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黑色岩系中贵金属富集层的成因:来自固定铵的佐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湘黔地区(遵义、大庸)下寒武统牛蹄塘组黑色岩系的部分样品进行了Au、Ag、PGE、固定铵的分析,综合前人的资料进行了数据的对比和讨论,首次应用其中的固定铵来讨论了贵金属富集层的成因。  相似文献   

2.
重庆城口地区广泛发育有下寒武统黑色岩系。测定了城口地区下寒武统黑色岩系中多金属富集层、黑色岩系岩石及其风化土壤、硅质岩样品中Cr、Co、Ni、Cu、Zn、As、Cd、Sb、Pb含量。结果表明多金属富集层中重金属相对比较富集,其中Cd、Zn、As的富集程度较高,富集系数平均分别为119.67,10.73,7.30。运用地质累积指数法和生态危害指数法评价了重金属的潜在生态环境效应,其中Cd、As的生态危害较大,黑色岩系尤其以多金属富集最为明显,在未来的研究中关注多金属富集层中Cd、As的生态环境效应。  相似文献   

3.
川滇地区密西西比河谷型铅锌矿床具有明显的层控性和岩控性 ,大多数矿床都赋存于灯影组白云岩中。矿床的形成温度比较低 ,主成矿阶段的温度为 140~ 2 0 0℃ ,而且各矿床的形成温度十分接近。矿床发育大规模的白云石化。本区的地质演化经历了双层基底、连续盖层 ,以及前陆盆地 -造山带耦合几个主要演化阶段。这些阶段分别为矿床的形成提供了物质基础、流动通道以及流体驱动力 ,从而在燕山期 -喜山期由于成矿流体的大规模流动 ,形成了川滇地区大面积分布的密西西比河谷型铅锌矿床。  相似文献   

4.
与黑色岩系有关矿床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与黑色岩系有关矿床近年来在国内外研究中都取得了重要进展。黑色岩系不但是许多金属元素的重要来源,而且其本身也具有经济价值,但在开采利用中应注意环境保护。黑色岩系可以形成于还原环境,也可以形成于较为氧化的环境。黑色岩系中的矿床有些与生物作用有关,有些属于后生矿床,有些则与海相火山-喷气活动有关。除了本身含矿外,黑色岩系还可为其它类型金属矿床提供成矿物质或提供有利的成矿条件。  相似文献   

5.
本文介绍了一种用好氧流化床对氯酚污染的地下水进行冷营养生物治理的方法,首先将未驯化的活性污泥注入试验室规律的连续流反应器里,再以无机营养物和磷酸盐缓冲液改良地下水,当温度达到14~17℃时,开始连续输入地下水,地下水中氯酚的浓度分别如下(mg/L),2,4,6-三氯苯酚为7~11,2,3,4,6-四氯酚为32~36;五氯苯酚为1.8~2.3;起动阶段开始后,处理温度逐渐下降到环境地下水温度7℃进  相似文献   

6.
福建东山苏峰山地区亲营山岩组含石榴石、黑云母和白云母。亲营山岩组原岩为泥质岩,经历了岩片俯冲、深埋挤压和逆冲3个构造-变质作用阶段,分别形成俯冲岩片(Ⅰ)、深埋挤压岩片(Ⅱ)和逆冲岩片(Ⅲ)。俯冲阶段为中温低压变质作用,深埋挤压阶段为高温中压进变质作用,逆冲阶段为高温低压退变质作用。石榴石、黑云母和白云母为主要变质矿物,均为无环带的均一矿物。选取相邻石榴石和黑云母矿物对作为地质温度计,结合白云母地质压力计,估算俯冲阶段温度为594~622℃,压力为0. 28~0. 52 GPa;深埋挤压阶段温度为629~655℃,压力为0. 6~0. 7 GPa;逆冲阶段温度为476~495℃,压力为0. 09~0. 1 GPa。  相似文献   

7.
诺尔特地区火山岩赋存于上泥盆统忙代恰组及下石炭统红山嘴组中 ,火山岩属钙碱性系列 ,主要是酸性陆相火山岩 ,是诺尔特地区中地壳物质经部分熔融作用形成的。构造背景的研究表明 ,火山岩形成于新陆壳演化阶段 ,泥盆纪火山岩是固结期的产物 ,石炭纪火山岩是固结期→弛张期→活化期演化过程中的产物。  相似文献   

8.
逐级提取试验研究岩石中氟的化学活动性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使用逐级化学提取方法对岩石中氟元素的化学活动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不同时代、不同类型岩石中氟的化学活动性具有很大的差异,碳酸盐岩中氟均具有很强的化学活动性,其中氟的可淋失比例一般高于75%;下寒武统黑色岩系中氟的化学活动性与岩石变质程度有关,变质程度较高的黑色碳质板岩中氟的可淋失比例一般小于黑色页岩、黑色硅质岩中氟的可淋失比例.磷块岩中氟的可淋失比例较高,而千枚岩中氟的可淋失比例一般较低;辉绿岩中氟的可淋失比例与原岩中氟含量存在正相关关系.不同时代的石煤中氟的化学活动性具有较大差异.下志留统石煤中氟的可淋失比例(平均为47.39%)一般高于下寒武统石煤中氟的可淋失比例(平均为29.43%).  相似文献   

9.
江永宏 《自然资源学报》2013,28(6):1039-1045
对湖南、贵州剖面的上下岩层的硅质岩、磷块岩、重晶石岩、金属富集层的沉积海水的温度、深度、介质条件、生态条件进行研究,硅质岩沉积期古海水温度平均为84.81℃或87.27℃,磷块岩沉积期古海水温度平均为42.17℃,磷块岩的形成温度与硅质岩比较相似,<100℃,分别约为37~47℃、79~98℃。研究区水深变化在100~300 m之间。硅质岩、富硫化物黑色页岩(金属富集层)、重晶石生成于微碱性的介质环境。而磷块岩生成于微酸性-微碱性的介质环境。成岩成矿模型研究充分揭示亲基性元素Ni、Mo、V、Cr、PGE的存在与基性岩、超基性岩的成因联系。研究区域在早寒武世期间属于东特提斯海域, 中国南部板块和澳大利亚板块于早寒武纪分离期间所形成的深大断裂带,正可能是海水进行深部循环吸取镁铁质下地壳PGE形成富金属热卤水而在海底沉积的通道。  相似文献   

10.
金顶铅锌矿床生物有机成矿作用探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金顶铅锌矿床矿石矿物的演化经历了沉积成岩期、热卤水成矿期和表生成矿期三个阶段,在这三个演化阶段中生物有机质均起着重要的作用。沉积成岩期表现为生物体对铅、锌等成矿元素的吸附作用以及腐殖酸的吸附、配合作用;热卤水成矿期表现为有机羧酸的溶蚀作用以及对成矿环境的控制作用;表生成矿期主要表现为地表细菌的氧化作用以及深部细菌的还原作用。  相似文献   

11.
黄家湾矿是贵州遵义地区寒武系底部新发现的黑色页岩镍钼多金属元素矿床.根据形态硫测试结果,文章分析了黄家湾下寒武统牛蹄塘组黑色页岩剖面和矿石中不同形态硫(硫酸盐硫、黄铁矿硫、有机硫)的特征,推测镍、钼金属富集层处还原性硫的来源.  相似文献   

12.
早寒武世早期贵州织金含磷岩系地球化学特征与成磷作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对贵州织金三甲地区寒武系底部戈仲伍组含磷岩系进行了系统的地球化学研究,根据稀土元素、微量元素和一些常量元素及氧化物等在剖面上的变化规律,结合剖面上小壳动物化石富集特点,认为寒武系底部小壳动物化石丰度与成磷作用没有明显的关系,而与磷灰石矿物含量多少关系密切;磷块岩中稀土元素富集与磷灰石矿物含量有显著的正相关关系,与小壳动物化石丰度没有相关性,并提出在织金寒武系底部有两个成磷期。  相似文献   

13.
目的建立敦煌地区温度、相对湿度和日温差的年极值拟合模型。方法根据当地气象站台温度和相对湿度日记时值数据,连续统计若干年的三要素年极值,采用极大似然法建立各要素年极值的Gumbel模型,同时讨论值域有界类气象因素极值再现期的定义域。结果给出了敦煌地区温度、相对湿度和日温差年极值的Gumbel模型参数。结论敦煌地区各气象因素Gumbel模型位置参数和尺度参数,温度极大值分别为35.193,1.072℃,温度极小值分别为-20.085,1.945℃,相对湿度极大值为95.254%,2.471%,相对湿度极小值为5.837%,1.505%,日温差极大值为20.676,0.777℃,日温差极小值为1.398,0.593℃;相对湿度极大值、相对湿度极小值和日温差极小值的再现期定义域分别为6.3,47和10年。  相似文献   

14.
敦煌地区温湿度和日温差的极值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建立敦煌地区温度、相对湿度和日温差的年极值拟合模型。方法根据当地气象站台温度和相对湿度日记时值数据,连续统计若干年的三要素年极值,采用极大似然法建立各要素年极值的Gumbel模型,同时讨论值域有界类气象因素极值再现期的定义域。结果给出了敦煌地区温度、相对湿度和日温差年极值的Gumbel模型参数。结论敦煌地区各气象因素Gumbel模型位置参数和尺度参数,温度极大值分别为35.193,1.072℃,温度极小值分别为-20.085,1.945℃,相对湿度极大值为95.254%,2.471%,相对湿度极小值为5.837%,1.505%,日温差极大值为20.676,0.777℃,日温差极小值为1.398,0.593℃;相对湿度极大值、相对湿度极小值和日温差极小值的再现期定义域分别为6.3,47和10年。  相似文献   

15.
江明  邵群 《环境科学学报》1999,19(2):205-209
对淮南煤矸石低温焙烧酸浸脱杂并电解生产Al-Si-Ti合金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采用工艺生产Al-Si-Ti合金切实可行,关键在煤矸石中杂质的脱除,焙烧温度是影响脱杂的主要因素。在300-450℃之间能取得最佳脱杂效果,其杂质问题由10%左右降低到1.5%以下;脱杂煤矸石在温度为1000℃左右、阴阳极电流密度分别 为0.7和1.0A/cm^2电解条件下能被还原并共同沉积形成合金,所得合金化学组成符  相似文献   

16.
论中—下扬子“一盖多底”格局与演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是“长江中小下游及邻区构造地质图1/100万”(85-901-03)的研究成果。在区内划分出4种变质基底,结合深部资料确定4个构造—地层地体.讨论了各自组成、历史和相互拼接时代,强调了晚元古代普宁运动在地质发展中的重大意义。认为晋宁运动Ⅰ幕(1000-900Ma)是杨子区内各地体向崆岭—董岭古陆拼贴的增生期.扬子地块形成;晋宁运动Ⅱ幕(800-700Ma)是华北—扬子—华夏地块对接时代.形成古中国大陆。古生代以来为盖层发育阶段。提出中下扬子的“一盖多底”的地壳结构。纵览扬子地块地质发展和演化.可分为四个历史时期:基底发育与古中国大陆形成期;盖层发育与加里东运动;欧亚大陆形成与印支运动;陆缘—板内变形与燕山运动。  相似文献   

17.
本文对滇池形成富营养化的铜绿微囊藻生长因素的研究。从实验结果得出,光照强度在3000-5000Lux;温度在30-35℃,营养物质(KH2PO4,0.2mg/LNaNO3,2mg/L);N:P=15:1条件下生长速度较快。  相似文献   

18.
通过对新近发现的连云山杂岩空间分布特征、岩相学、变质作用期次等的深入研究,表明它们经历了五期变质作用,即吕梁运动导致初始的埋藏变质作用以及随后深埋到33km深度的近高压绿片岩相变质作用和角闪岩相作用。此后因基性岩浆多次底侵和基底活化,连云山杂岩在晋宁期和燕山期遭受过多期次的局部高角闪岩相的变质作用,最后随湘东北盆-岭构造的形成和发展而进入退变质阶段,整个过程为近顺时针方向演化的P-T轨迹。其P-Ttd轨迹揭示了湘东北地区壳幔间相互作用过程和热历史演变。  相似文献   

19.
酸解一氧化絮凝法处理二基二硫合成废水这一新工艺,能够脱除不可生化有机废水中高浓度的COD和S^-2。本工艺较佳运行条件是:酸解一级处理,PH值1.5以下,反应时间为1.0-2.0h;反应温度100-120℃,二级氧化絮凝处理;PH值在10-12之间;反应时间2.0-3.0h,在此条件下,当进水COD浓度为11000mg/L和S^+240000mg/L以下时,出水完全可以达到国家规定的排放标准。CO  相似文献   

20.
藏北羌塘地区新生代火山岩岩石特征及其成因探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羌塘地区新生代火山岩在岩性上以粗安岩、粗面岩占优势,富碱(尤其是K2O)和LREE,属高原钾玄岩-高钾钙碱性系列,其岩性和地球化学特征与青藏高原北部可可西里及中昆仑的新生代火山岩完全可以对比。根据K-Ar同位素定年数据可将该火山活动划分为四个喷发阶段,时代分属始新世—渐新世。羌塘地区火山岩的形成与新生代以来高原深部岩石圈的演化关系密切,可能与青藏高原隆升早期阶段的陆内俯冲作用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