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2 毫秒
1.
深圳市公路建设对生态环境的影响、治理及对策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公路建设曾经给深圳的生态环境造成了较为严重的危害 ,主要有 :严重的水土流失及其派生影响 ,对一些具有观赏价值的自然景观产生破坏 ,影响了部分区域动植物生存环境等。主要对这些环境影响及已进行的治理及其成效进行综述 ,对治理工作的不足及未来对策也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2.
针对西北生态脆弱区的矿山地质生态环境,综合考虑其现状和演变趋势、治理难度及抗干扰能力,应用层次分析法和模糊综合法开展矿山地质生态环境评价研究.结果表明:靖远县105座矿山中,地质生态环境影响严重的矿山13座,占比12.38%;影响较严重的矿山6座,占比5.71%;影响较轻的矿山39座,占比37.14%;影响轻微的矿山4...  相似文献   

3.
半城市化地区生态环境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和城市化的快速推进,半城市化过程对于生态环境造成的压力逐步加大.为了了解目前国内外半城市化地区生态环境研究的主要动向,在搜索整理相关文献的基础上,从半城市化与生态环境的相互关系、半城市化地区的环境污染及其治理、半城市化地区生态环境空问格局的变化、影响因素及生态环境空间格局优化等方面进行了内容梳理.结果发现,目前国内外的研究存在以下特点:(1)以单一要素的地区环境污染研究为主,缺少对于当地生态环境状况的整体把握;(2)以半城市化与生态环境之间矛盾的揭示为主,原因及对策研究比较薄弱;(3)以描述半城市化地区生态环境空间格局特征及其变化为主,缺乏变化的影响因素及作用机理分析;(4)国外研究一般综合运用多种分析方法与分析模型,而国内研究方法相对单一.为了深化我国半城市化地区的生态环境研究内容,应加强不同学科领域之间的交叉、融合,强化半城市化地区生态环境变化的影响因素、作用机理分析以及多角度的空间格局优化研究,突出比较法与空间分析法在研究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4.
为探究地方行政规划是否深入贯彻绿色发展理念,使用2003—2023年5大国家级城市群共88个城市样本,通过政策文本分析及基尼系数分解方法,深入总结区域生态环境治理注意力的变化规律及其空间分异来源,并挖掘生态文明建设的内在逻辑及其发展趋势。研究结果表明:5大城市群总体生态环境治理注意力呈现连年上升趋势,在2008、2012、2015与2020年几个节点上出现了显著变化;城市群间生态环境治理注意力水平的总体差异逐年缩小,差异主要来源于超变密度的贡献与城市群间的发展差异;京津冀城市群、长三角城市群、长江中游城市群区域生态建设和绿色发展的协调性较强,相较而言成渝城市群内部协调性较弱。据此,提出了各地政府应深入贯彻绿色发展理念,加强相关制度供给和法律法规约束以及因地制宜、科学有效地推进治理策略等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5.
敦煌地区严重的生态环境退化问题,其根源在于对其产生的原因及其演变过程没有科学、统一的认识.尽管近年来政府及有关部门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采取了一些措施,做了一些研究,但效果并不明显,甚至有人提出将之与古楼兰衰退相提并论.该文认为,敦煌地区生态退化及其演变,无论是地下水位的下降、绿洲与湿地的萎缩等,都是地质科学领域的问题,需要运用地质学思维分析探讨.研究改善敦煌的生态环境退化和治理措施,必须从环境地质、生态地质学的理论和方法去解决.图1,参13.  相似文献   

6.
城市化是学者们一直比较关注的重点问题,他们从不同视角对城市化及其过程进行了大量而富有创新的研究,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伴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人们对生态环境问题的关注,城市化与生态环境的响应关系是城市地理新的关注点。文章分别就国内外学者对城市化、城市生态环境、城市化与生态环境响应的研究进行了综述,认为国内外学者对城市化、城市生态环境的研究起步早,成果多,近年来研究范围日益拓展,研究程度日益加深,并加强了新技术新方法的应用。国内学者对城市化的研究集中于城市化道路选择问题的探讨、城市化水平测度以及城市化的动力机制三个方面。对城市生态环境的研究多集中于社会一经济一自然复合生态系统及生态城市的研究。对于城市化与生态环境响应关系的研究则多见于生态学家、经济学家及地理学家的成果中,主要集中在单方面的城市化对生态环境的影响研究,而对于生态环境是怎样反过来影响城市化进程的研究则比较少见。另外,学者们的研究以微观单个影响因子的研究居多,从宏观综合角度出发进行的研究较少。这将是今后研究的一个重点问题。  相似文献   

7.
林岳城 《生态环境》2000,9(2):171-172
揭阳市环境问题主要表现为水体污染日趋严重,空气污染物偏高,环境噪声严重超标,农业生态环境恶化。采取的对策是积极宣传教育,树立全民环境意识;提高环境执法力度;严格执行新建项目环保审批和“三同时”制度,控制新污染源的产生;合理安排工业布局;加强对污染的治理工作;搞好农业生态环境的保护。  相似文献   

8.
城市化与生态环境响应研究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城市化是学者们一直比较关注的重点问题,他们从不同视角对城市化及其过程进行了大量而富有创新的研究,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伴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人们对生态环境问题的关注,城市化与生态环境的响应关系是城市地理新的关注点。文章分别就国内外学者对城市化、城市生态环境、城市化与生态环境响应的研究进行了综述,认为国内外学者对城市化、城市生态环境的研究起步早,成果多,近年来研究范围日益拓展,研究程度日益加深,并加强了新技术新方法的应用。国内学者对城市化的研究集中于城市化道路选择问题的探讨、城市化水平测度以及城市化的动力机制三个方面。对城市生态环境的研究多集中于社会—经济—自然复合生态系统及生态城市的研究。对于城市化与生态环境响应关系的研究则多见于生态学家、经济学家及地理学家的成果中,主要集中在单方面的城市化对生态环境的影响研究,而对于生态环境是怎样反过来影响城市化进程的研究则比较少见。另外,学者们的研究以微观单个影响因子的研究居多,从宏观综合角度出发进行的研究较少。这将是今后研究的一个重点问题。  相似文献   

9.
土体在缺水环境下,随着土体内的水分完全蒸发散失,会产生收缩、裂缝,这是一种常见的自然现象。但这种现象对于河湖边坡工程安全和生态环境治理有着重大不利影响,深入开展对土体干缩裂缝的研究将对生态环境和工程建设有较高的实用价值。本文从土体干燥收缩及裂缝产生相关影响因素及力学机理方面对土体干缩、裂缝发展过程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0.
湖南省农业生态环境建设的问题与对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彭佩钦 《生态环境》2003,12(1):33-36
湖南作为长江流域重要的农业大省,在主要农产品产量大幅度增长的同时,农业生态环境中存在的问题仍然严重,生态环境整体上尚未根本好转。湖南生态环境中存在的问题主要有;灾害频率和强度提高;不适当的丘岗山地与坡耕地开发造成了严重的水土流失;环境污染日趋严重。文章结合已有研究工作,提出了湖南农业生态建设主攻方向和措施。作者认为,(1)加强水土流失治理,是减少水旱灾害的根本措施。水土流失治理的重点是综合开发潜力大、人类垦殖活动频繁、环境相对脆弱的丘陵地区。(2)要构建人地协调的高效农业生态系统。在丘岗山区,依据不同自然条件,构建高效农业生态系统。达到提高生产率并保护生态环境的目的;在平原湖区调整农业布局,实行避灾减灾种植制度。(3)要依靠科技进步,促进农业生态建设。  相似文献   

11.
农业生产活动对鄱阳湖区生态环境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鄱阳湖区是江西省重要商品粮基地,但其生态环境也有较为脆弱的一面。某些违反生态规律的农业生产活动导致该区生态环境的恶化。本文从围湖造田、湖区传统耕作制度、乡镇企业发展及农民环境意识淡薄等方面分析了它们对湖区生态环境的影响,并提出几点治理意见。  相似文献   

12.
鄱阳湖区是江西省重要商品粮基地,但其生态环境也有较为脆弱的一面。某些违反生态规律的农业生产活动导致该区生态环境的恶化。本文从围湖造田、湖区传统耕作制度、乡镇企业发展及农民环境意识淡薄等方面分析了它们对湖区生态环境的影响,并提出几点治理意见。  相似文献   

13.
为了给衡阳市生态环境保护工作提供科学依据,以衡阳市环境监测局等的数据为基础,以衡阳市的生态环境为对象,分析了其主要生态因子现状及功能,提出了衡阳市生态环境存在的主要问题和及其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并提出了改善生态环境的建议.  相似文献   

14.
青海省干旱半干旱地区农村的能源问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青海省为例,探讨了我国西北干旱、半干旱地区农村的能源问题及其对自然生态环境的影响。针对青海省农村由于能源消费结构不合理,商品能源供应不足,生活能源利用率低下,可再生能源资源破坏严重等特点所引发的生态环境问题和社会问题,提出了解决青海省农村能源问题,保护生态环境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5.
南京市城市生态污染现状、成因分析及治理对策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通过系统研究,定量分析了南京市1997-1999年水质污染,大气环境质量,酸雨等现状,进而系统探讨了该市城市化进程中出现的主要生态环境问题,并运用生态景观异性理论和方法,结合实际调查情况,对主要的生态污染致成原因进行了分析,最后提出了具体的南京市生态环境问题治理与实现地续发展的对策。  相似文献   

16.
以青海省为例,探讨了我国西北干旱、半干旱地区农村的能源问题及其对自然生态环境的影响。针对青海省农村由于能源消费结构不合理,商品能源供应不足,生活能源利用率低下,可再生能源资源破坏严重等特点所引发的生态环境问题和社会问题,提出了解决青海省农村能源问题,保护生态环境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7.
土地整理的区域生态环境影响评价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李岩  欧名豪  赵庚星 《生态环境》2010,19(2):398-403
开展土地整理是协调人地关系、实现耕地保护目标的重要途径之一。由于土地整理是对土地资源及其利用方式的再组织和再优化过程,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其整理过程改变了地表生态系统,必然对生态环境造成影响。近年来,土地整理项目对所在区域产生的生态环境影响日益受到关注和重视。从生态学的角度来看,土地整理的实施必然产生相应的生态环境效应,对项目区及其背景区域的水资源、土壤、植被、大气、生物等环境要素及其生态过程产生诸多直接或间接、有利或有害的影响。综观当前的研究现状,对于这些影响尚缺乏定量化的评价标准、指标及方法。针对该领域的研究现状及应用需要,该文以生态学理论为基础,在特定的时空范围内,从生态系统层次上建立起由生物丰度指数、植被覆盖指数、水网密度指数、土地侵蚀指数、土地适宜性指数组成的评价指标体系,确定了各项评价指标的详细内容及计算方法,在此基础上采用指数和法构建了生态环境状况指数(EI)模型,并制定了相应的评价标准。通过计算土地整理项目实施前后的EI进行比较分析,为定量化评价土地整理项目的区域生态环境影响提供了依据。该文结合山东宁阳县的土地整理实践进行了评价应用和检验,取得了较为理想的结果。该研究为土地整理区域生态环境影响的定量化评价进行了有益的探索。  相似文献   

18.
珠江三角洲经济区耕地锐减,水资源分布不均,工业和农业污染严重,农业生态环境日趋恶化。经济发展不平衡,农业趋于萎缩状态,本文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珠江三角洲农业生态环境治理的指导思想、发展目标和基本措施。  相似文献   

19.
嫩江,松花江流域1998年洪涝灾害主要原因是气候异常引发的连续暴雨造成的;水利工程设施落后,森林过度采伐,水土流失严重,湿地功能退化等资源与生态环境的破坏是洪涝灾害的重要原因,今后应该搞好松嫩流域长远的科学的水患治理规划与分布实施方案;  相似文献   

20.
露天停采矿山在前期开采过程中生态环境受到较大破坏,主要破坏形式为潜在地质灾害、土地资源压占损毁、水土气污染、地形地貌景观破坏、水资源破坏、生物资源破坏等。以赣西南某停产饰面用花岗岩矿山为例,对生态环境修复治理问题进行研究,采用削坡整治、土壤改良与植被恢复、生态袋护坡、浆砌片石挡土墙、蓄排水等技术对矿山进行修复,以解决当地生态环境问题,达到生态环境保护与经济社会发展和谐共赢目标,为类似矿山生态修复治理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