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联合多方利益相关主体实施协同行为,提升多元异质性主体之间的协同性,对优化流域生态补偿机制效能至关重要。本文基于山东省大汶河流域的979份实地调研数据,运用层次回归与有调节的中介效应检验方法,实证剖析协同引擎、外部环境对流域生态补偿多主体协同行为的驱动机理。研究表明:①协同引擎对流域生态补偿多主体协同行为具有显著正向驱动作用;②协同意愿在协同引擎与协同行为之间起中介作用,协同引擎可通过强化协同意愿间接驱动协同行为;③外部环境正向调节协同意愿向协同行为的转化,政府规制与社会规范的调节作用均通过显著性检验;④有调节的中介效应检验结果显示,高水平的政府规制及社会规范影响下,协同意愿在协同引擎与协同行为之间的中介作用得到增强,但在低水平的政府规制与社会规范影响下,协同意愿的中介作用并不显著。  相似文献   

2.
首次以京东问答为例,探讨了移动电子商务问答功能影响消费者行为意愿的内在机制,整合精细加工理论和技术接受模型理论构建概念模型,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收集数据进行实证检验。结果表明:移动电商问答的"信息支持、信息质量、回答者专业性"三项社会化影响因素,通过消费者感知有用性和感知可信度的中介作用,对消费者的行为意愿产生影响。  相似文献   

3.
消费者在绿色购买行为上表现出意愿和最终行为的差异。运用计划行为理论和态度—行为—情景理论分析差异原因,建立模型并开展消费者调研。结果表明:首先,绿色购买意愿与购买行为的差距在我国普遍存在,63.5%的消费者存在购买意愿未能转化为购买行为的情况;其次,感知行为控制、情境和习惯因素均在购买决策中发挥作用,调节了消费者的绿色购买意愿—行为,其中情境的调节作用最显著;第三,各变量中消费者收入水平对购买意愿—行为的调节作用最明显。这为促进绿色消费、开展绿色商业实践提供启示,企业和政府可以通过合理设定价格、获取绿色认证、加强政策支持的方式鼓励绿色消费行为增长。  相似文献   

4.
消费者绿色购买意愿与购买行为差距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消费者在绿色购买行为上表现出意愿和最终行为的差异。运用计划行为理论和态度—行为—情景理论分析差异原因,建立模型并开展消费者调研。结果表明:首先,绿色购买意愿与购买行为的差距在我国普遍存在,63.5%的消费者存在购买意愿未能转化为购买行为的情况;其次,感知行为控制、情境和习惯因素均在购买决策中发挥作用,调节了消费者的绿色购买意愿—行为,其中情境的调节作用最显著;第三,各变量中消费者收入水平对购买意愿—行为的调节作用最明显。这为促进绿色消费、开展绿色商业实践提供启示,企业和政府可以通过合理设定价格、获取绿色认证、加强政策支持的方式鼓励绿色消费行为增长。  相似文献   

5.
开发装配式住宅是建筑业可持续发展和推进绿色环保型住宅的重要举措,消费者作为市场的终端参与者,他们的需求是装配式住宅持续发展的动力。从消费者角度出发,以拓展计划行为理论为框架,采用结构方程模型方法分析了心理因素、外界刺激、产品性能对装配式住宅购买意愿的影响。结果表明,产品性能、主观规范、行为态度、感知行为控制等对消费者购买意愿具有直接的正向影响,其中产品性能的影响最大,主观规范次之,感知行为控制的影响最小。此外,尽管外界刺激对消费者购买意愿没有直接的影响,但可以通过正向影响行为态度间接刺激购买意愿。基于此,提出了推进我国装配式住宅发展的相关策略。  相似文献   

6.
以S-O-R理论为框架,结合感知互动性理论与价值理论,构建旅游网站中旅游经历分享行为的研究模型。结果表明:①用户在使用旅游网站过程中的感知互动性正向影响其对该网站信息价值的感知程度、自我呈现的满足程度和社会认同的满足程度。②用户对旅游网站的感知互动性会通过社会认同的满足促进用户的分享行为。③用户对旅游网站的感知互动性会通过信息价值感知和社会认同满足促进用户的分享意愿,而用户的分享意愿正向影响其分享行为。  相似文献   

7.
以有机乳制品广告为例,探究了不同环境信息对绿色广告效果的影响,以及消费者受到广告刺激后如何通过内在心理活动形成消费意愿和行为。基于S-O-R模型理论构建了环境信息影响乳制品绿色广告效果的概念模型,运用实验法探究了变量之间的相互关系并进行了检验。结果表明:实质性环境信息比联想性环境信息的广告效果更好;自我认知一致性对环境信息影响广告效果存在显著中介作用。基于上述结论,为乳制品企业设计绿色广告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8.
研究生态认知对生态行为作用机理有利于管理者有效规范公众的生态行为。分别引入中介与调节变量并基于"知—信—行"理论建立结构方程模型SEM,利用调研数据进行实证研究。结果显示:(1)生态知识和生态感知相互影响,系数均为0.39;(2)生态知识对生态责任感、生态情感、生态价值观、生态态度有正向显著影响,系数分别为0.19、0.23、0.32、0.33;(3)生态感知对生态价值观、生态态度、生态情感、生态责任感有正向显著影响,系数分别为0.35、0.37、0.42、0.45;(4)生态情感对生态态度、生态态度对生态责任感、生态责任感对生态价值观有正向显著影响,系数分别为0.31、0.48、0.37;(5)生态情感、生态态度、生态责任感、生态价值观对生态行为有正向显著影响,系数分别为0.39、0.43、0.58、0.69;(6)生态知识、生态感知对生态行为影响系数为正但不显著。结果表明:生态认知对生态行为无直接作用关系,而要通过生态信念对生态行为产生作用;生态态度、生态情感、生态价值观、生态责任感在生态认知对生态行为作用关系中具有完全中介效应;性别、年龄和户籍地在生态认知对生态行为作用关系中具有调节效应且调节效应依次降低。  相似文献   

9.
有效的碳普惠机制与森林碳汇产品的价值实现对中国生态文明的建设至关重要,理清公众森林碳汇购买意愿影响因素对森林碳汇政策的制定具有现实意义。基于计划行为理论、规范激活理论并融合生态文明思想内核,选用结构方程模型,利用515份社会公众问卷数据,实证检验了公众森林碳汇购买愿意影响因素及作用机理。结果表明:(1)公众森林碳汇购买意愿是理性和道德交互作用的结果,而非纯理性或纯道德驱动行为;(2)行为态度、感知规范和知觉行为控制都对公众森林碳汇购买意愿具有显著正向影响,但影响程度具有差异性,其中感知规范对购买意愿影响最大,因此公众环境道德素养是影响其森林碳汇购买行为的最重要因素;(3)社会公众森林碳汇购买意愿影响因素表征变量的具体作用表现不同:感知规范中,公众个体道德规范对其森林碳汇购买意愿影响最大;行为态度中,公众森林碳汇生态、政治效益认知对购买意愿影响最大;知觉行为控制中,森林碳汇信息量、森林碳汇价格等都是影响公众森林碳汇购买意愿的因素,但影响程度差异不大。  相似文献   

10.
通过368份调查数据,在分析城市居民低碳消费意愿与行为现状的基础上,运用二元Logistic回归方法对城市居民低碳消费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低碳消费行为与低碳消费意愿两者之间存在较大的缺口;低碳消费意愿受从众心理和生态价值感知的正向影响,却受到年龄的反向影响;低碳消费行为受从众心理的正向影响,却受到年龄和月均收入的反向影响。因此,应着力对低碳消费意愿与行为之间的缺口进行修复;适时打造低碳消费示范区、示范人群,充分发挥低碳消费示范性的辐射作用;加强宣传低碳消费对生态环境的改善作用;着力改变年龄较大城市居民对低碳消费的认知与需求;努力生产更多的低碳型产品,以满足城市居民的购买需求。  相似文献   

11.
当前,文化创意旅游兴起。文化创意旅游街区是文化创意旅游的一种呈现载体,游客的创意体验是游客对文创街区体验活动的重要内容,游客的创意体验、满意度及重游意愿之间的关系有待加强研究。以游客的创意体验为视角,以游客满意度为中介变量,以记忆为调节变量,研究创意体验对游客的重游意愿的影响。结果表明:(1)游客的创意体验对游客的满意度和重游意愿有显著的正向影响作用;(2)游客的满意度对重游意愿具有正向影响作用,但是创意体验只部分通过满意度的中介作用影响游客的重游意愿;(3)游客的记忆正向调节独特性体验、情感体验与满意度之间的关系;(4)游客的记忆对学习体验与满意度之间的调节作用不显著,记忆对满意度和重游意愿之间关系的调节作用不显著;(5)记忆负向调节互动性体验与满意度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2.
运用结构方程的方法,以陕西省"袁家村"为例,探索游客饮食文化原真性感知维度,构建饮食文化原真性感知、品牌形象与满意度之间的关系。研究发现:1乡村旅游中饮食文化原真性感知可从食物、环境和服务三个维度进行解释。游客认为环境对饮食文化原真性的感知影响作用最大,其次是食物和服务。2在乡村旅游中,饮食文化原真性感知对品牌形象具有正向影响,品牌形象对满意度具有正向影响,饮食文化原真性感知对满意度不具有正向影响,品牌形象对游客行为意向具有正向影响,满意度对游客行为意向具有正向影响。基于分析结果,为"袁家村"乡村旅游发展提供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3.
运用结构方程的方法,以陕西省"袁家村"为例,探索游客饮食文化原真性感知维度,构建饮食文化原真性感知、品牌形象与满意度之间的关系。研究发现:1乡村旅游中饮食文化原真性感知可从食物、环境和服务三个维度进行解释。游客认为环境对饮食文化原真性的感知影响作用最大,其次是食物和服务。2在乡村旅游中,饮食文化原真性感知对品牌形象具有正向影响,品牌形象对满意度具有正向影响,饮食文化原真性感知对满意度不具有正向影响,品牌形象对游客行为意向具有正向影响,满意度对游客行为意向具有正向影响。基于分析结果,为"袁家村"乡村旅游发展提供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4.
可持续行为和幸福感是两个重要且相关的研究领域,目前学术界对两者的关系及相互影响机制还缺乏一致认识。本研究以自我决定理论为基础,在国家森林公园情境下,构建以基本心理需要满足为中介、生态系统文化服务价值为调节的理论框架,探讨游客的可持续行为对其幸福感的影响机制。以上海佘山国家森林公园、上海共青森林公园作为案例地,对在公园内游玩的游客进行问卷调查。结果表明:(1)可持续行为显著正向影响旅游者幸福感;(2)自主需要、能力需要、关系需要在可持续行为和幸福感之间产生部分中介作用;(3)游客对生态系统文化服务价值感知的审美价值感知越高,可持续行为和幸福感之间的正向关系越强。据此,亟需提升游客对于实施可持续行为重要性的认识,并增强生态系统文化服务供给的多样性,以达到增强人类福祉的目的。  相似文献   

15.
以知觉理论为依据,从消费者心理认知层面——主观规范和行为态度,运用结构方程模型方法对网络评价如何影响品牌忠诚进行实证研究,并针对结果提出相应建议。结果表明,网络评价显著地正向影响消费者的主观规范和行为态度,主观规范和行为态度对品牌忠诚有正向促进作用。同时,主观规范和行为态度在网络评价和品牌忠诚之间起完全中介作用。研究强调了网络评价对品牌管理的重要性,指出企业应采取措施鼓励消费者进行网络评价。  相似文献   

16.
降低消费阶段的碳排放量对实现国家“双碳”战略目标具有重要意义。在此背景下,本研究从碳标签出发,引入“亲社会行为”这一变量,提出研究假设并构建了消费者低碳购买意愿的模型,利用调查问卷和结构方程模型进行数据分析,探究碳标签对消费者低碳购买意愿的影响,并分析亲社会行为在其中的调节作用。研究结果显示,碳标签认知、碳标签宣传均直接影响消费者的低碳购买意愿,碳标签公信力对低碳购买意愿没有直接影响;感知价值和购买态度在碳标签相关因素与低碳购买意愿之间起到完全或部分中介作用;亲社会行为在感知价值和购买态度对低碳购买意愿产生中介效应的链路上具有调节作用。基于研究结果,本文从提高消费者碳标签的认知水平、增强碳标签的宣传效果、提升碳标签的公信力、倡导亲社会的低碳行为等方面提出对策建议,以期通过政府、企业和消费者的多方努力,促进消费者积极参与低碳消费,实现消费领域的低碳变革。  相似文献   

17.
伴随着文化创意产业的蓬勃发展,文创旅游目的地受到了越来越多游客的青睐,但学术界从游客角度出发探讨文创旅游目的地的相关研究较少。在文化创意旅游街区情境下,基于MTE理论,以游客为研究对象,以旅游体验、记忆为中介变量,实证分析了游客参与对重游意愿的作用机制。结果表明:游客参与对旅游体验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旅游体验对记忆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记忆对重游意愿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旅游体验在游客参与和记忆之间具有完全中介效应;记忆在旅游体验和重游意愿之间具有完全中介效应。基于此,提出以下建议:①在保持文化原真性基础上,开发兼具学习、娱乐、审美等特点于一体的互动性参与型产品。②加快景区智慧旅游系统建设,增强系统的独特性与趣味性。③设计兼具文化特色和创意精神的代表性纪念品。  相似文献   

18.
价值共创行为是游客与旅游地及其相关事物的互动,关系感知是旅游者基于自身视角对旅游地的整体评估。从游客真实体验视角出发,以游客涉入度为前因变量,关系感知、文化认同为中介变量,文化学习为调节变量,研究文创旅游地游客价值共创行为。结果表明:①游客涉入度正向影响价值共创行为;②关系感知通过文化认同的部分中介正向影响价值共创行为;③文化学习在模型中具有积极的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19.
基于调节定向理论,应用情境实验法,从人格特质角度探讨负面在线评论与商家回复之间的交互信息对异质性旅游消费者购买意愿的影响机制。结果表明:经济性负评会显著降低预防定向型旅游消费者的购买意愿,功能服务性负评会显著降低促进定向型旅游消费者的购买意愿,感知风险在其中起中介作用;针对经济性负评,商家采取承认服务失败策略时,预防定向型旅游消费者购买意愿更高,针对功能服务性负评,商家采取消除服务失败策略时,促进定向型旅游消费者购买意愿更高。  相似文献   

20.
以中国为客源国,以日本为目的地国,通过问卷调查收集了477份有效问卷调查结果,并采用结构方程模型、中介效应分析了消费者敌意、消费者民族中心主义、国家形象对旅游意愿的影响。结果发现:(1)消费者敌意对国家形象有显著负向影响,对旅游意愿的影响不显著。(2)消费者民族中心主义对国家形象和旅游意愿有显著负向影响。(3)国家形象对中国消费者的赴日旅游意愿有显著正向影响。(4)消费者敌意与消费者民族中心主义呈正相关。(5)国家形象在消费者敌意、消费者民族中心主义与旅游意愿之间具有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