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55 毫秒
1.
苏联官方报道,4月26日苏联切尔诺贝利核电站第4号反应堆内发生化学性爆炸,毁坏了反应堆机房,引起了火灾,因烧伤与建筑物倒塌,造成25人死亡。苏联官方说,这次事故是人为错误造成的。英、法、瑞典专家说,这次事故是因苏联的核反应堆是石墨减速普通水冷却型的,  相似文献   

2.
1986年4月26日凌晨,苏联乌克兰加盟共和国首府基辅以北129公里处的切尔诺贝利核电站,发生了一起严重事故,大量的放射性物质释放出来(不包括惰性气体,约释放50兆居里核裂变产物)。事故发生后,我们及时地采集了上海地区的空气气溶胶、水,以及粮食、油料  相似文献   

3.
《世界环境》2011,(3):7-7
1986年4月26日凌晨,位于乌克兰的前苏联第一座核电站——切尔诺贝利核电站的4号机组发生爆炸,一条30多米高的火柱掀开了反应堆的外壳,冲向天空。高达2000℃的烈焰吞噬着机房,熔化了粗大的钢架,8吨多强辐射物质混合着炙热的石墨残片和和核燃料碎片喷涌而出。虽然,在事故发生6分钟后消防人员就赶到了现场,但强烈的热辐射使人难以靠近,只能靠直升飞机从空中向下投放含铅(Pb)和硼(B)的沙袋,以封住反应堆,阻止放射性物质外泄。但爆炸时泄露的核燃料浓度高达60%,且直至事故发生后10昼夜,反应堆被封存时,放射性元素一直超量释放。  相似文献   

4.
《环境》2013,(3):34-35
日前,日本关西电力公司所属的福井县美滨核电站3号机组发生了蒸气泄漏事件,虽然事故并未造成放射性物质泄漏,但仍造成4死、7伤的严重后果。这次事故,再一次引起了人们对于核能发电安全性的置疑。针对这样的疑问,中国核工业集团公司安全环保质量部主任从慧玲给出的答复是:"在中国,类似切尔诺贝利核电站悲剧那样的事故绝不会发生。"核电专家凭什么给出如  相似文献   

5.
<正> 乌克兰是苏联在石墨原料的产量和储量方面均为名列前茅的地区之一。仅仅对位于乌克兰地盾波布格地区的一个扎瓦利叶夫矿床的开采,国家就可获得几万吨高品位的石墨精矿,这占苏联石墨精矿产量的约60%。苏联把部分精矿向西欧国家出口。对石墨原料日益增长的需求不仅是由于工业空前的发展速度引起的,而且是由于石墨原料在国民经济中应用范围的扩大引起的。地质勘探机构和科研所的使命就是要保证  相似文献   

6.
<正>俄罗斯民用核能发展现状自二战结束之后,俄罗斯在核利用发展方面一直处于世界领先地位。1954年前苏联建造了世界上第一座核电站,自此俄罗斯开始步入了核能发展的历史,几十年来俄罗斯核能利用一直处于世界的前列。但是,1986年前苏联建造并运行的位于乌克兰地区的切尔诺贝利核电站因人为原因操作失误发生爆炸,给当地的人员、财产和生态却造成了损害,切尔诺贝利核电站爆炸事件是人类有史以来最严重  相似文献   

7.
前言 本建议供参考的对象是因1968年切尔诺贝利核电站事故而遭放射性污染地区的居民。该地区放射性污染现已经定型,有关居民如何安排生活的建议,与事故期间和事故刚过去时的建议有根本性的不同。切尔诺贝利事故污染区与车里雅宾斯克区  相似文献   

8.
《环境》2007,(5):9-9
在核能民用的历史上,发生了两起重大的反应堆事故:前苏联的切尔诺贝利核电站事故和美国的三里岛核电站事故,这是商用核电厂在32个国家中累积运行12000堆年期间仅有的两起重大事故.  相似文献   

9.
浅谈环境风险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环境风险评价是环境评价科学中的新兴分支和组成部分,人们对环境风险评价的概念目前尚未有完全一致的理解。为推动我国环境风险评价工作的开展,中国环境科学学会于1993年4月在北京召开了我国第一次环境风险评价研讨会。本文对环境风险评价的几个基本问题作一简述,以有助于我省环保工作者的了解。 一、环境风险评价的提出 近十几年来,世界上出现了多次灾害性工业事故,引起了公众的特别注意。如1984年印度博帕尔农药厂毒气严重泄漏事故,1986年苏联切尔诺贝利核电站爆  相似文献   

10.
应春豹 《环境》2004,(11):58
核电站发生事故时,对居民采取保护的办法之一就是隐蔽,一般是在事故危害不太大的地区实施。在切尔诺贝利核电站事故中,处于下风向的普里皮亚镇的居民,最早就是被告知隐蔽起来,尽量减少户外活动,等待专业人员不断进行着的监测结果,再作进一步打算。  相似文献   

11.
苏联切尔诺贝利核电站事故已经过一周年了,该事故在国际上引起了强烈的反响,特别是对欧洲的振动最大.这次事故使2533人患急性放射性病而住院,其中11人致残,31人死亡.急性放射性病与放射性剂量成心相关,详见表1.  相似文献   

12.
马文 《环境导报》1995,(5):34-35
长期以来,人类利用技术手段不断改造大自然,让大自然为人类服务。但苏联切尔诺贝利核电站爆炸事故、意大利塞瓦崇化工厂事故及森林死亡和臭氧层遭破坏都表明:不受约束的技术改进对人类并非完全有利;先进技术的发展和世界人口的剧增,会给人类生存环境带来灾难。因此科学家们呼吁在“一体化技术”的基础上促进质量的提高,大力推广预测和预防环境污染的技术。  相似文献   

13.
X591 9600968切尔诺贝利核电站事故后果模式估算国际比对/胡二邦…(中国辐射防护研究院)//中国环境科学/中国环境科学学会一1995,15(4)一262一265 环信X一58 介绍我国参加国际原子能机构(LAEA)组织的“切尔诺贝利核电站事故后果模式估算国际比对”中采用的模式及其估算结果与实测值以及与其他各国估算结果的比较。提出土壤表面沉积量与农作物可食部分核素浓度估算模式(属半动态模式,其余模式采用国内通用的静态模式)。比较结果表明,对事故后当年的浓度预测结果与实测值符合较好,对事故后第2年及更长时间的预测结果明显偏高,有待改进。图5…  相似文献   

14.
应春豹 《环境》2002,(10):44-44
每座核电站都十分注重安全,设有一系列的安全保护和监督测量措施,设备先进,自动控制程度高,技术要求严格,人员素质精良。一个目标,就是从各个方面来保证安全。事实也是这样,世界核电史上一直保持很高的安全运行纪录,核电迄今仍是安全的能源。但这并不是说核电就绝对不会发生严重事故。一个错综复杂的大型工程,小事故就会涉及到各方面,何况人也有误操作的时候。三里岛和切尔诺贝利核电站,就是人对小事故判断不准,处理不当造成了大事故。因此在千方百计地确保安全运行的同时,还要切实制订出一套万一发  相似文献   

15.
本文以切尔诺贝利核电站严重事故为例,简要介绍了事故对人类居住环境污染的严重后果。核事故不仅使得大量放射性物质进入大气层,造成全球性放射性污染,并使欧洲居民接受额外辐射剂量。人体健康可能在较长时间内受到影响。  相似文献   

16.
应春豹 《环境》2003,(1):45-45
隐蔽核电站发生事故时,对居民采取保护的办法之一就是隐蔽,一般是在事故危害不太大的地区实施。在切尔诺贝利核电站事故中,处于下风向的普里皮亚镇的居民,最早就是被告知隐蔽起来,尽量减少户外活动,等待专业人员不断进行着的监测结果,再作进一步打算。所谓隐蔽,通俗说法就是躲起来,别看这种做法很简单,倒是挺管用的。居民只要呆在屋里,把门窗关紧,堵塞  相似文献   

17.
《环境》2008,(12)
地下核电站 目前所说的地下核电站,是把反应堆和控制系统建在石质或半石质地层中的中小型核电站。据分析,这种地下核电站至少可保证运营中不危害周围环境,不发生切尔诺贝利核电站那种浩劫式的事故后果,而且便于封存寿终正寝的反应堆,减轻地震对核电站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企业安全文化建设的哲学思考山西化肥厂崔政斌甄彦自从前苏联切尔诺贝利核电站发生核泄漏事故后,国际原子能机构组织的事故后评审会议正式提出来“安全文化”,它发展至今不过十年的时间已经在世界范围内迅速传播,显示出巨大的生机和活力。为什么它能得到全社会的普遍认...  相似文献   

19.
罗敏 《环境保护》2012,(24):22-23
2011年3月11日,日本核电站(沸水堆)受超设计基准自然灾害(地震+海啸)影响,出现核泄露,成为继切尔诺贝利核电站事故来最严重的核事故。2011年3月16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明确指出:调整完善核电发展中长期规划,核安全规划批准前,暂停审批核电项目包括开展前期工作的项目。  相似文献   

20.
《环境》2008,(4):50-51
地下核电站 目前所说的地下核电站,是把反应堆和控制系统建在石质或半石质地层中的中小型核电站.据分析,这种地下核电站至少可保证运营中不危害周围环境,不发生切尔诺贝利核电站那种浩劫式的事故后果,而且便于封存寿终正寝的反应堆,减轻地震对核电站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