下的被动参与、信息不对称使公众难以正确表达意见、相关公众中个人的环境素养和法制意识不高。根据存在的问题,建议通过以下方法提高海洋油气开发工程环评公众参与水平:研究制定海洋工程公众参与技术方法规范;掌握好公众参与时机,尽早启动,调动公众主动参与;科学确定公众范围,选择好公众参与对象;结合实际选择公众参与方式。  相似文献   

10.
总结了海洋油气开发工程环境影响评价公众参与的一般要求,并通过案例进行简介。针对海洋油气开发工程环评的特性,提出了目前环评公众参与存在的征求意见的公众范围广、公众被动参与、部分公众个人法律意识较薄弱等问题,建议应合理界定公众范围、调动公众参与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提高公众海洋环保意识,以便更好地为决策部门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1.
介绍了农业科技园区开展环境影响评价的必要性,对其环境影响评价的类别进行对比分析,确定了农业科技园区应按照规划环评的方式进行;指出现阶段农业科技园区规划环评的局限性和存在的问题;并从规划环评环境保护目标、总体技术路线和程序、规划环评指标体系构建的思路与框架、评价内容与重要专题设置4个方面对农业科技园区规划环评共性问题作了探讨。  相似文献   

12.
为提高建设项目环评技术审查的通过率和环评技术评估的质量、效率,以四川省环境工程评估中心2009~2013年间组织技术审查中172个未通过技术审查的项目为分析对象,指出制约建设项目通过环评技术审查的6大因素:不符合国家相关产业政策和行业准入条件;不符合规划及规划环评相关要求;选址、选线存在重大环境制约因素;不符合环境容量、总量控制要求;环评报告编制质量不合格;公众参与不满足相关要求。在案例分析的基础上,从建设单位、环评机构和管理部门3个层面,提出强化建设单位责任意识、及时引入环保咨询、强化环评单位与环保主管部门的沟通、建立环评机构退出机制、制定环评技术审查要点、建立数据库等改善建议。  相似文献   

13.
孙泺  李然  李克锋  刘盛贇 《四川环境》2011,30(6):99-103
农业灌溉工程建设是我国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中提出的全面加强农田水利建设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越来越多农业灌溉项目的兴建及我国环境影响评价制度的发展,农业灌溉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也在不断发展和完善中。本文根据世行贷款项目——中国四川武都农业灌溉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实践和工作经验,分析总结了世界银行及我国在农业灌溉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工作方面的特点和要求,其中世界银行在有些方面,如评价等级、公众参与等与国内环评要求基本一致,而有些方面,如回顾性评价、替代方案分析、累积性影响分析、环境管理计划、移民安置行动计划、病虫害管理计划等在国内环境影响评价中尚未引起足够的关注或与世界银行要求存在较大差异,值得我国环评工作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14.
《绿色视野》2009,(11):8-10
“规划环评‘卡’住了污染的‘脖子’”,“规划环评须征求公众意见,将污染扼杀在摇篮里”,“规划环评给各职能部门带来了挑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相似文献   

15.
公众参与制度是《环评法》中的一项重要内容,本文分析了目前公众参与在环境影响评价中存在的问题,并就如何完善环境影响评价制度中实施公众参与制度提出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16.
环评中的公众环境意识及社会心理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军辉  叶宏  任勇 《四川环境》2010,29(4):95-99
近年来由大型化工、环保项目引发的环境争议风波,已经成为中国的热门话题。本文结合近年发生的环保公众事件,从环评公众参与的角度对公众的心理因素进行了初步分析,并对如何面对公众质疑、完善公众参与和培育公众环境意识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7.
介绍了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技术方法的来源,依据《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条例》的要求,提出农业规划环评技术方法的核心内涵;根据规划环境影响评价及农业规划的特点,列出农业规划环评的关键技术方法,并对几种主要方法的适用范围、优缺点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8.
本文提出了构建化工石化集中区规划环评指标体系的基本思路与程序。基本思路是从目标导向、影响识别、问题约束三个层面分析与筛选指标。基本程序包括三个步骤,首先以园区的规划功能定位分析为导向,从国内外化工石化集中区相关标准中筛选出基础指标;其次通过影响识别法和规划内容分析进行二次筛选指标;最后通过专家咨询和公众参与对指标进行最终筛选,形成一套适合集中区的规划环评指标体系。以某化工石化集中区应用了该方法,从规划合理性、规划相容性、规划实施环境影响、规划实施资源影响以及规划实施社会经济构建了五大类37项指标。  相似文献   

19.
环境资讯     
正【环境新闻】环保部全面备战新环保法明年将实施的新环保法对于信息公开作出了明确规定。对此,环保部副部长潘岳今天提出,环保系统全面推进环境信息公开和公众参与。进一步完善建设项目环评、排污单位监管等方面的信息公开,健全举报违法、公益诉讼等公众参与的程序机制。来源:中国新闻网2014-09-23环保部:环保部门要更深介入国家和地方规划  相似文献   

20.
为了更好地提高环评公众参与的有效性,文章重点从强化公众参与相关立法、提高信息透明度和可接近性、选择正确的公众参与介入时间、提高利益相关方的意识和责任、建立有效的交流体系和开发环保非政府组织的潜在影响力等六个方面进行了探讨,并对如何开展公众参与、提高公众参与有效性提出了强化与公众参与相关的立法等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