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我国传统的农业地区,也就是我们常说的粮食主产区,在"十二五"期间及今后相当长时间,也要和沿海工业化发达地区一样,实现工业化吗?这个问题,是一个战略问题。如果站在环保的角度思考,可能会百思不得其解。因为,站在环保的角度,一说起工业,马上让人联想到的是污染;说到农业,使人联想到的是粮食。把工业和农业放在一起说,还是让人觉得...  相似文献   

2.
观点     
《绿叶》2014,(11):91-92
正(拒绝采取措施应对气候变化)真正的理由是什么?首先是意识形态。要接受存在大的全球环境外部性的说法,就必须也接受政策可以在决定市场结果中起重要作用。并非巧合的是,相信自由放任主义的人,也是最强烈地怀疑气候变化的人。愿望是否认之父。第二个,也是最重要的理由,是对未来世代命运的漠然。我们为什么要为那些我们永远都不会认识的人的福祉承担减排的代价呢?就算这些人之中也包括我们自  相似文献   

3.
一、人与自然是一种对象性关系在自然界演化发展的特定阶段上产生了人,同时也出现了人与自然的关系。人和自然是主体和客体的关系,这种对象性关系是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的。一方面,人不能离开自然界而生活。人的一切,包括肉体和意识,精神生活和物质生活,全部依赖于自...  相似文献   

4.
绿风暴 《绿叶》2008,(11):93-98
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环境破坏的不忍之心,促成了绿网这个环境NGO的建立。环保运动根本上是要改变人,而网络是影响人的一种重要方式——人影响人,一个人一个人地去改变!在组织的建设过程中注意核心人物的必要性和专业分工的重要性,既要绿也要专,是绿网对于其他环境NGO的最大启示。  相似文献   

5.
正生态文学尊重每个生命存在的价值和意义。它能呈现美处的美,也能发现缺陷处的美。在生态文学的视野里,美无处不在,无时不在。我们正在步入新时代。——这个时代是绿的时代,也是美的时代。绿是发展方式,也是生活方式,而美则是强国的奋进目标。生态文学是以自觉的生态意识反映人与自然关系的文学,强调人对自然的尊重,强调人的责任和担当。虽然生  相似文献   

6.
北宋的思想家张载提出"民吾同胞,物吾与也。"是指民为同胞,物为同类。泛指爱人和一切物类。是一种朴素的人与人之间、人与自然之间和谐相处的思想主张,在今天看来仍有积极意义。塞外乡村老农的""民胞物与"是否也打动了你?  相似文献   

7.
正耻感是人区别于动物的重要情感表征,是维系人的道德生活的一道防线,也是人之道德成长不可缺少的心理元素。南宋学者陆九渊认为:"人之患莫大乎无耻。"构筑生态环境破坏方面的耻感文化在保护环境上也是必不可少的一环。"礼义廉耻,国之四维",中国古代圣贤将一个人的耻感道德提升到了与国家、道义一样的高度。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冲击下,使很大一部分社会成员不再热衷于追求最初的理想,逐渐失去了人之  相似文献   

8.
周娟 《绿叶》2013,(5):92-97
最近几年,可能受所学专业影响,同时也是被很多环境现实所打击,我总跟身边的人在强调环境意识和环境保护,以至于朋友们都觉得我有些神经过敏了。可是,事实上,环境意识和环境保护确实是我们每个公民的责任,它也能让我们更好的保护自己、保护身边的人以及保护整个环境。  相似文献   

9.
正孔子曾说,人莫不饮食也,鲜能知味也。意思是:人们天天都吃饭,但能真正品味出饭菜好味道的人能有几个呢?知音难遇,知味也难求。人们常说众口难调,其原因不仅在于人多口杂,更在于这个"味道"实在是难以把握。味觉是指食物在人的口腔内通过对味觉器官化学感受系统的刺激而产生一种感觉。这种味觉感受通过一个收集和传递信息的神经感觉系统传导到大脑的味觉中枢,最后通过大脑的综合神  相似文献   

10.
蓝蓝 《绿叶》2008,(5):90-95
女性意识对应着女性在社会中的地位和男性的视角;而"大地"意识是一种超越了社会学、人类学范畴的意识,它是组成大自然所有生命和物质的整体概念。在孕育、养育的生命现象里,二者在象征意义上重合在一起。人的自我是在对周围事物的认同关系中形成的,一旦构成这种关系的对象不复存在,人类的末日也将到来。"关系"不仅体现了人的价值,也是艺术表达冲动的根源。诗歌是一种向善的生活方式。  相似文献   

11.
《绿叶》2001,(1)
医学专家在研究中发现,衰老是从肥胖开始的,体内堆积脂肪是人衰老的真正标志。他们认为人到30岁后就容易肥胖,因而也就开始出现衰老迹象。医学专家认为,人到了30岁后甲状腺功能就开始下降,人的体形也就开始出现臃肿肥胖现象。在生理学上,甲状腺控制着新陈代谢。甲状腺素分测多,蕊墨代嗣吐快,曩圈曩爆翻也快.这珏人Ⅱ尔可董发露。甲状一加董  相似文献   

12.
为环境付出     
<正>美丽的环境往往会使每个人的心里感到舒适,心情愉悦。保护环境,其实也是为了保护自己,而那些破坏环境或不珍惜环境的人,同时也是在害自己,因为环境被破坏的同时也会损害人类的切身利益。我不愿意看到那些秀丽的风景被人破坏,更不愿意未来某一天我们会生活在荒凉的世界里。每当想到周围环境被破坏后的样子,我便浑身不自在。那时  相似文献   

13.
人与山水自然之间究竟该是什么样的关系?人类自从原始森林中走出来,脱离了猿猴的群体,成为一个独立的群体,就已远远不再是生物意义上的人了。人虽然还与各种生物共同生活在天地山水之间,但人已完全不同于天地万物了。人为天地万物立法,成为大自然的立法者。古希腊哲人普罗泰戈拉也有言:人是万物的尺度,是存在物存在的尺度,也是不存在物不存在的尺度。人生活在山水之间,采摘着野果野味,猎取着大自然中的飞禽走兽,进而种植着禾麻黍麦,饲养着六畜家禽。在此过程中繁殖着自身。在几千年的农耕生活中,人类与大自然和谐相处,融为一体。可自从十八…  相似文献   

14.
以人为本     
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了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其中,以人为本这个话题,是对全面协调、可持续的更高的概括和总结。在历史发展过程中,我们的确在忘记人、否定人、忽略人这个问题上有过太多的失误。但是,我们把人摆在不适当的位置的错误也同样非常严重,由此  相似文献   

15.
正没有自然的环境教育,只不过是一个空洞的说辞,它仍然只是人类禁闭自然从而也禁闭了自身的自欺活动。树不能自然生长今天,我们其实生活在一个支离破碎的世界之中。所谓的自然已经不再能够完整地构成一个世界,它也不再能够独立地成为一个世界,因为它成为人劳动和活动的附属物,受到人的役使,承担着功能性角色,人把自己种种欲望、痛苦和欢乐都撒野在它的身上。纵使所谓的风景名胜亦是如此,并且愈是名胜之地愈不是自然的居所。  相似文献   

16.
人与自然关系的核心是人如何对待自然资源与环境。人与自然和谐发展,是人与人、人与经济社会协调的物质基础和前提,也是社会迈向生态文明的标志。科学发展观的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而人与自然和谐均与之有关。因此,实践科学发展观,促进人与自然和谐,无疑是环境保护永匣主题和基本目标。  相似文献   

17.
马克思主义关系人与自然环境的思想是马克思主义的重要内容之一.是人类在认识自然和社会生活方面所创造全部优秀成果的科学总结。一、马克思、恩格斯关于人与自然环境的思想的几个基本观点1. 自然环境是人类生存、活动并表现自己的基本条件。马克思,恩格斯有关自然环境的思想是他俩关于人与自然环境思想的基本出发点。马克思认为“人本身是自然界的产物,是在他们的环境中并且和这个环境一起发展起来的”,恩格斯也指出环  相似文献   

18.
周庄的蝴蝶     
如果没有这样一代又一代秀外慧中的周庄人,周庄不会是今天的周庄。这是一批既有智慧也有血性的人。千百年来,自然形态的表面赋予了他们文静的容颜,但是,他们内心的壮怀激烈也如同草原上的烈马一般。否则,今天的周庄也不会有如此声名远播的有形和无形的吸引力。  相似文献   

19.
正我们重点是推动排污企业的信息,这部分是必须让老百姓看到,推动环境影响评价,监管部门的环境信息,就是要把政府和企业都放在阳光下接受公众的监督。3月9日下午,十二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新闻中心举行记者会,环境保护部部长陈吉宁就"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回答中外记者的提问。陈吉宁表示:环境保护涉及千家万户,与我们每个人都息息相关。我们每一个人既是受害者,又是享有者,既是污染者,也是保护者。所以,我在这里也期盼每一个人  相似文献   

20.
终于,杂草重又受到了北京人的青睐。这是初秋时分传来的消息:自明年起,将有近50种杂草和10多种乡土树木出现在北京市的街道两侧。笔者闻之,不由想到了六年前的那个春天。也是在同一个城市,北京人决定把杨柳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