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岗位绩效工资制作为一种相对先进的工资制度,正在得到企业的普遍青睐和广泛应用,企业都希望借助岗位绩效工资制激活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工作。但是,从部分企业的实践来看,目前实施的岗位绩效工资制还存在一些缺陷。  相似文献   

2.
岗效薪点工资制,是以点数为标准,以劳动岗位和个人技能为依据,按实际贡献系数,与单位的经济效益挂钩所得的工资总额定点值,综合确定劳动报酬,以岗位工资为主的弹性工资分配制度。特大型企业可以把它作为本企业统一的基本工资制度,基层单位也可以作为一种具体的分配形式,兑现职工的劳动报酬。  相似文献   

3.
岗位等级工资制是劳动和社会保障部认知的一种工资制度,与岗效薪点工资制都属岗位工资范畴,都是以岗位管理为主,符合现代企业制度要求的现代分配制度。岗位等级工资制设立3个工资单元:基本工资、工龄工资、岗点工资。基本工资体现保障功能,工龄工资体现职工历史积累贡献,岗点工资体现单位经济效益、劳动岗位和个人实际贡献。其特点同岗效薪点工资制一样,简化了工资单元,变身  相似文献   

4.
《中国劳动科学》2006,(5):42-46
提成制度是计件工资制的主要方式之一。实践中因提成款引发的纠纷时有发生,处理过程中对于此类纠纷是否属劳动争议范畴及用人单位支付行为的规范和货款收回的举证责任等有不同的意见。本刊通过一个案例展开讨论。[编者按]  相似文献   

5.
建立与现代企业制度相适应的工资分配机制,就要遵循市场规律,理顺工资分配关系,按照“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原则,打破平均主义和论资排辈,实现多种分配形式并存的工资机制。企业内部应根据不同岗位的工作性质、肩负的责任、承担的风险、考核期及考核手段的不同,适时地分别执行“年薪制”、“资格责任制”以及“岗效薪点制”等工资分配形式。  相似文献   

6.
按照建立现代企业工资收入分配制度的要求并根据人力资源管理的特点,积极探索建立以岗位工资为主的基本工资制度。如岗效薪点工资制、岗位绩效工资制、岗位等级工资制等形式。要进行科学的岗位设置、定员定额和岗位测评,做到以岗定薪。以岗位测评为依据,参照劳动力市场工资指导价位合理确定岗位工资标准和工资差距。提高关键性管理、技术岗位和高素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用人单位与职工就工资问题的劳资纠纷日趋增多,一些职工一天工作8小时,圆满完成了工作任务,所得到的工资收入却还低于当地最低工资标准,还有一些职工认为,只要按时上、下班,起码能够拿到最低工资标准的工资,应该受最低工资制的保障。造成这些问题的原因:一是用人单位在工资分配上未严格按国家的有关法律、法规和规章执行;二是用人单位、职工对最低工资保障的具体规定了解得不够、理解得不深刻。2006年是各地方政府按照有关规定调整最低工资标准的一年。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各地政府都提高了最低工资标准,针对在执行最低工资标准中所暴露出的问题,下面我就如何正确理解最低工资制谈几点认识。  相似文献   

8.
企业福利与劳动保护工作是企业劳动管理的重要环节,是维护员工身心健康、生活安定、调动积极性、提高生产效率、保护生产力、保护人力资源的重要工作。改革开放以来,旅游业迅速发展,旅游饭店如雨后春笋拔地而起,为经济发展作出贡献。旅游饭店员工是第三产业生力军,做好饭店企业福利和劳动保护工作是劳动管理的新课题。一、做好福利工作、增强企业征聚力饭店的员工福利是为了改善员工生活和照顾员工特殊困难而支付的社会消费基金在饭店的一种表现形式。员工福利不同于工资与奖金,它是工资的辅助形式。饭店员工依靠工资收入可以满足物质…  相似文献   

9.
近几年福建省厦门电业局随着企业的不断发展逐步建立了绩效管理考核机制,变岗位技能工资制为岗位薪点工资制,加大了一线生产岗位的分配力度,同时设立专业技术带头人及后备人员的选拔聘任制度,企业经济效益不断提高,但企业高层管理者时有听到员工各种各样的抱怨,员工的工作积极性、主动性有时表现欠佳,技术骨干有不愿从事技术工作的倾向,中层管理团队士气不太高,种种情况促使企业高层决定借助员工满意度调查诊断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现状、评估企业政策对员工的影响,了解员工对企业的期望和需求、发现员工对企业相关政策制度的满意度,诊断企业管理中存在的潜在问题,采取相应措施改进管理,不断提高员工对企业的满意度和忠诚度,增强凝聚力,促进企业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0.
自保密薪制引入我国以来,企业是否效行保密薪制的疑问.以及效行保密薪制所带来的诸多问题而导致的争议一直不断发酵。因为薪酬是所有企业和员工最关注、高度敏感的问题,也是众多企业在选择薪酬发放模式经常面临的困境。本文希望通过分析薪酬发放的基本形式及其相关影响因素,为企业合理、有效抉择薪酬发放模式,作一有益分析。  相似文献   

11.
工资集体协商是指企业职工代表与经营者就企业工资分配制度、工资分配形式、工资支付办法、工资标准等事项进行平等协商,在协商一致的基础上签订工资协议的行为。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如何推行工资集体协商,发展和谐劳动关系,实现企业与职工双赢,推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劳动关系双方及有关各方面临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12.
徐丽娟 《安防科技》2004,(10):24-26
在我国。企业安全生产虽然受到重视。国家还成立了专门的主管企业安全生产的机构,但是,该机构基本上扮演着一种处理事故的角色,实际上企业安全生产的严峻形势没有得到有效遏制。例如,企业安全生产管理基本上属于企业内部按照安全生产的规章制度进行生产经营活动的内部行为。企业对安全生产对重视的程度.因企业领导人的态度和生产任务的影响而发生变化。更重要的是安全效益似乎是间接的,只有当发生安全事故造成损失时,企业生产的安全效益才从反面表现出来。其他时候和情况下,更多地表现为只见投入不见产出。企业内部的安全生  相似文献   

13.
我们辽宁扶顺特殊钢公司做为全国大一型特钢企业,在转机建制过程中,尽管给安全生产工作带来许多困难,但是我公司坚定不移地推行安全生产确认制,为安全工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给生产创造了一个稳定的环境。 一、安全生产确认制的内容和形式 安全生产确认制是以参与生产活动的人为基础,对工具、设备、环境(场所)等诸因素进行事先的认真检查,周密分析,系统评价,从而制定稳妥的事故控制措施,确保安全生产。 安全确认制有三项基本确认内容,即对构成事故原因的三要素(人、工具设备、环境场所)进行确认。 1.对人的确认 就是分析掌…  相似文献   

14.
目前,浙江全省98.5%的农民工已能按时足额领到工资。省政府决定对建筑、装饰装潢、交通施工企业、租赁经营场地企业和己发生过拖欠工资的五类企业,强制推行工资保证金制度。  相似文献   

15.
市场经济条件下国有企业工资分配制度的完善一直是企业改革的焦点和难点问题。在目前国企工资总额管理办法不能很好适应经济体制改革与企业管理的背景下,北京市国资委在实践中积极探索,2004年8月18日出台了《北京市国有及国有控股试点企业工资总额预算制管理暂行办法》(以下简称《暂行办法》)。本文拟对这一《暂行办法》作较具体的分析,并提出一些粗浅的看法。  相似文献   

16.
有问有答     
《中国劳动科学》2011,(5):58-59
张某2009年以来一直在某机械加工厂工作,2010年12月提出辞职,与厂方结算工资。张某提出企业欠其2010年4、5、6、7、12月其五个月的工资11000元,要求企业补发;企业则提出只欠其12月份工资2200元,另几个月的工资在8月份发放工资时已经一井补发,但无法提供工资发放表等证据。企业称只保留了拖欠工资的工资表,工资支付后,工资表随即销毁,所以无法提供。请问,张某的请求能否得到法律的支持?  相似文献   

17.
木材加工企业安全生产在市场经济和转换经营机制的新形势下,正经受着新的考验,针对企业安全生产存在的问题及对策作如下分析和探讨。且问题1.1企业法人对安全生产认识不足有些企业的法定代表人对安全生产工作的重要性认识不足,仅把安全挂在嘴边,无真抓实干之意,只抓生产不顾安全,致使企业的安全生产处于无人管理状态。1.2安全生产教育流于形式,不注重实际效果尽管近年来多数企业对安全生产教育做了大量工作,但在具体操作上沿袭以往做法,只是贴标语、出墙报,满足于形式上的轰轰烈烈,不求实效的做法,致使职工反映冷漠,效果不佳…  相似文献   

18.
最高院《关于审理企业改制相关民事纠纷案件若干问题的规定》将改制认定为是企业产权制度的改造。改制通常包括三个类别.一类是企业组织形式的变化.例如企业的分立、合并、企业的分业经营以及兼并收购等;一类是企业所有制发生变化,如公有制企业改造成股份制公司,或者公有制企业将自己所有或部分资产出让给其他受买人;还有一类是企业经营形式的变化,如内部承包、租赁经营等。现阶段劳动争议较多出现在前两类的企业改制中。  相似文献   

19.
河南平顶山高庄煤矿谭仁和来信说:我矿自实行计件工资后,促进了生产的发展。但有的班组为了多得工资,单纯追求工效,不顾安全,不适当的减人,如开小绞车,规定是一人摘挂钧,一人开绞车,却改为一个人又摘挂钩,又开绞车,结果是顾此失彼,极易发生跑车事故。这种做法必须纠正,免得造成不必要的损失。这样搞计件影响安全@谭仁和$河南平顶山高庄煤矿  相似文献   

20.
“企业单位中的生产、技术、设计、供销、运输、财务等各有关专职机构,都应该在各自业务范围内,对实现安全生产的要求负责。”这是1963年3月30日,国务院发布的《关于加强企业生产中安全工作的几项规定》中的一项。它针对的虽是企业,但却是一种超越企业的工作思路;它告诉人们,显性的生产安全问题只是“流”,而非“源”。“源”深藏于各职能部门的业务范围之中。这就是“综合治理”的早期阐述。如果政府各部门的日常工作也有这种意识,也是这种思路,“综合管理”便寓在其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