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84 毫秒
1.
张立军 《中国安防》2012,(11):31-35
一、物联网的概念和基本架构物联网(The Internet of things)是通过射频识别(RFID)、红外感应器、全球定位系统、激光扫描器等信息传感设备,按约定的协议,把任何物品与互联网相连接,进行信息交换和通信,以实现对物品的智能化识别、定位、跟踪、监控和管理的一种网络。物联网技术的核心和基础是互联网技术,是在互联网基础上的延伸和扩展的网络。  相似文献   

2.
正物联网技术在安防集成平台中的应用现状近年来,物联网(The Internet of things)被炒得非常火热,何为物联网?直白地说,就是物物相连的互联网。首先,物联网仍然以互联网为核心基础,是在互联网基础上的延伸和扩展的网络;其次,其用户端延伸和扩展到了任何物品与物品之间,进行信息交换和通信,也就是物物相连。物联网技术是新一代信息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定义是,通过射频识别(RFID)、红外感应、全球定位系统、激光扫描器等信息传感设备,按约定的协议,将任何物品与互联网相连接,进行信息  相似文献   

3.
苏鹏 《中国安防》2012,(5):93-94
一、物联网安防的概念物联网(TheInternet of things)是指通过射频识别(RFID)、红外感应器、全球定位系统、激光扫描器、视频采集、分析终端等信息传感设备,按约定的协议,把任何物品与互联网连接起来,进行信息交换和通讯,以实现智能化识别、定位、跟踪、监控和管理的一种网络。而物联网安防顾名思义是把物联网的产品和安防产品的功能特点  相似文献   

4.
一、物联网的特征 物联网是通过射频识别(RFID)、红外感应器、全球定位系统(GPS)、激光扫描器、环境传感器、图像感知器等信息传感设备,按约定的协议,把任何物品与互联网连接起来,进行信息交换和通讯,以实现智能化识别、定位、跟踪、监控和管理的一种网络. 物联网按数据流向和处理方式分为三个层次:感知层、传输层、应用层.感知层是利用RFID、视频技术、音频技术、环境传感器、二维码等手段获取物体的信息,实现全面的感知;传输层是通过无线网络、广播电视网、电信网等与互联网的融合,将物体的信息实时准确地传递到数据中心,实现可靠传输;应用层是利用云计算、模糊识别等各种智能计算技术,对海量的数据和信息进行分析和处理,经过智能处理,真正达到人与物、物与物的沟通.  相似文献   

5.
<正>一、前言随着人们生活节奏不断加快,方便、快捷逐渐成为大家关注的重点。在这样的需求下,物联网随之产生。物联网是新一代信息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信息化"时代的重要发展阶段。其英文名称是:"Internet of things(IoT)"。顾名思义,物联网就是物物相连的互联网。物联网的核心和基础仍然是互联网,是在互联网基础上的延伸和扩展的网络;其用户端延伸和扩展到了任何物品与物品之间,进行信息交换和通信,实现物物相通。物联网通过智能感知、识别技术与普适计算等通信感知技术,广泛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随着大规模集成电路、网络通信、信息安全等技术的发展,RFID技术进入商业化应用阶段。由于具有高速移动物体识别、多目标识别和非接触识别等特点,RFID技术显示出巨大的发展潜力与应用空间,被公认为是21世纪最有发展前途的信息技术之一。2010年两会期间,国家提出大力发展物联网,作为物联网核心技术之一的RFID技术也得到了迅速发展,RFID技术不仅可以对目标物体进行识别、定位、跟踪和监控,还可以实现物与物的信息交换、感知和处理等。可以看出,RFID在市场引导和政府支撑相结合的局面下呈现出了极强的生命力,其市场应用前景如何?还存在哪些问题?为此,本刊记者采访了国内领先的RFID产品和解决方案供应商——深圳市远望谷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远望谷"),远望谷一直致力于RFID产品技术的研究与开发,助力物联网技术市场推广与应用。本刊记者就以下问题与远望谷市场总监钟书华先生进行了深入的探讨。  相似文献   

7.
1物联网技术简介 “物联网”(InternetofThings)。指的是将各种信息传感设备,如射频识别(RFID)装置、红外感应器、全球定位系统、激光扫描器等种种装置与互联网结合起来而形成的一个巨大网络。物联网不仅仅提供了传感器的连接,其本身也具有智能处理的能力.能够对物体实施智能控制。物联网将传感器和智能处理相结合,利用云计算、模式识别等各种智能技术,扩充其应用领域。从传感器获得的海量信息中分析、加工和处理出有意义的数据。以适应不同用户的不同需求,发现新的应用领域和应用模式。  相似文献   

8.
<正>一、物联网:第三次全球信息化产业浪潮1.物联网,万物互联之网物联网,英文名称lnternet of things,简称IoT。顾名思义,物联网就是物物相连的互联网。这里包含两层意思:其一,物联网的核心和基础仍然是互联网,是在互联网基础上的延伸和扩展的网络;其二,其用户端延伸和扩展到了物品与物品之间,进行信息交换和通信。物联网是继计算机、互联网与移动通信网之后的第三次信息产业浪潮,被列为国家重点发展的战略隆新兴产业之一。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随着电子信息技术的发展,物联网技术逐渐被提上议事日程。美国奥巴马总统提出"智慧地球",温家宝总理提出"感知中国",物联网引起全世界的广泛关注,多国将其提升到战略高度,企业与学术界纷纷跟进,与此对物联网和射频识别(RFID)众说纷纭。但时至今日,仍然有人片面地认为物联网就是射频识别(RFID),认为射频识别(RFID)就是物联网。当前在物联网迅速发展的热潮下,究竟什么是物联网?什么是射频识别(RFID)技术?它们有什么联系和区别?射频识别(RFID)在物联网中又扮演着怎么样的角色?等等。北京仪创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仪创科技")主要致力于一卡通、读卡器、控制器、电控锁及相关传感产品技术的开发与应用,在我国安防和物联网领域有很多成功应用案例。为此,本刊记者带这些疑问采访了北京仪创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谢有生先生,请他为大家一解究竟。  相似文献   

10.
RFID射频识别技术采用大规模集成电路技术、识别技术、计算机及通信技术,通过读写器和安装在载体上的RFID卡,构成RFID系统。RFID技术作为物联网应用中的一项支撑技术,能实现对载体的非接触的识别和数据信息交换。RFID技术已广泛应用于交通、公安、路政、物流管理等领域。本文主要分析射频识别技术在交通、港口领域里的几种典型应用。  相似文献   

11.
[问]请您向我们介绍一下什么是电子标签? [答]RFID技术中文意思是无线射频识别技术,该技术是通过无线通信方式,将存储在集成电路(芯片)内的物品识别代码读出.存储有识别代码的芯片往往与被识别物品在一起,识别代码一般记录有物品的名称、记录的时间、物品种类或物品批号、流水号等信息,当使用装有无线接收装置的电子读写设备,在距物品一定范围内读出芯片内的识别代码时,即可知道物品的相关信息,如同我们在物品上贴了一个标签,因此,RFID也被称为电子标签.  相似文献   

12.
正物联网是以互联网为核心基础,是在互联网基础上的延伸和扩展的网络,其用户端延伸和扩展到了物品与物品之间,进行信息交换和通信,也就是物物相连。物联网技术是新一代信息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也因此被称为继计算机、互联网之后世界信息产业发展的第三次浪潮,有可能开启世界信息产业的下一代技术革命。物联网技术与安防系统集成平台息息相关。目前物联网技术已经在安防系统集成平  相似文献   

13.
<正>物联网是在互联网的基础之上,利用射频自动识别(RFID)、无线数据通信等技术,构造一个覆盖世界万物的"Internet of Things"。今天,物联网技术被各行业和各领域的企业、专家、学者广泛关注。  相似文献   

14.
<正>物联网产业链可以细分为标注、识别、信息传输和处理四个环节,每个环节的关键技术分别为RFID、传感器、无线传输技术和智能芯片。根据市场调研公司益普索的预测,物联网的发展经历了且即将经历五个阶段:1999年是物联网技术的开端,这一年物联网技术被正式提出,多个国家开始整合资源,相继投入研发;到2010年,RFID被广泛应用在物流、制药和零售行业,标志着物联网技术有了自己的行业依托;2010-2015年,物联网技术得到了推广和应用,实现了物体互联、  相似文献   

15.
<正>"物联网"概念首先由美国麻省理工学院(MIT)自动识别实验室于1999年提出。世界上万事万物,小到钥匙、手表、手机,大到汽车、楼房,只要嵌入一个微型射频标签或传感器,通过互联网就能实现物与物之间的交互,从而形成一个无所不在的"物联网"。"物联网"作为新一代信息技术的组成部分,作为"物物相连"的互联网,通过射频识别RFlD、红外感应器IR、全球定位系统GPS、压力/温度,湿度/浓度传感器等信息传感设备与互联网相  相似文献   

16.
<正>物联网最初是以美国麻省理工学院Auto—ID中心研究的产品电子代码为核心,利用射频识别、无线数据通信、全球定位等技术,基于计算机互联网构造的实物互联网。简单地说,物联网就是将各种信息  相似文献   

17.
引言 随着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国家对能源和化工产品的需求急速增长,大量具有易燃、易爆、腐蚀性、放射性的危险品不断问世.易燃易爆品在生产、储存、运输和使用过程中一旦发生事故,不仅可能造成重大的人身伤亡,而且还有可能给社会、经济和环境造成巨大的危害. 一、物联网技术 "物联网"(Internet of Things),指的是将各种信息传感设备,如射频识别(RFID)装置、红外感应器、全球定位系统、激光扫描器等种种装置与互联网结合起来而形成的一个巨大网络.物联网以互联网为平台,将传感器节点、射频标签等具有感知功能的信息网络整合起来,实现人类社会与物理系统的互联互通.将这种新一代的信息技术充分运用在各行各业之中,可以实现以更加精细和动态的方式管理生产和生活,提高资源利用率和生产力水平,改善人与自然间的关系.物联网可以实现人与物体的沟通和对话,也可以实现物体与物体互相间的连接和交互.  相似文献   

18.
《中国安防》2012,(11):36-40
本文介绍了一种基于物联网技术的工厂安防管理系统,描述了几种先进的物联网技术在工厂安防中的典型应用,包括周界红外传感主动防护、RFID射频识别的厂区出入口管理、智能视频传感器技术、库房RFID管理技术等。工厂物联网安防管理系统是以工厂为平台,利用物联网技术,兼网络化、自动化、智能化于一体的高效、舒适、安全、便利的厂区室内外环境管理系统。物联网时代的工厂不再是一栋栋厂房,也不再是一间间被动监视的车间,用物联网安防技术可以随时随地对工厂的任何一个角落的实时情况进行视察,有危险时可提前预警等,这将使工厂的工作环境更为舒适和安全。  相似文献   

19.
<正>一、背景物联网是继计算机、互联网、移动通信后世界信息产业又一次信息化浪潮,它将信息化技术更加全面、深入地应用到日常生活和生产服务中,是信息化系统的大升级,应用前景广阔。在物联网的建设大潮中,安防行业尤其是视频监控领域将首当其冲,在物联网浪潮翻江倒海而来的趋势下,安防行业如何找到乘风破浪、再创新机的着力点,是目前全球安防行业需要迫切关注的问题。二、物联网在安防行业中的应用所谓物联网就是通过RFID、GPS、红外感应器、环境传感器、图像感知器等信息采集终端,按照  相似文献   

20.
《中国安防》2020,(5):68-68
智能物联网(AIoT)是近年来兴起的概念,是指系统通过各种信息传感器实时采集各类信息,如视频图片数据、告警信息、环境状态变化信息等,并在终端设备、边缘域或云中心通过机器学习对数据进行智能化分析,包括检索、定位、比对、预测等。在技术层面,人工智能使物联网获取感知与识别能力,物联网为人工智能提供数据资源,从而实现"万物互联"向"万物智联"的进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