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以典型电子垃圾拆解区作为研究区域,采集土芯样品,研究不同深度土壤中多氯联苯(PCBs)的污染状况.研究表明,从事电子垃圾拆解时间较短的采样点A土芯以及从事拆解时间较长的采样点B土芯不同深度土壤中PCBs总含量分别为0.54—45.43 ng·g-1干重和2.16—543.96 ng·g-1干重,两个采样点均受到了不同程度的PCBs污染,B土芯较A土芯污染严重.A和B土芯中PCBs含量由上到下呈下降趋势,表层(0—5 cm)最高,5—10 cm层分别减少96.4%和92.6%.A土芯不同深度土壤中PCBs组成有所差异;B土芯各层土壤中PCBs组成较接近,含量较高的PCBs同系物均为5-CBs和6-CBs.相关性分析表明,土芯中1-CBs至9-CBs有相同的污染来源,即电子垃圾拆解,1-CBs至9-CBs随土壤深度向下迁移的能力接近. 相似文献
2.
龙塘镇位于广东省清远市,是国内最大的进口电子垃圾集中处理处置地之一.通过对龙塘镇土壤中7种手性PCBs对映体浓度和对映体百分数(enantiomer fractions,EF)值的测定,发现龙塘镇土壤样品除PCB45和PCB174外,其余5种手性PCBs在土壤中均有不同程度的检出.土壤中5种目标手性PCBs(PCB91、PCB95、PCB132、PCB136和PCB149)的总浓度为145.4—286.7 ng·g-1,这与先前文献中测定清远市土壤中手性PCBs污染水平基本一致.5种同系物的含量排序为PCB95 > PCB132 > PCB136 > PCB149 > PCB91.在距离电子垃圾拆解区10 km以外的区域也检测到手性PCBs,证实这些污染物已经迁移到周边地区.土壤中手性PCB91、PCB95、PCB132、PCB136和PCB149的EFs值分别为0.519±0.005、0.4443±0.006、0.427±0.003、0.379±0.016和0.494±0.008,其中PCB149具有双向选择性.在全部检出样品中26%的PCB91、78%的PCB95、100%的PCB132、86%的PCB136和53%的PCB149具有非外消旋特征,表明该地区土壤中手性对映体选择性降解的显著性. 相似文献
3.
电子垃圾的不当拆解导致大量污染物释放到环境中严重影响到生态环境和人类健康,本研究选取典型电子垃圾拆解区广东省汕头市贵屿镇周边区域农田土壤和地表水为研究对象,分别运用单因子指数法、内梅罗指数法、潜在生态风险评价模型和USEPA的健康风险评价模型分析Pb、Zn、Cu、Cr、Ni、As和Cd的浓度水平、污染特征并进行风险评价. 结果表明:①农田土壤中所有元素均超过广东省背景值,其中Cu、Cd、Zn和Pb大于农用地筛选值,变异系数超过95%;②农田土壤重金属总体上属于较强生态风险(RI),其中Cd具有极强的生态风险,贡献率高达78.50%,Pb和Cu具有中等生态风险,Zn、Cr、As和Ni具有轻微生态风险;③贵屿儿童总致癌风险TCR为1.92×10−4,风险显著,成人总致癌风险TCR为6.31×10−5,存在一定程度的致癌风险;Cd和As是致癌风险的主要贡献元素,成人和儿童非致癌风险可接受;④地表水重金属含量符合一类水标准和饮用水标准;RI均值为801.01,处于强烈生态风险,Cd的贡献率高达99.05%;⑤不同人群不同暴露途径非致癌风险均小于1,处于可接受范围,致癌风险按降序排列:儿童饮水(6.87×10−3)>成人饮水(5.17×10−3)>成人接触(3.61×10−5)>儿童接触(1.50×10−5),饮水途径是致癌风险的主要暴露途径,As元素是致癌风险的主要贡献因子. 相似文献
4.
龙塘镇电子垃圾拆解区土壤和河流底泥重金属赋存形态及生态风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龙塘镇是珠三角电子垃圾拆解区之一,采用AAS方法对该地土壤和河流底泥沉积物中5种重金属(Cd、Cr、Cu、Zn和Pb)含量进行测定分析,结果显示周围农田土壤中Cd含量是《国家土壤质量标准》二级标准的3倍左右,是广东省土壤背景值的20倍左右;拆解区土壤Cd超标最为严重,最高达5.67倍,超过广东省土壤背景值达36.17倍;拆解区下游0-1500 m河流底泥中Cd、Cr、Cu、Zn和Pb含量大幅增加且部分金属超标,Cd在0-40 cm深度内含量总体逐渐降低,仍远超背景值,Cu含量采样深度内递减规律最显著且在0-10 cm内含量超标,Cr、Zn和Pb除部分点位在表层积累较多外,其余与背景值相差不大且未超标.采用BCR(the Community Bureau of Reference)法提取重金属不同形态可知,底泥中Cd主要以弱酸溶态和可还原态为主,Cu主要以可氧化态存在,Cr主要以残渣态存在,而Zn和Pb则以可还原态为主;其中Cd的可提取态比例较高(>60%),容易释放出来形成\"二次污染\".潜在生态风险结果表明,河流底泥中Cd生态危害程度属于极强(Ei>320);其他金属Cr、Cu、Zn和Pb危害风险程度属于轻微(Ei88%),应重点加强对Cd污染的防控. 相似文献
5.
通过采集清远某电子垃圾拆解区6个点位沉积物样品,测定底泥的pH、有机质、4种阴离子、重金属和多氯联苯的含量,研究电子垃圾对附近河流产生的影响及危害.采用原子吸收、离子色谱、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分析底泥中重金属、阴离子、PCBs(Polychlorinated biphenyls)的含量.结果显示,排污两点表层底泥的有机质含量达到11.73%和11.34%;4种阴离子含量为:SO42->Cl->F->NO3-,SO42-和Cl-的浓度在排污口表层含量高达320 mg·kg-1和60 mg·kg-1,阴离子含量随深度的增加而降低;排污口表层底泥的重金属Cd、Ni、Pb、Cu、Zn、Cr的含量最高分别能达50.87、967.89、5571.75、15673.09、10075.26、2253.86 mg·kg-1,超出《国家土壤环境质量标准》(GB15618—1995)三级标准;沉积物中PCBs含量在0.36—3.160 μg·g-1,以三—五氯为主,约占总量的70%,生态风险大于50%,毒性风险较高.Cd和PCBs是最主要的生态风险因子,在排污口两点除Cd和PCBs外,Pb和Cu的生态风险也很强,RI值高达5000以上,具有极强的生态危害性. 相似文献
6.
多氯联苯(polychlorinated biphenyls,PCBs)是一组氯代烃类化合物,有较强的生物毒性效应。研究通过采集中国某典型电子垃圾拆解区手工拆解场和焚烧场不同环境介质(大气、土壤、饮用水、食物等)分析15种PCBs同系物的污染水平。利用主成分/因子分析方法分析不同拆解场PCBs的来源。根据世界卫生组织(WHO)推荐的毒性当量因子(TEFs)方法评价了两个拆解场环境介质中8种PCBs同系物的毒性。结果显示研究区大气、土壤、饮用水、农作物和农产品样品中PCBs同系物浓度均高于国际已有报道的同种介质中的PCBs污染水平,其中PCB-047和PCB-171污染最为严重。手工拆解场各介质PCBs同系物中PCB-047、PCB-171所占比例为2%~87%;焚烧场各介质PCBs同系物中PCB-047、PCB-171所占比例为2%~90%;来源分析表明除手工拆解场PCB-126和焚烧场PCB-114外,其余PCBs的来源具有相似性;毒性当量(TEQ)评价结果显示区内大气∑TEQ PCBs最高。环境介质中除红薯干外,∑TEQ PCBs均是焚烧场高于手工拆解场,且TEQ PCB-126和TEQ PCB-169的毒性当量最高。 相似文献
7.
通过对清远市电子垃圾拆解区11户居民室内积尘和室内空气颗粒物中PBDEs和PBB153赋存量和赋存特征的分析,以及利用环境保护部近年编著的《中国人群暴露参数手册》中的暴露参数对该地区的人群暴露量和暴露特征进行评估.结果表明,研究区域居民室内积尘中PBDEs的含量为646-7862 ng·g-1,室内空气颗粒物中含量为477-1579 pg·m-3;PBDEs及其各单体以及PBB153在室内积尘和室内空气颗粒物中的含量之间具有显著的相关性(r=0.629-0.895,P-1·d-1 bw.对不同暴露途径而言,所有暴露人群经口摄入积尘中上述化合物的日均暴露量占总日均暴露量的比例最高,其次是经呼吸暴露,经皮肤暴露相对较低.对于不同暴露人群而言,儿童经皮肤暴露摄入上述化合物的比例相对最高,而男性成人经呼吸摄入上述化合物的比例相对最高. 相似文献
8.
本文研究了浙江省台州温桥地区以姆坑为中心的电子垃圾拆解区域55个土壤样品中甲基硅氧烷分布特征和迁移规律.结果表明,该地区土壤中15种目标物(D4-D6、L5-L16)均有检出,浓度范围为0.66-3.01×103 ng·g-1,检出率为1.82%-100%.该区域土壤样品中环形硅氧烷总浓度的中位值(23.1 ng·g-1)和线形硅氧烷总浓度的中位值(238 ng·g-1)分别比台州非电子垃圾拆解地土壤样品高3.5和16.7倍,说明电子垃圾拆解可能是该区域土壤中甲基硅氧烷的重要来源.结合实际样品监测与室内模拟发现,一方面,由于挥发性较弱,线形甲基硅氧烷由污染源向周围土壤中迁移的能力弱于环形甲基硅氧烷;另一方面,由于较弱的挥发性和降解性,线形硅氧烷在污染源土壤中的持久性要强于环形硅氧烷. 相似文献
9.
华南电子垃圾回收区农田土壤重金属污染及其化学形态分布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广东清远龙塘镇作为电子垃圾回收地区,已从事电子垃圾处置超过30年,可能给当地的农田土壤带来了严重的风险。为评价龙塘农田土壤中重金属污染程度,采集28个农田土壤样品,用于研究As、Cd、Co、Cr、Cu、Hg、Ni、Pb、Sn、Zn10种重金属含量及其不同存在形态。结果表明,与中国食用农产品产地环境质量标准比较,大多数当地农田土壤已在不同程度上受到重金属污染,85.7%的土壤样品中有一种或多种重金属的含量超过了相应的评价标准值。化学形态分析结果表明,除Hg外,人为来源的其她重金属更多地进入了可迁移形态部分(弱酸可溶态+可还原态+可氧化态),从而具有更高的毒害性和生物有效性,该电子垃圾处置区农田土壤已基本不适于食用农产品种植。大多数重金属在0.05或0.01水平上具有显著的相关性,这表明龙塘镇土壤重金属污染主要来源于不受控制的电子垃圾回收活动。对中国或其他国家具有类似的粗放式电子垃圾回收处置地区来说,有关龙塘镇农田土壤中重金属污染水平及其潜在的生物毒害性研究具有代表性意义。 相似文献
10.
液晶单体(LCMs)是一类具有潜在持久性、生物累积性和毒性的有机污染物,对环境和人体具有潜在的不良影响.然而,目前关于LCMs的环境污染特征仍缺乏深入认识.本研究以清远市电子垃圾拆解工人家庭为研究对象,采集室内(n=24)和庭院(n=7)灰尘,分析了57种CMs的污染特征(包括9种联苯及其类似物(BAs)、8种氰基联苯及其类似物(CBAs)和40种氟化联苯及其类似物(FBAs)).结果显示,大多数LCMs在室内和庭院灰尘均有广泛检出,其浓度范围分别为ND—1750 ng·g-1和388—3310 ng·g-1;室内和庭院灰尘中LCMs组成无明显差别,说明室内外灰尘中LCMs具有相似的来源.所有灰尘样品中,BAs和FBAs的含量均远高于CBAs,应重视BAs和FBAs的潜在健康风险.在室内和庭院中,成人和儿童通过灰尘暴露的LCMs日平均暴露量分别为8.22、65.1、3.75、10.2 ng·kg-1·d-1,儿童暴露量远高于成人. 10种LCMs风险评估结果显示,成人和儿童经灰尘暴露LCMs的非癌症风险熵(HQ)<1,表明通过灰尘暴露的LCMs健康风险在可接受范围内. 相似文献
11.
深圳盐田垃圾场对周围土壤污染状况分析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10
结合深圳市盐田区垃圾场处置工程,对垃圾场周围土壤污染状况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盐田垃圾场主场垃圾已对周围环境造成二次污染:除Hg、Ni含量降低外,低位土壤的其余重金属含量大于高位土壤表明周围土壤已受到垃圾堆放场的重金属污染。 相似文献
12.
电子废物管理体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了欧盟、日本、美国等国家的电子废物管理体系主要特点,并介绍我国电子废物管理现状和主要措施,在此基础上归纳总结了当前电子废物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3.
贵屿电子垃圾处理对河流底泥及土壤重金属污染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广东省汕头市贵屿镇电子垃圾处理场为对象,主要研究了电子垃圾场附近河流的底泥和农田土壤中重金属形态分布特征。结果表明,底泥中Cd、Cr、Cu、Pb、Zn质量分数分别为52.9-67.1、309-359、79.2-1485、391-449、37.5-111 mg.kg^-1;土壤中Cd、Cr、Cu、Pb、Zn的平均质量分数分别是54.1-57.1、278-320、93.5-116、382-415、46.2-68.1 mg.kg^-1。底泥和土壤中Cd、Cr、Cu、Pb均超过《土壤环境质量标准》(GB15618—1995)二级标准,其中以Cd和Cu污染最为严重。底泥及土壤中重金属的地球化学形态分布规律基本一致。重金属具有较高迁移性,重金属的迁移性为Cd〉Cr〉Pb〉Zn〉Cu。 相似文献
14.
为了解铅锌矿区耕地土壤团聚体污染状况,以贵州省都匀范家河铅锌矿区周围耕地土壤为研究对象,研究土壤团聚体中镉(Cd)、铅(Pb)、锌(Zn)3种重金属垂直分布特征和赋存形态。采用三步连续提取法(BCR)对污染土壤团聚体中3种重金属进行赋存形态分析,利用分布因子法(DFx)和地质累积指数法(Igeo)评估其环境风险。结果表明:土壤样品中重金属Cd、Pb和Zn的平均质量分数分别为23.25、518.40、3471.83 mg·kg^-1,已分别达到贵州土壤背景值的35.23、36.35、14.73倍,且3种重金属在土壤团聚体中的含量与其主要赋存形态特征均存在明显差异。研究区域剖面土壤中各粒径Cd主要以残渣态和可还原提取态的形式存在,各粒径Pb主要以残渣态和可氧化提取态的形式存在,80%及以上各粒径Zn为残渣态,综合得出研究区域土壤中重金属潜在影响程度为Cd>Pb>Zn。分布因子法结果表明:在0-100 cm剖面深度,Cd主要富集在0.25-1 mm的颗粒中,Pb主要富集在1-2 mm的颗粒中,Zn主要富集在0.053-2 mm的颗粒中;地质积累指数法结果显示,各粒径颗粒中Cd、Zn的污染水平主要为重污染,Pb主要为偏重污染。研究矿区周围耕地土壤已受到严重的重金属污染,应采取有效措施进行修复治理。该文为范家河铅锌矿区环境风险评价提供基础,旨在为矿区环境管理提供数据支撑。 相似文献
15.
黄平沙 《城市环境与城市生态》2004,17(6):40-42
通过对宁波市居民的家电产品系列问题的随即抽样问卷调查,阐述了宁波家电拥有量、使用寿命、更新原因和速率、居民购买家电和处理废旧家电时环保意识和行为,了解了本地区废旧家电的基本情况以及废旧家电处理的途径,在对调查数据进行分析的基础上,给出了结论和建议。 相似文献
16.
对土壤重金属污染研究和治理方法现状进行了介绍:涉及的具体内容包括土壤重金属元素背景值。化学定时炸弹的概念,土壤环境与人类健康和物理、化学、生物治理方法。 相似文献
17.
土壤重金属污染治理措施综述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在阐述土壤环境重金属污染特点的基础上,介绍了近年来国内外采用的各种土壤重金属污染的治理措施,按治理方式归纳为四类:工程措施、生物措施、农业措施和改良措施.分别阐述了各类措施的适用条件、范围、效果和费用.同时,对今后的治理研究提出了一些见解. 相似文献
18.
重金属污染对土壤微生物生态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数量庞大、种类繁多的土壤微生物作为地球化学的物质循环与能量转换的主要参与者,其自身及所参与的生化过程都会受到重金属污染的严重影响.通过研究土壤重金属污染的微生物生态效应,可以建立重金属污染土壤的微生物评价指标体系,而评价体系的建立有利于土壤环境质量的监测与风险评价.论文就重金属污染对土壤微生物生物量及其多样性,对有机质降解、N传输、酶活性等微生物过程影响的研究现状进行了较全面系统的评述.在此基础上,提出了该类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包括研究区域南多北少的问题以及研究中难以排除其他环境因子干扰等问题.针对这些问题,论文指出以后应进一步加强分子手段的多方位应用并建立综合可行的被污染土壤的微生物评价体系. 相似文献
19.
生活垃圾堆填区周边土壤的性状变化及其污染状况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对北京西郊某垃圾堆放场周边土壤的污染状况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受垃圾渗滤液的浸蚀影响,垃圾区周围土壤酸性增大,养分含量增高;垃圾区土壤的重金属含量明显高于对照区土壤,表明垃圾区周围土壤已受到渗滤液的重金属污染,土壤性状发生明显变化。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