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落实《广东省城市生活垃圾分类实施方案》《广东省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实施方案(试行)》《广东省2020年城市生活垃圾分类工作要点》有关要求,进一步完善广东省再生资源回收体系,提高再生资源回收行业发展质量,推动再生资源回收体系与生活垃圾清运体系两网衔接,助推生活垃圾分类工作实现减量化、资源化,广东省商务厅联合省发展改革委、工业和信息化厅、财政厅、自然资源厅、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农业农村厅、供销合作联社发布了《关于推进再生资源回收体系建设促进生活垃圾减量化资源化的通知》(粤商务管字[2020]29号,以下简称《通知》)。《通知》共分为健全再生资源回收体系、推进回收网络进社区、提高低价值可回收物回收率、促进行业规范发展4部分共10条。  相似文献   

2.
正案由:推动"两网融合",实施生活垃圾源头分类,促进生活垃圾减量化、资源化和无害化,是"十三五"规划一项重要战略任务,是改善城市人居环境、提高城乡环境整治能力、建设生态文明的重要内容。2016年12月21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财经领导小组第十四次会议上指出:"普遍推行垃圾分类制度。要加快建立分类投放、分类收集、分类运输、分类处理的垃圾处理系统。"李克强总理在2017年"两会"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2017年工作重点之  相似文献   

3.
<正>在日前举行的"城市生活垃圾分类减量一体化解决方案"论证会上,由同济大学、浙江省长三角循环经济技术研究院等单位共同承担的广州市垃圾分类"西村模式"得到中国工程院、中国城市建设研究院等单位专家的一致认同。专家组认为,该方案对推动我国城市垃圾管理体制机制改革、破  相似文献   

4.
近几年各地政府参照欧美模式投入很大精力推动垃圾分类,最终进展缓慢,收效与目标相差甚远。互联网时代,城市居民生活方式正在发生改变,以"回收哥"为形象主体的"互联网+分类回收"的新兴商业模式,是推动城市居民参与垃圾分类回收的有效办法。  相似文献   

5.
城市生活垃圾的精细分类是高效高值化垃圾处理的基础和前提,城市生活垃圾处理的关键在于阻遏垃圾混合和如何充分利用湿垃圾。城市生活垃圾三元二级分类体系,即首先将垃圾分为3种类型:干垃圾、湿垃圾和特种垃圾;然后再分别进行二次单一化精细分类。源头分类阻遏了垃圾进入混合状态;对有机垃圾则通过物理破碎、微生物混合发酵预处理、环境昆虫过腹转化的"三位一体处理技术系统"实现资源化利用。城市生活垃圾三元二级分类体系是一个简化垃圾分类体系,改变了"可回收"与"不可回收"垃圾难以快捷界定的难题。  相似文献   

6.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城镇化步伐的加快,生活垃圾与日俱增,垃圾分类效果不甚理想。2018年1月,住房城乡建设部《关于加快推进部分重点城市生活垃圾分类工作的通知》中明确提出了2018—2036年生活垃圾分类工作目标和任务。以多源流理论为视角分析垃圾分类政策形成的机理,其中,反映生活垃圾问题日益突出的指标变化、焦点事件以及政策实施的效果构成了"问题流",政策智慧共同体对解决垃圾分类问题的建议构成了"政策流",新时代党的执政理念和社会公众对垃圾分类问题的持续关注汇聚成了"政治流",3种源流在相关政策的"溢出"以及政策企业家的推动下,短暂地开启了政策之窗,从而促使垃圾分类政策提上议程。  相似文献   

7.
生活垃圾分类处理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由很多个子系统构成。在诸多的子系统中,我们需要将其中起主要作用的系统组合起来,有效推动生活垃圾分类有组织、有保障地进行。介绍了城市生活垃圾分类体系建设的基本内容和关键点,以及构建垃圾分类全流程体系的探索实践,从构建组织领导、长效管理和分类保障等3方面机制提出启示建议。  相似文献   

8.
随着经济的发展、社会的进步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城市和农村的生活垃圾处理问题也日益凸显。通过分析浙江省生活垃圾分类回收处理的现状和存在的相关问题,从实施源头减量、出台分类标准、完善配套设施、推广"互联网+分类"模式、制定规章制度、开展宣传引导等角度,结合国内外的相关经验,为推进浙江省生活垃圾分类工作提出相应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9.
通过对垃圾产业市场的分析,阐述了我国城市生活垃圾产业的历史、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在此基础上,根据我国的实际情况,提出了适合于我国城市生活垃圾产业系统的最优模式:垃圾生产子系统、垃圾分类收集子系统和垃圾最终处理与资源化利用子系统.提出居民初步分类与政府组织下的"拾荒者合作社"精细分类相结合,按照处理技术的不同,将城市生活垃圾分成 5种类型.通过对各类型生活垃圾流向的系统设计,保证了城市生活垃圾处理的减量化、资源化和无害化.最后讨论了政府在垃圾产业最优模式形成过程中的作用,并提出政府可以借鉴的城市生活垃圾产业管理措施 12项.  相似文献   

10.
梳理了我国城市生活垃圾分类体系的发展和价值取向的转变。在对广州市生活垃圾的组分、回收再利用率和再处理情况进行分析的基础上,对推动广州市生活垃圾分类体系发展提出了明确环保价值取向,以有机易腐垃圾分类体系发展(尤其是废弃生鲜农产品)为重点,确立有机易腐垃圾分类体系的公益地位,推行有机易腐垃圾分类激励机制的对策。  相似文献   

11.
2000年起城市生活垃圾分类收集方案在我国8个城市试点,2017年《生活垃圾分类制度实施方案》正式实施。垃圾分类试点在各大城市展开,但往往收效甚微或无法长期实施。相关研究多集中于居民环境行为、西方经验借鉴以及法规规范。从"互联网+"技术赋能视角切入,探讨互联网时代如何运用智能技术手段全过程引导解决垃圾分类问题。以广州市大学城"绿岛计划"为案例,将普遍具有垃圾分类认知的人群作为研究对象,分析如何运用技术手段规范促进城市居民实施垃圾分类行为。  相似文献   

12.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发布《生活垃圾分类标志》新标准,城市生活垃圾分类工作逐步推进,但是仍然存在尚待完善之处。日本《废弃物处理法》是日本生活垃圾分类治理的立法依据,其成功经验颇值得借鉴。在总结《日本废弃物处理法》的立法概况和分析其城市生活垃圾分类立法特征的基础上,探讨我国城市生活垃圾分类立法现状,从立法目的与原则、城市生活垃圾分类标准、各主体的法律责任及惩罚措施4个维度提出具体优化路径。  相似文献   

13.
城市生活垃圾问题是检验城市治理能力和治理水平的"必考题".基于理论需求与现实需求,亟待以"共建共治共享"为顶层框架,构建新时代城市生活垃圾治理新格局,以期不断推动城市生活垃圾治理体系的长效化、精细化、现代化.  相似文献   

14.
通过对山东省莱州市乡镇的调查发现,当前农村生活垃圾问题严重。生活垃圾问题在农村普遍存在,而且垃圾的种类和数量逐年增多,处于无人管理的状态,村民垃圾分类意识淡薄。农村发展面临"先污染后治理"的严峻现实。政府首先应该承担起农村垃圾处理的责任,加强环保宣传,进行垃圾处理的有效行动,保证资金的投入,改善农民的生活环境。  相似文献   

15.
农村居民作为农村生活垃圾的产生者,其源头分类行为是后续垃圾分类收运、分类处理的基础,关系到整个农村垃圾治理方案的顺利实施。首先,梳理了居民垃圾分类行为研究可依托的理论基础,并归纳了以往的研究成果;其次,为更好地了解我国农村地区生活垃圾分类现状,围绕农村居民对垃圾处理状况的满意度及其生活垃圾分类行为展开调查,分析农村居民生活垃圾分类行为的特点及形成原因;最后,从政府、村委会、村民3个角度,为提高我国农村居民的生活垃圾分类水平提出具体建议。  相似文献   

16.
城市生活垃圾已成为许多城市当前面临的极为严峻的问题,而城市生活垃圾的分类是实现垃圾减量化、无害化、资源化的基础。主要针对中国目前多数城市未进行垃圾分类的现状进行分析,并就实行垃圾分类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7.
正案由:习总书记强调:"普遍推行垃圾分类制度,关系13多亿人生活环境改善,关系垃圾能不能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处理。要加快建立分类投放、分类收集、分类运输、分类处理的垃圾处理系统,形成以法治为基础、政府推动、全民参与、城乡统筹、因地制宜的垃圾分类制度,努力提高垃圾分类制度覆盖范围",标志着中国垃圾分类工作迈入全新阶段,从战略层面将垃圾分类提到新高度。这也是生态文明建设的内在要求,国务院于2015年发布了《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生  相似文献   

18.
正2019年7月1日,《上海市生活垃圾管理条例》正式施行,上海开启了生活垃圾分类"强制时代"。按照总体部署,继上海之后,全国另外45座城市也将跟进实施生活垃圾强制分类。实行生活垃圾全程管理,关系广大人民群众生活环境,关系节约使用资源,也是社会文明水平的一个重要体现。推  相似文献   

19.
自上海市生活垃圾分类工作启动以来,奉贤区作为含有农村地区的行政区,结合提升农村垃圾治理工作,以城乡一体化的管理标准,在农村垃圾分类工作上先试先行,不断探索,形成了具有奉贤特色的农村垃圾分类模式,就其在农村地区开展的垃圾分类方法进行了梳理和简要分析,供同行们参考。  相似文献   

20.
正发改办环资[2017]1778号为落实"十三五"规划《纲要》和《国务院关于深入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的若干意见》,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加快资源循环利用基地建设,推进城市公共基础设施一体化,促进垃圾分类和资源循环利用,推动新型城市发展,提出如下意见。一、建设资源循环利用基地的重要意义资源循环利用基地是对废钢铁、废有色金属、废旧轮胎、建筑垃圾、餐厨废弃物、园林废弃物、废旧纺织品、废塑料、废润滑油、废纸、快递包装物、废玻璃、生活垃圾、城市污泥等城市废弃物进行分类利用和集中处置的场所。基地与城市垃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