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云南相似大震人员伤亡差异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4,他引:1  
李永强  杨杰英  曹刻  龚强 《灾害学》2007,22(1):40-43
1976年云南龙陵、1988年云南澜沧-耿马地震发震时间、地点、震级相近,地震类型相近(双主震),极震区烈度相同,灾区社会经济状况基本相似,但人员伤亡相差10倍。通过对比分析找出云南两次相似大震人员伤亡的主要差异因素:预警型前震(或临震预报发布)是减少地震人员伤亡的最重要因素;高烈度区(Ⅸ)面积大小是影响人员伤亡的最重要因素。特定环境条件下次生灾害(震后火灾)对死亡人数有影响;集体行为的偶然因素对死亡人数也有影响。  相似文献   

2.
《灾害学》2019,(1)
以1966-2016年中国大陆地震灾害生命损失数据为研究对象,基于GIS平台定量分析中国大陆地震灾害生命损失时空分布特征。研究结果表明:(1)中国大陆造成生命损失的地震次数为143次,占成灾地震(有经济损失或人员伤亡的地震)的25%。成灾地震平均每年发生9. 45次,而造成人员死亡的地震平均每年发生2. 38次。(2)中国大陆致死性地震造成的死亡人数突出,重特大地震对累计地震死亡人数作用明显,地震灾害生命损失呈高度集中的特点。(3)中国大陆地震灾害分布广,大陆31个省市自治区中28个省份发生过成灾地震,因地震导致有人员死亡的省份有18个,其中河北省、四川省、云南省因地震灾害导致的累计人员死亡占全国的比例高达90%。地震灾害总体呈现中小地震在多震省份生命损失较小,在少震省份生命损失反而较大。(4)50年中国大陆地震灾害累计人员死亡高达34. 66万人,其中城市直下型地震贡献率高达71%。(5)地震灾害生命损失分布受人口密度影响显著,以人口分界线"胡焕庸线"为界,呈现东高西低,与地震发生频次相反。  相似文献   

3.
社会可接受的地震人员死亡率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确定最佳或最合理的设防标准时,应在保证地震安全和谋求最佳经济效益二者之间进行权衡、既要保证地震人员伤亡降低一个社会可接受的水平之下,又要使所获得的经济效益最大。本文根据我国几次大地震的资料,建立了地震人员死亡率与房屋倒塌率之间的经验关系。在分析设防后地震人员伤亡水平与其它灾害和事故造成的人员伤亡水平的基础上,对确定社会可接受的地震人员死亡率作了探讨。  相似文献   

4.
地震人员伤亡评估方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是一个地震频发的国家,由于我国地震震源较浅,人口密度大,地震的发生往往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和人员伤亡。震后根据地震参数和震区情况进行快速的人员伤亡评估,对于应急救援具有重要意义。在对地震致灾因素进行分析的基础上,对国内外地震人员伤亡评估方法进行了总结。首先,对目前常用的三种评估方法,基于地震参数的经验模型,基于历史资料的震害矩阵法和基于性能的易损性分析方法进行了归纳,然后,介绍了近几年出现的两种新方法,基于最优化方法的经验模型和基于时间序列的动态模型。最后,对这些方法的优缺点及适用范围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5.
讨论了地震造成人员伤亡的相关因素,分析了地震强度、建筑物抗震性能、人口密度、发震时间、地震引起次生灾害及地震预报与地震人员伤亡的相关性。按照确定性方法和概率性方法阐述了国内外地震人员伤亡预测方法,分析了它们的适用条件。并用确定性方法中的建筑物破坏程度与人员伤亡关系法对鲁南地区进行了地震人员伤亡预测。  相似文献   

6.
中国地震灾害损失评估系统(简称CEDLAS)是一款可以对单体建筑、城市区域、国家范围进行震前灾害风险评估、震中实时评估、震后境况模拟的灾害损失评估软件。通过对我国地震背景、国内外灾评软件研究现状和防震减灾工作需求等方面的综合分析,提出基于GIS平台构建CEDLAS系统的思路,并介绍该系统的理论基础、逻辑结构以及功能结构,最后将系统应用于西安市灞桥区,得到示范区经济损失、人员伤亡预测数据。该系统的建立综合考虑了地震危险性、多龄期建筑地震易损性以及社会经济损失三方面,为我国地震灾害风险评估和防震减灾规划提供了技术支撑。研究成果可为灞桥区政府震前防震减灾规划及震后应急管理提供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7.
《灾害学》2016,(3)
列出2015年中国大陆5.0级以上地震的目录,结合2015年地震发生省(自治区、直辖市)地震局上报的地震灾害损失评估报告的相关结论,分析了全年各次地震灾害事件的特点,以及导致的经济损失结果,总结了2015年地震灾害的主要特性。最后列举了自1990年以来,中国大陆历年地震灾害的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数据。  相似文献   

8.
地震人员伤亡快速评估模型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每年地震都会给社会造成巨大人员伤亡,如果震后能迅速预知地震人员伤亡数量,这对挽救生命损失是十分有意义的。统计了近10年来中国大陆数10次强震、中强震灾害损失,根据影响伤亡的主要因素,用线性回归分析法,建立地震人员伤亡快速评估模型,并对模型进行验证,使之可用于地震预警。  相似文献   

9.
云南地区地震灾害损失的基本特征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云南是我国地震灾害损失最为严重的地区之一。地震灾害损失评估标准实施以来,云南地区积累了较丰富的地震灾害损失评估资料。以1992~2001年云南地区破坏性地震的灾害损失评估资料为基础,分析了地震灾害损失随时间的变化特征,初步探讨了地震震级与受灾人口、人员伤亡和地震灾害经济损失等方面的关系。结果表明:(1)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和社会财富的不断积累,等同地震能量所造成的经济损失呈逐渐增大的趋势;(2)在空间上,由于各灾区的经济发展状况不同,等同地震能量所造成的灾害损失存在着地区差异性;(3)地震灾害损失随震级增大而增大,但二者之间并非简单的线性关系,其中生命线工程及其它特殊工程结构、重大工程设施、大型企业等的经济损失随震级的增大而以更大的比例增大。  相似文献   

10.
地震常给人类带来极大的灾害,由其造成的人员伤亡和地震损失往往十分惊人.开展地震保险是实现社会互助、减轻政府财政负担、提高抗震救灾能力、稳定社会的有效途径.立足于中国地震保险现状,指出了我国地震保险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建立我国地震保险制度的设想.  相似文献   

11.
关于地震人员伤亡因素的探讨   总被引:11,自引:5,他引:6  
地震灾害对人类生命安全的威胁十分巨大,本文对地震造成人员伤亡的因素进行了探讨。首先,分析了地震造成人员伤亡的原因及人员死亡的主要形式;接着,详细研究了影响人员伤亡数量的因素;最后,提出了减少人员伤亡应当采取的几种措施,为减轻地震灾害损失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2.
道路选择问题是地震灾后应急救援必须解决的问题之一。为了对救援道路进行合理的选择,需要对灾区道路危险性进行综合评价。现有的综合评价中较少考虑归一化方法的选取对评价结果的影响,该文使用EM(Entropy Method)改进TOPSIS(Technique for Order Preference by Similarity to an Ideal Solution)对汶川地震道路危险性进行综合评价,发现了不同的归一化方式会对评价结果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通过对其影响因素进行分析,探讨合适于EM改进TOPSIS的灾区道路危险性综合评价归一化方式,其结果对地震灾后道路选择提供了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3.
"5·12"汶川地震造成的巨大人员伤亡,是对我国地震应急避险工作的严厉拷问,迫使我们重新审视现行的体制.从地震灾区收集了应急避险的第一手数据资料,采用数理统计的方法得出调研结论,在此基础上,对我国现有的地震应急避险措施提出了改进建议,以期进一步提高公众在地震灾害中应急避险的能力.  相似文献   

14.
基于震中烈度的地震人员伤亡评估方法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系统总结了地震造成的人员伤亡的估算方法,以我国1990-2006年间造成人员伤亡的破坏性地震为数据样本,结合国内几次大地震的震害资料,找出了影响人员伤亡的主要因素,经过函数拟合与回归分析,提出了一个以震中烈度为主要参数,以震级和人口密度作为辅助参数进行修正的人员伤亡预测模型,并利用已有的地震实例进行了模型检验,证明其具有较好的精确性和可靠性。  相似文献   

15.
基于GIS平台对甘肃省历史地震灾害进行了时空分布特征分析,以期为甘肃省地震灾害评估、应急救援工作提供科学依据。研究结果表明:(1)甘肃省历史上发生过强烈地震(M≥4.75)188次,地震灾害在空间上分布于59个区县,遍布甘肃省13个地市(除金昌市),全省地震灾害无显著的空间分异格局;(2)甘肃省在大地震灾害影响程度上存在显著的差异,根据区域差异大致可将甘肃省划分为2个区域:河西和河东地区。河西地区的地震灾害震中烈度比同震级的河东地区地震小,地震灾害影响范围也较小;(3)区域地震活动呈现周期性的起伏变化,其中1917-1936年为甘肃省近百年来地震活动最为频繁的阶段,发生过3次特别重大地震灾害(M≥7.0),目前甘肃省正处于另一个地震活跃期;(4)地震灾害人员伤亡存在地区差异,同震级地震河东地区人员伤亡较河西地区严重。甘肃省农村人口比重偏大,地震灾害比其他经济发达省份更为严重。  相似文献   

16.
地震是给人类社会造成重大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的主要自然灾害之一,房屋脆弱性是地震灾害风险评估中的关键指标。基于历史灾情数据的脆弱性曲线由于其参数较易获取,能够更快对地震灾害的影响进行预测,被广泛用于宏观尺度地震灾害风险评估中。然而,由于灾情数据的限制,此类曲线的精度与地区适用性仍然有待提高。本研究以1996-2017年我国116次地震灾害中不同烈度区土木、砖木、砖混和钢混四种结构房屋的毁坏比例数据为基础,采用logistic函数构建全国和部分省区的房屋脆弱性曲线,并对不同地震等级下的房屋毁坏比例进行预测。本研究可以增进对我国地震灾害房屋脆弱性的认识,并为不同尺度地震灾害建筑物风险评估提供参考与支撑。  相似文献   

17.
"5·12"汶川大地震人员伤亡的时空分布特点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根据现场调查、新闻发布会和政府部门报表等相关数据,分析了"5·12"汶川大地震人员伤亡的空间分布和时间变化特点,阐述了总人口、总面积、设防烈度和地震实际烈度等因素对死亡人数的影响,定量描述了报道死亡人数随时间的变化情况,给出了部分地区因不同原因造成的人员死亡比例.  相似文献   

18.
曾露  田兵伟  王暾 《灾害学》2022,(2):138-144
地震预警系统由预警技术系统和预警服务体系组成,是减少地震灾害造成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增加社会稳定的一种有效方式,其中地震预警服务成为地震预警技术发挥作用的关键环节。该文基于地震预警服务的概念和基本内容,比较了全球主要的地震预警服务发展及应用情况,如中国、日本、墨西哥、美国等,综合分析了当前地震预警服务的不足,包括地震预警设备安装、信息内容、提示方式和科普教育,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完善地震预警服务体系,有利于发挥地震预警作用,提高公众的应急避难能力,为提升我国地震预警服务能力提供一定的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19.
我国社会可接受地震人员死亡率的研究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9  
在分析地震的特点及我国目前抗震设防中存在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了社会可接受地震人员死亡率的概念,介绍了确定可接受地震人员死亡率的方法及需要考虑的因素。同时通过对其它自然灾害和人为灾害死亡率的统计,以问卷调查的形式咨询了熟悉防震减灾工作的有关专家和政府管理部门等业内人士的意见,在此基础上,给出了较合理的社会可接受地震人员死亡率的建议值,为在抗震设防标准研究中定量考虑和控制地震人员伤亡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20.
作者于2月12日至28日间赴震区,对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社会反响、政府和社会组织功能、交通、通讯、金融保险、社会控制、社会心理等14个基本问题进行了逐一调查。结果表明,与同等级的地震相比,其影响较为广泛且偏大。本文还对造成这次地震社会经济影响较大的因素作了分析,并对今后工作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