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71 毫秒
1.
中国的酸雨状况有发展严重的趋势,酸雨的面积有增加的倾向.在大量文献调研的基础上,分析当前中国酸雨的基本情况,解释了酸雨的危害情况,对酸雨的防治方法做了详细的介绍.并结合江苏省的具体情况,着重分析江苏省的酸雨状况,并提出了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2.
美国国家科学院去年发表了一项有关环境污染的重要报告.报告明确指出,酸雨是人类活动造成的;控制污染就要控制酸.并且建议立即开展控制酸的工作.报告还指出,控制酸与减少酸雨是密切相关的,如果排放到环境中的酸减少50%,则酸雨可减少50%.  相似文献   

3.
本文探讨了南通市1991—1995年降水的状况.南通市酸雨属硫酸盐型.酸雨频率有明显的季节变化.五年中PH值变化范围为3.66—8.22、1991—1993年城区与城郊共出现过四次PH值小于4.0的强酸雨.酸雨平均频率为44.0%.进一步控制燃煤污染,酸雨就有降低的趋势.  相似文献   

4.
江苏省酸雨形势与污染状况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姜勇  沈红军 《环境科技》2006,19(1):55-56
阐述了江苏省酸雨污染形势,浅要地分析了大气污染物排放对酸雨的影响状况,以及SO_2、NO_X质量浓度变化与酸雨污染状况的关系。  相似文献   

5.
四川省酸雨时空分布特征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通过对四川省能源结构和废气排放情况的分析,结合四川省近年来酸雨监测资料,包括年平均降水pH值、酸雨频率,总结了近年来四川省酸雨的时空分布特征。通过对降水离子的分析,说明四川省酸雨阴阳离子的组成,酸雨为硫酸型,各城市之间存在致酸物质的远距离输送和相互影响。将2006年四川省酸雨状况与2005年状况进行比较,并且对酸雨污染程度进行分级,结论是2006年四川省部分城市酸雨污染形势趋于加重,全省酸雨污染形势仍然严峻,并提出了控制酸雨的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6.
影响精确界定我国酸雨区空间分布的因素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酸雨监测网的实测数据对影响精确界定我国酸雨区空间分布的因素进行了深入分析,结果表明:首要影响因素是酸雨监测网的站点数量及其空间分布,可导致在同一插值与地统计方法下所获得的酸雨区的分布存在较大差异;其次是选择正确、合适的空间插值方法及其相应参数的设置,反距离加权(IDW)插值法的重酸雨区分布比克里格(Kriging)插值法多而广;最后是精确的面积比测算方法,网格法计算的酸雨区面积比小于等值面法.建议我国酸雨监测网建设应优先在西藏、内蒙古北部及西部等地区布点,进行酸雨区空间分析时应采用多种插值方法进行比较与分析评估,确保在现有酸雨监测网的基础上获得精确、可靠的酸雨区空间分布.  相似文献   

7.
宜宾市城市酸雨污染及防治对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通过对宜宾市城市的地形、气候、气象特点、大气污染状况、降水质量状况以及酸雨成因进行分析,提出了宜宾市城市酸雨污染的防治对策。  相似文献   

8.
在我国酸雨区主体位于长江以南的广大地区。近年来,酸雨区发生范围总体上呈扩大趋势,北方酸雨发生范围扩大明显。2003年北方城市安阳由于连日降雨,首次出现了酸雨。针对酸雨的发生,本文从大气污染状况、大气环流的影响、酸雨离子组分等方面对形成酸雨的影响因素进行了详细分析。结合该市近十年的空气质量和降水情况的统计,分析了安阳市大气降水的变化情况,并针对空气污染现状,提出了防止酸雨再次发生的对策。  相似文献   

9.
联合国环境规划署报告的酸雨部分详尽地叙述了酸雨的成因、性质和影响。列举了目前这些问题的治理技术。但是,我们仍需要将酸雨与烧油和烧煤所导致的许多问题联系起来,并且为处理这些互有联系的问题提出有建设性的、经过周密思考的方案。下面是这个报告的概要及其它补充情况。酸雨是由硫酸和硝酸进入潮湿的空气后引起的。这些酸是由于矿物燃料燃烧时放出的硫和氮经大气化学反应产生的。酸雨和形成酸雨  相似文献   

10.
此文阐述了济南市最近十年来酸雨的污染状况及时间分布。并对如何减轻酸雨污染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1.
此文阐述了济南市最近十年来酸雨的污染状况及时间分布。并对如何减轻酸雨污染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2.
黄埔地区是广州市重要的工业区,本文以1984-1994年酸雨监测资料为依据,分析了该地区11年来的酸雨污染状况及特点,并对酸雨成因及其与大气污染的关系进行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3.
监测结果显示西安市降雨已摆脱酸雨的严重污染,利用价值凸现,且雨水利用可缓解雨天城市积水状况.对西安市雨水利用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4.
引言解决酸雨问题是一项涉及科学、政策及人民利益的复杂问题。在进行公众利益决策中,需仔细拣别上述因素。美国面临的基本问题是根据现有的酸雨科学知识和环境损失估算是否需提高美国现行清洁空气法的控制目标。本文的目的是阐明与酸雨有关的科学和政策问题。 1983年6月,美国发表了三篇重要的酸雨报告。国家酸雨工作组的报告认为美国东北部和加拿大的90%以上的酸雨来自人为源。科学院的国家科学研究委员会认为广大  相似文献   

15.
采用大量酸雨实测数据,全面系统地研究分析南通市酸雨污染状况,从区域性影响、局地污染影响和大气颗粒物缓冲能力等方面研究南通市酸雨污染的成因,为南通市环境综合决策和酸雨污染控制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6.
浅析昆明市酸雨污染状况及变化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通过对昆明市区1998~2002年酸雨污染状况、酸雨分布及市区降水离子组分变化规律与特征的探讨,为昆明市区酸雨类型、分布和来源提供基础数据,并对控制和降低酸雨污染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7.
根据2012年丰都县降水监测资料,对该地区的酸雨状况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丰都县酸雨污染状况较重,各月的酸雨频率均在90%以上,降雨酸性的季节变化明显,冬季较夏季高。降雨成分中以SO2-4为主要阴离子,仍为硫酸型酸雨。相关矩阵分析表明,SO^2-4、NO3^-、F^-相关性较好。  相似文献   

18.
地球变暖等地球环境问题,已成为全球人民关注的大问题,其中酸雨是地球环境问题之一。酸雨污染是历史老问题,曾在19世纪英国的化学家R.A Smith就已经提出了酸雨问题。随后,于二十世纪五十年代,湖泊酸性化和森林生长的衰退就引起了人们的注意。以北欧为中心在欧洲、加拿大、美国等北美产生酸雨已是众所周知的事实。因为欧美的酸雨超越了国界,对湖泊和森林等生态系统产生很大的影响,并成为国际问题。因此,为了掌握大气污染物质的削减和长距离移动的状况,必须组织各种各样  相似文献   

19.
佛山市区酸雨时空分布特征及其成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致酸源、地理环境、工业状况、气候条件等因素分析了佛山市酸雨的成因,提出一些控制酸雨污染的建议。  相似文献   

20.
1993年全国酸雨状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93年,全国酸雨监测网81个站的监测结果,其年降水平均PH值、酸雨出现频率、降水电导率简况如下。(1)年降水平均pH值的地区分布: 东北的黑龙江、辽宁和吉林西部、华北的内蒙古和河北、山西北部、西北绝大部分地区及西藏和四川西部的年平均pH值高于5.60。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