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吸附技术是利用吸附剂对废气成分的吸附作用达到净化的目的,广泛应用于大风量、中低浓度有机废气的治理,具有操作简便、效率高等优点。催化燃烧技术是将有机废气在催化剂的作用下进行低温无焰燃烧,转变为无毒无害物质达标排放。将吸附浓缩技术与催化燃烧技术进行有效地结合,大大降低了治理费用,并提高了效率。通过对吸附-催化燃烧工艺的详细介绍和分析,包括吸附剂的选择、结构的优化、工业应用情况等,以期达到净化效率、设备成本及安全性等综合性能的最优化。  相似文献   

2.
涂装、石油化工、油墨印刷等行业的快速发展,使得大气环境污染问题凸显,排放的废气多为小风量、中低浓度含颗粒污染物废气,治理技术层出不穷,单一治理技术都存在一定缺陷,组合治理技术极具市场价值。介绍了"预处理+光催化+吸附净化"的组合治理工艺,并通过对该工艺在某汽车维修店小型喷漆间的使用情况展开研究,结果表明净化效果明显,具有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3.
工业废气净化技术种类繁多,吸附技术由于效率高且操作简便,应用广泛,尤其适用于大风量、中低浓度有机废气的治理。而吸附技术的关键在于高效吸附材料的选择,目前,存在对吸附材料性能了解不清的情况下,盲目使用到项目上后,发生吸附效率较低且易起火等安全隐患,因此,在吸附材料用到项目现场前,应对其进行吸附及脱附性能研究,最大限度减小项目成本并维护项目安全。  相似文献   

4.
针对包装印刷业废气特点,研发了“中央集风减风增浓-催化燃烧-热能回用”技术。该技术利用特殊工艺的中央集风系统使废气风量减小,进而提高废气浓度,然后通过催化氧化炉进行低温催化氧化反应使废气中的挥发性有机物(VOCs)分解为无害的二氧化碳和水蒸气,达到净化废气的目的。此技术一方面能满足尾气达标排放,另一方面可对印刷机的热能进行回用,达到节能减排效果,从而降低了废气处理设备的投资和运行费用,增加企业效益。  相似文献   

5.
低浓度挥发性有机废气的处理进展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对于较难处理的低浓度、大风量和成分复杂的有机废气的处理,主要介绍了吸附-解吸-催化燃烧法、生物法及脉冲电晕放电法3种新方法,并简要评述了各种处理方法的优缺点和适用范围。  相似文献   

6.
活性炭对气体中二硫化碳吸附性能的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研究了4种不同活性炭的孔结构及对二硫化碳的平衡吸附性能,并对4种活性炭床层的穿透性进行了考察,为选择吸附净化废气中低浓度二硫化碳的吸附剂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7.
催化燃烧法处理工业有机废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催化燃烧法处理工业有机废气的原理、特点、燃烧值化剂应具备的性能及目前国内可供选用的几种类型:分析了催化剂失活的原因,并提出防止老化的措施;简述了催化燃烧法的流程,反应器的类型及适用范围;对利用燃烧反应热维持体系正常运转的条件和可能性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8.
麦饭石对NOx的吸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麦饭石在不同预处理方法、粒径、活化温度、NOx初始质量浓度和吸附时间等条件下对NOx的吸附性能。实验结果显示:粒径为0.18mm的麦饭石经过400~600℃活化1h后,NOx吸附率大于99%,饱和吸附量大于6.3m g/g。经4次重复活化后,麦饭石对NOx的吸附效果仍然很好,可作为处理含NOx废气的吸附剂。  相似文献   

9.
采用催化氧化工艺处理某化工厂的含氨工业废气,设计了一体式催化氧化脱氨设备,在物料与热量衡算的基础上,进行了脱氨性能测试和能耗分析。结果表明:工业化应用的一体式催化氧化设备在处理中浓度含氨废气时,可通过完善的可编程逻辑控制器(PLC)自动调节控制系统、高效的换热器以及智能化的前端补新风和阻火预处理装置,解决安全和能耗问题;该一体化设备具有很高的脱氨效率和经济性,处理后的废气满足GB 16297—1996《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和GB 14554—1993《恶臭污染物排放标准》中的相关规定,应用前景较好。  相似文献   

10.
活性炭纤维吸附模拟废气中的乙醇和乙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采用动态吸附法研究了5种活性炭纤维(ACF)对乙醇、乙醚及模拟混合废气中的乙醇和乙醚的吸附性能。实验结果表明:当ACF-1,ACF-2,ACF-3,ACF-4分别吸附乙醇和乙醚时,在室温、乙醇质量浓度12.0 mg/L、乙醚质量浓度13.0 mg/L的条件下,4种ACF对乙醇的穿透吸附量和饱和吸附量分别为60~70 mg/g和339~409 mg/g,对乙醚的穿透吸附量和饱和吸附量分别为50~65 mg/g和301~344 mg/g;在室温、模拟混合废气中乙醇和乙醚的质量浓度均为11.6 mg/L、吸附时间120 min的条件下,具有较大的比表面积和微孔体积的ACF-5对乙醇的吸附量为205 mg/g,对乙醚的吸附量为223 mg/g;在脱附真空度-0.95 Pa、脱附时间20 min的条件下,经17 次使用的ACF-5对模拟混合废气中乙醇和乙醚的穿透吸附量均为87 mg/g,穿透时间均为12 min。  相似文献   

11.
姚猛  凌二锁  徐知雄  黄斌 《化工环保》2019,39(6):713-718
针对成品油库污水排放量不规律,水中难降解有机物和石油类含量高的问题,采用"预处理+生化处理+深度处理"三级处理工艺对油库原污水处理装置进行改造。改造后,预处理单元包括调节池、四级隔油池和溶气气浮机,将原一级隔油池改造为调节池,有效解决了油库短时间大量排水对隔油池的冲击;生化处理单元包括水解酸化池和内循环三相生物塔,在提高污水可生化性的基础上利用新型高效好氧污水处理装置对水中有机污染物进行有效去除;深度处理单元利用臭氧催化氧化塔和内循环曝气生物滤池对生化处理单元难以去除的有机污染物进行处理。经该组合工艺处理后,水中COD和石油类去除率分别达到97.5%和96.0%,处理出水各项指标均满足《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1996)一级排放标准。  相似文献   

12.
仝坤  宋启辉  王东  任雯  张明栋 《化工环保》2017,37(6):661-666
为解决稠油废水的达标排放问题,构建了半饱和褐煤活性焦(HSLAC)预吸附—生物降解—褐煤活性焦吸附组合工艺处理稠油废水的中试装置(5 m3/h)。稠油废水经已吸附生化出水的HSLAC吸附预处理后,生物降解出水COD均值大幅降至82.49 mg/L,总出水COD均值为39.22 mg/L,实现了出水达标(COD≤50 mg/L)。三维荧光光谱分析表明,经HSLAC吸附预处理后,生化出水中溶解性有机碳浓度较未经吸附预处理时大幅降低,石油类和腐殖质是生化难降解的有机物。HSLAC预吸附可大幅降低处理成本。  相似文献   

13.
张玮  张冬 《化工环保》2012,32(3):201-204
采用异丙醇溶液改性橙皮,考察了模拟废水中初始Pb2+质量浓度、废水pH、改性橙皮加入量和吸附时间等因素对改性橙皮对模拟废水中的Pb2+吸附效果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在初始Pb2+质量浓度为20 mg/L、废水pH为4、改性橙皮加入量为8 g/L、吸附时间为80 min的条件下,改性橙皮对废水中Pb2+的去除率可达88.41%。经浓度为0.1 mol/L的HCl溶液再生后,改性橙皮再生循环使用4次时效果仍较好。改性橙皮对Pb2+的吸附动力学可用准二级动力学方程很好地描述。改性橙皮对Pb2+的吸附符合Langmuir等温吸附方程,表明改性橙皮对Pb2+的吸附以单分子层吸附为主。  相似文献   

14.
催化燃烧法处理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生产废气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采用催化燃烧法处理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生产过程排放的含乙醛、2-甲基-1,3-二氧戊烷、乙二醇的废气,用进口Pt Pd/Al2O3-CeO2球状催化剂作废气催化燃烧的催化剂。在催化燃烧反应器床层空速为20000h^-1、催化剂用量为935mL、反应器入口温度为250℃、进口废气总烃质量浓度为2555~5099mg/m^3的条件下,处理后废气的总烃质量浓度为1~38mg/m^3,远低于120mg/m^3的国家排放标准,且总烃去除率达到98.6%~100%,乙醛质量浓度小于99mg/m^3,低于125mg/m^3的国家排放标准。  相似文献   

15.
一、前言由于回收生产中排放的尾气与节约能源及防止对大气污染密切相关,因此也促进了催化燃烧技术的迅速发展。特别是70年代以来,催化燃烧技术在欧洲、美国、日本和苏联等国均有发展,各种催化剂以及不同类型的催化燃烧装置相继出现。该技术广泛运用于有机尾气的处理。  相似文献   

16.
采用溶剂热法合成了金属有机骨架材料Cu_3(BTC)_2(BTC为均苯三甲酸根),并对其进行了XRD表征。考察了刚果红初始质量浓度、溶液pH及Na~+浓度等工艺参数对Cu_3(BTC)_2吸附刚果红效果的影响,对其吸附热力学和动力学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刚果红初始质量浓度增大,吸附量增大,脱色率逐渐降低;酸性条件下的吸附性能好于碱性条件;Na~+对吸附具有抑制作用,Na~+的浓度越高,抑制作用越明显;Cu_3(BTC)_2对刚果红的吸附符合Langmuir吸附等温模型和准二级动力模型。  相似文献   

17.
徐根良  卢景 《化工环保》1994,14(6):325-331
采用吸附法对含醋酸乙酯的有机废气进行吸附回收净化处理,考察了活性炭对EA的静态和动态吸附特性,结果表明:采用AC固定床吸附回收废气中的EA具有良好效果,EA的回收率可达到95%以上,出口气中EA的浓度低于1mg/m^3,有明显的经济和环境效益。  相似文献   

18.
探讨了竹炭粒径、加入量、溶液 pH、吸附时间、Cu2+初始质量浓度等因素对竹炭吸附 Cu2+效果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竹炭对废水中Cu2+有很好的吸附效果,当竹炭粒径小于0.15 mm、加入量为 16 g/L、溶液 pH 为 6.0、Cu2+初始质量浓度 25 mg/L、吸附时间为 1.5 h 时,竹炭对 Cu2+的去...  相似文献   

19.
罗洁  张海军  刘璟  杨剑  黄胜  邓仕明 《化工环保》2015,35(2):192-198
将粉煤灰进行碱激发改性,运用XRD和SEM技术对碱激发粉煤灰进行了表征,通过静态平衡吸附实验研究了碱激发粉煤灰对Cs+的吸附动力学和热力学特性,并对吸附前后的碱激发粉煤灰进行了FTIR分析。表征结果显示,碱激发处理后,粉煤灰的晶相发生了改变,且粉煤灰表面密实的硬壳层被破坏。实验结果表明:在初始Cs+质量浓度为200 mg/L、吸附温度为25℃、溶液pH为10、碱激发粉煤灰投加量为12.0 g/L的条件下,碱激发粉煤灰对Cs+的平衡吸附率可达80%以上,其吸附能力比碱激发前提高了3倍以上;吸附过程可用准二阶动力学方程来描述,并较好地符合Langmuir等温吸附模型;碱激发粉煤灰对Cs+的吸附是吸热过程,且能自发进行;该过程以物理吸附为主,并伴随化学吸附。  相似文献   

20.
论述了采用低温等离子体技术处理含氮硫废气以及恶臭气体的反应机理和研究现状,重点介绍了低温等离子体技术与催化、吸附、光催化等技术的联合技术,分析了低温等离子体联合技术存在的问题及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