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许多资料表明胚胎对化学毒物的感受性比成年动物高。由于外来物质如病毒、药物、化学农药、放射性物质和某些金属对母体的影响,干扰了正常的胚胎发育,造成先天性畸形。凡能引起畸胎的物质称致畸原,化学农药是否为致畸原,必须经过致畸试验来鉴定,其致畸作用的大小随胚胎的发育阶段而不同,一般认为器官发生期是致畸最敏感期,但不同化合物可能有不同的敏感期。杀虫双是否为致畸原,它对小白鼠有无致畸作用及致畸敏感期的确定,这是本实验的目的。  相似文献   

2.
自从六十年代发现孕妇服用反应停(thalidomiode)后出生数千名短肢畸形的后代以来,化学物质的致畸胎作用引起了人们的严重关住,随着工业的发展,大量新化学物质和环境污染物不断进入人类生产及生活环境,原有传统的整体动物致畸试验方法由于实验周期长已适应不了评价日新月异的新化学物质的需要,因此,筛选快速而又敏感特异的新方法已成为现代毒理学的重要课题之一。七十年代初著名的胚胎培养之父New发展了哺乳动物全胚胎旋转培养技术(wholeembryo rotator culture of mammaliam)并应用于评价化学物质的致畸性,获得了成功,使此项技  相似文献   

3.
目前在我国工业发达地区,河流水体中致突变性、致畸性、致癌性有机物污染较为严重,针对这一状况,本文综合国内外关于水体中“三致”有机物的研究,从行政、科技两个方面对河水中致突变致畸致癌有机污染物的控制对策提出合理建议。  相似文献   

4.
环境中酞酸酯的污染现状及防治措施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酞酸酯广泛用于农膜,油漆、化妆品、儿童玩具等行业生产中作为增塑剂、调配剂、润滑剂,具有致癌、致畸、致突变作用,是环境中一类及其重要的污染物。本文详细介绍了酞酸酯物质的概念,环境中该物质的污染状况及其对人体和动物的危害,最后介绍了酞酸酯污染的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5.
中国海洋生态毒理学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论述了海洋生态毒理学研究在中国的发展现状,结论为:污染物生物作用过程的研究主要进行了污染物在生物体内的累积与排放,在海洋食物链中的转移和潜在放大作用以及生物转化和生物降解方面的工作。污染物对海洋生物的影响,在急性毒性、慢性毒性方面进行了大量研究,另外对致畸和致突变现象以及海洋生物致毒和解毒的机制也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6.
海洋环境中诱变剂(Muagens)遗传活性的生物检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环境中的三致物质(致癌,致畸、致突变)从广义的角度上看也可以统称为诱变剂(mutagens)。诱变剂可以分成二大类,一类是化学的,另一类是物理的。化学诱变剂数量很多,其中包括亚硝酸、甲基磺酸乙酯(EMS)、亚硝基甲基脲(NMU)、羟胺、氯化锂、二硝基甲苯、二溴乙烷、乙烯亚胺、某些石油烃等等。物理诱变剂主要包括宇宙线、  相似文献   

7.
医药废水成分复杂、浓度和盐分高、色度和毒性大,往往含有种类繁多的有机污染物质,这些物质中有不少属于难生化降解的物质,可在相当长的时间内存留于环境中.特别是对人类健康危害极大的"三致"(致癌、致畸、致突变)有机污染物,即使在水体中浓度低于10-9级时仍会严重危害人类的健康,在此结合实际采用内电解-O3/H2O2-A2/O处理工艺对医药中间体生产废水进行处理,收到很好效果.  相似文献   

8.
环境污染与人体健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正常环境中,环境中的物质与人体间保护动态平衡,污染物质破坏这一平衡,不仅会对人体健康造成急性危害,慢性危害和致癌,致畸,致突变等远期危害,而且这些危害具有影响范围大,作用时间长和情况复杂等特征。  相似文献   

9.
水环境中的邻苯二甲酸酯类污染物及其环境行为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邻苯二甲酸酯是一类普遍使用的有机化合物质,主要用于聚氯乙烯的增塑剂,目前在水环境中已经大量存在,由于其具有致癌、致畸和致突变性,引起广泛的关注。已有研究表明,邻苯二甲酸酯环境内分泌于扰物,对人类和自然环境有非常大的危害。文章主要对邻苯二甲酸酯类污染物在水环境中的污染现状以及水环境行为的研究现状进行了综述,进入水环境的邻苯二甲酸酯主要是在水体中发生相应的迁移转化,邻苯二甲酸酯能够在水环境中发生生物降解、吸附、水解和光解等环境行为。最后对邻苯二甲酸酯类污染物今后的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0.
环境化学污染物对人类健康影响的重要问题之一就是能否引起生物遗传物质的突变,以及能否导致畸胎或诱发肿瘤. 许多实验证明细胞的突变对畸胎或肿瘤的发生有密切的关系.正常细胞转化为肿瘤细胞,起始变化是发生于细胞的基因突变或  相似文献   

11.
二噁英类化合物是一类典型的持久性有机污染物,具有高亲脂性,且稳定性高,能在生物体的多种组织中大量蓄积,并产生致畸致癌致突变等毒性作用,对人类的健康产生极大威胁。二噁英类化合物对生物体的毒性作用主要通过芳香烃受体信号通路介导,二噁英等外源性物质进入细胞后作为配体与胞内的芳香烃受体结合,激活芳香烃受体信号通路,引起一系列的生物效应。根据这一原理,目前已经有很多种生物检测方法应用于二噁英类化合物的检测。该文的主要目的是对目前常用的二噁英类化合物的生物检测方法做一个简单阐述和评价,为后续生物检测方法的改进和完善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多环芳烃(PAHs)是环境中普遍存在的一类有机污染物,具有致癌、致畸、致突变作用。该文在查阅国内外大量文献的基础上,对多学科交叉的植物修复PAHs污染的最新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主要侧重于植物修复机理、植物对PAHs污染的修复效果以及促进植物对PAHs降解的一些强化措施等方面,并对今后的研究方向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3.
饮用水处理流程中有机提取物的毒性变化规律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利用Q67淡水发光菌发光抑制试验和Ames试验(2.5L/P为水样最高浓度 ) ,对北京第九自来水厂不同原水及不同水处理工艺流程出水有机浓集物进行了急性毒性和致突变性检验 .用GC/MS技术对优先污染物进行化学分析 .Ames试验结果表明 ,九厂水源水无致突变性 ,加氯主要导致生成直接和间接移码型致突变性物质及间接碱基置换型致突变性物质 .絮凝剂的加入会导致碱基置换型致突变性明显增强 .煤砂池和炭滤池能有效去除致突变性物质 .二次加氯并未引起明显致突变性改变 .管网水中未检出致突变性 .各处理工段中水样的急性毒性变化趋势和致突变性的变化趋势基本一致 ,毒性最强点出现在机械搅拌澄清池 .对水中优先污染物的测定表明 ,不存在多氯联苯污染 .机械搅拌澄清池和管网水中二甲苯、萘和酚类化合物浓度升高 ,但浓度均在亚 μg/L水平 ,不足以引起致突变性 .  相似文献   

14.
对松花江的治理应加强联合毒性效应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松花江水体的有毒有机污染较为严重,且有明显致癌、致突变和致畸作用的有机毒物种类繁多.水污染事故后,其污染状况变得更加复杂.针对主要污染物硝基苯是否与其它污染物之间发生联合毒性作用,文章提出应加强联合毒性效应研究;及建议制定标准时,尤其是排放标准,应适当考虑某些优先控制污染物之间的联合毒性作用.  相似文献   

15.
人类生活环境包括大气圈、水圈、土壤圈和动植物生态系统.由于自然的或人为的因素使污染物进入环境,对人体或精神产生直接、间接或潜在的有害影响,或者防碍各类生物的生长,影响生态平衡,称为环境污染.各种化学性、物理性及生物性污染均可引起环境污染,其中一部分有致癌、致畸及致突变作用,称环境致癌因素.  相似文献   

16.
邻苯二甲酸酯类化合物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邻苯二甲酸酯类化合物(PAEs)是一类危险性较大的环境污染物;其分布广,难降解,具有致畸、致癌、致突变性和遗传毒性,能够干扰动物和人体的内分泌系统,也对人和动物的生殖系统造成较大的危害。本文根据国内外的最新研究成果,综述了PAEs的检测方法、毒性效应、分布和降解方法,并对今后PAEs的研究趋势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7.
邻苯二甲酸酯类化合物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邻苯二甲酸酯类化合物(PAEs)是一类危险性较大的环境污染物;其分布广,难降解,具有致畸、致癌、致突变性和遗传毒性,能够干扰动物和人体的内分泌系统,也对人和动物的生殖系统造成较大的危害。本文根据国内外的最新研究成果,综述了PAEs的检测方法、毒性效应、分布和降解方法,并对今后PAEs的研究趋势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8.
随着工农业生产的迅速发展,各种工业毒物、农药、药物、食品添加剂等大量进入人类生活环境,而这些化学物质对人类致癌、致畸、致突变的影响已逐渐被人们所重视,做了不少工作。例如据国际肿瘤研究机构估计,大约80%的人类癌症是由环境因素,主要是化学因素引起。因此如何检测这些环境化学物的致癌、致畸、致突变性是我们环境保护的重要任务之一。环境化学物质诱发突变(包括基因突变和  相似文献   

19.
怎样评价进入环境的污染物的生态效应,我们的知识还是很不够的。在某些方面,甚至可以说是还未接触本质方面的东西。例如污染物在生态系统的食物链网中的降解、代谢产物,它的毒性以及它们的积累程度,很多尚不清楚。污染物的潜在毒性,特别是引起生物和人的致畸、致癌、致突变性,我们的知识也是非常有限的。现在所进行的生物毒性试验,如果从生态毒理学的要求来看,效应的综合评价  相似文献   

20.
镍对人体健康的危害效应及其机理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镍是人体必需的生命元素,但过量的镍会对人体造成危害。本文主要从镍可引起炎症、癌症、神经衰弱症、系统紊乱、降低生育能力、致畸和致突变等方面概述镍对人体健康的危害效应,并从镍能影响遗传物质的合成、影响多种酶和内分泌腺的作用、引起基因点突变、基因丢失、基因扩增、产生“镍指”、形成N i2+-肽复合物、诱导产生活性氧及其影响电解质中的离子含量等多方面阐述了镍对人体健康危害效应的机理,以期对防治重金属对人体的危害提供一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