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干旱寒冷地区氧化沟工艺活性污泥的菌群结构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了探讨新疆干旱寒冷地区城市污水厂活性污泥的菌群结构特征,采用高通量测序技术对北疆5座城市污水厂活性污泥进行菌群分析。结果表明:5座污水厂基本可以达到各自的设计出水标准,其中3座污水厂运行中出现了污泥丝状膨胀。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拟杆菌门(Bacteroidetes)和绿弯菌门(Chloroflexi)是活性污泥的优势细菌门,相对丰度分别为30.65%~43.12%、21.15%~33.64%和5.02%~14.36%。放线菌门(Actinobacteria)在沉降性能良好的污泥中相对丰度为2.97%~6.17%,而在丝状膨胀污泥中相对丰度达到11.69%~15.64%。季节性膨胀污泥中微丝菌属(Microthrix)和黄杆菌属(Flavobacterium)相对丰度呈现出季节性变化,常年膨胀的污泥中腐螺旋菌属(Saprospiraceae_norank)为优势细菌属,相对丰度达到17.48%~18.30%。子囊菌门(Ascomycota)是丝状污泥膨胀中的优势真菌门,相对丰度达到56.60%~72.68%。研究结果可对干旱寒冷地区污水厂运行调控提供理论支撑。  相似文献   

2.
SBR法处理生活污水时非丝状菌污泥膨胀的发生与控制   总被引:19,自引:2,他引:17  
采用序批式活性污泥法(SBR)处理实际生活污水.研究了低溶解氧条件下,有机负荷对污泥膨胀的影响和突然降温对污泥沉降性能的影响.低溶解氧条件下,当有机负荷为0 20kg·(kg·d)-1和0 26kg·(kg·d)-1时,活性污泥中虽然有丝状菌存在,但并没有发生污泥膨胀.有机负荷达到0 57kg·(kg·d)-1时,菌胶团过量生长,发生非丝状菌污泥膨胀.提高溶解氧,降低有机负荷可使污泥沉降性能恢复正常.突然降温,也会导致非丝状菌污泥膨胀.恢复温度后,膨胀现象可得到控制.非丝状菌污泥膨胀除了没有丝状菌过量增殖外,还具有污泥有粘性,泥水混合液难过滤的特点.  相似文献   

3.
在活性污泥系统中,由丝状菌过度繁殖引起的污泥膨胀是最难解决的问题之一。文章对与丝状菌污泥膨胀相关的微生物学和丝状菌生理生态学进行了讨论;介绍了现有的解释污泥膨胀的基本理论,并对丝状菌膨胀的控制措施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4.
低温下活性污泥膨胀的微生物群落结构研究   总被引:3,自引:12,他引:3  
采用水质参数指标测定和高通量测序技术,探讨了郑州某污水处理厂冬季间歇性污泥膨胀机制.结果表明该厂活性污泥的污泥容积指数(SVI值)的变化与季节温度变化有显著的负相关性,1~4月及12月易发生污泥膨胀,但是不影响出水水质.高通量测序技术分析发现污泥膨胀月份泥样的微生物群落结构要显著不同于未膨胀月份.该厂发生丝状菌污泥膨胀的优势丝状菌为腐螺旋菌科Saprospiraceae和黄杆菌科Flavobacterium.因此,低温导致活性污泥微生物群落结构变化是引起该厂活性污泥膨胀的原因.  相似文献   

5.
运转条件及营养物质对污泥沉降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分别用石化和啤酒两种工业废水作为序批式活性污泥法 (SBR)的底物 ,来研究有机负荷 (F/M )、溶解氧 (DO)、营养物质 (N、P)和 pH值与活性污泥沉降性能的关系 .试验结果表明 ,即使在公认的不易引起污泥膨胀的SBR法中 ,低F/M条件下也能引起丝状菌膨胀 .在低DO(低于 0 .5mg/L)浓度下 ,发生丝状污泥菌膨胀 .进水中只缺乏一种营养物而另一种营养物充足的条件下 ,发生由高含水率的粘性菌胶团引起的非丝状菌膨胀 ;而两种营养物 (N和P)同步缺乏的条件下则发生非丝状菌膨胀 .pH值对污泥沉降性能的影响主要表现为活性抑制和污泥上浮 ,进水pH值低于 5 .5时 ,开始出现污泥上浮 ,进水 pH值越低 ,上浮污泥量越多  相似文献   

6.
本文根据实验研究结果和有关资料,系统地阐述了污水处理厂中的活性污泥法最易出现的污泥膨胀问题的基本原理及影响因素,着重探讨了污泥膨胀的控制方法与措施。并在理论上阐述了丝状微生物的生理与动力学特性及其与污泥膨胀的关系。  相似文献   

7.
本文根据实验研究结果和有关资料,系统地阐述了污水处理厂中的活性污泥法最易出现的污泥膨胀问题的基本原理及影响因素,着重探讨了污泥膨胀的控制方法与措施,并在理论上阐述了丝状微生物的生理与动力学特性及其与污泥膨胀的关系。  相似文献   

8.
A2O工艺活性污泥中可培养丝状细菌的多样性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活性污泥法是应用最广泛的污水处理方法之一,但是由于丝状菌过度繁殖而引发的污泥膨胀是制约其发展的重大难题.本研究从A2O工艺城市污水处理系统的膨胀期活性污泥中分离培养出17株丝状细菌.对各菌株进行了16S rDNA测序和系统发育树分析,结果表明,这些分离的可培养丝状细菌均属于链霉菌属;利用rep-PCR指纹图谱技术进一步分析了所得菌种属内多样性,显示出活性污泥中链霉菌存在丰富的多样性.由于这些可培养丝状细菌与引起污泥膨胀的优势丝状菌(微丝菌)生理特征差别较大,不会在污水处理系统中过度繁殖,本研究向活性污泥中投加一定量的链霉菌分离菌株,发现部分菌株对污泥的沉降性能有明显改善作用,为污泥膨胀的防控提供了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9.
郝二成  袁星  阜崴 《环境工程》2017,35(7):18-22
以排水集团运行的几座污水处理厂为研究对象,对工艺设计参数及运行条件等进行对比分析,找出影响污泥膨胀的关键因素。采用微生物形态学和分子生物学方法对丝状菌种类进行辨别,确定研究的污水厂污泥膨胀的丝状菌主要为微丝(Microthrix parvicella)菌。通过分析微丝菌的特性,结合倒置A~2/O工艺的运行特点,在不进行任何改造的情况下,提出冬季运行将倒置A~2/O工艺调整为A/O工艺的运行措施。并将这一措施用于实际水厂,连续3年未发生污泥膨胀,污泥沉降性能较好,出水水质稳定。通过小试研究和实际水厂分析,证明厌氧选择器在控制污泥膨胀中可发挥一定作用,为活性污泥工艺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污泥龄对低氧丝状菌活性污泥微膨胀系统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研究污泥龄(SRT)对低氧丝状菌活性污泥微膨胀系统的影响,采用序批式间歇反应器(SBR)进行试验,分别按照厌氧/好氧和单级好氧的方式运行,考察了不同SRT下丝状菌污泥微膨胀系统的沉降性、脱氮除磷过程以及污泥特性的变化.结果表明,在好氧水力停留时间充分的条件下,低氧环境不但不会影响丝状菌微膨胀污泥的硝化进程,而且还有助于同步硝化反硝化(SND)、单级好氧除磷的发生.厌氧/好氧运行时,SRT与活性污泥的比硝化速率、比释磷速率和比吸磷速率成反比,与SND率和污泥的含磷量成正比.单级好氧运行时,减小SRT对硝化过程影响不大,但是有助于改善除磷效果.活性污泥的比耗氧速率(SOUR)、胞外聚合物(EPS)中多糖与蛋白质含量的比值、以及粘度都与SRT成反比.适当地减小SRT可以改善丝状菌微膨胀污泥的沉降性.厌氧/好氧运行时,厌氧段微氧环境易引发过度丝状菌污泥膨胀;单级好氧运行时,SRT过低会造成污泥黏性骤增而引发黏性污泥膨胀.  相似文献   

11.
为探索EPS对膨胀污泥沉降性的影响,通过减少进水P源、N源的方式培养异型膨胀活性污泥,分析不同层、不同组分EPS对异型膨胀污泥沉降性影响.结果表明:异型膨胀(非丝状菌粘性膨胀、丝状菌膨胀)活性污泥EPS多糖组分Total-PS、中层组分(L-PS)含量均高于正常污泥.非丝状菌粘性膨胀污泥EPS各层多糖含量高于丝状菌膨胀污泥,而各层蛋白质(PN)含量均低于丝状菌膨胀污泥.非丝状菌粘性膨胀污泥Total-EPS((229±94)mg/g MLSS)、PS/PN值不仅显著高于正常活性污泥((86±16)mg/g MLSS),也高于丝状菌膨胀污泥((108±30)mg/g MLSS).非丝状菌粘性膨胀污泥EPS多糖总量Total-PS、蛋白质总量Total-PN越高,SVI值越大,污泥沉降性越差,越易膨胀,且EPS蛋白质组分对污泥膨胀作用大于多糖;从不同层EPS看,松散外层(S层)EPS对非丝状菌粘性膨胀作用最大(S-PN与SVI值相关性最大,r为0.881,P<0.05),是主要影响因子.丝状菌膨胀污泥,除了内层紧密型T-PN对SVI值影响较大外,其他各层、各组分EPS含量与SVI均呈微弱负相关.  相似文献   

12.
自从活性污泥法问世以来,活性污泥膨胀问题一直是引起有关人员重视的问题之一,这是因为活性污泥膨胀将危及到曝气池正常运行的缘故。活性污泥膨胀包括丝状性膨胀(由丝状微生物引起的膨胀)  相似文献   

13.
痕量金属缺乏症引起的污泥丝状菌膨胀及其控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在简要描述活性污泥处理过程中有机物降解及微生物增长对营养的需求的基础上,对由痕量金属缺乏症引起的污泥丝状菌膨胀问题进行了分析,说明了在处理过程中生长速率缓慢的丝状菌大量繁殖,而生长速率快速的絮凝微生物受到抑制的原因。本文还介绍了用补充痕量金属的方法成功地控制丝状性污泥膨胀的几个实例。  相似文献   

14.
城市污水处理中活性污泥法污泥膨胀原因及控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丽  闫雷 《黑龙江环境通报》2006,30(2):96-96,55
介绍传统活性污泥中常见的污泥膨胀现象及起因,确定丝状菌活性在污泥膨胀中所起的作用,并给出了相应的预防和控制措施。  相似文献   

15.
温度对活性污泥沉降性能与微生物种群结构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探究运行温度与活性污泥沉降性能之间的关系,采用5个带有自控设备的序批式反应器考察了不同的运行温度(15,20,25,30和35℃)对活性污泥沉降性能及微生物种群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采用短时进水,由于运行温度对污泥沉降性能的影响远远弱于底物浓度的影响,且系统中的优势丝状菌以Type 0041和Type 0092为主,所以5个系统均未发生污泥膨胀现象;采用长时进水,5个系统均发生了丝状膨胀现象,温度与低底物浓度的相互作用导致污泥的SVI值随运行温度(15~30℃)的增加而升高,而运行温度为35℃时污泥的SVI值要低于30℃的情况.同时不同的运行温度下污泥胞内胞外贮存特性及优势丝状菌的种类差异较大.  相似文献   

16.
通过对活性污泥中生物相观察,判断乳品废水污泥膨胀的类型,指出pH值偏低、有机负荷增高是分别引发丝状菌膨胀、非丝状菌膨胀的主因,并通过提高pH值、降低有机负荷等方法,解决污泥膨胀,恢复污泥活性。  相似文献   

17.
污泥膨胀问题与序列间歇式活性污泥法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了进一步探索污泥膨胀的影响因素,研究序列间歇式活性污泥法(Sequencing Batch Reactor,简称SBR法)发生污泥膨胀的可能性。本文在参阅大量有关文献的基础上,系统地阐述了在普通活性污泥法中引起污泥膨胀的本质原因、影响因素和控制方法与措施。试验结果表明,虽然SBR法的底物降解过程是一个理想的推流式,它确实是活性污泥法中最不易发生污泥膨胀的工艺。但是,这并不意味着SBR法不可能发生污泥膨胀,通过大量试验发现,在低负荷和沉淀及闲置时间过长时.SBR法也会产生污泥膨胀。  相似文献   

18.
MBR系统内丝状菌污泥膨胀的分子生态学解析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膜 生物反应器 (MembraneBioreactor ,MBR)工艺是目前污水处理技术的研究的热点之一 .以前大部分研究集中于宏观工程参数控制和活性污泥特性对系统运行的作用过程 ,针对系统内活性污泥的分子生态学研究尚少 .本文在长期试验运行基础上 ,发现丝状菌在MBR运行过程中容易大量增殖形成污泥膨胀 ,对系统的处理效率及膜污染造成一定影响 .为了对其膨胀发生过程及变化进行深入的机理解析 ,本研究利用荧光原位杂交 (FluorescentinSituHybridization ,FISH)分子生物学分析技术 ,对MBR系统内丝状菌污泥膨胀的发生过程进行了跟踪研究 .发现引起膨胀的丝状菌主要是 0 2 1NⅡ型丝状细菌 ,G2M探针杂交后的丝状菌相对量的变化逐渐升高 .  相似文献   

19.
一种克服活性污泥膨胀的废水处理新工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完全混合式活性污泥法是我国应用较广的一种工业废水处理工艺,但由于其自身的特点而容易在运行中发生污泥膨胀问题.本文介绍了一种能经济、有效地克服完全混合式活性污泥法中污泥膨胀的新工艺,即选择器——完全混合式活性污泥法工艺.  相似文献   

20.
导言自从六十年前活性污泥法问世起,活性污泥膨胀问题在文献中就一直有所报导.过去,科学家们对出现污泥膨胀的现象和原因,已进行了大量的调查。虽然,他们之间的发现很多是矛盾的,但十分清楚,污泥出现膨胀的原因不仅复杂,而且不是单因素的。污泥膨胀问题接连不断的提出,说明了目前对于影响污泥沉降性能因素的了解,以及如何才能达到控制目的,几乎没有什么进展。活性污泥法要想达到满意的运转,则要求生物氧化和沉淀两个环节都能奏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