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未来十年,是我国实施资源节约与环境保护战略的关键时期,应通过环境管理制度创新和技术创新解决中国的环境问题。我国现行环境管理制度存在无法满足公共资源管理目标要求,发展绿色经济有利于促进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提高企业发展的内动力。因此,环境管理转型与环境经济政策相结合、环境资源的公共管理以及发展绿色经济将是中国未来十年的主要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2.
十年献词     
当您收到这一期杂志的时候,已经是秋风送爽、大地金黄的10月了,《资源节约和综合利用》恰好迎来她创刊10周岁的生日。十年前,国家计、经委合并,在原国家计委资源节约和综合利用司领导的授意下,在原河南省计经委领导的支持下,《资源节约和综合利用》杂志如婴儿一样从大地母亲的怀抱中诞生。十年后的今天,在国家经贸委资源节约综合利用司和国家计委交通能源司及河南省、市经、计委领导的关心、指导下,在一大批科技专家教授的爱心哺育下,在全国广大读者的大力支持下,《资源节约和综合利用》杂志已从"婴儿"步入"青少年";又似一棵从十…  相似文献   

3.
<正>转眼之间,新世纪的第一个"十年"已成历史,我们已进入第二个十年的时空隧道。回望过去十年,有人说最重要的变化是东方巨龙的迅速崛起,无论是其政治影响还是经济实力,部直追世界"老大"——美国。几乎可以肯定的是,在下个十年,中  相似文献   

4.
(一) 一九七二年六月在斯德哥尔摩召开的“人类环境会议”十周年了。联合国环境理事会通过决议隆重纪念这一会议,并号召世界各国开展纪念活动。十年,在人类历史上是短暂一瞬,但是就人类对环境的认识和态度而言,这十年却是一个新的里程碑。 (二) 十年来,在维护和改善人类环境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取得了多方面的成就。从认识和管理的角度看,我以为下述三点是重要的。第一,对环境整体性的认识。“环境”一词,对多数人来说本是陌生的,现在竟成了一个常用语,但这个词的含义却是在不断充实和变化的。在一个很长时间里,环境问题主要是指工  相似文献   

5.
《重庆环境科学》创刊十周年了。这十年,正是重庆市经济高速发展,城市人口大量增长,能源消耗大幅度上升时期,也是环境保护工作面对社会生产活动和生活活动对环境压力越来越大的挑战,开拓前进的时期。在开拓前进中,《重庆环境科学》杂志在宣传环境保护方针政策,介绍环境科学技术,推动环境管理和环境建设方面发挥了积极的作用,作出了有益的贡献,谨致庆贺。  相似文献   

6.
入世十年我国对外贸易的宏观环境影响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入世十年来,我国对外贸易迅猛发展,贸易价值量取得巨大顺差,但其背后却孕育着巨大的资源环境逆差。本文通过建立贸易的环境核算方法,运用我国"能源-经济-环境"投入-产出及CGE模型分析了2002、2005、2007年的投入产出表,对进出口产品虚拟污染物进行定量核算,衡量入世十年我国对外贸易的宏观环境影响。研究表明,入世十年来,我国净出口产品虚拟SO2排放约占全国排放总量的1/4;净出口产品虚拟CO2排放占全国排放总量超过30%;净出口产品COD排放占全国排放总量的20%以上。在不采取其他措施的情况下,我国在未来20年仍将处于巨大的贸易环境逆差之中。  相似文献   

7.
正2015年是不平凡的一年,期间发生了很多环境热点事件,将要或者已经改变人们过去很多的观点。2015年环境问题越来越成为全球关注的热点话题,如何解决资源环境的压力,实现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成为世界各国面临的重大议题。在十位环境领域著名专家的支持下,结合广大网友的投票,《世界环境》杂志评选出了"2015年度全球十大环境热点",涵盖了2015年度全  相似文献   

8.
应对全球气候变化,低碳经济是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一种模式。为了对低碳经济进行深入研究,把握中国低碳经济研究文献现状是很有必要的,但运用文献计量学的方法对低碳经济进行定量方面的研究也是相当的必要。本文在对近十年中国煤炭碳排放量计算的基础上,运用移动平均法、滑动平滑法和回归分析法三种方法对未来十年中国煤炭碳排放量进行预测。预测结果表明:与近十年中国煤炭碳排放量相比,未来十年中国煤炭碳排放年均增长率虽有降低,但碳排放增长总量却呈上升的趋势。  相似文献   

9.
王毅 《环境工程》1992,10(1):37-40
<正> 随着城市的发展和现代化进程,城市噪声污染日趋严重,已成为城市环境的一大公害。其中对人干扰最大,影响最广且最难解决的则是交通噪声。本文结合噪声监测综合分析工作仅就北京市道路交通噪声污染十年变化情况及未来发展与控制谈一些粗浅看  相似文献   

10.
从1973年召开全国第一次环境保护会议,到现在整十周年了。对十年来的环境保护工作,应该进行全面总结,以便肯定成绩,找出经验教训,并在这个基础上研究环境保护工作的战略目标、战略重点和战略措施。要把我国的环境保护事业推向前进,关键条件之一,就是要靠科学技术的进步。十年来我国在环境科学研究方面从无到有,做了大量工作,成绩是很大的。现在做的《十年环保全国科技成果汇编》,就很好地说明了这一成绩。  相似文献   

11.
陈燕平 《环境保护》2006,(7B):27-31
2006年是中日友好环境保护中心成立十周年。作为国家环保总局直属的综合研究、管理执行机构和实施国际环境技术合作、开展国际交流的窗口,十年来,中日友好环境保护中心在中日两国政府、各有关单位和各界人士的大力支持下不断发展,在中国的环保事业及区域环境合作中发挥了重要而积极作用,已成为政府之间环境技术合作的典范。在7月2日的中心成立十周年庆典上,国家环保总局局长周生贤高度肯定了中日中心为我国环境保护事业所做出的贡献,同时指出,继续加强中日环境合作,对于提高我国环境保护能力,推动我国环境保护历史性转变,实现“十一五”环境保护目标具有十分积极的意义。日本外务省金田副大臣、科技部靳晓明司长等中日官员也分别向中日友好环境保护中心表示祝贺。中日友好环境保护中心主任陈燕平在庆典仪式上全面回顾了中日中心成立的历史和十年来所进行的环境保护国际合作项目。本文为陈燕平主任讲话的摘编。[编者按]  相似文献   

12.
十年小记     
交通部水运环境保护科技情报网已度过了十个寒暑,网刊《交通环保(水运版)》双月刊也快满十周岁了。我国环境保护工作起步较晚,始于1973年,至今也只有17年的历史。因此,作为一个系统或行业的环保情报组织和专业环保期刊办了十年,也就不算短了。 这十年,是我国不断深入改革开放的十年,也是环境科学和环保事业迅猛发展的十年。水运环保网及其网刊也在这十年中经历了孕育、成长和发展三个阶段。  相似文献   

13.
《环境科学》创刊迄今十周年了。 《环境科学》是我国第一本正式出版的关于环境科学技术的综合性学术期刊。回顾历史,1975年8月,国务院环境保护领导小组办公室在环境科研工作座谈会上委托中国科学院出版一本环境专业的综合性学术刊物。中国科学院环境化学研究所在当时十分困难  相似文献   

14.
太湖水危机后,江苏省在应急防控、综合整治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流域水质改善成效明显。本文阐述了治理太湖(以下简称"治太")十年江苏省在法规法规、法规标准、治理规划、治理资金、组织机构、应急防控、环境经济政策、督政制度八个方面取得的经验,同时也从治太所处的社会经济发展进程、流域治理规律性、社会经济变革三个方面,分析了治理太湖进入深水区面临的三大困境。从坚持创新的角度,提出未来十年治理太湖的方向,包括加快治理领域整体推陈出新、加快环境治理体系改革等措施。  相似文献   

15.
就江阴市(1999年-2008年)10年间环境空气质量自动监测结果中的SO2、NO2和PM10等指标进行综合分析,结合江阴市企业结构、能源消耗情况、气候情况、房地产开发、道路建设、车辆使用情况等城市环境综合发展情况及沙尘、周边地区秸杆焚烧等外来污染影响,研究近十年间江阴市环境空气中的SO2、NO2和PM10等指标的变化情况,分析影响江阴市空气质量变化的主要因素,为防止空气污染和改善江阴市环境空气质量提供科学依据,为管理部门决策提供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16.
许克 《环境》2011,(Z1):6-11
刚刚过去的2010年,是中国环境灾难频发的一年,也是环境污染事件持续影响人民生活的一年。多年来,中国重经济轻环保的发展方式所积累的多重矛盾,在近几年来不断爆发,而随着国家对环境问题的透明公告和媒体对环境问题的持续关注,公众对环境保护的期待也越来越强烈,国家对未来环境保护的投入得到了前所未有的重视和规划。在此选取年度十大环境新闻,并加以点评,以此来回顾这一年的环境问题。  相似文献   

17.
许克 《环境》2011,(1):6-11
刚刚过去的2010年,是中国环境灾难频发的一年,也是环境污染事件持续影响人民生活的一年。多年来,中国重经济轻环保的发展方式所积累的多重矛盾,在近几年来不断爆发,而随着国家对环境问题的透明公告和媒体对环境问题的持续关注,公众对环境保护的期待也越来越强烈,国家对未来环境保护的投入得到了前所未有的重视和规划。在此选取年度十大环境新闻,并加以点评,以此来回顾这一年的环境问题。  相似文献   

18.
本文介绍了1977—1986年沈阳市的大气污染状况,通过对十年大气监测数据的分析,说明沈阳属于煤烟型大气污染,其中尘(含总悬浮微粒和降尘)的污染尤为严重,分析了大气污染的特征和原因,指出沈阳十年来大气污染变化的基本趋势,并提出了相应的大气污染防治对策.  相似文献   

19.
十年改革,我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在经济文化的发展进程中,我国的环境法制建设也取得了巨大的成就。目前,改革已进入关键时期,在新形势下我国的环境法制建设也面临着许多严峻的挑战。中国的环境法制发展方向如何?这是我国环境法学界所关心的问题,本文拟对此略作探讨。一、十年成就自1979年9月13日五届人大常委会第11次会议原则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试行)》至今,十年过去了。在这十年中,我国环境立法迈出了可喜的步伐。初步创立了环境法体系。具体成就表现在下述方面。  相似文献   

20.
岁末来临,又到了总结和盘点之时。虽然《世界环境》杂志转到我中心主办已近四年,且每逢年底,我们总想为读者特别奉献点什么,比如评选、颁奖等。然而,当要变思想为行动时却发现总是力不从心,要么是人手不够,要么就是临到头时发现"晚矣",最后只好知难而退。与往年相比,今年的情形并无不同。真正下决心要做这期"岁末特稿"时,已是本期截稿之时了。"雪上加霜"的是,目前的人手又是我们历年最少的。然而,2008年,在全球环境领域,实在是有太多的内容需要回顾和反思。令我们感到十分欣慰的是,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2008年度全球十大环境热点回顾"终于与读者见面了。这十大热点是先由编辑部提出候选名单,之后送交环境领域的著名专家和学者后筛选出来的,可谓经过了"五关六将"。但尽管如此,在各位读者的眼中,也许都有自己认为最重要的十件事或甚至更多,但不管怎样,我们希望这十大热点问题能给各位带来启迪和思考,如果真是这样,我们的努力就真正得到了"回报"。此外,对李俊锋、裴晓菲、何钢、阳平坚、郭沛源、邓梁春,张鑫等诸位同志的大力支持,我们也表示特别感谢。祝大家来年进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