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为了改善畜禽规模养殖污染现状,我国颁布实施了《畜禽规模养殖污染防治条例》。以蛋鸡为例,利用Logit模型分析了影响蛋鸡规模养殖户对污染防治法规认知的关键因素。结果表明:蛋鸡规模养殖户对《条例》的认知程度低、信息来源渠道单一。知道《条例》的蛋鸡规模养殖户认为,《条例》会顺利实施,且《条例》的实施会促使养殖户增加蛋鸡废弃物处理的投入。户主年龄不利于养殖户对污染防治法规的认知,而家庭内有村干部、蛋鸡养殖年限、标准化示范场、养殖污染认知、环保监察等因素有利于养殖户对污染防治法规的认知。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我国生猪养殖市场产生了剧烈波动,也催生了对生猪养殖适度规模问题的思考。本文基于8省份1484份生猪养殖户的调查数据,采用Translog生产函数和C-D生产函数,从产出、效益和环境三个维度对生猪养殖规模效应进行实证研究。研究表明:生猪养殖规模与环境污染之间存在倒“U”形关系;综合考虑产出、效益和环境三个方面,适度规模应为年出栏1000~1999头;养殖经验对生猪养殖的产出和效益影响显著,环保认知和参加培训状况对环境污染影响显著。基于此,积极引导养殖户合理科学扩大养殖规模、增强环境意识,提升生猪养殖从业人员长期经营的驱动力,对促进养殖行业绿色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联合多方利益相关主体实施协同行为,提升多元异质性主体之间的协同性,对优化流域生态补偿机制效能至关重要。本文基于山东省大汶河流域的979份实地调研数据,运用层次回归与有调节的中介效应检验方法,实证剖析协同引擎、外部环境对流域生态补偿多主体协同行为的驱动机理。研究表明:①协同引擎对流域生态补偿多主体协同行为具有显著正向驱动作用;②协同意愿在协同引擎与协同行为之间起中介作用,协同引擎可通过强化协同意愿间接驱动协同行为;③外部环境正向调节协同意愿向协同行为的转化,政府规制与社会规范的调节作用均通过显著性检验;④有调节的中介效应检验结果显示,高水平的政府规制及社会规范影响下,协同意愿在协同引擎与协同行为之间的中介作用得到增强,但在低水平的政府规制与社会规范影响下,协同意愿的中介作用并不显著。  相似文献   

4.
基于计划行为理论和社会交换理论,通过分析蓄电池企业超威集团313份有效员工问卷数据,检验员工的环境知识、环境知识共享、绿色行为意愿对绿色行为的影响机理,分析时在环境知识共享与绿色行为意愿之间引入了组织绿色支持感知调节变量。结果表明:①环境知识对环境知识共享、绿色行为意愿表现出正向影响,并通过绿色行为意愿间接对绿色行为产生正向影响。②环境知识共享对绿色行为意愿和绿色行为均表现出正向影响,同时环境知识共享在主观环境知识和绿色行为意愿之间起中介作用,在客观环境知识和绿色行为意愿之间不起中介作用。③组织绿色支持感知在环境知识共享和绿色行为意愿的关系中起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5.
大学生作为社会经济发展的新兴力量,其垃圾分类等亲环境行为对提升整个社会的环境治理成效起到重要作用。本文基于计划行为理论与“知—信—行”模式,构建大学生垃圾分类意愿机理模型,对南京市在校大学生的垃圾分类意愿进行问卷调查,运用结构方程模型探究影响大学生垃圾分类意愿的关键因素,通过差异性检验探讨不同类型高校在关键因素上的差异,并通过多群组分析探讨性别、设施与服务体系在意愿影响上的差异性。研究结果表明:①环境认知会通过行为态度、知觉行为控制形成一个传导机制间接影响大学生垃圾分类意愿;②行为态度、知觉行为控制显著影响大学生垃圾分类意愿,而主观规范无显著影响;③调研高校学生的垃圾分类意愿水平存在异质性,表现为高职院校>一般院校>重点高校;④性别差异显著影响垃圾分类意愿,女生更容易受到主观规范的影响,而男生更容易受到知觉行为控制的影响;⑤设施与服务体系先进或落后,对垃圾分类意愿的影响无显著差异。据此,本文提出提升大学生群体垃圾分类意愿的对策建议,以期为培育大学生群体的亲环境行为及推进高校生活垃圾的分类治理提供决策参考。  相似文献   

6.
根据农村生活垃圾分类过程中农民分类意愿与行为的差别,利用浙江省5地(市)农民的问卷调查数据为基础,借鉴计划行为理论分析构建理论框架,采用计量经济学方法对农民分类意愿和行为的影响因素进行实证检验。结果表明:"农民是否了解生活垃圾分类的标准和要求"与垃圾收集设施类别数量对农民生活垃圾分类意愿和分类行为的影响一致;"是否有安排保洁员"、"垃圾处理是否收费"对农民生活垃圾分类行为有显著影响,但这种影响对分类意愿影响不显著;农民的年龄、家庭常住人口数对分类意愿具有显著影响,农民的受教育水平、月均收入与是否担任村干部对农民的实际分类行为具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7.
有效的碳普惠机制与森林碳汇产品的价值实现对中国生态文明的建设至关重要,理清公众森林碳汇购买意愿影响因素对森林碳汇政策的制定具有现实意义。基于计划行为理论、规范激活理论并融合生态文明思想内核,选用结构方程模型,利用515份社会公众问卷数据,实证检验了公众森林碳汇购买愿意影响因素及作用机理。结果表明:(1)公众森林碳汇购买意愿是理性和道德交互作用的结果,而非纯理性或纯道德驱动行为;(2)行为态度、感知规范和知觉行为控制都对公众森林碳汇购买意愿具有显著正向影响,但影响程度具有差异性,其中感知规范对购买意愿影响最大,因此公众环境道德素养是影响其森林碳汇购买行为的最重要因素;(3)社会公众森林碳汇购买意愿影响因素表征变量的具体作用表现不同:感知规范中,公众个体道德规范对其森林碳汇购买意愿影响最大;行为态度中,公众森林碳汇生态、政治效益认知对购买意愿影响最大;知觉行为控制中,森林碳汇信息量、森林碳汇价格等都是影响公众森林碳汇购买意愿的因素,但影响程度差异不大。  相似文献   

8.
随着我国水产养殖业的迅速发展,水产养殖环境问题日益突出。针对我国水产养殖业在行政管理、法律法规制度和养殖户管理等方面存在的环境管理问题,结合国际水产养殖业环境管理经验,本文从制定水产养殖环境管理专门法规、实施水产养殖排污许可证制度、加强环境友好养殖技术集成创新和推广生态健康养殖模式等方面提出了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9.
针对城镇居民厨余垃圾处理处置意愿与行为开展了调研,以二元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了影响居民厨余垃圾处理处置意愿与行为一致性的因素。结果表明:居民对开展厨余垃圾处理处置有意愿占比84.3%,无行为占比71.1%,居民厨余垃圾处理处置意愿与行为的悖离率达到55.4%。居民环境认知、主观规范、行为态度对居民厨余垃圾处理处置意愿与行为悖离具有显著性影响。为此,需要从实施源头减量化、坚持单独分类收集、完善收运体系、加强监督管理等方面确保厨余垃圾处理处置落到实处。  相似文献   

10.
作为畜禽养殖业的源头,畜禽养殖场的环保支付对畜禽养殖污染治理效果具有最直接的影响。从个体异质性特征、生产者经营特征、环境认知特征和社会环境特征4个方面分析了畜禽养殖场环保支付意愿的11个影响因素,运用ISM解释结构模型明确了影响因素间的关联关系、作用路径与递阶结构,并通过对山东省383家畜禽养殖场的调查数据对研究结果进行验证。结果表明:在影响畜禽养殖场环保支付意愿的11个因素中,养殖收入、环境污染担忧程度、畜禽养殖污染防治宣传、畜禽养殖污染防治政策执行力度是表层直接驱动因素,专业化程度、生态环境认知、养殖废弃物污染程度认知是中层间接因素,决策者文化程度、养殖规模、养殖年限、养殖培训是深层根源因素。  相似文献   

11.
旅游中的主客互动是最重要的吸引物之一,民宿则是微观视角下东道居民与游客互动的关键场所,因此提高民宿主客互动具有重要的研究意义。通过构建主客互动、游客满意度及行为意愿模型,以问卷调查的方式收集了研究数据,并应用SPSS24.0和AMOS 23.0统计分析软件进行了数据分析,验证了研究假设。结果表明:主客互动的三个层面,即信息互动、服务互动和人际互动均显著正向影响游客满意度及行为意愿,游客满意度显著正向影响其行为意愿,其中女性群体与民宿主人的人际互动对满意度的影响比男性群体大。  相似文献   

12.
以中国为客源国,以日本为目的地国,通过问卷调查收集了477份有效问卷调查结果,并采用结构方程模型、中介效应分析了消费者敌意、消费者民族中心主义、国家形象对旅游意愿的影响。结果发现:(1)消费者敌意对国家形象有显著负向影响,对旅游意愿的影响不显著。(2)消费者民族中心主义对国家形象和旅游意愿有显著负向影响。(3)国家形象对中国消费者的赴日旅游意愿有显著正向影响。(4)消费者敌意与消费者民族中心主义呈正相关。(5)国家形象在消费者敌意、消费者民族中心主义与旅游意愿之间具有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   

13.
基于拓展的计划行为理论,利用武汉市郊区468份问卷,构建农地景观文化功能需求结构方程模型,探讨农地景观文化需求的影响因素和机理。结果表明:(1)农地景观文化功能需求意愿和需求行为存在较大差异,有需求意愿的受访者占50%左右,存在需求行为的仅占10%。(2)公众对农地景观文化功能的态度、主观规范增强了其需求意愿,影响系数分别为0.23和0.52。(3)知觉行为控制、环境因素、需求意愿均正向影响农地景观文化功能的需求行为,其中环境因素对需求行为的激励作用最大。研究认为,在增加居民收入的同时,加强农地景观文化功能建设与宣传,提高公众的认知和知觉行为控制能力,从而增加其需求意愿和需求行为,推进农业与休闲旅游、教育文化的深度融合。  相似文献   

14.
基于山东省391份调查数据,运用二元Logistic回归模型对宅基地"三权分置"背景下的农户城镇化意愿进行分析。结果表明:①年龄、土地征用情况、土地转入意愿、村里宣传农业振兴情况、宅基地申请与审批程序认知、宅基地交易对象认知对农户城镇化意愿有显著负向作用;文化程度、当前职业、宅基地权属认知、宅基地流转认知对意愿有显著正向作用。②农户对宅基地"三权分置"的正确认知程度低,导致其对农户城镇化意愿的影响有限。③宅基地和承包地的存续可提高农户的城镇化意愿,其中宅基地的影响作用更为深刻。  相似文献   

15.
采用条件价值评估法(CVM)对山东省17地市居民降低雾霾健康风险的支付意愿进行调查,运用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支付意愿影响因素,得出以下结论:(1)居民支付意愿以城市为单位可划分为三个等级,支付金额主要集中在20~30元/月和30~40元/月两个等级;(2)支付意愿表现出较为显著的空间距离衰减性,大致呈现以济南为中心,向外逐渐递减的趋势;(3)居民的社会经济、风险认知、居住位置、人口结构、教育职业、健康自评等因素对支付意愿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16.
首次以京东问答为例,探讨了移动电子商务问答功能影响消费者行为意愿的内在机制,整合精细加工理论和技术接受模型理论构建概念模型,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收集数据进行实证检验。结果表明:移动电商问答的"信息支持、信息质量、回答者专业性"三项社会化影响因素,通过消费者感知有用性和感知可信度的中介作用,对消费者的行为意愿产生影响。  相似文献   

17.
当前,文化创意旅游兴起。文化创意旅游街区是文化创意旅游的一种呈现载体,游客的创意体验是游客对文创街区体验活动的重要内容,游客的创意体验、满意度及重游意愿之间的关系有待加强研究。以游客的创意体验为视角,以游客满意度为中介变量,以记忆为调节变量,研究创意体验对游客的重游意愿的影响。结果表明:(1)游客的创意体验对游客的满意度和重游意愿有显著的正向影响作用;(2)游客的满意度对重游意愿具有正向影响作用,但是创意体验只部分通过满意度的中介作用影响游客的重游意愿;(3)游客的记忆正向调节独特性体验、情感体验与满意度之间的关系;(4)游客的记忆对学习体验与满意度之间的调节作用不显著,记忆对满意度和重游意愿之间关系的调节作用不显著;(5)记忆负向调节互动性体验与满意度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8.
开发装配式住宅是建筑业可持续发展和推进绿色环保型住宅的重要举措,消费者作为市场的终端参与者,他们的需求是装配式住宅持续发展的动力。从消费者角度出发,以拓展计划行为理论为框架,采用结构方程模型方法分析了心理因素、外界刺激、产品性能对装配式住宅购买意愿的影响。结果表明,产品性能、主观规范、行为态度、感知行为控制等对消费者购买意愿具有直接的正向影响,其中产品性能的影响最大,主观规范次之,感知行为控制的影响最小。此外,尽管外界刺激对消费者购买意愿没有直接的影响,但可以通过正向影响行为态度间接刺激购买意愿。基于此,提出了推进我国装配式住宅发展的相关策略。  相似文献   

19.
基于湖北省的农户数据,分析农户低碳经营现状,构建平原(丘陵)农户和山地农户Logit回归模型,探讨不同地形农户低碳经营意愿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农户在灌溉、保护性耕作、地膜处理方面低碳经营程度较低。农户低碳经营意愿具有区域差异性,平原(丘陵)地区和山地地区的农户具有低碳经营意愿的比例分别为52.4%和44.3%,影响这两类地区农户低碳经营意愿的因素同中有异。碳排放信息的关注度对两地区农户均具有显著影响,是否具有非农业技能、参加农业技术培训情况、周围人低碳行为的影响、作物出售比例对平原(丘陵)地区农户有显著影响,种植规模对山地地区农户有显著影响,因此应制定区域差别化的对策,提高农户低碳经营意愿,推进低碳农业发展。  相似文献   

20.
通过368份调查数据,在分析城市居民低碳消费意愿与行为现状的基础上,运用二元Logistic回归方法对城市居民低碳消费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低碳消费行为与低碳消费意愿两者之间存在较大的缺口;低碳消费意愿受从众心理和生态价值感知的正向影响,却受到年龄的反向影响;低碳消费行为受从众心理的正向影响,却受到年龄和月均收入的反向影响。因此,应着力对低碳消费意愿与行为之间的缺口进行修复;适时打造低碳消费示范区、示范人群,充分发挥低碳消费示范性的辐射作用;加强宣传低碳消费对生态环境的改善作用;着力改变年龄较大城市居民对低碳消费的认知与需求;努力生产更多的低碳型产品,以满足城市居民的购买需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