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对大学生对废旧服装回收利用的认识进行了问卷调查与分析.首先对大学生希望的废旧服装处理方式及回收方式、对废旧服装回收的认识进行了调查与分析,然后对大学生二手服装购买的态度、购买二手服装时注重的因素、对穿着二手服装的认识进行了调查与分析.研究结果:多数学生期望废旧服装应由慈善公益机构或商业机构回收,捐给有需要的人或循环利用、或作为二手服装销售;多数学生购买二手服装时最注重的因素是卫生安全,能够认识到穿着二手服装和废旧服装回收是环保和节约资源的需要.其研究结果以期对我国废旧服装的回收体系及回收渠道的建立提供一定的参考价值;对大学生及家度对废旧服装回收再利用认识的提高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2.
研究提出欧洲废旧纺织品回收、分拣、二手服装、综合利用等基本情况;归纳总结了欧洲废旧纺织品回收利用的体制机制建设情况,主要包括健全的法律体系、推行生产者责任延伸制度、第三方组织保障、专项经费支持、二手服装利用为主和大众较强的环保观念;提出了下一步发展方向,未来要从加快废旧纺织品回收利用的法制化进程,推动资源综合利用税收优惠政策的调整与落实,建立废旧纺织品回收利用标准体系,推行废旧纺织品分级利用,分区域开展试点示范,持续宣传废旧纺织品综合利用的意义和理念,提升大众的环保意识等方面开展工作。  相似文献   

3.
在纺织品供过于求、旧货大量积压、流通渠道不畅的现阶段,政府出台相关政策鼓励旧货暨二手服装流通,对满足多层次消费需求起到积极作用。在市场调研的基础上,提出了旧货流通行业自律制度建设需要培育相关动态联盟的思路和建议;简述了在社区和校园发展跳蚤市场,需通过试点鼓励经营者成立自律管理小组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4.
随着光伏市场的迅猛发展,光伏组件的需求也愈发旺盛,组件性能及安全技术不断提升,为保证发电量收益,必然会导致部分组件未到25年就被拆除,同时可预期在未来组件寿命期结束后会有大量退役的光伏组件。因此,考虑二手光伏组件的重复使用将非常重要,可以提供更长时间进行材料回收技术探索。通过技术、经济、环境三方面对二手光伏组件的重复使用进行分析,并对二手光伏组件的回收工作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5.
从旧货行业管理制度、借鉴发达国家经验、树立资源节约理念等几个方面,提出了我国旧货业要在全球化的废旧商品回收再利用产业链中定位并赢得市场所面临的某些问题;简述了加强二手服装流通管理政策体系研究需要理念创新促进制度创新的理由;强调了完善法律保障机制促进旧货行业健康有序发展的必要性;简要介绍了日本政府立法和规划引导,建立以市场机制为主导的废弃物循环利用体系等方面可资借鉴的管理经验。  相似文献   

6.
在对废旧纺织品回收静脉产业链进行系统分析的基础上,指出废旧纺织品服装静脉产业链应包括政府、企业、社会组织和消费者四大主体。政府是静脉产业链系统的管理者;企业是产业链生产活动的主要承担者;社会组织是静脉产业链的重要参与者;消费者是静脉产业链形成的基础。  相似文献   

7.
进入经济全球化时代,人们生活水平明显提高,大众对服装的需求和审美也在快速升级。快时尚、自媒体、网络直播、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一系列新科技和新型经济模式的出现都激发着人们的消费行为,而由于消费增长带来的废弃服装的数量也在增加,如何处理被淘汰掉的废旧服装,则成为让大多数居民头疼的难题。通过问卷调研方法,分析河南省废旧服装的现存问题,并研究废旧服装回收再利用的具体措施,为实现废旧服装高效再利用,保护地球环境,坚持绿色发展做出贡献。  相似文献   

8.
探讨贵屿居民不同群体对电子垃圾污染影响健康的认知、态度及其相关因素。采用定性研究方法进行深入访谈。访谈结果显示,贵屿当地不同群体对电子垃圾污染影响健康的认知和态度存在着差异。认知和态度的影响因素与居民的职业、教育程度有关。不同职业居民对电子垃圾污染影响健康作用的认知水平参差不齐,且普遍不高,因此在制定当地居民的健康教育方案时,应根据不同群体的情况进行调整。  相似文献   

9.
为全面了解青岛市公众家电消费观及对废弃家电循环利用的认知和态度,采用问卷调查和随机采访的方法分析研究了大量调研数据和系统信息。结果表明,消费者家电消费观比较理性;对绿色家电产品和废弃家电循环利用的了解和认识比较有限,但对废弃家电分类处置却持有积极的态度和行为。大多数居民能主动将其简单分为几类:直接销售给家电回收二手市场或走街串巷的流动商贩、在线网站交易和拍卖、以旧换新交给生产厂家或销售店面、闲置于家中和赠送亲朋好友或农村希望工程。此外,消费者对废弃家电循环利用的认知度与其教育水平直接相关,而对环境和资源保护的行为与其年龄直接相关。  相似文献   

10.
探索城市再生资源回收利用的新型模式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以结合本地区实际探索制度创新模式为切入点,介绍多元投资再生资源回收利用龙头企业基地建设项目策划团队的总体思路:尝试创办社区网络回收二手电器登记调剂中心;论证绿色拆解与再制造关联板块基础设施共享的可行性方案;强调推动资源循环利用产业发展不可缺少的管理工具是信息服务管理网络和监管信息系统项目建设。  相似文献   

11.
我国大力推动生态文明建设,环保领域公私合作项目日趋上升,其负外部效应导致公众负面情绪产生.基于共振视角,研究环境治理公私合作项目邻避效应及公众情绪共振;结群众情绪孪生交织达到情绪共振;设计群体情境实验,评价情绪感染程度.研究表明,群体情绪对个体情绪具有放大作用,且不同群体规模情绪放大程度存在差异.从源头阻断、抑制发生及...  相似文献   

12.
依据快时尚品牌H&M的2012年可持续发展报告,对其低碳现状进行研究分析,从碳足迹和产品生命周期的角度对H&M碳排放情况进行分析,总结了截止到2012年年底,基于服装产业链,H&M在低碳方面采取的措施与取得的成果,及其对中国服装产业进行低碳升级的启示。  相似文献   

13.
总结排污交易在中国的发展历程,展望"珠三角火力发电厂排污交易试验计划实施方案"实施,粤港区域环境管理将面临着一次新的挑战,也是区域环境保护制度创新的重大机遇.  相似文献   

14.
废钢铁是我国物资回收与再生资源利用体系中的重要资源,也是非常重要的战略性资源,是钢铁工业最主要的两种原料之一(另一种是铁矿石)。与铁矿石相比,废钢铁更符合绿色可持续发展的需要和钢铁行业超低排放政策的要求,未来废钢铁资源在钢铁工业发展中的重要性可能会不断提升。着重探讨了未来10年废钢铁资源产生量的变化趋势,以及对钢铁工业原料结构变化的影响。未来中国的废钢铁资源可能不仅能满足自身钢铁工业发展的需要,同时也可能为世界钢铁工业的发展提供重要的原料。  相似文献   

15.
污泥热解处理技术具有较好的应用价值和发展前景,催化剂的加入可提高反应效率,降低处理成本,提高目标产物品质。本文综述了添加不同种类污泥热解催化剂对反应条件、反应过程、反应产物的影响,分析了不同种类催化剂的优势与不足,并对该领域未来的研究方向提出了建议。指出:应深入探究催化剂的作用机理,开发高效、环保型催化剂;重点研发废弃物制备催化剂,实现废物资源化利用;开展污泥与其他废弃物共热解的研究。  相似文献   

16.
回顾了大气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和排污权交易在中国发展的历程.通过对美国SO2排放总量控制和排污权交易核心要素的分析,揭示了目前中国在排污权交易政策方面的欠缺.指出了排污权交易政策是帮助中国完成"十一五"计划环境目标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17.
在全球风电市场稳步发展的背景下,发展中国家(地区)的风电市场也都呈现快速发展的趋势,在各国风电发展持续升温的前提下,未来我国风电发展潜力巨大。列举了非洲、印度、拉丁美洲、东欧、中东等5个发展中国家(地区)未来风电发展规划情况,在总结这些国家或地区风电发展特点的基础上,对我国未来风电发展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8.
<正>近日,大冶有色再生资源循环利用产业园正式挂上国家"城市矿产"示范基地牌匾,标志着该公司循环经济领域迈入"国字号"行列。该公司再生资源循环利用产业园规划用地267 hm2,园区分为废杂铜冶炼、稀贵金属回收利用区和废弃物拆解、再生资源交易及再制造区。据悉,前期,产业园已实现固定资产投资8.5亿元,按照国家发改委、财政部专家对公司再生资源循环利用产业园实施方案的要求,将在未来5年内建设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服务业循环经济研究引起越来越多学者的重视。梳理国内外研究文献,主要得出以下结论:内涵主要从整个服务周期、服务业与其他产业相联系这两个角度界定;发展模式主要体现在企业、行业、社会3个层面;综合评价主要从经济、资源、环境、废物排放等方面构建指标体系,选用特尔斐法与层次分析法或主成分分析法进行评价;保障体系集中在行政、法律、经济、社会4个方面。目前,研究还没有形成系统的理论体系,部分研究成果与实践脱节,未来需要完善发展模式、增加定量研究、独立保障体系研究。  相似文献   

20.
为解决区域性再生资源交易过程中,交易双方信息不对称和海量信息筛选的难点,重点研究与设计了交易系统标准平台的匹配技术。通过对废旧物资再生工艺、废物属性、交易者偏好程度等关键参数的模拟,构建模糊数学单层综合决策模型,并将运算结果按规则顺序排列,从而实现最优交易信息的筛选。本模型为再生资源电子商务系统的开发、设计与建设,提供了一种经济环境效益最佳的交易筛选算法,相应功能模块可以在其他再生资源电子商务系统平台建设中作为标准模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