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德国汽车虽多.道路交通却总是秩序井然。 德国交通法没有汽车应礼让行人的规定,但德国司机总是充分尊重行人的路权。前方路上如有行人,司机不会按喇叭催促,而是耐心等待行人觉察身后有车并主动闪开,或者先慢慢跟在后面,再想办法绕开行人。  相似文献   

2.
时间观念     
在大多数国家,对那些不遵守交通法规的行人,警方无非就是向他们提出警告,或者进行罚款。但是,菲律宾警方对违章行人的惩罚方式却十分奇特,巡警们一旦在路上发现了违章的行人,便向他们抛掷湿毯子。  相似文献   

3.
大街上行人川流不息。在熙熙攘攘的行人中间,不时传来一种人力三轮车“闪开”、“让一下”的吆喝声。听到吆喝声的行人,似乎总是很自觉、很“知趣”地纷纷退开,且唯恐躲避不及。这是一些什么样的人力三轮车呢?货运小三轮也!若问为何行人对它退避三舍?车速非凡也!  相似文献   

4.
今年9月15日,我省《海峡都市报》在福州对行人的交通意识进行问卷调查。随机分发卷收回100份有效卷,发现有59%的行人承认闯过红灯,有78%的行人曾逆行。下面是此次调查结果的图示表:  相似文献   

5.
为研究近身攻击情景下行人疏散过程,基于恐慌情绪吸收模型、开放性-责任心-外向性-利他性-神经质(Openness-Conscientiousness-Extroversion-Agreeableness-Neuroticism, OCEAN)模型设计该情景下的行人恐慌情绪模型,通过改进传统的社会力模型体现恐慌情绪对行人行为的影响。经仿真验证,基于动态恐慌情绪驱动的行人应急疏散模型——行人恐慌情绪(Personnel Panic Emotion, PPE)-动态行为(Dynamic Behavior, DB)模型能有效体现该情景下行人疏散特征。设计两组对比试验,研究恐慌情绪、防御人员对疏散过程的影响。结果表明:1)考虑恐慌情绪下,疏散时间缩短42 s,被袭击人数减少5人,拥堵点由5处减少为3处,但行人疏散前期出现短时混乱,后期拥堵点的面积、人流密度更大;2)在疏散前期恐慌情绪传播主要受恐怖分子位置影响,全部行人开始疏散后,因拐角和出口处拥堵,恐怖情绪迅速大范围传播;3)防御人员能有效抑制恐慌传播,减轻恐慌情绪对疏散行为的负面影响,进一步提高疏散效率。该研究为此类情景的人员疏散提供了理论依...  相似文献   

6.
杭州飙车案的发生并非偶然。 走在上下班高峰期的街头,常常看到在没有设置红绿灯的斑马线上.行人、机动车、非机动车挤成一团,谁也不肯有一丁点的礼让。即使在非高峰期,有的车辆途经斑马线。遇到过街行人非但不减速,反而一踩油门“嗖”地抢先而过:有的车辆甚至加速逼进,把行人逼回人行道。  相似文献   

7.
城市交叉口不同方向的驾驶人识别行人过街安全岛容易产生心理旋转效应,难以及时准确地辨识交通岛轮廓及线形,导致车辆撞击行人、撞击安全岛事故时有发生。以行人是否受伤害的关键速度30 km/h、50 km/h为依据,结合颜色恒常性与形状恒常性,提出一种具备多级线形诱导、多级轮廓诱导功能的安全岛设施设计方法,以缓解心理旋转效应。结合3ds Max软件构建仿真模型对改善后的有益效果进行验证,并以驾驶人视认距离作为评价指标。结果表明,针对安全岛改善后方案,交叉口各入口方向驾驶人视认距离能够提升44%以上。城市交叉口行人过街安全岛采用多级线形诱导与多级轮廓诱导方案,能够显著提高行人过街安全性并优化驾驶人视距视区。  相似文献   

8.
施倚 《劳动保护》2006,(1):106-106
编辑同志:本人是一名汽员工,我的嫂子于2002年8月15日早上7时40分左右(8时上班)骑自行车送小孩上学后,直接去单位上班的途中被迎面开来的大货车后部副伤。经交通部门认定,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管理条例》第七条(车辆、行人必须各行其道。借道通行的车辆或行人,应当让在其本道内行驶的车辆或行人优先通行。遇到本条例没有规定的情况,车辆、行人必须在确保安全的原则下通行。)的规定,  相似文献   

9.
基于元胞自动机恐慌状态下人群疏散模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了研究恐慌情绪对疏散中人群行为的影响,结合决策理论和情绪感染相关理论,同时考虑恐慌情绪对行人决策的影响和恐慌情绪本身的动力学特性,如情绪感染和衰减等,采用元胞自动机方法,建立基于场域模型的恐慌状态下行人决策修正模型,采用该模型研究恐慌情绪对人群疏散行为的作用规律。研究发现:当处于优势疏散位置的行人,由于恐慌做出非理性决策,不仅降低了自身的疏散效率,而且会占据其他行人的最优疏散路径,因此导致整体疏散效率的下降;随着恐慌情绪阈值增加,同一时刻的恐慌人数减小,疏散时间减小,且存在某一临界值,使疏散时间最短;情绪自衰减速率是影响恐慌情绪的关键因素,且存在决定恐慌情绪的蔓延或者衰减的临界值;行人的恐慌程度随着行人密度的增加而增加,因为人群规模较大时,恐慌情绪的感染次数增加,并在人群中得到反复加强,从而使人均恐慌值增加。  相似文献   

10.
长期以来,行人、非机动车的违章行为在不少城市屡见不鲜,并被认为是令交通管理部门最为头疼的“痼疾”和现代公共管理的一大“顽症”。近几年来,越来越多的城市将治理行人“越轨”走路作为提升城市文明的重要举措。在久治难愈的恶习面前,整治行人违法可谓是一场战役性革命。“行路革命”能否有效根除“痼疾”,社会各界极为关注。  相似文献   

11.
《安全与健康》2006,(6):55-55,39
1、……机动车、非机动车、行人实行 分道通行。没有划分机动车道、非机动车 道和人行道的,机动车在道路中间通行, 非机动车和行人在道路_通行。 A、右侧B、以外C、两侧 2、在没有交通信号的道路上,应当在 确保安全、_的原则下通行。 A、畅通B、方便C、快捷 3、机动车行经人行横道时,应当减速 行驶,遇行人正在通过人行横道,应当 —让行。 A、注意B、减速C、停车 4、机动车行经没有交通信号的道路 时,遇行人横过道路,应当_。 A、避让B、注意C、减速 5、机动车行驶时,驾驶人、乘坐人员应 当按规定使用安全_。摩托车驾驶人及 乘…  相似文献   

12.
阴天,风急。天色阴沉沉,云彩变幻莫测。高速公路上的汽车飞一样的驰骋,路边的行人不自觉地踉跄了几步。高速公路,行人?是的,行人!一名老人,衣衫褴褛,走在风里,尽显单薄的身材,随身的是一根竹杖,一条袋子。巡逻的警车赶紧停了下来,老人似乎吓坏了,身子一缩。看着警察,眼神有些慌乱,“我在广东打工,现在想回龙海,没想到钱被抢了,只好走路”,老人用颤抖的声音倾诉着他的不幸。  相似文献   

13.
山城街头的人行横道前树起了一面面的警示牌,“关爱生命,避让行人”,醒目的大字让人们从心里感受到“以人为本”的崭新管理理念。警示牌像忠实的哨兵站立街头,日复一日地提醒过往车辆,护卫着每一个行人的安全。  相似文献   

14.
信号控制交叉口行人过街等待时间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为保护行人过街时的安全及减少行人违章行为,通过分析行人过街的等待规律,构建了信号控制行人过街等待的生存分析方法。对上海市典型交叉口的行人过街等待行为的观测及分析,得到了行人等待的生存曲线,建立了行人违章危险度随行人自身及环境因素影响的COX风险回归模型。结果表明:行人在路边等待过街最大可忍受等待时间为90s,在中间安全岛的最大可忍受等待时间仅为50s;行人等待时间与行人年龄、红灯时间、穿越车道数、冲突方向车流量、是否二次过街相关,与行人性别无关;合理的交叉口设计和信号控制能提高行人的遵章率、降低违章危险度。笔者建议:信号控制交叉口行人红灯时间不超过90s,行人在安全岛最大等待时间不超过50s。  相似文献   

15.
为研究环境熟悉度及引导作用对行人疏散影响,建立考虑环境熟悉度及引导作用的行人疏散元胞自动机模型。模型引入环境熟悉度参数,将行人分为熟悉环境行人与不熟悉环境行人,不同的行人具备不同的运动方式;基于引导标志的有向引导作用构建引导场,使行人能跟随引导移动;以某超市为例,研究其环境熟悉度、引导作用及引导有效性对行人疏散的影响。结果表明:行人疏散时间随着环境熟悉度的增加而减少;在相同的环境熟悉度下,不熟悉环境行人选择跟随引导移动相比于随机移动及跟随行人移动疏散效率更高;环境熟悉度较低时,行人疏散时间随引导有效性提高呈现先减少后增加的趋势。  相似文献   

16.
为研究跨越障碍物行为对人员疏散进程的影响,建立考虑跨越障碍物行为的人员疏散元胞自动机模型。模型中引入危险度的概念,利用危险度区分可跨越障碍物与不可跨越障碍物;通过2种不同的邻域,实现行人的跨越障碍物行为;建立某地震后的疏散场景,对不同初始行人密度及跨越障碍物行人比例的疏散过程进行模拟,分析初始行人密度、跨越障碍物行为以及跨越障碍物行人比例对人员疏散过程的影响。仿真结果表明:行人跨越障碍物行为使得模拟过程更加符合实际行人面对障碍物的运动模式,消除了障碍物路口行人必须绕过障碍物引起的某些阻塞;与不存在行人跨越障碍物行为相比,初始行人密度增加对存在行人跨越障碍物行为的场景影响更小;行人在面对可跨越障碍物时,跨越障碍物行人比例越高,疏散所需时间越短。  相似文献   

17.
为研究厢式客车与行人碰撞后行人运动形态及其损伤机制,根据国家车辆事故深度调查体系(NAIS)中的一个真实案例,利用Madymo仿真软件,建立厢式客车的前部结构模型和中国50百分位的假人模型。在此基础上进行计算机模拟试验,以人体损伤指标为评价标准,研究不同车速和行人朝向对碰撞后的行人运动形态及损伤的影响。结果表明:车速和行人朝向是影响行人损伤程度的主要因素,行人朝向对碰撞后的行人运动形态影响较大;此外,行人先与厢式客车碰撞一侧的小腿损伤值明显大于后碰一侧,行人与地面二次碰撞造成的头部损伤是导致行人死亡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8.
公共场所中的人群疏散是行人疏散动力学研究中的重要内容。基于九曲桥行人运动观测实验对转角区域的行人运动特征进行研究,并利用人员疏散模拟软件Pathfinder模拟了因激励作用所导致的行人速度提高对通行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由于行人的停留、拍照行为导致转角内区域出现了明显的行人变换走道现象;行人在转角内区域出现的停留、超越行为导致行人速度出现大幅度波动,最低速度约为0.2 m/s,最高速度约为0.7 m/s;与转角后区域相比,行人密度变化对转角内区域的行人速度的影响更小,单位流量的影响更大;由于观测实验中行人停留、拍照等行为的存在,相同密度下转角后区域行人运动速度、单位流量均低于P&M平直通道模型;适当的激励作用有助于减轻行人拥堵,提高通行效率,当行人速度达到较高水平后效果不再显著。  相似文献   

19.
年初以来,福州警方首次开展针对非机动车和行人的专项交通安全整治,井对其违法行为依法予以处罚。众所周知,以往警方管理与处罚的对象主要是机动车及其驾驶人。非机动车和行人受到处罚的情形极是少有。那么,福州警方整治的法律之剑何以挥向“弱者”?  相似文献   

20.
为探究恐慌状态对行人疏散效率的影响,基于情绪感染等相关理论,在探讨了情绪感染影响因素的基础上,利用元胞自动机模型、A*算法和SIS算法仿真了在有障碍物的情境下恐慌情绪对行人疏散的影响关系,使用MATLAB软件建模对情绪阈值、情绪衰减速率、行人密度等重要情绪因子进行仿真模拟。结果表明:在一定程度上恐慌情绪确实影响着正常的疏散行为,疏散时间随着情绪阈值的增加而逐渐缩短直至降低到某一值后基本不变;情绪衰减速率越大,感染者越能在短时间内降低恐慌值变为易感者,情绪衰减速率也是影响疏散的关键性因素;行人密度增大,则恐慌情绪在房间内反复传播进而不断加强,恐慌值增加会导致疏散时间更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