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情感形象是旅游目的地重要形象之一。以外地游客的上海游记为语料,采用扎根理论研究法、内容分析法分析外地游客对上海旅游目的地的情感态度。结果表明:(1)游客对上海旅游目的地的情感态度总体上积极正面,体现在旅游吸引物、休闲娱乐、设施服务、环境氛围和管理服务5个维度上;(2)游客对上海旅游目的地的积极评价多集中在“繁华、现代、时尚、独特”高频词上,说明世界著名旅游城市形象已基本建成;(3)但是景区商业化、高物价和人多排队等因素带给部分游客负面情绪。针对此,本文提出了夯实景区文化内涵、加快全域旅游建设、加大宣传力度、加大精细化服务管理等提升城市旅游形象的建议。  相似文献   

2.
以江西婺源为案例,利用内容分析法分析了游客感知的旅游目的地形象及其历时演化.研究发现,10年来游客对旅游吸引物的感知总体较稳定,对旅游设施与服务、社会环境气氛与价格和情感感知形象积极评价增多,但随着旅游的开发,对部分自然景点的提及率和描述有所改变,商业化、旅游开发导致的负面感知形象出现.研究强调了网络资料在旅游目的地形象研究中的重要意义与优势,对婺源借助互联网树立良好的旅游形象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3.
以西安曲江为例,基于游客感知角度,采取问卷调查方式,利用因子分析、词频分析等方法对曲江主要景区的旅游形象进行分析评价。研究发现:(1)游客对曲江旅游形象感知因子分为三个维度:吸引物、旅游设施、旅游服务,其中游客满意度最高的是旅游设施维度(3.51),最低的是旅游服务维度(3.00)。(2)曲江的国内客源市场以陕西省内游客为主,对省外游客的吸引力呈现距离衰减的特征。(3)游客对曲江整体旅游形象的满意度较高,存在稳定集中的特征。(4)游客的性别和家庭人均月收入与曲江旅游形象的感知评价之间没有显著关系,但游客的年龄、职业和文化程度对曲江的旅游形象的感知评价结果有着显著性影响。基于以上结论,提出重点进行形象设计与形象营销,提高游客软性服务满意度,提升西安曲江旅游形象和知名度的建议,如突出曲江旅游形象核心部分、做好生态环境工作、重视事件营销、重点开拓境外客源市场等,以期引导旅游者选择曲江作为旅游目的地,进而推动曲江国内外知名旅游目的地品牌建设和发展。  相似文献   

4.
以网红景区重庆市万盛奥陶纪景区为例,通过在景区官网、新浪微博、微信公众号和马蜂窝旅游网中搜集网络图片和文本,对其投射形象和感知形象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显示:①从图片内容上看,景区最重视游乐设施的形象宣传,忽视旅游纪念品的宣传,缺失"购"元素。②从图片数量上看,景区和游客都最重视游乐项目,景区忽视人文景观,游客对此仍会关注;景区对食物宣传较多,但成效微弱。③从官方文本上看,景区重点打造"悬崖景区"形象,重视网络营销。④从游记和点评看,游客通常结伴到景区游玩,对高空项目感到惊险刺激,对排队印象深刻,忽视对食物的体验,部分游客游玩后实际感知体验未达到预期。⑤对比景区的投射形象和感知形象,形象大体吻合,但仍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5.
空气质量是影响旅游目的地发展的重要因素,游客目的地选择、旅游体验和重游意愿等与其关系紧密。获取2013年1月至2019年7月游客在携程网发布的259个国内5A级景区空气质量的13,069条评论,通过双向LSTM模型进行情感分析,借助Gephi、Vosviewer分析其共现网络图,并依托扎根理论诊断影响游客对景区空气质量感知的因素。结果发现:①游客对我国旅游目的地空气质量感知情感值正面极性显著,时间上呈稳中有升的趋势,空间上"南高北低"格局明显。②高情感值景区与景区类型相关,低情感值景区则受地理位置影响。③共现网络图谱和扎根理论分析均得出自然环境、身体健康和服务设施是影响情感值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6.
通过自编程序获取网络游客评论数据,采用ROST Content Mining软件对汉阳陵、乾陵、昭陵旅游景区的游客评论结果进行词频、语义网络、情感和满意度分析。结果表明:①游客对3个景区的评价在旅游资源方面具有共性,景区名称、地理位置、博物馆、陵墓等在前50个高频词中出现较高频次,而对特色要素、旅游设施及服务、旅游体验等方面的评论结果差异较大。②语义网络分析结果显示,3个景区均以景区名称、博物馆、陵墓为中心,且主要关联体现旅游景区资源特色和历史背景方面的词汇。③在情感方面,网络游客对3个景区评价的积极情绪远大于消极情绪,其中对汉阳陵的评价最好,乾陵次之,昭陵最差。④就景区满意度而言,游客对汉阳陵(4. 45)和乾陵(4. 39)的满意度差异不大,而对昭陵(3. 96)的满意度最低。  相似文献   

7.
游客体验满意度是评价旅游竞景区争力的重要因子,选择汉阳陵、乾陵、昭陵3个典型景区,从游客体验视角出发,构建均值结构方程模型,对比分析关中帝陵景区的旅游竞争力。结果表明:①关中帝陵旅游景区游客的旅游资源感知、服务感知、感知价值对游客满意度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游客总体满意度对忠诚度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②在景区资源、游客感知价值、游客体验满意度和忠诚度方面,乾陵最具竞争力,汉阳陵次之,昭陵最差;在景区服务方面,汉阳陵竞争力最强,乾陵次之,昭陵最差。③总体上,乾陵景区综合竞争力较明显,昭陵最差。  相似文献   

8.
以琅琊山景区为例,利用文献研究、田野调研、因子分析和回归分析等方法对琅琊山景区游客感知满意度因子与表现、游客满意度和游后行为倾向的关系进行探讨。研究表明,景区游客感知满意度有资源与环境、设施与条件、管理与服务三个维度14项因子,满意度总体值为3.43,未达到满意水平,其中资源与环境的各因子较高,"管理与服务"的各因子较低;三个维度14项因子对游客满意度的影响显著;游客感知总体和各维度满意度与游后行为倾向相关,且对推荐意愿影响显著于重游意愿。  相似文献   

9.
旅游景区的竞争力来自于游客的满意度,游客满意度的高低深刻影响着旅游景区的发展潜力与能力.旅游景区游客满意度评价是当前旅游景区管理的研究重点和难点之一.在文献综述的基础上,从旅游景观、价格感知、餐饮服务、交通状况、住宿、娱乐、购物、游览、经营管理9个方面构建了旅游景区游客满意度测评指标体系,运用因素重要性推导模型对连云港花果山风景区进行了实证研究,得出连云港花果山风景区的急需改进因素、次要改进因素、锦上添花因素和竞争优势因素,针对急需改进因素提出了连云港花果山风景区的发展建议.  相似文献   

10.
品牌伞在旅游市场营销中已有较广泛应用,但目的地品牌伞的概念与相关理论研究仍有待完善。以135篇中国陆路丝绸之路旅游日志为研究对象,利用内容分析方法中的词频分析、语义网络分析、聚类分析等构建了游客认知视角下丝绸之路品牌伞的"丝路品牌—城市品牌—景区品牌"三级结构模型;通过语义网络分析丝绸之路子品牌之间的关联性,发现丝绸之路品牌伞对城市品牌原本行政区域具有淡化作用;丝绸之路景区品牌特征的分析结果表明,游客认知的自然景观品牌强于人文景观品牌。  相似文献   

11.
基于认知—情感二维模型,运用2015—2018年4年时间近8万字的网络点评,对杭州西湖中西方游客感知形象进行内容分析,并构建了六维度框架。结果发现:①空间、活动、人际关系、人地关系、时间和情感取向6个维度,为跨文化旅游研究提供了基本框架。②空间、活动、人地关系取向是旅游者感知形象重点,与人际关系、时间共同构成了认知形象范畴,而情感取向对应情感形象。③中西方游客感知形象共性包括山、湖、园、塔的景观空间等,差异表现在国内注重文化象征,而西方注重文化具实等。  相似文献   

12.
北京旅游景区游客满意度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基于对北京3个重点景区游客的随机问卷调查,借鉴国内外已有的顾客满意度评价模型,构建了城市游客满意度测评模型,并利用SPSS11.5和AMOS5统计软件对北京旅游景点游客满意度进行了测算与评价。结果表明,北京游客综合满意度为69.23,水平还较低;游客的忠诚度较高,游客抱怨度较低;游客满意度主要受感知质量和景区形象影响,较低的感知质量直接导致了较低水平的游客满意度;游览安排和景区特色对感知质量有显著影响。今后,北京应加强景区特色的构建和游客投诉管理,规划更为合理的游览安排,提高社会服务水平,为游客提供“零缺陷”的旅游产品。  相似文献   

13.
社交媒体生成的大量交互内容正影响着游客对目的地形象感知和最终旅游意向的形成。运用结构方程模型,分析了游客对社交媒体内容的接受情况和接受目的地信息后对旅游意向的影响程度。结果表明:(1)游客对社交媒体使用强度越大,越会依赖社交媒体进行目的地相关信息搜集;(2)游客接受社交媒体的程度会显著影响对目的地的认知形象和情感形象形成,其中认知形象的影响程度更深;(3)游客对目的地的形象认知中社交媒体影响游客旅游意向的完全中介变量,其中整体形象感知显著影响游客的旅游意向。基于此,建议旅游目的地管理部门积极参与到社交媒体口碑的经营之中,进一步提高游客在社交媒体中对目的地的形象感知。  相似文献   

14.
安全感影响游客制定出游决策。新疆作为我国重要的旅游目的地之一,其特殊的地缘政治环境、社会与自然环境使游客对旅游安全尤为关注。以北疆旅游线路"天—吐—喀—伊"线为例,以进疆游客为研究对象,通过问卷调查方式获取安全感知相关数据。结果表明:①进疆游客的旅游安全意识较高,极少部分游客不重视旅游安全。②影响游客安全感知的因素主要是治安状况、旅游活动安全管理、旅游服务设施安全、商品与信息情况、目的地基础保障。③游客对新疆旅游安全感知状况为:治安状况安全感知最好,目的地基础保障安全感知最差。④旅游安全感知在游客年龄上无显著差异,但性别、教育程度、职业、薪资、来疆次数在游客旅游安全感知上有显著差异,且薪资与进疆次数对游客的旅游安全感知显著相关。根据研究结果,建议在加强对外宣传和构建和谐安全的旅游环境两方面采取措施,以提高游客旅游安全感知。  相似文献   

15.
采用北京地区博物馆的网络评论文本,借助文本内容分析法探究游客在博物馆旅游过程中的旅游体验感知特征。结果表明:游客正面感知大于负面感知,满意度较高;游客动机主要为文化学习、专业研究、人生感悟、休闲娱乐与从众心理;游客行为主要体现在"参观、拍照、休息、游览"四个环节。故宫是游客提及最多、感知最深的目的地,游客偏好于历史文物、自然科学、文化艺术、民族宗教和军事类博物馆。游客满意度与博物馆的旅游吸引力因素密切相关,主要影响因素包括功能、票价、展馆特色、布展活动、设施环境、管理服务、区位交通等。  相似文献   

16.
旅游景区解说设施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更好地促进旅游信息的传播与交流、旅游地形象的宣传、旅游学术思想的交流与共享、旅游产品的促销、旅游服务的完善与提高等,对旅游景区解说设施的功能、类型、解说效果、相关因素、流程进行了深入研究,提出了旅游景区解说设施的4个功能、2大类型,比较分析了各类型旅游解说设施的解说效果、解说设施及其相关要素的循环关系,以及旅游景区解说设施的规划流程。  相似文献   

17.
夜间旅游是当代旅游发展理论体系中重要的研究领域。以旅游形象结构为理论基础,以广州夜间旅游为例,利用805份游客调查问卷,采用质性与量化研究方法探讨城市夜间旅游形象结构。结果表明:水上夜游、灯光节庆活动、景观塔夜游、休闲街区夜游和夜市美食游成为游客最喜爱和最常游的广州夜间旅游产品。城市夜间旅游形象结构由“认知形象—氛围形象—情感形象—意动形象”组成,其中:认知形象包括视觉形象、物质经济形象、自然环境形象、人文环境形象、物理空间形象和整体感官形象6个维度,以整体感官形象和物质经济形象最为突出;氛围形象和情感形象以正面为主,表明游客认为广州夜间旅游具有良好的氛围及情感。最后,从完善城市夜游政策体系、优化夜游发展宏观环境、构建夜游多核空间格局等方面提出优化城市夜间旅游形象的建议。  相似文献   

18.
夜间旅游是当代旅游发展理论体系中重要的研究领域。以旅游形象结构为理论基础,以广州夜间旅游为例,利用805份游客调查问卷,采用质性与量化研究方法探讨城市夜间旅游形象结构。结果表明:水上夜游、灯光节庆活动、景观塔夜游、休闲街区夜游和夜市美食游成为游客最喜爱和最常游的广州夜间旅游产品。城市夜间旅游形象结构由“认知形象—氛围形象—情感形象—意动形象”组成,其中:认知形象包括视觉形象、物质经济形象、自然环境形象、人文环境形象、物理空间形象和整体感官形象6个维度,以整体感官形象和物质经济形象最为突出;氛围形象和情感形象以正面为主,表明游客认为广州夜间旅游具有良好的氛围及情感。最后,从完善城市夜游政策体系、优化夜游发展宏观环境、构建夜游多核空间格局等方面提出优化城市夜间旅游形象的建议。  相似文献   

19.
旅游吸引力评价对文化遗产景区旅游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构建了包括5个一级指标、16个二级指标的旅游吸引力评价体系,并以北京颐和园为例开展实证研究。结果发现:①游客对自然与人文景观的评价最高,对生态环境、知名度、旅游安全和美誉度的评价较高。②交通便捷度、景区容纳量、基础设施和旅游服务的评价一般。③景点集中度和文化旅游体验项目的评价较低。④餐饮条件、旅途耗时、购物条件和交通费用的评价最低。从持续提升资源价值和景区形象角度出发,提出继续完善接待环境和服务水平,创新打造特色旅游项目和旅游商品,重点改进餐饮服务和条件等方面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20.
旅游美食作为旅游目的地的旅游资源和旅游吸引物之一,对游客的吸引力在逐渐增强,受到了游客的青睐。"吃"作为旅游六大要素之首,是旅游活动的物质基础,在旅游体验过程中居于特别重要的地位。在综合分析美食旅游本身特征、美食旅游研究成果和大连游客样本特征的基础上提出了五个美食感知维度——文化价值、美食特性、服务质量、餐饮信息化和美食价格;三个美食体验维度——感官体验、情感体验和精神体验。通过实证研究得出,美食感知影响美食体验的质量。其中,饮食文化因素对美食体验的影响最大,但却是游客感知最弱的因素。游客获得的体验主要是情感体验,其次是感官体验。如何增强赴大连游客对美食的文化感知对提高美食体验质量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