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黄沙及其对环境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全浩 《环境保护》1996,(1):27-28,21
黄沙及其对环境的影响中日友好环境保护中心全浩每年春天,中亚沙尘暴区发生的黄沙在我国北方地区经常造成各种灾害,而且这种天气现象已经持续了几千年。近30年来,由于干旱和半干旱地区自然界的变化趋势和人类活动造成的荒漠化面积的扩大,沙尘暴和黄沙的发生频率和强...  相似文献   

2.
2013年2月,某报纸刊登了一幅黄沙漫漫的图片,其图片说明为:"2013年2月23号、24号,连续两天沙尘暴天气,这是地处腾格里沙漠腹地的甘肃省民勤县迎来蛇年的第一场沙尘暴."而据气象卫星图显示,这次肆虐民勤的乃是一次大面积的沙尘暴,它同时还袭击了我国多个地区.  相似文献   

3.
沙尘暴既是一种气象灾害,也是突发性的地质灾害。它还是环境恶化的征兆。沙尘暴发生时,土地被迅速风蚀,沙质荒漠化。由于生态环境不断恶化,土地荒漠化发展。20世纪90年代,我国北方进入沙尘暴相对活跃时期,并多次出现影响长江流域的大的沙尘暴(俗称黑风暴)。1993年5月5日黑风暴席卷了甘肃河西走廊、内蒙古阿拉善盟和宁夏银川平原。持续近5小时。毁坏房屋4412间;死亡85人、伤264人、失踪31人;死亡和丢失大小牲畜12万头(只);许多地表被刮去10~30cm,沙漠边缘的沙丘向前移动1~8m,每平方公里降…  相似文献   

4.
又是狂风漫卷,飞沙走石,遮天蔽日! 俗话说:新年新气象,人们都希望在新 年来临之际有一个良好的开端。然而,在世纪之交的2000年,本就贫瘠而广袤的西北大地上,却迟迟未迎来“春风又度玉门关”的喜人景象,仅仅从3月至4月初,我国西部和北部的大部分地区接二连三地经受了多达6次的大面积沙尘风暴和扬沙天气的洗礼,甚至连千里之外的江南也不能幸免,大约 1/4的可爱河山都笼罩在一片黄沙弥漫之中。 我国西北地区是全球四大沙尘暴高发地区(中亚、北美、中非和澳大利亚)之一的中亚沙尘暴的组成部分。往年我国西北地区的沙尘暴…  相似文献   

5.
额济纳地区特大沙尘暴的预警与居延绿洲生态恢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通过对额济纳地区特定缺水环境下特大沙丘暴成因的分析,认为尘源是其主要矛盾,因而提出用额济纳河的年水流量作为生态恶化指标来判断当地特大沙尘暴是否发生的假设,把连续三年发生特大沙尘暴的九十年代的前五年的年均水量2.5亿立方米称之为特大沙尘暴的阈值,把由八十年代的8亿立方米水量降到九十年代的水量的中值5.3亿立方米水量称之为特大沙尘暴的预警值,把八十年代的年均水量8亿立方米称之为生态保证值。文章还提出了  相似文献   

6.
北方的春天     
北方的春天,脚步总是迟缓的。 没有绿色的冬季,像没有梦的长夜,不知什么时候才会醒来。风,终于吹面不寒,却又是黄沙漫天,浮尘、扬沙、沙尘暴,相跟着采来去去,只怕人们不知道大地已经解冻,却没有一件体面的衣装,那沙、那尘就抗议似的浮浮荡荡地飞起来。  相似文献   

7.
阿拉善地区沙尘暴的统计分析和发生规律及防治对策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通过对阿拉善地区沙尘暴历史资料的分析和对该地区大气环境空气质量总悬浮颗粒物年变化规律及沙尘暴发生期间的TSP数据分析。统计分析了该地区沙尘暴形成规律 ,发生原因 ,追踪沙尘暴源地 ,提出有效防治对策 ,控制来自环境的沙尘源  相似文献   

8.
胡丹心 《环境》2002,(5):39-39
本来风和日丽、春光明媚的景象,渐渐变得一片昏黄,继而风怒天吼,黄天坠地,狂风卷着黄沙无情袭击大地。走在路上的人睁不开眼睛,顿觉嘴巴里鼻子里耳朵里脖子里灌进了沙子;汽车亮着灯缓慢地爬行。人们混混沌沌,恍如隔世。 3月中旬在我国北方大部分地区刮起的这场强烈的沙尘暴,波及全国18个省、自治区和直辖市,给人们工作造成极大不便。专家们确认,这是20世纪90年代以来在我国覆  相似文献   

9.
呼和浩特地区是沙尘暴发生次数比较频繁的地区。通过对近几年呼和浩特地区沙尘暴天气发生次数及路径的分析,结合路径区域的自然状况、植被情况、气象条件等因素,本文提出了了沙尘暴监测的布点设置方案,为做好呼和浩特区域沙尘暴监测及研究沙尘暴起因和预警、预防工作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0.
作为传统的黄沙监测技术的发展和延伸,激光雷达已经成为一种全新的黄沙观测手段,它的使用标志着对黄沙的观测由二维空间发展到三维空间。本文简要阐述了NIES型激光雷达的工作原理,激光雷达的构成,对利用激光雷达观测黄沙气溶胶进行了讨论,提出了利用激光雷达观测黄沙天气,具有连续性、准确性和可视化的三大特点。  相似文献   

11.
2000—2002年沙尘现象对北京大气中PM10质量浓度的影响评估   总被引:14,自引:2,他引:12  
北京地区大气中污染物粒子PM10主要有3个来源:本地区排放的PM10;北京周边地区排放的PM10经过输送扩散进入北京大气中;沙尘现象污染北京大气,尤其在强沙尘时造成北京大气中主要污染物粒子皆为沙尘粒子。而北京部分地区受沙尘影响时,大气中污染物粒子既包含沙尘粒子也包含排放的污染物粒子。利用北京及周边地区气象台站资料、卫星遥感资料以及环境监测资料,采用月积分浓度和年积分浓度方法,对沙尘粒子与污染物粒子进行了统计对比分析,发现沙尘粒子约占北京PM10的7%~19%。   相似文献   

12.
北京市沙尘暴天气大气气溶胶酸度和酸化缓冲能力   总被引:11,自引:3,他引:8  
2000年春季,北京市先后出现12次沙尘暴天气.本研究捕捉到2次沙尘暴天气,分析了沙尘暴天气和非沙尘暴天气TSP、PM10的质量浓度、酸度和酸化缓冲能力.研究结果表明发生沙尘暴时大气气溶胶的污染水平极高,同时其酸度相对较低,对酸化有非常强的缓冲能力,因此沙尘暴天气时产生的大气气溶胶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避免酸性降水的发生.  相似文献   

13.
吕悦来 《环境科学》1991,12(6):77-78,89
本文从风蚀对植物生长环境的影响、风蚀与尘暴、人为活动与风蚀三个方面对风蚀与环境的关系进行了评述,并对今后的研究方向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4.
植被覆盖对沙尘天气滞后性影响的机制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徐兴奎  王小桃  张凤 《环境科学》2009,30(2):322-327
1982~2000年卫星和335个气象台站沙尘天气观测资料相关分析显示,中国区域沙尘天气年发生频次与植被覆盖率存在非线性关系.在沙尘天气主要发生源地,夏季植被的覆盖状况会直接影响后期冬春两季各类沙尘天气的发生次数,而这种影响机制却不清楚.本研究通过准地转正压模式,从3个摩擦量级分析了上述现象的物理机制.结果表明,在大气与水面摩擦系数量级,最高可在72 h内使边界层大气风速平均下降90%;在大气与裸土摩擦量级,18 h内边界层大气平均风速最高可下降100%;在大气与植被摩擦量级,1 h内边界层大气平均风速就可以下降100%.观测事实和模拟结果证实,地表植被残存的根茎,是影响冬春两季沙尘天气发生频次的重要因素之一.残留根茎对大气的摩擦阻挡作用,是夏季植被对沙尘天气产生滞后性作用的主要机制.  相似文献   

15.
2000年北京沙尘暴源地解析   总被引:50,自引:5,他引:45  
2000年我国北方春季干旱少雨,气温回升快,低涡频繁侵入,4月3~9日连续3次冷空气活动,造成了北京地区严重的沙尘暴天气。笔者利用卫星云图和中尺度数值模式MM5,分析了该次沙尘暴源地及沙尘输送机制。结果证明,北京沙尘暴初始源地为蒙古高原及冷涡移动路径上的沙漠戈壁地区;北京周边地区裸露地的沙尘在气旋尾部上升气流的扰动下,亦形成了边界层的近距离输送。   相似文献   

16.
中国是世界上第3大产汞国,而主要的供应源是汞开采,尽管多数矿山开采活动已经关闭,但大规模遗留下来的矿山废弃地会引发许多生态环境问题,尤其是矿山废弃地土壤中汞污染已经成为严重的环境问题之一.文章通过对矿山废弃地的环境污染特征、土壤汞污染途径、迁移方式进行系统综述,介绍了土壤汞污染修复技术,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存在的问题以及有待进一步研究的方向.  相似文献   

17.
2000~2010北京大气重污染研究   总被引:38,自引:0,他引:38       下载免费PDF全文
根据北京市环境保护局公布的大气污染数据及气象部门公布的气象资料,用时间序列分析法对空气污染指数大于200的大气重污染做了系统分析.结果表明,北京大气重污染可分为静稳积累型、沙尘型、复合型以及特殊型4个类型,2000~2010年各类型发生次数分别为69、53、23、6次.从季节分布看,北京大气重污染主要集中在春季和秋冬季,其中春季以沙尘型为主,而秋冬季大部分为静稳积累型.从年际变化看,21世纪初期沙尘天气活跃,造成了北京大气重污染的高峰期,2003~2005年大气重污染有所回落,2006年受沙尘天气明显增多及大规模奥运建设的共同影响,北京大气重污染再次出现明显峰值;2007年北京沙尘天气明显减少,但静稳积累型重污染相对突出;2008年奥运减排措施效果显著,全市静稳积累型重污染降至历史最低,其后则呈缓慢上升趋势.大气重污染既呈现区域共性,也受局地环境影响.定陵站大气重污染全部为沙尘型;近年来随着首钢的减产、搬迁,石景山区古城站大气重污染明显减少;而受周边大规模城市建设影响,奥体站大气重污染表现相对突出.  相似文献   

18.
沙尘天气是一种灾害性天气,它不仅对于气候和生态系统产生重要影响,而且对工农业生产,交通、建筑设施、人民生命财产等造成严重危害,可谓是现今最重大的气象和环境灾害之一。锡林郭勒盟是遭受沙尘危害的重灾区,通过对2006-2010年期间的沙尘天气的发生情况的研究,总结沙尘天气产生的原因及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19.
利用EP/TOMS遥感资料分析我国上空沙尘天气过程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利用EP/TOMS卫星遥感资料,并结合地面气象观测记录,分析了影响我国典型沙尘暴天气的发生、发展和传输过程.定义了使用EP/TOMS气溶胶指数定量描述沙尘天气强度的指标体系,并对1998年3-4月间发生的沙尘天气的强度及其演变进行了详细的分析.结果表明:利用EP/TOMS 气溶胶指数并结合气象观测资料,可以对大规模的沙尘天气进行及时判别、监视,并预报影响范围及传输路径;同时,利用TOMS气溶胶指数建立起来的指标体系可以半定量化地描述沙尘暴天气的强度和影响范围.   相似文献   

20.
从植被演替和抗风性研究包兰线沙坡头段人工植被稳定性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运用群落演替与风沙流因子分析相结合的方法论证了群落的稳定性。在沙坡头地区,以油蒿为主的人工群落在长期的自然演替过程中已达到与生境条件相互适应的动态稳定过程。通过沙坡头与周边地区植被演替的比较研究,表明了该地区现有植被正形成(或已形成)偏途顶极序列,该植被在相当长的时间内会稳定存在,这些演替可促使沙坡头地区的人工植被向更为稳定的人工+自然复合生态系统以及自然生态系统方向变化。此外,风洞实验结果显示,沙坡头现有主要植被和地表能够抵抗较大风沙流胁迫,已形成了能够忍耐沙尘暴的生态系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