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采用熵值法、耦合协调度模型与ArcGIS分析2009—2018年浙江城市生态文明子系统耦合协调性及其空间演变.结果表明:浙江城市生态环境得到较好保护,生态经济与社会有序提升,生态文化成为制约因素;整体子系统耦合协调性实现低级向中级转变;浙江城市生态文明子系统得分与耦合协调性均呈现两点突出、环杭州湾与沿海尚可、浙西南内陆...  相似文献   

2.
采用层次分析法,通过构建兰州市生态文明建设评价指标体系,对其生态文明建设水平进行综合评价。结果显示:2007—2011年,兰州市生态文明建设水平呈现逐步提升的发展态势,综合评价值均在30—60分之间,属于一般水平,且有望实现良好水平。其中,生态环境系统对兰州市生态文明建设水平的影响最为显著,权重为0.4744,且综合评价值均高于同年份其他系统;生态保障系统的影响最为有限,权重为0.0545;二级指标层中影响靠前的依次为天然气的使用率、RD经费支出占GDP的比重、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城区绿化覆盖率等。基于此,对各项评价结果展开深入分析与讨论。  相似文献   

3.
正威海市中小学生综合实践教育中心隶属于山东省威海市教育局,是全国首批二十所示范性综合实践基地之一,是2013年威海市十大惠民工程之一。学校优化生态环境,建设生态文化,完善生态制度,以实际行动积极参与生态文明建设,在教育系统营造浓厚的生态文明教育进课堂工作氛围。学校荣获2017年市级公共机构节水型示范单位。重视生态文明教育学校高度重视师生的生态文明素养,规定所有课程尽量体现德育和社会主义核  相似文献   

4.
山东省生态用地时空演变格局及其影响因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选用山东省1980—2015年共6期遥感解译土地利用现状数据,采用土地利用类型动态度、土地利用转移矩阵、不稳定版块空间特征等方法分析了山东省生态用地时空演变格局及其影响因素,为土地的合理规划利用提供参考依据。结果表明:1980—2015年山东省生态用地占全省总面积比例由22. 45%下降至20. 42%;非生态用地面积整体上由77. 55%增加至79. 58%,主要表现在建设用地的增加。整体上,生态用地向规模递减的方向发展,非生态用地向规模递增的方向发展。影响研究区生态用地格局变化的因素主要包括研究区的气象条件、经济发展水平、产业结构和人口结构等因子。  相似文献   

5.
生态城市建设指标体系的建立是衡量生态城市的规划、建设和管理成效的主要依据。运用生态城市理论与评价指标体系进行了分析,并根据层次分析法原理,对山东省17个生态城市建立了评价指标体系,在此基础上运用DPS计算机软件进行了聚类分析,获得各城市的当前生态信息,再针对山东省生态城市建设提出了对策与措施。  相似文献   

6.
<正>为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报告中关于生态文明的深刻论述及其内涵,科学探索"为什么要建设生态文明?怎样建设生态文明"等重大课题,2007年在中共  相似文献   

7.
山东省城市可持续发展能力时空演变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构建城市可持续发展指标评价体系,探究山东省17个城市可持续发展能力的时空演变特征。研究发现:从时序上看,山东省城市可持续发展能力呈上升趋势,城市可持续发展能力指数从2003年的0.369上升到2015年的0.772,城市可持续发展能力水平不断提高。从空间上看,山东省17个城市可持续发展能力呈现东高西低、北高南低的空间分布格局。基于此从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加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加大污染治理等方面提出了相应的建议。  相似文献   

8.
基于生态系统视角,引入"压力—状态—响应"模型,构建了包括生态胁迫、生态系统健康和生态可持续能力的3个子系统、30个指标的京津冀生态文明指数评价体系;运用主客观组合赋权方法确定各指标的权重,对各系统得分及系统之间的协调度进行测算,展开京津冀三省市的实证研究,并从横向与纵向两个角度对得分进行比较分析。  相似文献   

9.
山东省生态旅游业在海洋生态旅游资源、森林生态旅游资源、人文资源方面具有优势,但在宏观管理、发展观念、旅游开发以及生态文明素养方面仍然存在诸多问题,提出通过加强宏观引导和调控,开展教育培训,转变发展观念,强化公众参与,创新发展机制等措施发展生态旅游,以推动生态文明建设。  相似文献   

10.
以青岛市为研究对象,在全要素生产框架下,引入环境污染综合指数反映区域的综合污染水平,构建城市生态文明建设效率评价指标体系,应用非期望产出SBM模型对青岛市2000—2015年生态文明建设效率进行测度。结果表明:近年来青岛市生态文明建设效率良好,成效显著。在SBM模型基础上利用Super-SBM模型对其有效决策单元进行测算。由综合效率的分解可知,青岛市生态文明建设发展过程中综合效率无效的原因主要是规模效率低下。在进行投入—产出变量松弛率及规模报酬分析的基础上,得出青岛市产业结构不合理、投入结构不科学是影响青岛市生态文明建设效率的关键症结。  相似文献   

11.
<正>山东省青岛第二中学分校成立于2010年4月,位于青岛市市南区江西路70号,学校新校舍2013年9月启用,占地面积82亩,是一所拥有先进教育教学设施的现代化一流学校。学校共有30个教学单元,实行优势学生发展学院制管理模式,在校学生近1300人,教职工140人。青岛二中分校一贯重视生态环境教育并取得了诸多成绩,是青岛市花园式单位、  相似文献   

12.
根据城市化与生态文明建设协调发展的内涵,提出了两者协调发展评价指标体系,包括35个单项指标。定量评价了西安市1990—2009年、2009年各区(县)城市化和生态文明建设协调发展水平。结果表明,西安市城市化与生态文明建设协调发展水平随时间呈上升趋势,各区(县)城市化与生态文明建设协调发展水平整体较高,城市化水平滞后于生态文明建设水平,两者协调发展水平仍需进一步提高。  相似文献   

13.
目前,山东省垃圾处理体系建设在处理设施建设和规章制度制定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仍存在管理机制滞后、设施运营不规范、人才匮乏、处理模式落后等问题,严重制约了山东省垃圾处理事业的发展。日本和德国垃圾处理体系建设走在了世界前列,在垃圾处理技术和处理原则上取得了一定的经验。山东省应借鉴日本和德国先进的垃圾处理经验,进一步采取创新管理体制、规范设施运营、强化人才建设、优化处理模式等措施。  相似文献   

14.
正莒南县特殊教育中心始建于1993年11月22日,前身为莒南县聋哑学校,主要招收聋哑、智障和自闭症三类学生。学校占地30亩,建筑面积9600多平方米,设有20个教学班,共有375名学生,现有特教专业教职工45人,康复师12人,校内设有多感官训练室、多媒体律动室、感觉统合训练室等12个多媒体教室,图书、仪器达省级小学一类标准。学校以"让莒南的残疾孩子接受更好的特殊教育"为  相似文献   

15.
<正>东营市第二中学是东营市人民政府2000年3月批准成立的一所市直普通高级中学。学校坚持以生态文明观,办"生态教育",把"生态学府、水绿书院"校园规划的理念作为学校教书育人的理念与行动,全员建立和落实"爱护公物、讲究卫生,学以致用、文明言行,生态校园、有序高效,守正创新、追求卓越"的基本规则和秩序。  相似文献   

16.
正山东省济南市古城实验学校创立于1997年,是一所省级规范化学校,现有24个教学班,学生1048人,教职工68人。学校占地面积17403平方米,建筑面积10978平方米。学校整体布局合理,环境优美,绿树成荫,四季有花,校园绿化面积近50%。学校现有微机室、图书室、实验室、心理咨询室、体育器材室和音美器材室,教育教学仪器配备齐全。按照山东省办学标准,教师人手一机,班班多媒体,网络全覆盖,满足了教育教学的需求。  相似文献   

17.
提升人类福祉、协调区域间福祉水平逐渐成为人类发展的目标和重点。从经济、社会、环境三个方面构建福祉水平评价指标体系,以省域为基本研究单元,综合运用熵权法、LISA时间路径、时空跃迁等方法对1990—2015年我国福祉水平进行评价,并分析其时空动态性特征。结果表明:(1)总体上,我国福祉水平呈增长态势,但级差化特征明显。(2)福祉水平具有显著的空间正相关性,其空间差异呈波动缩小的趋势。(3)我国福祉水平空间格局的演化具有较强的空间整合性,西部地区具有多变的空间结构,东部和中部省区空间结构稳定。(4)我国省域福祉水平的局部空间关联模式和集聚特征具有较强的稳定性,表现为一定的空间依赖和锁定特征。  相似文献   

18.
大量的实践证明,公众的生态文明意识水平反映了公众对国家生态文明建设战略的认同程度和参与的积极性、主动性,是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环节。本文在总结梳理生态文明意识内涵的基础上,引入KAP模型构建公众生态文明意识的评价模型,并结合生态文明意识调查评估实例,对模型的适用性和不足之处进行分析说明,力求为生态文明意识评价工作提供有益参考。  相似文献   

19.
针对山东省发展现状,从数量和质量两方面探讨山东省对生态空间保护区域差异大、生态空间保护与发展冲突严重等问题,并对山东省在生态空间保护和建设方面存在的问题,提出增强生态保护观念,协调人与生态空间的关系以及转变生产模式,协调地区发展等对策建议,以期根据地区具体情况加强山东省生态空间的保护和建设。  相似文献   

20.
正济南舜耕中学建于1990年,是济南市教育局直属学校;位于风景秀丽的千佛山西南,占地面积为2.8万平方米;现有36个初中教学班,在校学生1800余人,在职教职工136人。学校牢固树立"以人为本,科学育人"的办学宗旨,践行"载舜华德,志耕天下"的校训,确立了"以人为本、凝心聚力、成就师生、发展学校"的办学思想,在办学水平上不断取得新的突破。学校重视教师队伍建设,倡导良好师德,实施"三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