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植物与环境保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植物与环境的生态关系七十年代环境科学兴起以来,“环境”一词在日常生活中用得非常广泛,其含意极为深刻,说法甚多。从生态学方面来说,环境是指生物有机体生存空间内一切物质综合作用的总称。环境中分析出来的物质单位,通常称为环境因子,或环境成分,或环境因素。“作用”包括环境因子之间相互影响和它们与生物有机体之间相互影响的综合作用。  相似文献   

2.
污染与生态系统人和生物都有它的生活环境和各自需要的适宜环境条件。环境是由植物、动物、微生物等生物因素和水、土、空气、光、热等非生物因素所组成。通常所说生态系统即指占据一定空间的自然界中所有的生物有机体和它们的全部环境因素。在自然界中人和生物与所处环境是一个相互依赖、相互影响、相互制约、不断  相似文献   

3.
一、环境科学的任务环境科学主要是研究人类生存的环境及环境对人类的影响。人类与环境的相互关系十分密切,而各环境因素之间又是互相联系的,所以环境科学是研究人类生态系统的科学。在人类生存的空间内有各种生物和非生物因素,也就是环境因素。植物、动物、微生物等是生物  相似文献   

4.
自然界是个生命生生不息的与物质循环不已的再生系统,环境是人类和生物生存的空间,在此空间内充满着多种不同结构和运动状态的物质,其中包含有生命的有机体和无生命的无机物,有人类赖以生存的水、气、光和营养物等基本因素,亦有侵害人体健康的生物和非生物,彼此结合或相互排斥.人类在长期进化过程中,一方面产生了适应环境变化的生存机能,同时人类活动亦不断地作用于环境,受人类影响的环境又反转来作用人类.  相似文献   

5.
陈志岳 《环境》2004,(1):55
自然地理学把构成自然环境的总体划分为大气圈、水圈、生物圈、土圈和岩石圈等5个自然圈。生物圈是指接近地球表面的那一层环境,即从海洋平面以下大约10公里起,到海平面以上大约10公里这一地球表面层。人类和其他生物有机体生存在这个表面层里,称之为生物圈。在生物圈中,生物是以群落而生存的,它们和周围的大气、水、土壤、岩石、光、热等非生物环境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关系,互相作用,进行着物质和能量的交换。生物群落和环境一起构成了生态系统。放射性“三废”的排入可能改变生物圈中各生态系统原来的平衡,进入食物链并影响人类。因此,我们在发展核能  相似文献   

6.
生态学是一门综合的科学,涵义很广,牵涉的学科很多,似应属于环境科学的范畴之内.德国科学家恩斯特·海克尔1869年创建了“生态学”一词(源出希腊Oikos,家和住处之意),到本世纪初期,生态学一直是一门研究生物与其生活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的科学。二十年代中期,生态学的涵义有了发展,从集中研究某一物种的单物种生态学发展为研究生活在同一环境中的物种的群体生态学.英国坦斯勒1935年首次提出“生态系统”并认为它是一定空间内生物组成和非生物组成所构成自然功能单位.1942年林德曼探索生态系统中一切生物和非生物的能量流通和物质循环问题.到了1950年科学家们把生态系统作为生态学研究的基本单位,并认为它是在空间和时间上精确规定了的实体.生态系统研  相似文献   

7.
自然地理学把构成自然环境的总体划分为大气圈、水圈、生物圈、土圈和岩石圈等5个自然圈。生物圈是指接近地球表面的那一层环境,即从海洋平面以下大约10公里起,到海平面以上大约10公里这一地球表面层。人类和其他生物有机体生存在这个表面层里,称之为生物圈。在生物圈中,生物是以群落而生存的,它们和周围的大气、水、土壤、岩石、光、热等非生物环境之间存在着  相似文献   

8.
一、生物在生态系统中是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的生态系统(Ecosystem)是英国生物学家 Tansley 于1935年提出的。H.Ellenberg 为生态系统下了个定义:“在一定时期内活的有机体相互间在某些程度上确定着自我调整关系的环境”。即:生态系统=有机体群落+环境条件。在日本,生物学教科书里讲生态学的比重比较大,它的标题干脆就是:生物环境。植被,是地球上长期存在的植物群落。不管是天然的还是人工的。都是经过选择而存在下来的。它们虽千差万别,但又都是有规律的。不论是在那种情况下生长,它们都不是孤立  相似文献   

9.
生态学是研究生物与其生存环境之间相互关系的一门科学,是生物科学基础理论学科之一。国外近年来生态学的研究,大多是围绕着生态系的结构和功能而开展的。我们知道,生物群落和非生物环境之间密切相关,互相作用,进行着物质的交换和能量的流动;这种生物群落和环境的综合体,叫做生态系统。江湖、海洋、森林、农田以及城市、矿区、工厂等都构成各自的生态系统。各个生态系统对进入其中的污染物质具有一定的净化能力,当进入的污染物数量比较少的时  相似文献   

10.
环境因素是指一个组织的活动、产品或服务中能与环境发生相互作用的要素。一个组织欲建立环境管理体系必须以识别重大环境因素和消除对环境有害的因素为目的.由此而确定组织的环境方针、目标和指标,采用相应的管理手段。应当说识别重大环境因素是管理体系明确管理对象的重要环节。对于不同组织类型、不同生产工艺和不同规模.环境因素可以千差万别。本文以生物发酵溶酶提取生产抗生素过程中的主要环境因素及其控制措施进行分析.以期与大家共同探讨。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医务工作者在研究人体健康和疾病时,从传统的“生物医学模式”转变到“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即在研究人体健康和疾病时要考虑到生物的、心理的、环境的和社会的因素。 临床生态学的研究领域包括各种环境因素对机体的有害反应。这种危害与空气、水、  相似文献   

12.
谈污染物排放总量的控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一环境容量和污染物放总量人类生活在地球生物圈内,从生态学的角度来看,生物圈是一个由生物有机体和无机物质组成的庞大的生态系统。人是这个庞大的生态体系中生物有机体的组成部分。在生物圈里,生态系统的类型、规模和结构可能很不相同,但在一切生态系统中都存在着能量流通和物质交换。正是通过一定的能量流通与物质交换,把生态系统中各结构单元有机地联系成一个整体,维持着生态系统中的一系列动态平衡。人类就是在这样一种处于动态平衡的环境条  相似文献   

13.
马世骏 《环境科学》1986,(5):2-3,13
在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保护和改善环境,维护生态平衡,使社会经济发展实现良性循环,是我国环境保护的奋斗目标和战略任务。在《环境科学》创刊十周年之际,笔者谨以此文表示纪念和祝贺。 一、环境的整体性 经济生态学的基本观点有二:一是重视整体经济利益,一是促进协调发展。环境是由若干成分构成的空间,是人类和生物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物质与社会条件的综合体。由于构成综合体的主成分不同,可以区分为自然环境、人类社会环境以及陆地环境、大气环境、水环境等等。环境既是若干成分组成的  相似文献   

14.
探究我国近几十年突发环境事件的时空变化规律和影响因素,能提高突发环境事件风险监管的有效性和精准性.基于1991~2018年31省市的突发环境事件数据,运用空间自相关性和时空地理加权回归模型分析突发环境事件的空间依赖关系和影响因素作用的时空异质性.结果发现:(1)突发环境事件在1991~1994年和2001~2014年两个时间段内存在显著的空间正相关性,且空间集聚性在逐渐增强,即中国省域突发环境事件存在明显的空间依赖特征而并非完全随机状态.(2)突发环境事件存在着非均衡的发展格局,“低-低”类型的省份集中在西部和东北地区,数量增多后减少;而“高-高”类型的省份表现为由东部、南部向中西部转移,数量减少后增多.各省市突发环境事件在空间集聚中的作用不同且不断变化.(3)各影响因素对突发环境事件的作用在不同时期和不同省域具有明显的时空异质性.经济发展水平对突发环境事件的影响表现为“负-正-负”模式;产业结构对突发环境事件的影响表现为“负-正”模式;污染排放对突发环境事件的影响整体来看呈现“正-负-正”模式;环境信访对突发环境事件的发生多表现为正向影响;法制环境对突发环境事件的负向影响在逐渐减弱;...  相似文献   

15.
生态系统的研究是认识自然和改造自然的有力武器,它是一定空间内生物与环境相互作用的统一体。它有四个基本组成部分:(1)生产者,主要指绿色植物;(2)消费者,指直接间接以植物为食的生物;(3)分解者,指营腐生生活的微生物;(4)环境的非生物物质,如光、热、水、气、矿物、盐类等。四者形成相互关联又相互制约的统一体。而能量的流动和物质的循环就在这个统一体中不停地进行。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要兴建许多大工程,例如,十来个大  相似文献   

16.
罗尔斯顿的环境伦理学——生态系统中的自然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生态系统是作为一种整体而存在的,这个整体是独立的,自在的。作为整体,它是高于有机体个体的。其整体,又是有机体存在的外部环境和条件。但生态系统的存在,又是非意识化的,生态系统在自身的进化过程中,不具有明确的进化目的性,而只是一种随机进化的过程。正是这种随机性,才孕育出了生物及有机体的多样性,生态系统表面上的杂乱是出自于一种和谐,生态系统是一种松散的共同体式有机体秩序。  相似文献   

17.
火龙 《环境》1998,(10)
大自然中,花开花落、月圆月缺、冬去春来……凡事皆有季节,这是因为地球上一切生物——有机体皆受环境影响。具有七情六欲的人,其生理及情感变化,更与环境息息相关,世间上确实存在“恋爱季节”和“生育季节”。国外专家认为,萌发爱情的时间,几乎与枯草热季  相似文献   

18.
(一)关于环境保护研究的基本观点自然环境,包括自然界中的大气、水、土、光、热等非生物因素以及植物、动物、微生物等生物因素。在自然界中这些因素不是孤立地存在的,它们是互相密切联系着、互相依赖着、互相制约着的。每一因素一方面受到周围各因素的影响;另方面也反过来影响其他各因素,所以这些错综复杂的因素在自然界中就构成一个有内在联系的不可分割的统一整体,我们称这个整体为环境。探讨环境中各因素之间的相互关系的规律性就叫做生态关系研究。以某一对象为中心进行生态研究就叫做某  相似文献   

19.
环境权益由“环境”和“权益”两个词构成,其中环境是一个多义的概念,一般意义上的环境是指围绕着中心存在物的存在的总和,即围绕某个中心事物的外部空间、条件和状况。我国环境保护法关于环境的定义,是指影响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各种天然的和经过人工改造的自然因素的总体,  相似文献   

20.
重金属废水对环境构成严重威胁,生物吸附技术在重金属废水处理领域有着一定的优势.本文简要阐述了生物吸附的机理、影响因素以及目前生物吸附技术存在的难题,并对其发展趋势及前景做了展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