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53 毫秒
1.
在马克思的全部经济思想中,再生资源思想占有重要的地位。在我们这样一个资源相对短缺的国家,学习和研究马克思的再生资源思想,并运用他的这一思想指导我国的经济建设。对于加快再生资源产业的发展,合理利用再生  相似文献   

2.
物资再生是指含有有物质成分的再生资源-排泄物(包括固体,液体,气体三种形态)的再生利用,它是保障社会生产所需资源的永续和保护环境的系统工程,更是人们正确自理人和自然关系的一个重要环节,本文着重探析,进入21世纪后,我国国民生产所需的物质资源结构主体将逐步转移到再生资源的利用上来,搞好再生资源的管理,回收和利用,必将成为保护社会环境的一个重要方面。文中阐述了发展物资再生产业的迫切性及其性质和任务,必  相似文献   

3.
《中国再生资源》2009,(3):29-29
2009年3月6日,国家商务部初步通过对永康市再生资源回收体系建设项目的验收。考核组一行对东库废钢收购站、废塑料收购站、永丰分拣中心、芝英废旧有色金属材料市场、天河集团等进行了实地考察。考核组认为,永康市的资源回收体系已形成了特有的“永康模式”,实现了集散、利用、深加工的整个资源再生过程。在再生资源回收体系建设中,  相似文献   

4.
农业再生资源是再生资源的一个特殊而重要的组成部分,开展农业再生资源回收利用是再生资源产业向新领域的拓展,是助农增收、为三农服务的有效途径,是事关新农村建设的重要课题。本刊根据2009年12月18日中再生协会农业再生资源利用专业委员会成立大会暨2009年海峡两岸农业再生资源综合利用研讨会上的相关资料,刊发一组领导讲话,以使读者了解和认识实施农业再生资源回收利用的现实背景和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5.
一、问题的提出再生资源的回收和综合利用,在我国国民经济发展中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担负此重任的再生资源行业被称为“第二矿业”,是“无烟工厂”、“绿色产业”。从五十年代起,再生资源行业在党和政府的关怀支持下,不断发展壮大,已形成以供销社和内贸部为主的两大回收系统。在资源节约综合利用,节约能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等三个方面起着重要作用。仅就供销社所属的再生资源系统从1950年至1994年的44年间,已回收各类废旧物资2.明亿吨,回收总值1340.25亿元。其中仅废钢铁就回收了1.65亿吨。改革开放以来,再生资源行业回收总量、回…  相似文献   

6.
农业再生资源是再生资源的一个特殊而重要的组成部分,开展农业再生资源回收利用是再生资源产业向新领域的拓展,是助农增收、为三农服务的有效途径,是事关新农村建设的重要课题。本刊根据2009年12月18日中再生协会农业再生资源利用专业委员会成立大会暨2009年海峡两岸农业再生资源综合利用研讨会上的相关资料,刊发一组领导讲话,以使读者了解和认识实施农业再生资源回收利用的现实背景和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7.
借鉴国际先进经验 振兴我国再生资源产业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一、再生资源产业的发展受到社会关注《经济参考报》于 2 0 0 3年 8月 1 5日在头版以“循环经济 :中国的必然选择”为题 ,报道了专家、业内人士谈如何发展再生资源产业的意见。其主要论点如下 :1 资源再生是实施循环经济最关键的一个环节。循环经济指“资源—产品—再生资源”的经济增长模式 ,它可以解决人类面临的资源紧缺和环境污染问题 ,提升经济发展的质量。2 我国资源相对短缺 ,但资源再生利用率低。如在发达国家 ,废钢铁、废铜和废橡胶的回收利用率已达 90 %,而我国仅分别为 45 %、30 %和40 %;日本再生资源产业的产值已达 48万亿日…  相似文献   

8.
一、现代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呼唤着再生资源行业的振兴从长远看,资源短缺和人口增加是我国经济发展的两个主要制约因素。因此,更有必要强化废旧物资的再生利用,作为跨世纪可持续发展的战略决策。我国资源回收率低和近年在工业化进程中废旧物资的供给和需求的巨大增长,又为物资回收行业的今后发展提供了巨大的潜力。废旧物资已成为工业发展中不可缺少的再生资源,再生资源市场建设已经列为《中国21世纪白皮书》中重点发展项目。二、供销合作社再生资源行业需要二次创业在当前国民经济处于“两个转变”的关键时期,宏观环境从计划经济…  相似文献   

9.
中国再生资源回收利用协会成立于1992年,是由从事再生资源回收利用的企事业单位,科 研院所自愿组成的国家一级社团组织。协会现有团体会员172家,其中包括25个省级协会及部分 地市级协会,涵盖再生资源回收企业10,000多家。近年来,协会相继承担了国家发展与改革委 员会《关于废旧电子产品回收处理体系及机制研究》课题和《再生资源回收利用管理条例》征 求意见稿的撰写任务;近期协会还将与其它相关协会一起,积极参与“中国国际再生资源产业 博览会暨中国国际再生资源论坛”,并参与组织“第八届东亚资源再生技术国际会议”。通…  相似文献   

10.
2010年4月7日,中国再生资源回收利用协会(简称:中再生协会)主办的再生资源回收体系建设试点工作培训暨座谈会在京召开。本次会议的目的在于配合商务部开展再生资源回  相似文献   

11.
分别阐述了我国目前原生资源与再生资源回收利用的现状,通过原生资源与再生资源在性能、经济发展、生态环境和节能方面的比较,使我们进一步认识再生资源,大力发展再生资源产业。  相似文献   

12.
我国再生资源(废旧物资)回收利用现状、问题与建议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1 现状再生资源 (废旧物资 )的回收利用是我国资源综合利用事业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 ,50年来为节约和合理利用自然资源、减少环境污染、提高经济效益和实现国民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作出了巨大贡献。仅 1 985~ 1 995年间就为国家回收了价值 3770亿元的各类废旧物资。目前 ,我国再生资源 (废旧资源 )年回收量已突破50 0 0万吨 ,年回收总值已逾 50 0亿元。我国再生资源 (废旧资源 )回收利用行业迄今已发展有各类企业 50 0 0多家 ,回收网点 1 6万个 ,回收加工厂 30 0 0多座 ,从业人员 1 0 0多万 ,各级再生利用科研机构和专业技术教育院系近1…  相似文献   

13.
促进北京市完善再生资源回收体系的建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再生资源不规范回收与利用将导致环境二次污染、资源浪费、土地非法侵占和健康危害风险等问题。回收体系建设是规范再生资源回收与利用的关键。基于此,本文分析了北京市再生资源回收现状与问题,识别出问题产生的原因,提出了建立逆向物流回收体系、创新"互联网+"再生资源回收模式、构建产业上下游链接、提高行业从业门槛、筹划共享统计信息平台等促进北京市完善再生资源回收体系的建议。  相似文献   

14.
一、千方百计争取国家对行业的优惠政策 再生资源回收利用既属于商品流通业,又是国家资源综合利用和环境保护工作的组成部分。这种两重性决定了它是国民经济中的特殊行业。目前,内贸部系统县以上再生资源(物资再生)公司共有5000多家,回收网点12万多个,从业人员80多万人。全行业年回收再生资源总量达3500多万吨。再生资源企业绝大多数是微利企业。为了扶持这个行业  相似文献   

15.
本文通过对国内外再生资源回收市场在参与主体、成本收益、市场结构、管理政策方面的比较分析,提出了我国资源再生产业健康发展的三个关键点.  相似文献   

16.
石家庄市是再生资源回收体系建设试点城市,再生资源回收利用事业扎实推进,成绩显著,但石家庄市广大农村地区再生资源回收利用网络建设事业发展缓滞。分析了石家庄市农村再生资源回收体系建设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对如何有效地推进农村再生资源回收利用事业发展,更好地促进农村生态文明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出建议和对策。  相似文献   

17.
随着我国有色金属原料资源的日益短缺 ,和能够回收利用的各种再生资源日益增多 ,投资再生有色金属产业已经成为“钱”景非常看好的产业。同时 ,这也为急于寻找出路的民间资金提供了用武之地。广西平果铝型材厂是一家投资 6 0 0 0多万元的再生有色金属企业 ,主要回收铝合金废料 ,经过提炼 ,再加工成铝锭。 2 0 0 2年 6月 8日刚刚建成投产 ,生产的 6 0 0多吨铝棒已被商家抢购一空。据初步统计 ,我国已有各类废旧物资回收网点 1 6万个 ,回收企业 5 0 0 0多家 ,从业人员 1 40多万人 ,形成了广泛的资源回收网络。已有各种规模的有色金属再生利用…  相似文献   

18.
随着改革开放进一步扩大和经济建设的持续快速发展,我国再生资源回收利用事业得到了较快发展。但是,再生资源产业存在着市场混乱、法律政策不完善及综合利用水平低等问题。通过对我国再生资源现状分析对我国再生资源产业发展作了展望。  相似文献   

19.
在《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循环经济的若干意见》中,明确提出要“大力开展资源综合利用,最大程度实现废物资源化和再生资源回收利用”,并将再生资源行业及再生资源回收利用体系建设作为发展循环经济的重点工作和重点环节。在2008年6月26日召开的《中国再生资源回收利用协会再生资源国际合作专业委员会筹备工作暨国际合作研讨会》上,  相似文献   

20.
再生资源产业对于破解我国资源环境约束、推动新型城镇化建设和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具有重要的支撑作用。但是我国再生资源产业处于发展初期,面临管理体系不善、技术装备落后、产业规划缺位和产业政策不清等突出问题。对此,提出六点具体建议,包括:加强立法和产业发展的顶层设计,构建再生资源高效回收体系,推动技术装备升级和推广,完善配套财税政策,强化产业规划统筹和部门政策衔接,加强与新型城镇化建设的融合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