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伊犁河谷景观格局变化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景观生态学是宏观生态研究的一个新的领域.景观动态变化研究,是目前景观生态学中的一个研究热点.基于伊犁河谷2000年、2005年夏季有效时相Landsat TM/ETM 遥感影像资料,综合运用遥感与GIS技术,通过采用分维数,多样性指数,破碎度指数和边界密度等指数,分析了伊犁河谷景观动态变化.研究结果表明:①草地、水域和林地面积大幅度减少,耕地和城乡居民工矿交通用地猛增,城市化进程加快;②伊犁河谷斑块数目增多,景观边缘密度增加,景观破碎度增大,伊犁河谷景观异质性和景观形状的复杂性程度略微提升;③景观基质依然为草地,草地破碎度稍增,草地的多样性和异质性下降;④耕地的斑块数减少而斑块面积增大,破碎化程度降低,耕地的稳定性加强.  相似文献   

2.
利用两个时期的Landsat TM/ETM遥感影像,结合RS和GIS技术,直接从遥感图像上获得景观格局指数,对安徽省合肥市的景观格局进行了分析。揭示在快速经济发展和不断加快的城市化进程中,合肥市景观形状指数、分形维数和破碎度指数的不同变化趋势。与传统方法相比,该方法具有快速、准确、节省费用、简单易行的特点,有利于对景观格局变化进行动态监测。  相似文献   

3.
4.
5.
本文以生态景观理论为基础,地理信息与遥感技术为支撑,对岷江流域三江交汇区三期遥感数据,1990年TM、2002年TM、2014年ETM+数据进行图像分类、景观指数提取、空间分析,同时采用面积转移矩阵统计各景观面积的转移情况,分析景观格局变化的影响因素,研究结果表明:(1)1990—2014年三江交汇区景观类型面积排序为:农田林地草地水域居民地裸地。优势景观为耕地,所占比例由72.83%下降到63.32%,面积减少了3480hm2。草地所占比例呈现波动变化,总体增加了2.81%。林地比例由15.98%上升到18.79%,增加了700hm2。居民地所占比例升高了4.1%;(2)1990年研究区内草地景观易受到外部干扰,其分布形状复杂。林地景观整体聚合度较高同时具有较低的异质性,分布通透性好、规模连续。农田分布较为分散且斑块较小。2002年农田斑块分布复杂化,同时具有聚集度高的特点。2014年研究区内农田优势地位下降。此时农田分布比较破碎并且呈现集中的态势。草地分布规模性较好、分布较为完整,但是内部存在一定的破碎性;(3)三江交汇区景观类型相互转化的主要原因:一是,退耕还林、还草政策实施,海拔超过500m的丘陵山地区域,建立生态保护区。二是,成绵乐铁路和高速路网的完善,使得三江交汇区的土地类型向建设用地转化加快,主要集中在乐山市中区和周围城镇。  相似文献   

6.
以1987年和2000年TM影像为数据源,在ENVI 4.4平台下提取淮北市(相山建成区)1987-2000年土地利用/覆盖动态变化信息,利用FRAGSTATS 3.3软件提取研究区的斑块指数、多样性指数、优势度、破碎度、分维度及形状指数等景观格局指标,并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7.
本文基于一次能源消费的统计数据,计算了四川省2000~2009年的碳排放总量、人均碳排放量和碳排放强度。结果表明:2000~2009年四川省能源消费总量、碳排放总量和人均碳排放量均呈显著上升趋势;第二产业碳排放量的比重最大,并且增大趋势明显;2000~2009年四川省碳排放强度年平均下降率小于国内生产总值的年平均增长率,未能实现二氧化碳的绝对减排。  相似文献   

8.
通过对四川省地级市近10年市区园林绿化情况进行数据收集,选取绿化覆盖面积、园林绿地面积、公共绿地面积和公园面积4个指标进行统计分析,能直观的体现出四川省各城市的绿地建设情况,且便于相互之间的比较和寻找不足,从而对于后期城市绿地建设具有指导作用。结果表明:(1)近10年,成都市区绿化覆盖面积最大;巴中市最小;绵阳市区平均绿化覆盖面积增长率最小;遂宁市绿化覆盖面积增长率最大;(2)近10年,成都市区园林绿地面积最大;雅安市最小;遂宁市和内江市园林绿地面积增长率最大;雅安市区平均增长率呈负增长;(3)近10年,成都市区公共绿地面积最大;绵阳市、雅安、资阳、巴中3市公共绿地面积相对较小;内江市区平均公共绿地面积增长率最大;乐山市公共绿地面积平均增长率全省最小;(4)近10年,成都市区公园面积最大;南充、眉山、内江、资阳雅安、广安等市区公园面积相对较小;巴中市区平均增长率最高;其次为达州市区。  相似文献   

9.
合肥市近19年来土地利用格局的时空变化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Landsat TM、ETM 、CBERS—2资源卫星数据,采用基于知识型光谱特性的增强与人机交互解译相结合的方法,提取了合肥市1987年、2000年和2006年土地利用类型的专题信息。利用GIS空间分析技术和数理统计方法,分析了合肥市近19年来的土地利用变化特征。结果表明:①在整个阶段—耕地减少了23.38%,建设用地增加了61.26%;城镇用地新增速度最快,且新增速率远大于转移速率,属高速扩张型;②区内最"敏感"的类型是交通用地,其新增速率在两个阶段分别达到1.64和1.62,远高于其它的类型;④从城市扩展的方向上看,合肥城市的发展主要以西南部、南部和东部为主,西南部最为明显;城市已经形成以老城区为核心,向东、北、西南三翼伸展,形成"南进—东拓—西缓—北抑"的空间发展布局。  相似文献   

10.
近20年来淮北市植被变化遥感动态监测与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遥感技术对淮北市主城区(相山建成区)18年间植被变化进行统计分析,从而得出结论,并对所得结果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1.
青海省景观格局核心指数提取与变化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12.
当前,气候变化备受全球关注.从人口角度研究气候变化可正确判断和把握影响气候的人口因素,对制定减缓气候变化的政策和措施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分析西安市近60年来的年平均气温资料可知,西安市气温与全球气候变化一样,有变暖的趋势,且增温幅度高于全国平均值.通过二次项拟合分析西安市气温变化与人口变化关系,得出总人口数量与气温之间不存在明显的线性关系.利用西安市1991-2010年的年平均气温、就业人数、第二产业人数、家庭户数以及反映人口消费结构的恩格尔系数的时间序列数据,运用灰色关联分析法进行分析.结果发现,第二产业人数与气温的关联度最高,为0.8163;总家庭户数与气温的关联度次之,为0.7289.灰色关联是根据序列曲线几何形状的相似程度来判断其联系是否紧密,人口结构与气候变化之间是否存在机理关系还需要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3.
当前,地表水资源调查评价工作,主要是以河道控制站或区域代表站实测的断面径流量作为统计分析的基础。由于人类活动对河川径流的影响,大多数水文站要想正确估算天然河川径流量,并使年径流系列具有统一的基础,使年内分配符合天然过程,就必须进行还原计算。径流还原计算的意义有:第一,统计的径流量,应当是天然径流量,而  相似文献   

14.
生态旅游是一种回归自然、保护自然的高层次旅游活动,近年来在国内外获得广泛关注。四川省是我国生态旅游大省,具有得天独厚的地势条件和自然景观资源。其中,川西山地地广人稀、地势起伏大,较之四川省东部地区更有利于开展生态旅游活动。因此,本文利用统计资料和前人研究成果,对川西山地地区生态旅游景观资源的整体情况加以阐述,主要内容涵盖地质地貌景观资源、水文景观资源、生物景观资源和气象气候景观资源。并重点对资料统计过程中发现空缺的灌丛景观资源部分,以野外调查的方法予以补充分析,以期为进一步研究该区域生态旅游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提供支撑。  相似文献   

15.
近30年江苏省土地利用时空格局演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GIS和RS技术,利用标准差椭圆、热点分析、单一土地利用动态度等方法对1990—2018年江苏土地利用的总体特征、转化趋势和时空分布变化进行研究。结果表明:①江苏以耕地、城乡工矿居民用地、水域为主要用地类型,耕地、草地、林地持续减少,城乡工矿居民用地、水域、未利用地不断增加。②减少的耕地主要转化为城乡工矿居民用地和水域,减少的林地和草地主要转化为耕地、城乡工矿居民用地和水域,新增的水域主要来源于耕地与草地。③后一个8年期变化更加活跃,且全省土地利用变化在空间上具有方向性和集中性。④政策和经济因素是造成江苏省土地利用变化的主要驱动力因子。  相似文献   

16.
通过对1989-2009年20年间景观格局的空间分布、变化特征以及变化趋势分析,揭示了造成双台子河自然保护区环境变化的主要驱动力是人类活动和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定量计算了石油开发对研究区域景观格局变化的影响。结果显示:1989-2009年双台河口自然保护区的土地利用类型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景观破碎度明显增加,人类活动导致保护区内的土地利用和景观格局也发生了明显变化,但油田开发在总的土地利用变化中的贡献率仅为4.6%。  相似文献   

17.
1972年斯德哥尔摩召开联合国第一次人类环境会议后,世界范围内的环境事件近20年来仍是频繁发生。41自:可持续发展论.张坤民主笔.北京: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1997近20年来的重大公害事件  相似文献   

18.
利用1954—2017年秦皇岛市气象站逐月平均气温资料,运用线性趋势、滑动平均等方法,对秦皇岛市气温变化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近64 a秦皇岛平均气温呈上升趋势,趋势率为0.169℃/10 a;年平均最高气温和平均最低气温升温趋势率为0.153℃/10 a和0.156℃/10 a;不同季节升温不同,春季和冬季升温更为突出;月气温变化中3月升温趋势最大,2月次之;年极端最高气温变化范围在31.0~40.0℃,年极端最低气温变化范围-26~-8.6℃;秦皇岛观测站搬迁后气温比20世纪90年代明显下降。  相似文献   

19.
都兰县近40年气候资源变化特征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陈芳  吴振杰 《青海环境》2002,12(4):144-148
利用都兰县1961-2000年40年气象资料,运用统计学方法,对光、热、水等气候资源以及蒸发、风等气象要素的变化进行了分析,揭示了气候资源变化的基本事实和变化规律。结果表明:随着全球气候的变暖,近40年来,都兰县平均气温以0.269℃/10a的气候倾向率呈较明显的增温趋势,进入20世纪90年代升温趋势更加明显;气温≥0℃、≥5℃和≥10℃期间的积温均呈上升趋势,其中,≥10℃期间的积温上升趋势最为明显;年和汛期降水量增加,夏季降水量增加尤为明显;日照时数、蒸发和风速的年际变化呈下降趋势。  相似文献   

20.
四川省野生乌头资源调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调查四川省野生乌头资源的分布、生态环境及蕴藏量,为四川省乌头种质资源的保护与持续利用提供科学依据.通过查阅文献和比对标本,对青川县、平武县、安县、布拖县、峨眉山市、马边县进行走访和样方调查.结果表明,四川地区野生乌头资源分布较广,北至青川县,南至布拖县,位于27°32'-32°31'N、102°17'-105°11'E,区域内低山至高山均有分布,且集中分布在海拔800-2800m的区域,但由于生态环境破坏严重,总蕴藏量仅为2975kg.建议采取措施保护野生乌头资源的生态环境,实现野生乌头资源的可持续开发利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